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编者按 10月23日,“基层传真”版刊发了《“龙宫”理发店》一文,讲的是一位老班长在潜艇上为战友们理发服务的故事。稿件见报后,基层官兵反响热烈,不少人告诉编者,潜艇上一处小小理发店,其实也是一扇窗口,从中能折射出新时代人民军队实战化练兵越来越深入的风貌。本期,我们推出这篇追踪报道,请读者跟随作者的笔触,管窥“蓝鲸”游弋深海大洋的训练之变、装备之变、本领之变。
“龙宫”理发店的变迁
■王海波 强裕功 杨 晨

潜艇一角,官兵们正在排队理发。赵月萌 摄
深秋南海,碧波翻涌,南部战区海军某新型潜艇悄无声息隐蔽巡航。
“遭受袭击,某舱管路破损”“配电板起火”……深海之下,潜艇舱内,一场多险情叠加、多预案运用、多岗位配合的航行损管训练紧张展开。指挥舱内,指挥员认真研判态势,果断下达命令,封舱、堵漏、排水、灭火……各战位官兵闻令而动、密切配合,“险情”很快被成功化解。
潜行一路,训练一路,提升一路。对于该艇艇员来说,这样高强度的实战化训练在漫长的远航任务途中,几乎天天上演。
任务告一段落。屈指算来,距出海执行任务已过去数十天。休整期间,紧张气氛有所缓和,官兵们开始有时间放松,潜艇一角的“龙宫”理发店再次“营业”,该艇空调技师、理发员老姜又忙碌起来。
“任务重要,哪还顾得上个人形象!”看着几名战友乱糟糟的头发,老姜笑着说。
与笔者聊起这些年为战友们服务的经历,老姜深有感触。20多年前,老姜刚到艇员队,还是个新兵。“记得那时受任务要求、装备性能等因素所限,潜艇出海执行任务大多是早出晚归,时间不长。”老姜说,艇员们大多数时间是在岸上训练、学习。当时营区有个理发店,基本能满足官兵需求。
后来,部队练兵备战强度、水平逐渐提升,实战化程度也越来越高。有一次,艇员队首次执行长航任务,时间长达几个星期。返航后,上级对执行任务情况进行调研时,有艇员反映,“长期外出执行任务,艇上生活比较单调,头发又长又乱,影响军容、影响心情”……
战友的诉求触动了老姜,想到自己入伍前学过一阵理发,他决定自费购买理发用品,平时在营区为大家服务,有长航任务时,就把理发工具一并装进背囊,带到艇上。
就这样,理发店成了一半时间在陆上营区,一半时间在艇上的“两栖”理发店。
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多年,又开始有了变化。“这些年,随着新时代改革强军深入推进,潜艇装备加速迭代升级,实战化训练迈上新台阶。”老姜说,现在,部队对海域的探索越来越远,执行任务也越发频繁,高强度、长时间、远距离训练已成为常态,官兵们在海上的时间比在陆上还要长。于是,他干脆停了陆上理发店,专心打理“龙宫”理发店。
日月如梭,时代变迁,“龙宫”理发店就像一扇窗口,经历和见证了军队训练、战备的诸多景象。
那一次执行任务,水面风平浪静,负责声呐的干部老陈打算趁机理个发。刚开始理发,蜂鸣器就突然传来“战斗警报”,一场模拟攻防训练迅即拉开帷幕。来不及解下围布,老陈起身奔赴战位。
战况激烈,攻守几经易势,数小时后,艇员队终于锁定胜局。“敌”情解除后,老姜不好意思地找到老陈:“要不,理个光头吧。”原来,当时因为老陈起身太急,老姜在老陈头顶剃出一条凹槽。
在艇上时间长了,“龙宫”理发店的功能也慢慢得到了拓展。那一次,艇员队联合水面舰艇、反潜力量协同展开“背对背”对抗。大家互为对手练攻防,研练实用管用的制胜招法。
联合训练中,艇员队与某水面舰艇部队开展封锁与反封锁演练。为了紧贴实战要求,大家仅提前约定大致任务海域,全程无预案,自主探测目标、自主判断态势、自主决策行动。
训练一结束,对方指挥员就带着满满一叠数据登上潜艇,双方围着海图坐在一起复盘——从各自的探测数据里找对方的“短板”,在战术思路的碰撞中补自己的“漏洞”。
中间休整时,兄弟单位的指挥员看到老姜在给战友理发,发现自己也该理发了。老姜随即发出邀请,几人便在潜艇过道上排队理发。大家一边排队一边继续对参数、聊体会,交流氛围活泼热烈。有人开玩笑说:“这趟没白来!不仅带回了战法改进的思路,还体验了一回水下‘洗剪吹’!”
近年来,官兵研训谋训在“龙宫”理发店已成为常见景象。“楼梯裹上隔音棉能降低走动噪声”“通舱外的电缆容易渗漏,要重点监测”“用好听、看、嗅、摸,故障隐患必须尽早发现”……大家边理发边交流,装备保养的秘诀、隐蔽管控的技巧、故障排除的心得。在这里,头发变短了,潜行深海的底气增强了。
官兵们说,潜艇装备从“盼着有”到“节节升级”,出海时间从“早出晚归”到“深海远航”,训练水平越来越高,胜战能力不断跃升。小小“龙宫”理发店,见证了这生动的一幕幕。
夜色正浓,潜艇再次解缆起航,奔赴陌生海域。老姜和战友们,又一次踏上砺剑征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