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第75集团军某旅组织干部自查自纠找准“思想病灶”——
“理论学习不够”的背后是什么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周宇鹏 特约通讯员 冯邓亚
西北大漠的晨雾还没散尽,沙粒在朝阳下泛着冷光。一枚防空导弹呼啸而出、划破天际——此时,距离最后发射窗口仅剩不到20分钟。
时光倒回3天前,第75集团军某旅跨区演练进入白热化阶段。当导弹营官兵按流程展开实弹检测时,导弹测试员脸色骤变:“尾翼控制组件卡滞,有安全隐患,不能发射!”
连长第一时间往弹药科打电话,可话没说完心就凉了半截——按常规流程,从旅部驻地往大漠演兵场调运实弹,光审批、装卸、长途机动就得数天。
放下电话,弹药科科长刘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当那枚导弹划破大漠长空,精准命中目标后,主操作手柯宏转过身对刘翔伸出大拇指:“科长,这‘急速快递’太给力了!换作半年前,我们要是追问装备器材保障进展,得到的答复多半是‘流程没走完,再等等’……”
望着远处靶场的硝烟,听着官兵的表扬,刘翔不禁想起此前挨过的一次批评。今年初,该旅深化政治整训,组织机关干部自查自纠。专题生活会上,不少人讲到“理论学习不够”,对思想深处的问题却触及不多。当刘翔又一次讲到这个“不够”时,被旅政委当场叫停。
“思想深处的问题真的只是理论学习不够吗?要想彻底改造思想,首先必须把思想上的问题找准找深。”批评完刘翔后,旅政委率先检讨自己:“面对上级领导和检查组,下意识地想展示单位建设的亮点,不愿暴露发展问题和自身履职短板;总结工作时,谈成绩浓墨重彩,讲问题却一笔带过……这些表象背后,是政绩观不端正。”
主官带头刀刃向内,像一颗石子投入湖面,激起层层涟漪。军需营房科一名助理员主动揭短亮丑——
去年,他曾牵头上报了一个“家属临时来队住房保障方案”,明确“可安排105套房供家属使用”。但到了后续分配阶段,问题却浮出水面:因热水器损坏、厕所漏水等问题,实际能“拎包入住”的房间比上报数量少了很多。
他羞愧地说:“这哪里是理论学习不够的问题?上报方案前,我根本没有到各个房间实地察看,我的问题其实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
短短一周内,全旅干部自查自纠不再“躲躲闪闪”,而是直指群众观念出现偏差、政绩观出现偏差、担当意识出现偏差等3类“思想病灶”——
有战士反映差旅费报销慢、岗位津贴未发放,常被“正在走流程”“经费还没批下来”等理由搪塞;
有家属多次反映营区经常停水、水流过小,可水管改造方案却被搁置了数月,理由是“这事不算紧急”;
还有的营为迎接上级检查,临时抽调官兵突击整治营区环境,甚至暂停体能补差训练。营主官的理由是:“营区卫生怎么样一眼看得到,体能补差见效慢,缓一缓无大碍。”
……
“改造思想从来不是空谈,必须做到联系实际、联系群众、言行一致。”针对查纠出的33个具体问题,该旅趁热打铁,推出一套刚性举措:常委每月要下基层调研,不听汇报、不看材料,直插班排宿舍和训练场,掌握一手情况;机关干部开展驻点式帮建,发现问题后不敷衍、不推诿,深挖症结、竭力解决,把“基层至上、士兵第一”落实到为基层解难的实际行动中。
很快,大家真切看到,一些干部身上“怕担当、慢作为”的老毛病,正在一点点被“想干事、敢冲锋”的新作风取代。
但改造思想绝非一劳永逸、一帆风顺。整改后期,旅领导发现个别机关干部又出现松劲苗头:一名干部蹲点时虽住在班排,却不跟班训练,收集的诉求尽是生活上的小事,对“训练内容安排不合理”“行政审批效率低”等官兵关注的问题刻意回避。
旅党委没有简单问责,而是决定通过建章立制促进作风转变,从而推动思想深处的改造。为此,他们在政治工作部设立基层联系站,同时推行“首接负责制”:机关干部接到官兵诉求后,3日内必须反馈进展,7日内推进解决,处理进度全程公示。在此基础上,该旅定期组织“思想交流会”,让整改成效好的干部分享心得,营造紧贴实际改造思想的浓厚氛围。
有一名机关干部在交流中说:“上次帮战士补报了拖欠的探亲路费,战士家人专门打来电话感谢。那个电话让我既脸红又欣慰,我终于知道了怎样才叫树牢群众观念。”
有什么样的思想,就有什么样的作风,思想端正了,作风就会不断改进。曾经怕担责的干部,主动申请牵头训练场地改造;以前重显绩的干部,把更多精力投入长远建设;下基层“走过场”的干部,开始与战士打成一片,主动倾听他们的心里话。
如今走进该旅,机关办公室里少了来回“推材料”的忙碌,多了研究训练难题、讨论战士诉求的热烈。数据显示,该旅上半年基层风气测评满意度高达98%。面对这个成绩,该旅政委不敢有丝毫松懈,他说:“思想改造永远没有终点。我们不能满足于98%的满意度,还要紧盯丢掉的2%,深入自查自纠,用行动取信于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