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
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奋进民族复兴壮阔征程
——写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之际
编者按
“胜负之征,精神先见。”在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之际,回忆那段峥嵘岁月,我们不仅难忘英雄们在战场上用舍生忘死的前赴后继奏响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凯歌,更铭记无数中华儿女流血牺牲锻造出的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崇高风范的生动写照,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前进道路上,我们要牢记习主席“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伟大抗美援朝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谆谆教诲,让伟大精神穿越时空、绽放光芒,激励我们勠力奋斗、勇毅前行。
75年前,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由中华优秀儿女组成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出国作战,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9个月艰苦卓绝的浴血奋战,打败了不可一世的侵略者,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伟大胜利。
习主席指出:“抗美援朝战争不仅奏响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凯歌,而且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这就是:祖国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以及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
伟大抗美援朝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崇高风范的生动写照,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具体体现,必将激励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克服一切艰难险阻、战胜一切强大敌人。

构筑起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
爱国,是人世间最深层、最持久的情感,是一个人立德之源、立功之本。孙中山先生说,做人最大的事情,“就是要知道怎么样爱国”。5000多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经受住无数难以想象的风险和考验,始终保持旺盛生命力,生生不息,薪火相传,同中华民族有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是密不可分的。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站起来了的中国人民充分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迸发出了排山倒海、气吞山河的强大力量,构筑起了保家卫国的钢铁长城。
人民军队紧急出动。在中央军委发出组建东北边防军的命令后,各受命部队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迅速开动、齐聚东北前线。1950年10月8日,毛泽东签署命令,“着将东北边防军改为中国人民志愿军,迅即向朝鲜境内出动,协同朝鲜同志向侵略者作战并争取光荣的胜利”。同年10月19日,志愿军将士肩负人民的重托、民族的期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以正义之师行正义之举。
广大青年踊跃参军。在中共中央作出抗美援朝决策后,毛泽东的长子毛岸英首先报名参加,成为志愿军的第一名志愿兵。各地纷纷出现父母送儿子、妻子送丈夫、兄弟争相入伍的动人场景。当时人口只有2000万的浙江省,报名参军的就有100多万人。举国上下掀起的参军热潮,充分体现了中华儿女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和参战热情。
各行各业全力生产。全国人民把爱国热情与生产热情结合起来,广泛开展生产竞赛运动。工人们喊出“工厂就是战场,机器就是枪炮,多出一件产品就是增强一分杀敌力量”等口号,不断刷新生产纪录。
社会各界鼎力支前。全国各地群众参加抗美援朝、反对武装日本、保卫世界和平的示威游行、签名等活动。大批铁路员工、汽车司机、医务人员等各类技术人员,志愿到朝鲜担负战地勤务和运输工作;全国广泛开展捐献飞机大炮运动。各族群众通过写慰问信、寄慰问品、赴前线慰问等多种形式,向志愿军将士表达慰问尊敬之情。此外,在全国广泛开展的拥军优属等活动,也有力鼓舞了志愿军指战员的士气和斗志。
抗美援朝战争昭示我们,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在爱国主义精神的凝聚下,全体中华儿女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奏响了气吞山河的英雄赞歌。新征程上,我们要厚植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把“小我”融入“大我”,在历史洪流中奋勇向前,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懈奋斗。
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
抗美援朝战争,是在交战双方力量极其悬殊条件下进行的一场现代化战争。当时,中美两国国力军力相差巨大。1950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为2848亿美元,是中国的12倍多;美国钢产量为8772万吨,是中国的144倍多。美国还拥有包括核武器在内的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以及现代化的海空军力量,掌握着战场的制空权和制海权。而中国人民志愿军基本上是靠步兵和少量炮兵作战,武器装备相当落后,后期参战的少量空军也仅担负掩护后方主要交通运输线和局部的空中作战,不能直接支援地面部队作战。
面对敌我双方实力悬殊的残酷现实,志愿军将士没有被困难吓倒,他们充分发扬“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战斗精神,以“钢少气多”力克“钢多气少”,用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习主席强调指出:“这一战,人民军队战斗力威震世界,充分展示了敢打必胜的血性铁骨!”
他们敢战善战。志愿军将士同朝鲜军民密切配合,首战两水洞、激战云山城、会战清川江、鏖战长津湖等,连续进行5次战役,此后又构筑起铜墙铁壁般的纵深防御阵地,实施多次进攻战役,粉碎“绞杀战”、抵御“细菌战”、血战上甘岭,创造了威武雄壮的战争伟业,打破了美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他们浴血拼杀。烽烟滚滚里,四面青山中,志愿军将士迎着枪林弹雨勇猛冲锋,顶着狂轰滥炸坚守阵地。他们用血肉之躯堵枪眼、搭人梯,抱着炸药包、攥紧爆破筒直扑敌群;他们忍受饥寒绝不退缩,烈火烧身岿然不动;他们冲破密集轰炸与严密封锁,在生死较量中铺就打不断、炸不烂的钢铁运输线;他们敢于“空中拼刺刀”,打出了令敌闻风丧胆的“米格走廊”,击落敌机330架、击伤95架,用无畏与智慧创造了世界空战史上的奇迹。
他们无惧牺牲。“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胜利是由勇敢者书写的,也是用鲜血和牺牲换来的。英雄们说:“我们的身后就是祖国,为了祖国人民的和平,我们不能后退一步!”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争中,先后有19.7万多名英雄儿女为国捐躯,涌现出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多年后,志愿军老战士吴春森曾赋诗怀念战友:“满山风雪乱云横,弥漫硝烟忘死生。多少男儿捐热血,保家卫国史留名。”这种血性令敌人胆寒,让天地动容!
抗美援朝战争昭示我们,打仗从来都是“狭路相逢勇者胜”。新征程上,我们要大力弘扬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加强马克思主义战争观、我军根本职能和战争忧患意识教育,加强军事训练锻造、战斗文化激励、政策制度调节的综合运用,不断强化战斗精神培育、锤炼军人血性胆魄。
笑对艰难困苦,藐视一切强敌
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是无产阶级革命者基于对革命远大理想的坚定信仰、对革命形势的科学认识和对未来胜利充满信心的基础之上,在面对极端困苦的环境时,依然能够保持坚定的信念和昂扬的斗志,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精神。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将士面对强大而凶狠的作战对手,身处恶劣而残酷的战场环境,始终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为支撑,将其转化为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强大动能。
他们藐视一切强敌,坚信胜利必将属于人民。抗美援朝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动用了除原子弹以外的一切现代化武器,以铺天盖地的炮火持续打击破坏我防御工事和后方运输线。在“仇视、鄙视、蔑视美帝国主义”的思想教育下,志愿军将士坚信正义必胜的真理,他们“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这“三个不相信”也成为激励人民军队英勇奋战、克敌制胜的强大精神武器。
他们笑对艰难困苦,想尽办法克服一切困难。1950年的冬天,朝鲜遭遇了50年不遇的极寒天气,志愿军将士在“饥无食,寒无衣”的艰苦条件下用乐观心态主动作为,不断挑战着人类生理的极限。“一口炒面一口雪”成为他们充饥解渴的真实写照。然而,当问到苦不苦时,志愿军战士却说,虽然苦,但“我在这里吃雪,正是为了我们祖国的人民不吃雪”。上甘岭战役中,在不足4平方公里的阵地上,“联合国军”共倾泻了炮弹190多万发、投掷炸弹5000多枚,山头高度被削低了2米。面对敌人的重重封锁与缺水断粮的绝境,战士们靠舔坑道壁上潮湿的石头、喝“光荣茶”等顽强坚守,始终保持着必胜的信念与高昂的士气。
他们勇于实践探索,善于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战争初期,面对敌我之间装备悬殊差距,志愿军将士毫不畏惧,坚持“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把灵活机动战略战术发挥得淋漓尽致。装备改善后,将士们在实战中边打边学、迅速成长。炮兵经历1至3个月的突击训练,初步达到走得动、摆得开、打得响即入朝;空军坚持边打边练、边打边建,在战斗中成长。毛泽东曾形象地说,“抗美援朝战争是个大学校,我们在那里实行大演习”。经此一战,我军实现了由单一军种向诸军兵种合成军队转变,极大促进了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抗美援朝战争昭示我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源自对正义事业的坚定信仰,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人民军队在艰苦斗争中淬炼形成的宝贵精神品质,它支撑着我们在极端困境中保持昂扬斗志、在强大敌人面前敢于斗争、善于创造。新征程上,我们要继承和发扬这种不畏艰险、迎难而上的乐观气概,将其转化为克服一切风险挑战的强大精神力量,以“踏平坎坷成大道”的勇毅与坚韧,在民族复兴的壮阔征程中不断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
党让去哪就去哪,党叫干啥就干啥
天下至德,莫大乎忠。忠诚是一种品质、一种美德,一种发自内心的情感,也是衡量革命军人思想上是否纯洁、政治上是否坚定、行动上是否可靠的试金石。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将士始终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以高度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彰显革命忠诚精神。
这忠诚体现为临危受命、责无旁贷。面对突如其来的战争威胁,彭德怀紧急赴京领命,毅然担起挂帅出征的重任,展现了一名共产党人、我军高级将领对党的无限忠诚。在他的带动下,志愿军队伍中涌现出一大批请缨出战、身先士卒的忠勇战将,带领官兵浴血奋战、攻坚克难,书写了一曲曲对党绝对忠诚的热血壮歌。
这忠诚体现为胸怀全局、服从大局。抗美援朝出国作战,既是军事仗,也是政治仗。志愿军从领导干部到普通一兵,时刻听从党中央号令,坚定执行上级决定,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第二次战役即将结束时,党中央、毛主席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分析战争形势,要求志愿军迅速越过三八线。志愿军部队坚决克服困难,立即发起第三次战役。在边打边谈的对峙阶段,部队让打就打、让停就停,以令行禁止的行动有力配合了战场之外的斗争。在上甘岭战役打响之前,一线官兵表示:“要攻,上级指到哪里,我们就打到哪里;要守,只要我们活着,阵地决不会让给敌人!”
这忠诚体现为使命如山、守纪如铁。为了完成神圣使命,志愿军将士把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化成强大精神力量,为了祖国和人民不惜牺牲奉献个人的一切。长津湖战役中,被冻成冰雕的战士,至死枪口都始终瞄准来敌方向;上甘岭战役中,电话班副班长牛保才用自己身体接通断线,他的遗体被发现时,左手仍保持着把线头按在嘴内不松的姿势;391高地反击战斗中,邱少云在潜伏过程中被敌人发射的燃烧弹击中,虽烈火焚身仍纹丝不动,直到壮烈牺牲。
抗美援朝战争昭示我们,对党绝对忠诚是人民军队不断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军都要始终听党话、跟党走,做到“党让去哪就去哪,党叫干啥就干啥”,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奋不顾身,坚决履行好党和人民赋予的使命任务。
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不懈奋斗
国际主义精神是各国无产阶级在反对阶级压迫和外来侵略、争取自身解放的斗争中,在政治、经济、军事、道义等方面互相支持、互相援助,坚持国际团结的精神。抗美援朝战争是新中国成立后被迫进行的第一场反侵略战争,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以志愿军形式参加的第一场国际性现代局部战争,铸就了无产阶级国际主义精神的不朽丰碑。
为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战。朝鲜内战爆发后,美国政府立即作出武装干涉朝鲜内战的决定,并派遣第七舰队侵入我台湾海峡,公然背弃《开罗宣言》和《波茨坦公告》有关台湾回归中国的规定;美军在朝鲜仁川大规模登陆,对朝鲜发动全面侵略,公然违背《联合国宪章》关于“不得干预本质上属于任何国家内部管辖之事件”的规定;美军将战火烧到中朝边境,多次轰炸中国东北边境地区,严重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给中国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就是为了抵御帝国主义侵略扩张、捍卫新中国安全、稳定朝鲜半岛局势、维护亚洲和世界和平的正义行动。
应朝鲜党和政府请求出兵。美军占领汉城后,朝鲜人民军补给线被切断,主力也被隔在朝鲜半岛南方,腹背受敌,形势极为严峻。值此危急关头,朝鲜党和政府请求中国出兵援助。面对朝方的请求,中共中央先后多次召开中央书记处会议、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朝鲜战局和出兵援朝问题。经过反复斟酌、讨论和研究,最终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略决策。
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为监督《朝鲜停战协定》的落实,驻守朝鲜的志愿军一边备战,一边帮助朝鲜人民重建家园。据统计,志愿军共帮助朝鲜人民修建公共场所881座、民房45412间,恢复和新建大小桥梁4263座,修建堤坝4096条,修建大小水渠2295条,运输粮食物资6.3万多吨。1958年10月26日,随着志愿军总部官兵乘坐的最后一列撤军列车离开平壤回国,志愿军将士圆满而光荣地完成了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任务。
抗美援朝战争昭示我们,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新征程上,我们要坚守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始终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公平正义一边,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坚决维护自身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维护地区与世界和平,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做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
(作者:孙文广 史少毅 牟奔驹,单位:国防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
制图:周 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