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军报记者寻根行丨探寻英雄王杰成长轨迹,感悟革命军人一脉相承、代代相传的光荣传统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军报记者寻根行丨探寻英雄王杰成长轨迹,感悟革命军人一脉相承、代代相传的光荣传统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5-10-13 11:02

  记者探寻英雄王杰成长轨迹,感悟革命军人一脉相承、代代相传的光荣传统——

  寻找“英雄背后的英雄”

  ■解放军报记者 黄昆仑 危乔巧

  金秋时节,记者走进陆军某旅王杰事迹陈列馆。

  60年前的7月14日,为了保护参加训练的民兵和人武干部,23岁的王杰张开双臂、扑向即将爆炸的炸药包,光荣牺牲。

  60年来,以“三不伸手”“两个不怕”“人生三问”为内核的王杰精神,感动和教育了无数人。

  2017年12月13日,习主席看望王杰生前所在连官兵时感慨地说:“我小时候就知道王杰的故事,王杰是我心目中的英雄!”2019年春节前夕,习主席给“王杰班”全体战士回信,勉励他们“弘扬王杰精神,努力拼搏奋斗”。

  树有根,水有源。记者一路探寻王杰成长之路,感悟英雄真挚心声,找到了许多“英雄背后的英雄”,发现了大树的根脉、长河的源头。

  “三不伸手”的楷模,是一名志愿军英雄坦克车长——

  明镜高悬,照人肝胆

  “在荣誉上不伸手,在待遇上不伸手,在物质上不伸手。”

  这句话,写在王杰的日记中,是王杰精神著名的闪光点。

  习主席在参观王杰生前所在连荣誉室时,深有感触地说,这“三不伸手”是一面镜子,共产党员都要好好照照这面镜子。

  明镜高悬,照人肝胆。那么,王杰又是以谁为“镜”?

  追根溯源,记者的思绪回到1953年那个夏夜,朝鲜半岛的铁源地区。

  一场大雨过后,在夜幕掩护下,志愿军一辆坦克穿过一片开阔泥泞地,却不幸落入弹坑,动弹不得。此处距敌阵地前沿仅千余米,且不易隐蔽,情况万分危急。

  弃车求生还是坐以待毙?当天,车长杨阿如和战友们已经打掉3辆美军坦克,弃车撤离完全情有可原,也算胜仗。但是,他们最终决定原地伪装,与敌周旋,并机智地再次打掉敌人两辆坦克。

  这,就是创造了我军坦克单车作战传奇的“215号人民英雄坦克”!

  故事讲到这里,高潮还没有到来。英雄之所以成为英雄,高光时刻往往在走下战场之后——

  1958年3月,荣立两次一等功、荣获“二级人民英雄”荣誉称号的杨阿如,自愿复员回家乡务农。不久,就是国家三年困难时期。杨阿如战功卓著却深藏功名,坚决不向国家伸手要待遇、要救济。直到4年后,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的《英雄坦克手》上映,人们才知道他的英雄事迹。

  1960年,就在杨阿如复员两年后,稚嫩青涩的王杰刚刚踏入部队。

  巧合的是,王杰入伍时的新兵连所在班,正是当年将“215号人民英雄坦克”从弹坑里救上来的那个工兵班。

  “王杰没有见过杨阿如本人,但在新兵连的那段时光里,他肯定听说过杨阿如和215号坦克的故事。”“王杰班”第32任班长黄龙告诉记者,“从此,他知道了自己的路应该怎样走。”

  走好自己的路,要靠自己的脚。王杰事迹陈列馆一角的展柜里,静置着两双解放鞋——一双浅口,一双深口。

  “坑道施工时,深口鞋能更好地保护脚踝,减少碎石剐碰。”黄龙向记者介绍,作为经验丰富的老兵,王杰原本可以领用那双更适合作业的深口鞋,但他毫不犹豫地将深口鞋让给了新兵。

  “吃苦在别人前头,享受在别人后头。”展柜中的日记里,王杰这样写道。

  “如今,旅里每年新干部任职,第一课就是走进陈列馆,学习老班长‘三不伸手’精神。”黄龙介绍,这堂必修课坚持了几十年,“三不伸手”这面镜子提醒每一名官兵,无论职位高低、功勋大小——肩上扛的只有责任义务,没有特殊权利。

  黄龙回忆说,有一年他参加比武集训,虽然成绩优异,却因编制限制被分到替补组。领导得知他来自“王杰班”,主动提出可作调整,却被他婉拒:“荣誉不是特权,正因为来自‘王杰班’,更不能搞特殊。”

  驻守在昔日的淮海战场,官兵忘不了刘伯承元帅——

  “说到底,战斗员、司令员,都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20世纪30年代,刘伯承从苏联学成归来,主持条令翻译。痛恨旧军队等级森严的他,在新译词后加了一个“员”字:“司令”变成“司令员”,“护兵”改为“警卫员”,“伙夫”称作“炊事员”……

  官兵们感慨地说,这一个个“员”,从我军建立之初,就从称谓上定下基调:人民军队的成员没有身份高低,只有分工不同;没有特殊待遇,只有责任担当。

  “两个不怕”,王杰名言的源头远在青藏高原、世界屋脊——

  撼山易,撼解放军难

 

王杰生前所在部队组织官兵参观王杰事迹陈列馆。万智奇摄

  在王杰事迹陈列馆日记展厅,3面日记墙上刻录了50篇节选的日记原文。

  1965年5月1日,王杰在日记本中写下这样一句话:“我们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做一个大无畏的人。”两个月后,他用生命践行了这句铮铮誓言。

  习主席在看望王杰同志生前所在连官兵时,动情地说:“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是血性胆魄的生动写照,要成为革命军人的座右铭。”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记者考证发现,我军这句著名口号的源头,远在青藏高原、世界屋脊——

  上世纪50年代初,历尽艰险由四川徒步进藏的第18军某部,开始了川藏线筑路的艰苦征程。在皮康崖险段的施工中,二连官兵率先叫响“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攀上几十米高的陡壁打眼放炮,突破天险。

  1962年10月,青藏高原,边境自卫反击作战打响,某部二连六班向敌军地堡发起进攻,敌军弹如泼雨,班长阳廷安喊道:“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跟我来,打进去!”战士们前赴后继,连续夺下敌军多座地堡,阳廷安壮烈牺牲。

  次年,时任西藏军区司令员张国华进京汇报战况,谈及此战。毛泽东同志说:“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说着,他用手指了指张国华,“这是你的发明权。”张国华连连摆手:“不是我,发明权是我们伟大的中国人民解放军。”

  毛泽东若有所思地点点头,逸兴遄飞,思接千古:“过去岳飞说,文官不爱钱,武官不怕死,天下太平矣。又说,饿死不抢粮,冻死不拆房。前句有片面性。那时金兀术说,撼山易,撼岳家军难。今天我要说,撼山易,撼解放军难!”

  文官也要不怕死,武官也要不爱钱!如果雄鹰的翅膀系上黄金,就再不能飞翔。

  从青藏高原到淮海大地,恰似祖国大地山连山、水连水,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无论在哪里发源,都能滋润每座军营。

  今天,“王杰班”所在连队的走廊里,有一面与王杰半身铜像遥遥相对的“作风镜”。“作风镜”不远处就是连队“阳光公示栏”,涉及官兵切身利益的晋职晋级、评功评奖、经费使用、物资采购等事项都在这里公示。

  一张兑换清单截图,引起记者注意。一名采购员完成体能训练器材采购后,把电商平台赠送的“抵现积分”全部兑换成篮球、羽毛球拍等公用品,清单截图工整贴出。“将隐藏的抵现积分公开,接受大家监督,就是要防止‘暗箱操作’滋生以权谋私现象,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王杰班”所在连指导员孙佳祥说。

  从“王杰班”来到该旅“三不伸手”党性修养体验馆,记者发现出口处也立有一面镜子,对面的墙上,悬挂着“省思”二字,张贴着军队规章制度和廉政法规。

  “不在公务用餐、车辆使用等日常环节模糊公私界限”“行军就餐,和战士同吃自热食品,不搞特殊化”“不因官职高超标准分配住房、优先安排家属”……翻开该旅党员领导干部的“三不伸手”承诺书,条款越列越细、越写越实。

  “就像我们党制定的中央八项规定,条条指向具体问题。”王杰纪念馆馆长李文静深有感触地说,“只有抓早抓小、防微杜渐,从细微处落地,在日常中坚持,才能避免小管涌沦为大塌方。”

  “人生三问”,引发“王杰班”的一次寻根之旅——

  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在日记本里,记者看到王杰当年这样写道——

  “什么是理想?革命到底就是理想。什么是前途?革命事业就是前途。什么是幸福?为人民服务就是幸福。”

  穿越时空,抚今追昔,烈士的3个自问自答,发出黄钟大吕般的震撼轰鸣。

  面对英雄的“人生三问”,记者感慨万千:一名如此年轻的战士,何以能有这样深刻的思想、通透的认识、崇高的觉悟?

  其实,这个问号,也挂在王杰的传人心中。

  今年7月14日,是王杰牺牲60周年纪念日。黄龙带领全班战友一起走进连队荣誉室。画像上,老班长眼神坚毅,默默注视着他们。

  黄龙读过很多遍《王杰日记》,也常向战友讲述王杰的英雄事迹。他说,日子久了,大家心里也有问号——爆炸发生前,王杰不也是普通一兵吗?那惊天动地的壮举,那毫不畏惧的英雄气,究竟从何而来?

  围绕老班长的“人生三问”,黄龙和战友们参加了旅里组织的“红色寻根行”活动。

  ——“你们可能想不到,王杰的榜样曾经是老愚公!”他们来到王杰生前战友徐汝明家中拜访,徐老告诉他们,王杰入伍前读过9年书,梦想是当一名坦克兵。新兵集训结束后,却被分到工兵班,整天抡大锤,难免有些失落。时任连队指导员冯安国送给王杰一本毛泽东同志写的《愚公移山》,王杰认真研读思考,很快端正了思想,焕发了干劲。

  “抡大锤太用力,手都肿了,吃饭只能哆哆嗦嗦地用勺子,就这样,他还要坚持……”徐老说,在同期入伍的战友中,王杰第一个加入共青团,还被评为“五好战士”,荣立个人三等功,熟练掌握了工兵专业五大技术。

  ——“王杰的榜样,曾经是一名与他同龄的抗日烈士。”在王杰的故乡山东省金乡县王杰村,该县政德教育中心讲师李可阳说,王杰村原名华堌村,王杰就读过的县一中,前身是湖西抗日中学,有深厚的红色底蕴。当时,学校组织迁葬抗日烈士遗骸,16岁的王杰,曾亲手捧起牺牲时同样16岁的烈士刘思代的遗骨……

  ——“王杰的榜样,曾经是雷锋。”在王杰生前战友冯明臣家里,冯老说,王杰和雷锋年龄相仿、经历相近、学历相当,王杰特别懂雷锋、敬雷锋,平时学雷锋。在日记里,王杰33次提到雷锋。担任班长时,王杰率先在班里成立了学雷锋小组。“雷锋牺牲在王杰牺牲3年前,是离王杰最近的一名楷模。”

  寻找“英雄背后的英雄”,记者的寻访之旅,与黄龙和战友们的足迹重合,思绪也融合在一起。

  “英雄自觉学英雄,英雄部队出英雄,这就是我们这支军队英雄辈出的奥秘。”一路寻根,黄龙告诉记者,正像习主席指出的那样:“王杰精神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永远是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学习践行王杰精神,让王杰精神绽放新的时代光芒。”

  从徐州向邳州,运河蜿蜒,水脉纵横。一路上,王杰小学、王杰广场、王杰派出所……王杰的名字举目皆是。

  “王杰的枪,我们扛;王杰的歌,我们唱。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一心为革命,永远跟着党……”记者走进江苏省徐州市王杰中学时,操场上传来学生们嘹亮的歌声。

  王杰牺牲地纪念亭旁,水杉参天,无声静立,那是当年乡亲们为纪念烈士种下的。不远处,运河潺潺流淌。

  “这些年,古运河的水也在变清!”听着当地群众的话,记者脑海中浮现出一个深情的隐喻——

  “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

  (采访得到宋世杰、余睿喆大力支持)

  记者手记

  源头清澈 长河澄碧

  一路寻访,记者犹如在一条无比壮阔的长河溯流而上。英雄自觉学英雄,英雄部队出英雄,我们这支伟大的人民军队,就是这样英雄辈出、代代相传,前浪澎湃、后浪奔涌。

  这条长河,之所以千里澄碧,有它清澈的源头,也有一路上纯净的山溪不断汇入。作为英雄部队的传人,我们每一名后来者,都有责任做这样的山溪,自觉保持纯洁干净,远离污浊沾染,用我们像前辈一样的纯粹,推动这条长河永远保持本色、奔流不息。

[ 责编:茹行止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世界市长对话·敦煌”活动外国嘉宾参访敦煌

  • 加沙:返乡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日前,位于浙江杭州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超重力离心模拟与实验装置的核心设备正式启用。
2025-10-11 09:44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与国际合作团队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发表论文指出,海洋硫酸盐浓度的变化能够改变甲烷的消耗方式。
2025-10-11 09:43
著名科幻作家刘慈欣在小说《诗云》中曾描写过“微型白洞”,让很多人浮想联翩。有趣的是,白洞和黑洞在数学上是同一个“解”——它们的质量、角动量、电荷都相同,唯一的区别是时间反了过来。
2025-10-11 09:40
“金钉子”是定义和区别全球不同年代所形成的地层的“锚点”,用来划分全球地质年代界线。
2025-10-11 09:38
植物生长不仅依赖阳光雨露,更与土壤中“看不见的世界”密不可分——这里生活着大量微生物,它们附着在根系上,帮助植物吸收养分、抵抗逆境。
2025-10-11 09:32
5年来,坚持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突出位置,我国科技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国家综合创新能力排名由2020年的第14位提升至2024年的第10位。
2025-10-10 10:16
在人工智能(AI)与神经科学的强强联合下,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与艾伦研究所团队联合开发出一种名为CellTransformer的AI模型,助力绘制出目前最精细的小鼠脑图,共包含1300个脑区及亚区。
2025-10-10 10:13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研究团队结合模拟计算与机器学习,研制出一种新型3D打印铝合金,不仅耐高温,强度更是传统铸造铝合金的5倍,且比未经机器学习辅助设计的合金强度高出50%。
2025-10-10 10:10
连日来,北方气温骤降,不少秋冬季独有的养生方式和健康说法随之而来,有些操作或说法听起来科学健康,但权威专家表示,如果开展不当反而会带来健康风险。
2025-10-10 10:07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8日印发通知,对有效应对部分地区连阴雨天气影响、进一步做好秋粮产后服务和收购工作作出安排部署。
2025-10-10 09:55
甲烷的“寿命”与浓度变化的规律性,指向一个结论:火星上必然存在持续产甲烷的源头,且其“产量”会随季节变化。蛇纹石化反应虽能解释甲烷的持续存在,却无法说明其浓度的季节性动态变化,难以单独作为火星甲烷的主要来源。
2025-10-09 10:18
国庆假期,中国科技馆推出“双节共欢聚,科技乐翻天”系列主题科普活动、华夏科技学堂国庆特别活动、特效影院VR大空间沉浸体验、人工智能互动应用,与新开放的海洋展厅一起,为观众打造一场科普盛宴。
2025-10-09 10:17
对采集的891份浮选样品进行分析与鉴定,共获得约3.2万粒炭化植物遗存,发现的农作物种类有粟、黍、水稻、大豆与小豆。研究团队对东亚地区140余处考古遗址出土的小豆遗存进行比较,发现黄河流域、日本与韩国的小豆在不同阶段表现出差异明显的演化轨迹。
2025-10-09 10:16
”  一次和邻村牧民闲聊时,王海强得知有人靠卖草捆赚钱,心思顿时活络起来。据统计,今年科右前旗像王海强、宝音这样以卖草为主的牧民有150余户,草产品销售总额预计突破2000万元。
2025-10-09 10:15
10月8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举行的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公布现场,屏幕显示奖项得主头像和姓名。据诺奖官网介绍,北川进1951年出生于日本,为日本京都大学教授;理查德·罗布森1937年出生于英国,为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奥马尔·M·亚吉1965年出生于约旦,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
2025-10-09 10:11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