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石榴籽红撒边关
■张 宏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宋 鹏
“石榴花开映天山,石榴籽红撒边关……”近日,陆军边海防学院“石榴籽”理论服务队来到英塔尔边防连、霍尔果斯边防连开展理论服务,给边防官兵送上冒热气、接地气的“精神大餐”。
据了解,该学院“石榴籽”理论服务队由政治理论教员和学员理论骨干组成。近年来,他们经常深入边防一线连队、野外驻训场、中小学课堂、厂矿企业、民族社区,综合采用“理论宣讲+艺术表演+互动交流”的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深受基层官兵和各族群众欢迎。
山河远阔,兵心滚烫。为使这次边防行更加贴近部队实际需求,他们提前做足了功课,通过问卷调查、电话访谈等手段,了解边防官兵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以及关注的热点和思想疑惑,力争把一次理论服务变成一次“铸魂行动”。
服务队成员皮曼玲入校前,曾在新疆军区某红军团女子导弹班服役。她以《喀喇昆仑的一抹嫣红》为题,讲述了所在部队执行高原急难险重任务的经历。课堂上,皮曼玲寓理于事、寓情于事,发动战士分享身边关于民族团结的鲜活故事,现场气氛热烈。
“开始抢答!”主持人话音刚落,官兵们踊跃举手,谁回答正确,皮曼玲就为谁赠送一份“石榴籽”服务队设计制作的文创礼物,房间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授课结束后,皮曼玲叫来其他队员,与大家围坐成一圈,聊训练、谈生活、话理想。战士艾孜买提说,“这次理论服务讲的知识点,记得住、用得上、很解渴,我们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卫祖国的边防线。”
“月圆之夜,万家灯火,他却只能用思念回到故乡……”进入文艺表演环节,一曲吉他弹唱《他在那里站岗》,引发官兵的共鸣。队员们怀着对边防官兵的崇高敬意,将满腔热忱融入每一个音符、每一个舞步。演出接近尾声时,大家齐声高唱《强军战歌》,将理论服务活动推向高潮。
“把课堂设在边关,‘石榴籽’遇到‘边防卫士’,军校育人与卫国戍边的使命情怀相互映照、实现共鸣。”“石榴籽”理论服务队负责人、该学院某教研室主任王晓华感慨地说,无论铸剑淬火的军校学员,还是坚守岗位的边防战士,都是在各自不同的青春坐标上,诠释着同样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他们将持续深化联教育人机制,为祖国边关注入更多正能量,不断培养出堪当强军重任的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