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梁立柱像
胶东防线:初显铁血风范(1928~1938)
梁立柱,字巨擎,号乐山,1898年6月5日出生,祖籍为河北威县东大城(今常屯乡北大城四村)。他身高达1.90米,魁梧挺拔,尽显骑兵将领的凛然气魄。20世纪30年代,梁立柱担任国民革命军暂编第1军第2师中将师长,负责驻守青岛、烟台、蓬莱、龙口一带,肩负起保卫胶东海岸线的重任。
1928年,局势紧张,日军以“演习”为幌子,妄图强行登陆烟台港。在这危急时刻,梁立柱未等上级指示,果断下令全师进入战备状态。他亲自率领骑兵连沿着海岸线严密布防,马蹄声声,扬起阵阵尘土,充分展现出坚定的守卫决心。日军看到严阵以待的中国军队,最终被迫撤离舰艇。此次事件使梁立柱声名远扬,他的果断与勇敢,为后续的抗战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
1932年,梁立柱驻防烟台期间,积极组织“海岸防御演习”。他凭借卓越的军事智慧,将骑兵改编为快速反应部队。同时,他对蓬莱炮台进行加固改造,经过精心设计,改造后的炮台射程能够覆盖龙口海域。此后,日军的骚扰活动明显减少,梁立柱以实际行动捍卫了国家主权,也逐步形成了“主权问题寸步不让”的军事风格。
主动请缨:奔赴抗战前线(1938)
1938年8月,梁立柱从中央军校(陆军大学14期正则班)毕业,此时他面临着人生的重大抉择。国民政府有意留他在重庆担任要职,并为其提供了优渥的生活条件。然而,梁立柱心中始终牵挂着国家和民族的安危,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奔赴抗日前线。1939年3月19日他调任第8军副军长,协助李玉堂军长阻击日军,屡挫敌锋;1940年,进入傅作义领导的抗日主战场——绥远前线。此后,他历任陆军暂编第10师中将师长(隶属暂编第4军,军长董其武)、陆军新编骑兵第3师中将师长(隶属骑兵第4 军,军长董其武、袁庆荣)、陆军暂编第3军(军长袁庆荣)中将副军长。
他的嫡孙女梁若冰在接受采访时动容地说:“祖父放弃安逸选择战场的精神,至今激励着我们家族后人。”这一决定不仅体现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更预示着他将在绥远战场开启一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
绥远战场:六年坚守与辉煌(1939~1945)
在绥远前线,梁立柱与日军鏖战6年,军事才能尽显,屡立战功。
在率师守卫后套平原门户——退水渠警戒线时,他多次与日军及汉奸王英的“大汉义军”交锋,每次都缴获武器弹药、带俘虏凯旋。
1942年2月1日战斗尤为激烈。日军出动精锐骑兵第 13联队(小原联队)及一个炮兵中队,乘数十辆汽车猛攻,扬言半日消灭警戒线上的骑兵。战斗从1日晨持续至2日下午8点,日军败退。此时,汉奸王英匪部大量兵力涌来。
敌众我寡,梁立柱指挥若定,组织部队多方向出击分散敌人进攻力量,顶住王英匪部,使其无法与日军会合。同时联系增援的步兵第十七师刘万春将军,刘将军派第二团火速增援,双方对峙。
2月8日下午,刘万春将军到司令部。梁立柱提出“智追”战术获赞同。他派骑三师副师长郑海楼率两骑兵团,凌晨前绕黄河北岸偷袭日军公庙子村,占领后强攻退水渠黄河入口处。主阵地步兵、骑兵两团与郑海楼部呼应夹击日军。
战斗激烈,梁立柱身先士卒,小腿中枪仍坚持指挥。此战重创日军,击毙、俘虏日、伪军各百余名,缴获大量武器弹药及物资。但他因未及时包扎,流血过多在总结会上晕倒。经抢救脱险,却留下终身残疾。
庆功会上,傅作义将军感慨:“千军易得,一将难求,梁之来我,惜乎晚矣。”高度评价梁立柱,将其视为麾下抗战名将。
历史尘埃:重新发现英雄事迹(1946~1986)
1945年10月,梁立柱获颁忠勤勋章(编号第4827号),次年5月再获胜利勋章。1946年9月18日,积劳成疾的梁立柱病逝于南京中央医院。此后很长一段时间,他的事迹被尘封在历史的尘埃中,鲜为人知。
忠勤勋章
直到1986年,情况出现了转机。当年5月,梁立柱的儿子梁子筠(时任民革北京市石景山区工委主要负责人)携女儿梁若冰拜访董其武将军(时任政协全国委员会副主席)。董其武将军对梁立柱的英勇事迹记忆犹新,他出具了亲笔证明。同年,《人民政协报》发表了梁子筠的文章《一位鲜为人知的抗日将领》,首次系统地披露了梁立柱的抗战经历。董其武将军在证明中特别强调:“梁病逝于解放战争初期,未曾参加反人民内战。”这一证明,让梁立柱的英雄形象更加清晰地展现在人们面前。
后人传承:延续家国情怀(2015~2025.9)
梁立柱将军的嫡孙女梁若冰身为光明日报资深记者,依托自身职业优势持续挖掘家族抗战史。她于2015年、2025年分别代表家族领取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与80周年纪念章,并于2015年9月19日返乡威县汇报研究成果,获得当地政府及民众的热烈欢迎。通过系统整理,她还原了祖父从胶东到绥远的完整抗战轨迹。
梁若冰的研究揭示了梁立柱卓越的军事智慧。他将骑兵战术巧妙应用于战场拼杀和战后防御,使骑兵在战前战后都能发挥出最大的战斗力。在物资匮乏的条件下,他还能维持部队的战斗力,确保部队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
2025年9月18日,梁若冰和家人到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参观,传承抗战精神。
梁若冰表示:“祖父用行动证明,爱国主义精神是放弃安逸选择战场,是在绥远坚守六年的具体实践。”如今,她正通过撰写回忆录、参与抗战纪念活动等方式,传承这份家国情怀,让更多的人了解梁立柱的英雄事迹,铭记那段波澜壮阔的抗战历史。
作者简介:张英超,河北威县人,现任邢台市方志谱牒文化研究中心主任等职。搜集抗日将领梁立柱资料,田野调查,研究史略,积之十年,值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连缀成篇,以传承抗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