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总结会现场掌声雷动,我手中捧着的“金齿轮”荣誉证书散发着墨香。就在几天前,我所在营刚刚在上级实弹考核中取得优异成绩。望着身边兄弟连队战友胸前佩戴的红花,我心底一片澄明:荣誉不仅属于个人,更属于参与考核任务的每一个人。
可若将时间的指针拨回到两个月前,我可能不会这般豁达。
那时的我,刚完成第一次实弹射击保障任务。总结会上,炮手们被掌声包围,我却在一旁勉强地笑着,像个局外人。
作为一名指挥保障兵,我的“战场”是闪烁的屏幕和冰冷的数据链,接收信息、解算诸元、传递指令是我的职责。炮弹准确击中目标,得益于我传递的指令,可这份参与感却并不真切——炮手操炮的威武、侦察兵前出的惊险,那才是我向往的战斗,相比之下,自己的岗位只是一个“配角”。
班长刘傲最先察觉到我的情绪,了解原因后,他正色道:“炮弹打得再准,也得先过咱们这一关。差一个密位,弹着点就可能偏出几十米。你说这神经中枢的岗位,重不重要?”
道理都懂,但心结难解。这样的情况直到我后来亲历了一场实战化训练才得以转变。
火力打击阶段,“蓝军”借助复杂地形和电子干扰,不断机动规避。指挥所里气氛高度紧张,命令一道道传来,要求我们的计算结果更快、更准。
压力之下,我脑海中“当配角”的杂念荡然无存。“绝不能拖后腿!”带着这样的想法,我的大脑高速运转——计算、核对、下发……那些我曾经觉得枯燥的数字,此刻却关系到一场战斗的胜负。
“‘敌’指挥所被摧毁!”“‘敌’装甲集群丧失机动能力!”一次集中火力覆盖后,捷报传来,营长激动地看向我:“干得好,这轮数据给得又快又准!”那一瞬,一股热流涌上心头。原来,我这个战位的重要性,是能被“看见”的。
训练总结时,营党委注意到,过去荣誉表彰大多倾向主战连队,对保障连队关注不够。于是,营里专门增设“金齿轮”奖,用于表彰奋战在保障一线的官兵。没想到,我竟成为首批获奖者之一。更加触动我的是,炮班班长说:“本次训练,天赐该记一功!如果不是他算得准,打不出这效果!”弹药输送班战友接话:“天赐计算精准,咱们没有浪费一发炮弹!”
听着战友们的认可,我所有的迷茫、怀疑顷刻消散。原来,不是岗位平凡,而是我未曾读懂它的价值:战场上追求的从来不是独奏曲,而是一场交响乐。缺了谁,乐章都不完整。我的战位虽不直面敌人,却同样关乎胜负。
自那以后,我彻底沉下心来,不再觉得数字枯燥、流程繁琐,训练得更起劲了。因为我深知,计算快一秒、准一分,上了战场才会更有底气。
刚刚结束的实弹考核中,我们营一举拿下两个“神炮班”称号,我也因全程数据零差错的突出表现,再次受到表彰,这才有了文章开头的一幕。
手捧证书,我的内心坚定而平静。我明白:如果部队是一台高效运转的机器,那么每个人就是不可或缺的齿轮。岗位不同,战位各异,但在战场上,每个人都是主角。
(杨开明、刘春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