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军报记者寻根行丨追寻白求恩战斗足迹,感悟新时代人民军医为民情怀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军报记者寻根行丨追寻白求恩战斗足迹,感悟新时代人民军医为民情怀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5-09-28 09:13

  记者追寻白求恩战斗足迹,感悟新时代人民军医为民情怀——

  “生命的守护”从未远离

  ■解放军报记者 赖瑜鸿 郭澍东

  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白求恩医疗队”在太行山革命老区巡诊。 张彬楠 摄

  秋日阜平,晨光熹微。太行深处的山风穿村过户,带来沁人心脾的清凉。

  阜平县城南庄镇大岸底村,80岁的老支书张思亮一大早起来,带着乡亲们清扫道路,不时翘首凝望村头。当“白求恩医疗队”队员的身影出现,老人激动地说:“‘白求恩’又来看我们了……”

  阜平,我党我军历史上创建的第一块敌后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的首府。1938年,国际共产主义战士白求恩曾在这片红色热土上救死扶伤。战斗烽火中,白求恩在龙泉关招提寺救治军民的身影,永存史册。

  岁月流转,这方热土至今传递着温暖的回响。前不久,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白求恩医疗队”再次来到村里,为老乡巡诊看病。

  在老支书和乡亲们心里,白求恩从未走远……

  从“白求恩模范病室”到“白求恩医疗队”——

  初心越纯粹,行动越坚定

  上高速、下国道、走县道、进村道……记者跟随“白求恩医疗队”一路巡诊,行进在太行山沟壑纵横的山路上。

  巡诊第一站,来到山西省五台县松岩口村。进入村口,一座青瓦石墙小院映入眼帘。医疗队队员告诉记者,这座小院是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2021年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白求恩’回来啦!”旧址前的空地上,乡亲们已经排起长长的队伍,有的揣着病历本,有的攥着药盒。队员们随即展开义诊,亲切接待每名乡亲。

  历史深处的镜头,仿佛在这一刻回放。1938年6月,48岁的白求恩来到晋察冀军区,见到聂荣臻的第一句话就是:“告诉我,司令员同志,我的战斗岗位在哪里?”第二天,他就奔赴60多里外的松岩口村,并立即投入工作。

  一个星期内,白求恩为521名伤员做了诊治;一个月内,他为157名伤员做了手术。他还把松岩口村里的龙王庙改成模范病室,创办了晋察冀军区第一家正规化医院。

  “你来了!”人群中,骨科主任步建立与86岁的刘大爷一见面,两人便熟稔地打招呼。步建立告诉记者,他俩已经是老相识了——这是他第8次参加“白求恩医疗队”到革命老区巡诊。这些年,刘大爷常受“老寒腿”困扰,每次巡诊都要来找步建立看看。

  精神一脉相承,作风源远流长。就是在这个小山村,白求恩谢绝生活上的特殊照顾,坚持与八路军官兵同甘共苦,吃一样的饭菜。聂荣臻送来缴获的敌军罐头,白求恩都分给了重伤员。

  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党群服务中心,记者注意到,义诊队伍中,有一名特殊的“助手”——河北中医药大学学生甄一。听说医疗队要来巡诊,他主动申请加入巡诊队伍。

  “再难,他们也从没想过放弃我。”这句话里,藏着一名名军医16年不间断的接力和真情守护:8岁那年,身患先天性脊柱裂、马蹄内翻足等多种疾病的甄一,在家门口遇见了前来巡诊的“白求恩医疗队”。

  17名专家接力诊治,8场高难度手术,用尽骨科下肢整形矫正的所有术式,让曾被断言“一辈子站不起来”的甄一不仅站了起来,更走进了医学院校,并决心将这份温暖传递下去。

  河北省涞源县孙家庄村的院落内,护士长唐丽娜单膝跪地,为90多岁的张大娘擦脸,动作格外轻柔。

  眼前一幕,让记者想起5年前火神山医院的那个深夜:红区重症病房里,一名80多岁的患者生命垂危,唐丽娜坐在床旁为老人擦拭脸颊,戴着三层手套的手紧紧握住老人的手。

  “我想让他知道,无论什么时候,军医都和人民在一起。”没有豪言壮语,唐丽娜却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誓言化作了掌心的温度。

  夕阳下,太行山脉的轮廓愈发清晰。坐在巡诊车上,回味这温情的一幕幕,记者不禁感慨:初心接续,如群峰连绵,才成就了这厚重而壮美的景观。

  “手术刀可以锋利,但医者的心必须柔软”——

  医术精益求精,医者大爱仁心

  河北石家庄,中山西路398号,联勤保障部队第980医院就坐落在这里。在当地,人们更习惯叫它的另一个名字——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几年前,河北邢台71岁的闫大爷,因患有喉癌、低蛋白血症、低钠低氯血症等多种疾病,被多家医院断言“挺不过3个月”。他抱着最后希望,找到这家白求恩亲手创建的医院。接诊时,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主任李晓明面临两难抉择:不救,患者生命岌岌可危;救,手术风险极高。

  “我做过上千台手术,有底气!”经过十几次病例讨论、反复调整术式,先后2次进行肿瘤切除手术,闫大爷最终重获新生。

  更让闫大爷感动的是,李主任不仅医术高超,还细心考虑到术后形象观瞻问题,为他做了更复杂的头颈部缺损修复手术。老人的咽部不仅恢复了功能,几米开外甚至看不出是皮肤褶皱还是刀口。

  精益求精的技术,源于爱民为民的医者情怀。这些年,闫大爷每年都会选择苹果成熟的季节来复查,亲手选摘一颗又大又圆的苹果带来。他说:“苹果甘甜,就像人民军医的心。”这颗苹果,是患者对医者的最高礼赞。

  巡诊前,李晓明又视频回访了闫大爷。看着他脸上的笑容,李晓明耳畔仿佛响起白求恩的话——“我们为什么必须学习好的技术呢?因为好的内外科技术能使伤病员好得快,减少他们的痛苦,减少死亡、疾病和残废。”

  “作为白求恩传人,精进技术、造福百姓,是我们的责任。”该医院领导介绍,深化政治整训中,他们坚持刀口向内,从严检视自省,使大家认识到:练就了过硬技术,更要牢记为患者着想的传统。

  “少了一条腿,咋去打鬼子?”1939年,只有16岁的八路军战士余新元左腿中弹,战地医生主张截肢保命。正在巡诊的白求恩,仔细检查后决定进行手术,抢救余新元这条腿。几个月后,余新元重返前线。

  2015年9月3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大会隆重举行。当抗战老兵乘车方队通过天安门时,余新元的左腿依然支撑着他挺拔的身躯。

  “使用它,剪断缝合线或肋骨就不需要翻开伤员胸腔,对术后恢复很有好处。”巡诊路上,同行的军医告诉记者,在医院向东2公里处的华北军区烈士陵园白求恩·印度援华医疗队纪念馆内,陈列着一把白求恩观察鞋匠修鞋受到启发发明的、以他本人姓名命名的肋骨剪——白求恩肋骨截断器。

  80多年过去,这把倾注着白求恩智慧和大爱的肋骨剪,依旧闪烁银光、锋利如初。精益求精、造福患者的精神,也在今天的人民军医身上传承。

  泌尿外科主任医师邱建宏接诊18岁的患者小倪时,面临着技术选择:传统手术花销少但损伤大,机器人手术精度高但费用也高。

  “如何让老百姓少花钱看好病?”邱医生反复论证,最终仅用2条机械臂完成肿瘤切除,既保证了手术质量,又为患者节省了费用。

  “手术刀可以锋利,但医者的心必须柔软。”邱医生的这句话,让记者久久难忘。

  从“不收一个鸡蛋、一颗红枣”到一本本“廉情日志”——

  婉拒一点“心意”,赢得一片民心

  站在主刀医生办公室门口,患者家属周立峰紧紧攥着装有2000元钱的信封,徘徊踱步。

  患有气管肿瘤的老母亲即将手术,尽管医院再三强调拒收红包是铁纪,可他还是觉得不托底。犹豫再三,周立峰还是敲开了门,把信封放在桌上转身就跑。

  “手术很成功!”5个小时的焦灼等待后,母亲被推出手术室。周立峰热泪盈眶,压在心头的大石头落了地。

  回到病房,护士长魏英粉将一张住院费押金条递给他:“周大哥,这是咱老百姓的医院,可不兴这个。”看着押金条上多出来的2000元钱,这个44岁的汉子泪流满面——这笔“心意”,已存进他母亲的住院费里。

  “把患者的‘心意’存进住院费,记录在‘廉情日志’里,这个做法我们已坚持了十几年。”魏护士长打开一个笔记本,向记者讲起了“廉情日志”的来历。

  “有些病重患者家属觉得人命关天,怕不‘表示表示’医生会不用心。我们最开始强硬拒绝,结果反倒让患者家属产生误会,还加重了他们的焦虑。”魏护士长告诉记者,遇到这种情况,他们便用“廉情日志”的办法,采取“记录-存缴-告知”的方法,既守住了清廉底线,更温暖了群众心窝。

  这一幕,与历史何其相似!时光回溯到86年前的那个夏天,在唐县和家庄,白求恩主动上门治好3岁儿童史鸿兆的腿疮后,婉言谢绝了史鸿兆全家送来的一篮子鸡蛋、红枣,留下“八路军为群众看病不收礼”的赤诚。

  从“不收一个鸡蛋、一颗红枣”到一本本“廉情日志”,变的是时代背景和表达形式,不变的是医者对清廉底线的坚守,是“人民军医为人民”的根本宗旨——

  “白求恩式好军医”张笋从医17年,立下“不收红包、不收礼”的铁规矩。她身患绝症仍忘我工作,上交11000元特殊党费资助贫困患者,临终前留下遗嘱,将双肾和肝脏捐献给3名急需救助的患者。

  整理张笋遗物时,人们发现一个本子和一个药匣子。大家翻阅本子看到,上面详细记录了100多名患者的姓名、病情和联系方式;打开药匣子发现,里头塞满了停服半个多月的化疗药——她担心服用化疗药会影响捐献器官的质量。

  如今每逢祭日,总有张笋救治过的患者,带着她生前爱吃的小咸菜、三鲜馅饺子来祭奠她。

  “这是我唯一一次没忍心拒绝的。”在神经内科老专家冯连元办公室,几颗干巴巴的核桃摆在显眼位置。冯连元感动地说,前段时间,患者李大爷背着自己种的大半袋核桃,从40多公里外的乡下赶到医院,向他表达感激之情。

  当冯连元双手推开编织袋时,发现核桃已被汗水浸透,已到嘴边拒绝的话又咽了回去。“核桃我留下几个,苦荞茶你带走。”临别前,他把新买的几盒苦荞茶送给李大爷,反复叮嘱,“这个有降‘三高’作用,咱俩这个年龄都得注意。”

  从白求恩的赤诚到“廉情日志”的细致,从张笋的奉献到冯连元的温情,一代代军医用行动证明:清廉不是无情而冰冷的,而是充满温度的坚守。

  “敬佑生命,平等仁爱,患者至上,真诚守信,精进审慎,廉洁公正……”周立峰母亲出院那天,正碰上新入职医护人员在医院白求恩雕像前庄严宣誓。誓言声声入耳,让他想起了魏护士长的话。

  清晨的阳光,洒在白求恩雕像上,折射到医护人员的白大褂上。望着那片纯净的洁白,周立峰仿佛看到了白求恩当年的身影。

  他说,今天,医护人员身上的白大褂,同当年白求恩身上的白大褂一样纯净、洁白……

  (采访得到刘会宾、陈江文、李晓辰、张彬楠大力支持)

  记者手记

  不变的纯粹 永恒的光荣

  白求恩,是一个每当我们想起、提及,就感到温暖的名字。

  1939年11月12日,白求恩在晋察冀战场以身殉职,毛泽东同志为他写下了著名的光辉篇章《纪念白求恩》。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同我军民一起浴血奋战,感动了无数中国人。白求恩精神,成为当代中华民族优秀品格和高尚精神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党和人民军队的光荣传统。

  如今,白求恩精神在新时代人民军医身上发扬光大,也启发我们思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不管时代如何变迁,都坚持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

  请扫描二维码 浏览更多内容

[ 责编:杨煜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湖南桑龙高速建成通车

  • “乾隆花园”将向观众开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