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七十二载铸魂路 精神永续启新程
首页> 军事频道 > 正文

七十二载铸魂路 精神永续启新程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2025-09-25 16:52

  作者: 毛东东

  1953年,新中国第一所高等军事工程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哈军工”)在哈尔滨成立。“哈军工”人自此开启了在一穷二白中开拓、于筚路蓝缕中跋涉的征程,为我国军事工程和军事技术教育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哈军工”一直秉持“六个始终”:始终传承绝对忠诚的红色血脉,始终坚守为军向战的价值追求,始终秉持敢为人先的创新特质,始终弘扬严谨求实的治学传统,始终保持攻坚克难的奋进姿态,始终拓展自信开放的世界眼光。

  回望建校历史

  抗美援朝战场上,面对强敌,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英勇作战,用手榴弹打榴弹炮、用炸药包打坦克车,硬生生把敌人打回“三八线”。我们的人民军队,以“钢少气多”的豪情壮志,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面对志愿军将士因武器装备落后造成的巨大牺牲,党中央认识到,中国人民解放军有必要建设一所高等军事技术院校。1952年,身处朝鲜战场的陈赓受命回国创建“哈军工”。面对“一无师资、二无校舍、三无教材和设备、四无办学经验”的困境,陈赓立下“不办好哈军工,决不罢休”的军令状,并创造性地提出“边建、边教、边学”的“三边并举”筹建方针。来自天南海北的建设者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享誉海内外的专家教授们放弃优渥条件、响应号召,共同在北国冰城点燃建设“哈军工”的火热激情。1952年筹建、1953年开学,短短一年时间,便建成了我国第一所综合性高等军事技术院校。自此,“哈军工”人勇担培养高级军事技术人才、发展先进武器装备两大历史任务,大踏步向着新的胜利前进。

  无数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学子来到“哈军工”学习和工作,对党绝对忠诚,坚决服从专业分配。从陆上装甲到飞天导弹,专业跨度虽有“天壤之别”,但他们的赤胆忠心却天地可鉴。毕业时,他们放弃城市的优厚待遇,争先奔赴祖国边疆进行大三线建设。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舍小我、成大我的同志,才创造出了国防科技领域一个又一个突破。西北的茫茫戈壁上,永远回荡着“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的铿锵誓言。

  从“哈军工”到国防科大的传承

  “哈军工”响应党中央要求,1960年按照“尖端集中、常规分散”的方针进行分建,1970年学院主体南迁长沙,改名为长沙工学院。初到长沙时,教学、科研和生产、生活条件极端困难,全体师生员工发扬“哈军工”建院初期的优良传统,轮番参与铺路、架桥、挖土,新建扩建改建校舍。即使在这种条件下,学校仍坚持人才培养不停止、科学研究不断线。此后,以长沙工学院为基础组建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自此,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接过发展国防科技的接力棒,继承老一辈“哈军工”人的优良传统,走上了新的征程。

  无数“哈军工”先辈在“六个始终”的指引下前进,他们以一心为党的绝对忠诚、为军向战的鲜明导向,以“严”字当头、“实”字保证的科研作风,投入到科研的攻坚克难中去。几十年如一日的努力,铸就一项项让国人为之自豪的科研成果:银河妙算、天河超算、北斗组网、激光陀螺……辉煌的成就背后,是无数无私奉献、默默耕耘的身影,他们始终保持知重负重、敢战能胜的韧性,勇立世界科技之潮头,助力中国国防科技多个领域实现从后发追赶到遥遥领先的突破。

  2017年,国防科技大学重新调整组建时,习近平总书记为学校授军旗、致训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国防科技大学是高素质新型军事人才培养和国防科技自主创新高地。要紧跟世界军事科技发展潮流,适应打赢信息化局部战争要求,抓好通用专业人才和联合作战保障人才培养,加强核心关键技术攻关,努力建设世界一流高等教育院校。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祝贺国防科技大学建校70周年的贺信中指出,70年来,国防科技大学坚决贯彻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决策指示,传承和发扬“哈军工”光荣传统,培养了一大批优秀人才,攻克了一大批尖端科技,取得了一大批重大武器装备研发成果,为国防和军队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六个始终”因战争的需要诞生,发展于国防科技建设时期,升华于强国强军大有可为的新时代。“六个始终”主要内涵的凝练,是“认识—实践—再认识”的螺旋式上升——这源于前辈对“六个始终”纯粹而朴素的认识,更离不开数十年来他们对心中信仰的践行。“六个始终”在伟大历史实践中产生,必将在伟大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与时俱进。作为新时代科大人,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继承“哈军工”光荣传统。

  新时代新征程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走出象牙塔,多到实地调查研究。我们要走入“哈军工”分建院校,寻“六个始终”之影:“厚德博学、强军兴国”“厚德善工、精武强军”“信念、求实、献身”“使命、素质、荣誉”“大工至善、大学至真”“进德修业、志道鼎新”“公诚勇毅”——从这些校训中,体悟和感知当年“哈军工”人才培养导向。我们还要走出去,去听“哈军工”人如何喊出回应时代需要的响亮呼号;去看“哈军工”人怎样刻苦钻研、勇攀高峰、为军向战;去感受“哈军工”人何以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特别是,我们要通过口述历史记录红色校史、红色故事,赓续红色基因、红色血脉,为继承弘扬“六个始终”提供支撑。

  繁荣发展强军文化至关重要,我们要立足学校已有平台,充分发挥学校思想阵地之深、理论快车之快、理论闯关之效,坚持用“五色”铸魂育人,用“五美”固本开新,用“十道光影”塑形提神。我们要充分结合横向—纵向维度,着力构建“能动思政、贯通育人”体系,将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充分结合起来,推动“六个始终”入脑入心,打开精神传承弘扬的新局面。此外,还要充分借助学校研究中心等平台,联动更多学校实现充分互动,深度挖掘“六个始终”特有价值,涵养精神之源、强固价值之本、夯实奋斗之基,推动“六个始终”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我们要在新时代强军目标的指引下,将个人理想融入强军梦想、将个人实践紧贴国家需要,用“六个始终”武装头脑、汲取奋进一流的精神力量,并将其转化为追梦、逐梦、圆梦的高度自觉,做到将忠诚刻进基因、融入血脉、化作行动。我们要时刻牢记领袖嘱托、坚守初心使命,在建设世界一流军队的伟大征程中交出属于“哈军工”传人的答卷、贡献力量!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

[ 责编:张璋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出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在乌鲁木齐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四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9-25 09:46
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把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隐患作为防范重特大事故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推动出台64项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十四五’以来,我们实施了提升社会消防安全能力、提升公众消防安全素质等重大工程,消防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消防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进一步转型。
2025-09-25 09:46
当前,全球正经历以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积极探索AI引领零售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实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2025-09-25 09:46
与此同时,我国算力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加快构建,已初步形成枢纽节点、区域中心、本地边缘梯次化布局架构。“未来,要持续深化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夯实‘算存运’底座,强化算力资源统筹协同与动态优化能力,加速推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
2025-09-25 09:45
科学技术,既是人工智能(AI)理论和技术发展的源头和基础,也是人工智能的使用者、被影响者。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伦理规则设计与“人工智能+”同行甚至先行,是我们的目标,是AI健康发展的必要生态。
2025-09-25 09:41
科学探索奖由腾讯出资、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运营,目标是支持中国顶尖的青年科学家,每名获奖人将连续5年获得总计300万元奖金。
2025-09-24 09:09
实验数据印证了这一点:在-18℃下,经过脉冲磁场处理的鲜湿米粉,冻融后的质构品质比未经处理的样品提升了30%—40%。
2025-09-24 09:07
科研人员经过研究,打造出高准确度基因组预测模型,该模型像“基因组导航仪”,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找到控制关键性状的基因遗传变异,这些遗传变异犹如“基因路标”,能精准预测油菜生长表现。
2025-09-24 09:06
9月23日,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本届工博会以“工业新质 智造无界”为主题,吸引来自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企业参展。
2025-09-24 04:1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今年前8个月,我国通信业呈现平稳运行态势,电信业务收入保持正增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5G、千兆、物联网等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保持较快增势。
2025-09-24 04:15
记者陈晨22日从水利部获悉,全国耕地灌溉面积达10.86亿亩,2025年耕地灌溉面积上夏粮产量占全国夏粮总产量的88.85%。截至目前,我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已达6.38亿亩,较“十三五”末提高12.5%,其中,滴灌、微喷灌面积突破1亿亩,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降至342立方米,较“十三五”末降低4%。
2025-09-23 10:18
9月23日,我们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就推动种业自主创新全面突破作出多项部署,为推动我国种业振兴指明了方向。
2025-09-23 10:16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具体来说,人工智能对提高就业质量带来的机遇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能够创造更多高质量新职业新岗位。
2025-09-23 10:15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家长作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第一责任人”,其认知与行为正经历从“重治疗、轻预防”到“主动防控、科学干预”的根本性转变。
2025-09-23 10:13
由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浦江创新论坛于22日发布《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
2025-09-23 10:13
今年5月29日,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开启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311P主带彗星是运行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小行星带中的小天体,同时具有传统彗星的物质构成特征和小行星的轨道特征。
2025-09-22 10:06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研发出能够在人体血液环境中实现即时强效黏合的骨胶水材料,为粉碎性骨折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模式。
2025-09-22 10:06
如何加快提升食品安全与健康的科技创新能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更加丰富多样、更加营养健康的食品,值得每一位食品从业者思考。
2025-09-22 10:00
20日,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雪山牧场,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15米口径亚毫米波望远镜正式启动建设。
2025-09-22 09:59
我国是蔬菜消耗大国,人们对蔬菜的需求无外乎绿色、安全、营养,解决这些诉求要依靠农业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推广应用。
2025-09-22 09: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