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强军路上的“砺剑尖兵”——记火箭军某旅一级军士长崔道虎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强军路上的“砺剑尖兵”——记火箭军某旅一级军士长崔道虎

来源:中国青年报2025-09-25 10:38

  火箭军某旅一级军士长崔道虎(右一)调试革新设备。刘明松/摄

  “全时戒备、有效威慑,以武止戈、砥定乾坤……”9月3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隆重举行,火箭军多型导弹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震撼亮相,令国人为之振奋。在火箭军某旅的一处营区内,收看阅兵直播的一级军士长崔道虎,通过屏幕看到这些不曾亲眼见过的火箭军装备,心潮澎湃、激动不已。

  崔道虎所在的工程部队,肩负着为导弹“筑巢”的特殊使命,从1995年入伍至今,这名老兵的足迹遍布祖国大江南北的群山深处,参与30余项国防工程施工任务,在7个专业、8个工种、12个岗位历练,熟练掌握“风、水、电、机、焊”五大工程安装专业,取得30余项革新发明科研成果,用匠心托举“大国长剑”腾飞。

  这名当兵快30年的老兵说:“虽然我们看不见导弹,但是能为导弹建设过硬的阵地,同样光荣,值得自豪!”

  “阵地就是战场、施工就是打仗”

  “梦想并非总是轰轰烈烈,它更多体现在平凡坚守和持续奋斗中。”9月19日,在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孙寺镇初级中学,胸前挂满军功章的崔道虎回到母校与学生开展交流活动,他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自己成长的经历。

  “听说是导弹部队,当时心里别提有多美。”30年前,崔道虎怀揣儿时“保家卫国”的梦想报名参军,觉得自己也能像电视里演的那样,喊着“3、2、1,点火”,然后按下按钮发射导弹。

  然而,当他真正走进部队,踏入深山阵地,失落之情顿时涌上心头。但在他的眼前,满身泥土的战友们却干劲十足。

  “这里构筑的每一块阵地,铺设的每一条电缆,都是在为祖国的安全筑起钢铁长城。”当时班长说的这句话令崔道虎记忆犹新,后来在日复一日的任务中,崔道虎渐渐地理解了“导弹筑巢人”的艰巨使命,从初入部队的新兵,成长为如今的“全能军士”“军营创客”“砺剑尖兵”……

  一年夏天,南方某地热得像口蒸锅,8台起重机已经被运抵阵地,为了不影响后续施工作业,必须在一天内把所有起重机装到轨道上。

  好几吨重的起重机,要在轨道上做到精准对接,最磨人的莫过于“反复挂钩”。起重机在轨道上落位前,需要先将倒链挂钩挂在墙顶拉环上,每次都要靠人力提起十几公斤重的挂钩往拉环上挂。

  “各班组轮轴转,拼了命也要拿下这次任务。”崔道虎把安全帽往头上一扣,带着大家干了起来。

  作业面异常闷热,崔道虎站在升降车上,拉环与墙顶的间距极小,勉强能塞进倒链挂钩,每次挂环时,他的手指都会被墙顶与挂钩挤压。他仰着头,青筋暴起的手臂死死拽住挂钩,豆大的汗珠顺着他的脸颊滑落。

  安装进行到第6个小时,崔道虎右手食指被挤压得开始发紫。“下来吧,崔班长。”下方的战友们看到这一情形,纷纷喊他停下。

  “不能松,一松手就前功尽弃了。”崔道虎摇了摇头,右手提着挂钩,用牙咬开矿泉水瓶喝了一口,又将身子转回去继续操作。

  16个小时后,随着最后一台设备安装完毕,崔道虎松了口气,将早已发麻的手臂放下,刚想直起身,突然感到一阵天旋地转,整个人直接瘫坐下来,被战友扶下作业面。

  经检查发现,他的右手食指已经成了黑紫色,手指一直保持着提拉挂环时的弯曲弧度无法伸直。后来,卫生队的军医给他食指扎了好几次针灸,才慢慢好转。

  最后一次扎针时,军医问他:“你这手指神经都快被压坏了,要是好不了咋办?”

  “施工嘛,难免会在手上留下点记号,能保证任务按时完成就值了。”崔道虎说。

  “阵地就是战场、施工就是打仗,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我们不能退缩,唯有勇往直前。”崔道虎的讲述,赢得了台下同学们的热烈掌声。当兵多年来,他的身上留下了大大小小多处伤疤,面对同学们的关切询问,他轻描淡写地回答:“这是属于我们工程兵的‘军功章’。”

  “努力做大师傅,带出好徒弟”

  “全军优秀军士”“二等功臣”“砺剑尖兵”……在崔道虎身上,有诸多的称谓和荣誉,但他感到最亲切的还是大家叫他一声“班长”。作为一名老兵,他一直朝着“努力做大师傅,带出好徒弟”的目标努力。

  那一年,小马从军校毕业,被分配到崔道虎所在排担任排长。考军校前他是一名通信兵,被分配到工程部队,觉得自己对施工一窍不通,非常迷茫。时任代理排长的崔道虎,能力素质过硬、带兵经验丰富,让他很是钦佩。

  一天夜里,小马诚恳地向崔道虎请教,崔道虎笑着对他说:“从通信兵到安装连排长,虽然专业变了,但使命任务是相通的,最终目标是凝聚全排力量,完成连队交予的各项任务,把咱们排带得嗷嗷叫。”

  “当好排长要有‘三个一’,一个本子、一只哨子和一块手表。”崔道虎耐心地传授起了自己的经验,“本子是要有‘学习意识’,把涉及连队专业的施工流程、施工标准、所需人员和机工具等情况记在本子上;哨子是要有‘号令意识’,要随时做好应对各种任务和情况的准备;手表是要有‘时间意识’,时刻保持‘紧迫感’,事事留好‘提前量’。”

  一番交流后,小马获益匪浅,他按照崔道虎传授的经验努力工作,不到半年时间,就熟悉所有安装专业,能力越来越强,当年年底被评为了“优秀排长”。

  现在,小马已经成长为一名营长,每逢新排长来到部队,他都把“三件宝”的经验拿出来分享,当作给每名新排长上的“任职第一课”。

  “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是流传已久的民间谚语,可崔道虎却不这样认为,他常说:“是部队培养了我,帮带培养更多的年轻战友,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那年,技师孟勇从原单位分流调整到崔道虎所在单位后,崔道虎主动要求帮带他,每天带着他泡在作业一线,硬是在短时间内让他的专业技能精进一大截。就在孟勇觉得自己已经立住脚跟时,崔道虎直言:“高级军士不能只守着一个专业,得练出全方位的硬本事。”这句话给孟勇提了个醒,让他在专业学习上不敢有半点懈怠。

  “孟勇有担当、肯钻研,建议让他来试试。”那年,单位工程任务转型,技术室急需一名机装专业技术员,崔道虎向领导力荐孟勇。

  而当孟勇迈进技术室的大门时,上百张图纸令他直挠头。崔道虎耐心地教他,像看地图一样给图纸划分区域,先局部后整体,抽丝剥茧般地将一个个房间、通道及关键部位拆解出来。在他的悉心帮带下,孟勇很快成长为焊接和机装两个专业的佼佼者。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崔道虎深知,唯有不断地帮带与传承,才能助推国防工程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崔道虎梳理总结出了5万余字的《经验技术手册》,倾囊相授给战友们。

  从军数十载,担任过班长、代理排长、专业组长,崔道虎带出的一茬茬工程安装专业人才茁壮成长,成为各自领域的技术能手,有的还成为了跨界的“多面手”。

  “老崔出品,必属精品”

  近日,一处正在施工的阵地内,一台一人高的履带式机器人搭载着灵活的机械臂,正沿着墙面缓缓移动。腻子从喷头里均匀喷出,工地的边角、拐角处都能照顾到,比人工刮得还要平整,效率更高,这是崔道虎带着大家研制的智能喷涂机器人。

  “智能化和施工实践相结合,可以迸发出强大战斗力。”一次偶然的机会,崔道虎看到建筑工地使用的喷浆车受到启发:能不能改造创新一下,设计一台喷涂装备?

  查阅大量的资料、综合多个工区的参数、底盘选型论证……最终,崔道虎采用履带式底盘、机械臂结构设计,通过3D打印扫描技术实现自动喷涂,成功研发出喷涂机器人,大幅提升施工效率,还让战友们远离了粉尘环境。

  后来,崔道虎进一步优化算法,使该机器能适应曲面墙体等复杂工况,被广泛应用于各类任务场景,在多项国防工程中成功解决了各种墙面喷涂施工难题。

  “我们不仅面临着繁重的任务考验,更面临着阵地建设理念、施工技术升级换代的挑战。”常年鏖战施工阵地,崔道虎深切体会到,如果工艺方法落后,不仅影响任务完成,更制约部队战斗力生成。面对大家的称赞,崔道虎说:“我的目标就是多搞一些实在管用的小发明,降低大伙儿施工的强度和风险。”

  高空作业常常伴随着风险,需要借助脚手架或人字梯,而脚手架拆装麻烦,人字梯又不稳当。一次施工,受阵地结构布局影响,大型升降平台车无法进入作业面,大家不得不搭脚手架施工。最后,任务虽然完成,但官兵也累得精疲力竭。

  “要是有一款适合各种作业环境的升降平台就好了。”施工间隙,崔道虎在与战友们交流时,听到了大家的迫切需求。

  通过翻阅大量资料,从设计构思到原理分析,从内部构造到机械布局,他在脑海里形成了一整套方案。一番研究后,他拿着自己手绘的图纸,自行加工数百个设备零件,研制出一台手摇式升降作业平台。后来,随着任务量倍增,崔道虎又针对任务特点,将升降平台进行两次“升级换代”,最终研制出一款手电一体液压升降平台,不仅扩大了作业平台面积,还将平台起升时间提升5倍,被各工区广泛推广应用。

  如今,在崔道虎的努力下,空气净化装置、钢筋校正器、激光定位仪等多个成果涌现,陆续运用于国防施工任务,战友们常说:“老崔出品,必属精品。”

  “现代科技和理念带来革命性、颠覆性变化,国防施工也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效能型转变、向信息集成型跨越。”这些年,崔道虎的紧迫感、危机感越来越强,他牵头组建“创客工作室”,培养帮带出100余名技术骨干,成为施工一线创新的实践者、生力军。

  入夜,山谷深处的一间施工板房灯火通明,崔道虎坐在一堆资料图纸之间,时而奋笔疾书,时而陷入沉思。此时,他又在与一个刚遇到的难题较劲……

  入伍30年来,他用一项项“用得上、靠得住”的科研成果,助力国防施工,书写一名导弹工程兵的优秀答卷。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王裴楠 通讯员 李兵峰 方雷

[ 责编:张悦鑫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庆祝大会在乌鲁木齐举行

  • 科学报国正当时|走近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根据计划安排,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将于近日择机实施第四次出舱活动。目前,空间站组合体运行稳定,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已做好出舱活动各项准备工作。
2025-09-25 09:46
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把排查整治重大事故隐患作为防范重特大事故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推动出台64项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十四五’以来,我们实施了提升社会消防安全能力、提升公众消防安全素质等重大工程,消防安全风险防控体系进一步完善,消防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进一步转型。
2025-09-25 09:46
当前,全球正经历以人工智能(AI)等新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AI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渗透到人类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从全球范围来看,美国、日本、法国等国家积极探索AI引领零售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创新实践,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2025-09-25 09:46
与此同时,我国算力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加快构建,已初步形成枢纽节点、区域中心、本地边缘梯次化布局架构。“未来,要持续深化一体化算力网建设,夯实‘算存运’底座,强化算力资源统筹协同与动态优化能力,加速推动基础设施绿色升级。
2025-09-25 09:45
科学技术,既是人工智能(AI)理论和技术发展的源头和基础,也是人工智能的使用者、被影响者。尽管有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伦理规则设计与“人工智能+”同行甚至先行,是我们的目标,是AI健康发展的必要生态。
2025-09-25 09:41
科学探索奖由腾讯出资、新基石科学基金会运营,目标是支持中国顶尖的青年科学家,每名获奖人将连续5年获得总计300万元奖金。
2025-09-24 09:09
实验数据印证了这一点:在-18℃下,经过脉冲磁场处理的鲜湿米粉,冻融后的质构品质比未经处理的样品提升了30%—40%。
2025-09-24 09:07
科研人员经过研究,打造出高准确度基因组预测模型,该模型像“基因组导航仪”,通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找到控制关键性状的基因遗传变异,这些遗传变异犹如“基因路标”,能精准预测油菜生长表现。
2025-09-24 09:06
9月23日,第25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开幕。本届工博会以“工业新质 智造无界”为主题,吸引来自全球2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3000家企业参展。
2025-09-24 04:15
工业和信息化部23日公布,今年前8个月,我国通信业呈现平稳运行态势,电信业务收入保持正增长,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有序推进,5G、千兆、物联网等用户规模持续扩大,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保持较快增势。
2025-09-24 04:15
记者陈晨22日从水利部获悉,全国耕地灌溉面积达10.86亿亩,2025年耕地灌溉面积上夏粮产量占全国夏粮总产量的88.85%。截至目前,我国节水灌溉工程面积已达6.38亿亩,较“十三五”末提高12.5%,其中,滴灌、微喷灌面积突破1亿亩,耕地灌溉亩均用水量降至342立方米,较“十三五”末降低4%。
2025-09-23 10:18
9月23日,我们迎来第八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今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规划(2024-2035年)》,就推动种业自主创新全面突破作出多项部署,为推动我国种业振兴指明了方向。
2025-09-23 10:16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是新时代新征程就业工作的新定位、新使命。具体来说,人工智能对提高就业质量带来的机遇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能够创造更多高质量新职业新岗位。
2025-09-23 10:15
近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近视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影响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家长作为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的“第一责任人”,其认知与行为正经历从“重治疗、轻预防”到“主动防控、科学干预”的根本性转变。
2025-09-23 10:13
由科技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5浦江创新论坛于22日发布《中国科技成果转化年度报告2025》(以下简称“报告”)。
2025-09-23 10:13
今年5月29日,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开启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之旅。311P主带彗星是运行于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小行星带中的小天体,同时具有传统彗星的物质构成特征和小行星的轨道特征。
2025-09-22 10:06
近日,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研发出能够在人体血液环境中实现即时强效黏合的骨胶水材料,为粉碎性骨折患者带来新的治疗模式。
2025-09-22 10:06
如何加快提升食品安全与健康的科技创新能力,为消费者提供更加安全、更加丰富多样、更加营养健康的食品,值得每一位食品从业者思考。
2025-09-22 10:00
20日,在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雪山牧场,我国首台自主研发的15米口径亚毫米波望远镜正式启动建设。
2025-09-22 09:59
我国是蔬菜消耗大国,人们对蔬菜的需求无外乎绿色、安全、营养,解决这些诉求要依靠农业技术的不断更新迭代、推广应用。
2025-09-22 09: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