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9月3日,特殊的时空节点,留下无数令人感动的瞬间——
雄伟的天安门,宽阔的长安街。80面鲜红战旗,引领钢铁洪流滚滚向前,接受党和人民的检阅。方阵巍巍,国人为之沸腾。
“每一面战旗都经历过枪林弹雨,刻着牺牲与荣光。这一刻,就像先辈们真的在跟我们一起,看如今的盛世!”看见鲜红战旗,许多网友泪目。
“莫欺我中华无肝胆,母亲膝下百万兵!”人民大会堂内,情境戏剧《永远的番号》中,刘老庄的母亲们含泪把孩子送上战场,将“刘老庄连”全员补齐。铿锵誓言,国人无不动容。
盛大阅兵,震撼人心。文艺晚会,荡气回肠。这是情感的碰撞,信念的传承,更是历史与现实的交响。
时间见证伟大。那一面面光荣的战旗,一个个闪光的名字,都书写着气壮山河的英雄故事。每每提及,总是让人热泪盈眶。
今年以来,本报记者走进这些从抗战烽火中走来的英雄部队,感受他们的精神传承,追寻他们的强军足迹。一个个赓续传统的红色故事,一张张忠诚坚毅的青春面孔,令人印象深刻。
一路采访、聆听、思考,感动常在。
感动于,在岁月的熔炉中,英雄们的精神淬炼得愈发炽热。
“当战斗到最后一人,你是否会和先辈们一样,敢于向敌人亮出你的刺刀?”“作为‘白刃格斗英雄连’战士,我敢!宁可前进一步死,绝不后退半步生!”这支在百团大战中曾与日军刺刀见红的连队,如今成长为守卫祖国南疆的丛林猛虎、特战先锋。每一名新兵在入连仪式上,都会完成这样的问答。
感动于,在强军的征程中,英雄们心中的理想正在实现。
102岁的王扶之老将军来自当年的115师,曾亲历88年前那场彪炳史册的平型关战役。“我们当年要是有这样的装备该多好!”前不久,“平型关大战突击连”官兵前去看望他,特地带来连队主战装备模型。听着装备性能介绍,老人欣慰不已。
从当年的大刀到如今先进的战车,连队官兵在实战化淬炼中脱胎换骨,攻克转型之路上的一个个“平型关”。
战旗猎猎铸忠魂,丰碑巍巍壮河山。如今,英雄部队官兵传承英雄血脉,锤炼打赢本领,正朝着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昂首迈进。金正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