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兵老师”讲“开学第一课”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兵老师”讲“开学第一课”

来源:解放军报2025-09-10 09:23

  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主席强调,“传承和弘扬伟大抗战精神”。

  近日,中央宣传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通知,要求在9月以“弘扬抗战精神  共筑国防长城”为主题,集中组织开展“全民国防教育月”活动,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更加坚定自觉地关心国防、热爱国防、建设国防、保卫国防,为全面推进强国强军事业凝聚强大正能量。

  又是一年开学季。不少学校将抗战精神与爱国主义教育融入课堂,邀请抗战老兵、现役军人、退役军人登上讲台,给学生们带来别样的“开学第一课”。本期,让我们走进3所学校,一起聆听他们的“开学第一课”。

——编 者

  四川省安岳县岳石小学——

  百岁抗战老兵传递“接力棒”

  ■吴  波  常志彬

  9月1日,四川省安岳县岳石小学举行开学典礼,五星红旗迎着朝阳冉冉升起。国旗下,102岁抗战老兵吴绍卿在儿子吴天明的搀扶下走上讲台,举起右手,庄重地面向师生敬了一个军礼。30分钟的脱稿授课,赢得10余次掌声。

“兵老师”讲“开学第一课”

岳石小学学生向抗战老兵吴绍卿行少先队队礼。贾祥龙摄

  这是吴绍卿在该小学的“最后一课”。这堂课后,吴绍卿将学校“课外红色辅导员”的接力棒,传给儿子吴天明。

  作为安岳县年龄最大的“课外红色辅导员”,吴绍卿的“教龄”已有42年。自1983年退休后,吴绍卿陆续走进全县12所中小学,累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100余场次。

  1942年,19岁的吴绍卿参军入伍,先是担任机枪手,后来转任炮手。沙场征战,他的双耳受损严重,晚年被耳鸣困扰,仅能听见近处的大声交谈。

  “我希望通过一个老兵的亲身经历,让孩子们感受到那段血与火的历史。”吴绍卿回忆,第一次受邀为师生讲课,自己心里还很忐忑。当讲到自己“揣着两个窝头去打仗”的故事,台下学生瞪大眼睛听得格外认真。课后,孩子们围在他身旁,轻轻抚摸他手臂上那道月牙形的疤痕。从那以后,“课外红色辅导员”便成了吴绍卿的全新“名片”。

  一次授课后,一名五年级学生提问:“用机枪能把飞机打下来吗?这不是‘抗日神剧’里的情节吗?”突如其来的问题让吴绍卿很惊讶,他意识到自己有责任让一代代青少年了解真实的抗战历史。

  此后,吴绍卿在授课教案中补充了作战装备的性能参数、战役战斗的时间线、牺牲战友的故事等诸多细节,让学生们更加清晰地感受战场的残酷,也更加明白那些时代久远的牺牲,不仅仅是“英雄”二字所能概括,更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用生命换来今天的和平盛世。

  “吴老对每一堂课都准备得很充分,孩子们听得认真,才会入心入脑。”安岳县人武部政工科干事周强说,吴绍卿用真实的故事唤醒学生对“家国”“责任”的朴素情怀,让这份情怀从懵懂的感动转化为铭记历史、担当奉献的坚定力量。今年下半年征兵,20余名青年受到吴绍卿的感召选择报名参军。

  今年春天,保健医生拿着吴绍卿的体检报告,严肃地与他家人谈话:高血压、听力重度受损、心脏功能退化……吴绍卿的身体已不适宜参加长时间活动,“激动或劳累都可能导致危险情况”。经过家人劝说和反复思量,吴绍卿同意新学期讲完最后一堂课,然后将接力棒传给儿子。

  刚一开口,吴绍卿的声音就因激动而微微发颤。吴天明赶紧递上温水:“爸,慢点说,别着急。”吴绍卿只是摆了摆手,继续讲道:“那时候我们没饭吃,就揣两个窝头打仗;没弹药,就拼刺刀……没有一个人退缩,因为我们知道,身后就是乡亲,是祖国。”

  授课结束,吴绍卿望着台下充满朝气的面庞,如往常一样敬了个军礼,语重心长地说:“我老了,以后不能再给你们讲课了。爷爷的‘最后一课’讲完了,但你们的‘人生课’才刚刚开始,一定要好好读书,做对国家有用的人。”

  一年级新生唐一兮和几位同学上台,为吴绍卿献上鲜花和亲手制作的卡片。“吴爷爷,谢谢您给我们讲这段故事,我们会记住的。”“爷爷,这是我画的画,祝愿您身体健康!”

  “父亲的‘最后一课’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吴天明说,刚刚结束的暑假期间,自己带着儿子整理了40余年间倾注父亲吴绍卿心血的所有讲稿,装订成册。自己也会带着他的期望,让这些鲜活故事一代代传下去。

  浙江省义乌市楂林小学——

  教室门口挂起“英烈牌”

  ■蒋  震  本报特约通讯员  张沈欣

  9月的浙江义乌,竹韵潇潇。

  “童坤,到!”“蒋贤礼,到!”“金平欧,到!”

“兵老师”讲“开学第一课”

蒋贤礼烈士的儿子蒋义生,与楂林小学“贤礼班”学生一起挂“英烈牌”。季俊磊摄

  2日上午,浙江省义乌市楂林小学举行开学典礼暨“英烈班”命名大会。来自6个年级共30个班级的学生代表,接过以英烈命名的班级牌。学生们听到自己所在班级对应的烈士名字,高声答“到”。

  楂林地处义乌市东北部,四面环山。楂林小学这所百年老校,曾走出4位地下党员和12位抗战烈士。抗日战争时期,该校在中共地下党领导下成立学生抗日自卫大队,组织进步学生秘密传递情报。

  自1943年8月成立抗日武装坚勇大队起,楂林便成为诸义东边区抗日根据地中心区域。义乌市新四军研究会工作人员介绍,坚勇大队自创建到北撤的两年多时间里,历经大小战斗30多次。断交通、攻炮楼、杀鬼子、歼伪军、打顽匪、除汉奸、反恶霸……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壮烈篇章。

  班级牌上的烈士,多为坚勇大队成员。楂林小学坚勇长廊内,展板上记录着坚勇大队奇袭军需库、首战告捷、智取飞凤、顺手牵羊、引蛇出洞等抗战故事。“一个个英雄人物扎根学生心田,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学习的榜样。”校长陈孙宾说。

  开学典礼现场,金平欧烈士的儿子金忠祥、蒋贤礼烈士的儿子蒋义生等向学生讲述英烈故事。“我父亲是坚勇大队成员,后来被任命为中共金萧地委诸义东特派员。”金忠祥说,“孩子们,你们要继承革命先辈的遗志,担起保家卫国的使命。”

  “1944年4月,骆守宝被日伪军抓捕。面对敌人威逼利诱、软硬兼施,他不肯透露党组织的任何信息,牺牲时年仅32岁。”台上,蒋义生讲述中共诸义东县委委员骆守宝烈士的光荣事迹。

  “英烈事迹就是‘开学第一课’的最好教材。”“英烈班”命名活动的发起者、烈士遗属叶庆华说,自己既是一名军嫂,也是一名现役军人,对于红色故事有着强烈的情感共鸣。2014年,了解到楂林小学有着丰富的红色资源,她联系义乌市人武部、义乌市教育局和浙江省新四军历史研究会金萧分会,借开学之机举行“英烈班”命名活动。

  近年来,楂林小学还邀请抗战老兵、驻军部队优秀军人代表来校讲授红色故事,组织师生前往烈士陵园祭扫革命英烈,开展“我为军烈属送画像”活动。

  红色“英烈牌”挂在30个班级教室门口的显眼位置,上面印有英烈照片和先进事迹。“英烈的名字,就是我们的信仰。他们深深融入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以另一种方式与我们同在。”楂林小学五年级学生楼馨宇说。

  贵州省兴义市佳克学校——

  户外课堂播撒强军种子

  ■周发江  侯鲁晋

  9月1日,阳光洒满位于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的佳克学校,操场上交织着清脆嘹亮的童声与铿锵有力的口令。武警贵州总队黔西南支队官兵,以“强军有我·筑梦未来”为主题为新生上“开学第一课”。

“兵老师”讲“开学第一课”

佳克学校学生在武警官兵的保护下,开展军事项目体验。李梓良摄

  2022年,佳克学校挂牌“八一爱民学校”。学校专门在操场开辟一块区域,由武警黔西南支队援建军事体验区。

  新学年伊始,支队官兵进行《国防在我心中》主题授课后,便带领学生来到操场,开启军事体验课程。

  “平衡木太有意思了!我还要再来一次!”学生林晓阳在官兵的保护下完成平衡木训练,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注意!低姿匍匐前进!双手要用力,身体贴近地面!”在战术训练区,武警官兵指导30余名学生分成多个小组,展开激烈角逐。虽然孩子们动作稍显吃力,但他们的眼神格外坚定,透着不服输的韧劲。

  在装备体验区,学生们围成一圈,眼中写满好奇。“叔叔,我能摸一摸吗?”一年级新生周子航问道。战士林坤杰拿起身旁的步枪,耐心指导。

  “好重啊!”一拿到手里,周子航便忍不住说,“叔叔,那你们每天都要拿着它训练吗?”

  “是的!”林坤杰随即向学生们讲解枪械知识以及操作注意事项。

  这时,操场上空传来无人机螺旋桨的轰鸣声。“快看!那是什么!”有学生指着天空大喊,越来越多人围了过来,抬头仰望。

  “屏幕上是我们的教室!”随着一声惊呼,孩子们的目光投向战士李梓良手中的屏幕。李梓良操纵一架无人机掠过教学楼,实时拍摄画面回传到手中屏幕上。

  “这些装备平时只能在电视里看到,今天能让孩子们近距离接触、亲身体验,真的太有意义了。”班主任张玉涵站在一旁,看着孩子们兴奋的模样,感慨道,“这样一堂军事体验课,胜过千言万语,希望能在更多学生心中播下崇军尚武的种子。”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成都:非遗精品展演进中学

  • 山东荣成:海带“插秧”正当时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完成第一阶段6G技术试验,形成超过300项关键技术储备,资本加速布局6G生态……尽管6G网络预计将在2030年开始部署,但我国6G产业布局正加速铺开,呈现政策护航、技术攻坚、资本活跃的特征。
2025-11-20 09:11
谷山梁3吉瓦/12.8吉瓦时储能电站项目建成后,每年预计可向电网输送36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电力。“独立新型储能电站放电时为发电企业,充电时视同电力用户,电网的峰谷电价价差形成利润空间,吸引企业投身于此。
2025-11-20 09:11
中国第一辆蒸汽机车就诞生在我的家乡唐山。我为之骄傲。为此,大学学习机械制造与设计专业的我,毕业后,就一头扎进轨道交通检测设备研发领域。
2025-11-20 04:25
常有人说,发动机是火箭的“心脏”。而我从事的工作是,液体火箭发动机推力燃烧系统高精密产品的生产加工,所以大家都叫我“火箭心脏钻刻师”。
2025-11-20 04:25
四川全口径外送电量已超1.9万亿千瓦时。这一规模相当于江苏、浙江、安徽三省全年用电量之和,标志着四川落实“西电东送”能源战略取得丰硕成果,
2025-11-20 04:25
大国重器又传好消息!江门中微子实验(JUNO)装置建成运行仅两个月,就取得首个物理成果——测量太阳中微子振荡参数,结果比此前实验的最好精度提升了1.5~1.8倍。
2025-11-20 04:35
为促进卫星导航定位产业有序发展,维护国家地理信息安全,我国将对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针对目前基准站重复建设、存在数据安全隐患等主要问题,办法规定自然资源部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全国基准站建设布局规划。
2025-11-19 09:52
18日,我国首个配置冷却塔的“华龙一号”核电机组——中广核山东招远核电项目1号机组顺利完成核岛第一罐混凝土浇筑,标志着该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全面启动。
2025-11-19 09:51
2020年至2024年间,全球光热发电装机年复合增长率为4.24%,我国同期增长率达11.7%,显著高于全球水平;技术装备国产化率突破95%,释放出产业加速发展的强劲信号。
2025-11-19 05:35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科普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
2025-11-19 05:55
日前,由清华大学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研究中心和自然科研智讯联合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5》报告正式发布。
2025-11-19 05:55
新疆的孩子们在“流动科学课”上被磁悬浮演示、机器人互动、矿物标本展示等吸引了目光;甘肃张掖的科技工作者为大伙儿演示经典科普实验“火焰掌”;上海的科学家们踏上科技节的红地毯赢得公众的掌声……这些生动场景共同勾勒出“十四五”期间我国科普事业的发展印记。
2025-11-19 05:55
如今,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问人工智能,写作业也可以用人工智能辅助查询信息。正如这名同学所言,生成式人工智能正改变传统的以知识积累和传递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2025-11-18 10:28
11月17日,在水利部举行的“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 推动节水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水利部副部长陈敏介绍,目前,我国节水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
2025-11-18 04:2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创新大会17日在乌鲁木齐举行。会上,干旱区生态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全国重点实验室、丝路水实验室、昆仑智能装备实验室、
2025-11-18 04:20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评价导向,深化项目评审、机构评估、
2025-11-18 04:25
近日,2025年6G发展大会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举行。
2025-11-18 04:20
这台高能非弹谱仪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利用了中子不带电、穿透力强的特性,能够直接探测到物质内部的微观运动。
2025-11-17 08:56
建立和完善国家公园监测网络体系,是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重要实践,是践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理念的具体体现。
2025-11-17 04:30
浙江清凉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物多样性聚集地之一,也是长三角地区珍贵的物种基因库。
2025-11-17 04: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