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抗战时期,海内外侨胞勠力同心、共御外侮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抗战时期,海内外侨胞勠力同心、共御外侮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09-01 13:47

抗战时期,海内外侨胞勠力同心、共御外侮——

重洋难阻报国心

 

  华侨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就是爱国、爱乡、爱自己的家人。在抗日战争时期,在侨乡广东江门,这一特点具化成无数感人肺腑的故事——

  在2000多名飞虎队队员中,95%是美籍华裔,并且大多是江门台山籍青年。其中,祖籍台山的余新贤不仅自己加入飞虎队,还动员3名堂弟和众多美籍华人参战,留下“一门四飞虎”的传奇佳话;

  据统计,江门五邑籍侨胞的捐款,撑起抗战侨捐总额的“半壁江山”。其中,在南洋打拼的华侨郑潮炯,一边义卖瓜子,一边劝说华侨捐款支持抗日救国,最终筹得18万元,全部捐给以陈嘉庚先生为主席的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

  还有舍身抗敌的南楼七烈士,为了保卫家乡,无惧牺牲,与日寇血战到底;坚守初心的美国归侨谢创,克服艰难险阻,毅然回国抗战,组织父老乡亲开展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

  在中华民族危急存亡之际,为了祖国、为了家乡、为了亲人,海内外江门籍侨胞勠力同心、共御外侮。拳拳赤子之心怦然跃动,谱写下一曲曲可歌可泣、气壮山河的爱国篇章。

  美国飞虎队队员余新贤:

  书写“一门四飞虎”传奇

  身在美国的他毅然带领公司全员报名参军,像他这样精通中英文的约1600名华人加入飞虎队第14空勤大队和第987特别通讯连,与中国军民并肩抗战

  1942年,美国纽约。祖籍广东省江门台山的新艺电器公司创办人余新贤,作出一个重要决定:停止业务,带领公司全员,报名参军。

  这一年,抗击日本法西斯的烽火在太平洋两岸燃起。余新贤带领公司24名员工,向美国俄亥俄州柏德逊场地第5空军服务司令部递交了申请。凭借出色的无线电通讯技术,全员通过笔试和口试,被录取为无线电修理员。

  余新贤等人入伍6个月后,飞虎队——美国陆军第14航空队,组建第14空勤大队和第987特别通讯连。飞虎队指挥官陈纳德将军和同盟国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向上级请求,派遣一批精通中英文的技术员,支持中缅印战区作战。得知第5空军服务司令部有一队华人技术员,上级决定将他们整编转入飞虎队,赶赴中国,参加对日作战。余新贤任司令少尉。

  奔赴中国前,为动员更多抗日力量,余新贤在美国学校、中华公所等地奔走呼号,招募华人青年回中国抗击日寇。

  他的号召得到了热烈响应。一批又一批华人青年积极应征。最终,约1600人加入飞虎队第14空勤大队和第987特别通讯连,其中尤以台山籍华人居多。这批华人士兵承担飞机维修、通讯、运输及军械管理等任务,飞虎队有了强有力的后勤保障,得以频繁强攻日军的补给线。

  受余新贤感召,他的3名堂弟余新振、余新伦、余新伟加入飞虎队,先后在昆明、桂林、贵阳、成都、重庆、西安、兰州等地执行任务,与中国军民并肩抗日。“一门四飞虎”的佳话,自此流传。

  【后人说】

  余彦石(余新贤堂孙):

  “搜集史料不只是为了保存记忆,更是想告诉我的孩子:你的血脉里,流淌着这样勇敢的基因”

  每当提起我的三爷爷余新贤,我心里总是涌起一股暖流。当年,他带动大批在美华人青年加入飞虎队,用无线电技术支持抗战,这些事迹给我们后人留下久久的感动。

  飞虎队威名赫赫,但三爷爷却选择了低调的坚守。生前,三爷爷几乎从不提起参加飞虎队的往事,许多感人的细节和鲜活的历史,还是我们后来从发黄的报纸和档案馆中一点点拼凑出来。

  1991年,台山石花山公园筑起一座飞虎队纪念亭。石刻上,写着飞虎队的部队番号和老兵们的姓名。峥嵘岁月里的往事逐渐为世人所知。纪念活动期间,余新振、余新伦两位老人捐出了当年的军装、用具。这些珍贵的物件,如今被江门多家博物馆珍藏。

  祖辈留给我们的,是轰轰烈烈的传奇,也是一种低调而坚韧的精神底色。他们教给我们的,是行动、是责任,也是代代相传的爱国心。如今,我在搜集、整理更多与飞虎队相关的实物。搜集史料不只是为了保存记忆,更是想告诉我的孩子:你的血脉里,流淌着这样勇敢的基因。

  开平南楼七烈士:

  “尽忠为国为乡”

  他们坚守南楼,抵御日寇,在楼内墙上写下铮铮誓言:“……敌人屡劝我们投降,我们虽不甚读诗书,但对尽忠为国为乡几字,亦可以明了……”

  在江门开平赤坎镇腾蛟村,潭江水缓缓流过一座碉楼的基座——南楼。这座7层高的建筑由当地华侨、侨眷于1913年出资兴建。而今,斑驳的墙体布满碎弹痕、炮弹洞,逼仄的楼梯间内仿佛依稀还能听到80年前七烈士宁死不屈的怒吼——

  1945年7月16日晚,暮色低垂。潭江畔的南楼内,司徒四乡自卫队的7名队员攥紧钢枪,神情严峻。楼外,3000名日军步步逼近。

  此时,抗日战争已到末期,占领雷州半岛的日军陆续开始撤退,计划走水路退至广州。位于潭江沿线的赤坎是日军撤退途中的必经之处,因而成为其强攻目标。

  驻扎在赤坎的国民党部队闻风而逃。面对敌众我寡又无援军的处境,从南洋回乡抗战杀敌的司徒煦、司徒遇二人与司徒旋、司徒昌、司徒耀、司徒浓、司徒丙等5名侨乡子弟毅然决定,坚守控制潭江要冲的南楼,凭借有利地形阻击日军,并掩护其他自卫队队员突围和父老乡亲转移。

  枪击、炮轰、驱赶周边村庄的俘虏到楼下劝降……日军用尽一切招数,威逼利诱,7名队员始终没有丝毫动摇,在粮食短缺、弹药有限、救援无望的情况下,坚守南楼前后共计10天,射杀日军16人,成功拖延日军借道水路撤退的计划。

  最后,久攻不下的日军公然违反国际公约,灭绝人性地用毒瓦斯炮弹炮轰南楼。7名队员中毒昏迷后被俘,受尽日军酷刑,拒不屈服,英勇就义。他们当中,最大的38岁,最小的只有18岁。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南楼七烈士没能亲耳听到抗日战争胜利的喜讯,但他们写在南楼内墙的铮铮誓言在侨乡大地久久回响:“……敌人屡劝我们投降,我们虽不甚读诗书,但对尽忠为国为乡几字,亦可以明了……”

  【后人说】

  司徒荣炎(南楼七烈士之一司徒浓孙子):

  “保家卫国,这是爷爷不惜付出生命代价的热血追求,亦成为我心中滚烫的青春梦想”

  父亲告诉我,爷爷司徒浓牺牲时不到30岁,他没读过太多书,心中只有一个朴素而坚定的信念——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正是这份信念,让他与其他6人在80年前以血肉之躯筑起守卫家乡的坚固堡垒,视死如归。

  我虽从未见过爷爷,但他的爱国精神如同一盏明灯,照亮我的成长道路。

  1982年,我高中毕业。当时,改革开放春潮涌动。在广东,许多人下海经商。而我毫不犹豫地报名参军入伍。保家卫国,这是爷爷不惜付出生命代价的热血追求,亦成为我心中滚烫的青春梦想。

  后来,考军校、退伍后进入公安部门工作,我的每一步职业选择都离不开爷爷的影响。烽火年代,爷爷等侨乡子弟挺起不屈脊梁,誓死守卫家乡;和平岁月,我辈也应恪尽职守,为维护社会安宁贡献力量。

  每逢清明,我们全家都会延续数十年不变的传统,到南楼凭吊爷爷等七烈士。我也会把这段可歌可泣的故事讲给下一代听,希望他们铭记先辈们为和平所作出的牺牲,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让七烈士的事迹与精神代代相传、永不褪色。

  东南亚华侨郑潮炯:

  “义卖到胜利为止”

  他一包一包地卖瓜子,最终筹得18万元义款,全部交至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这笔钱,在当时可购买40万斤大米

  “卖瓜子,请同胞买瓜子。买一包瓜子,就是支援抗日!”抗战期间,南洋街头,华侨郑潮炯背着卖瓜子的布袋,对往来的人群,一声声叫卖。

  郑潮炯1904年生于江门新会一个贫苦农家,17岁随父下南洋,到北婆罗洲山打根(今马来西亚沙巴州)摆小摊为生。

  1937年,卢沟桥的炮火声响起,震动了南洋。听到消息,郑潮炯痛心不能御敌守家,决心义卖瓜子,筹集捐款,支援抗战。

  郑潮炯在每包瓜子的包装纸上印了这样一行字:“请同胞买建国瓜子,得款系救济祖国孤儿寡妇。同胞同胞莫忘国耻,予决定义卖到胜利为止。”

  几年间,郑潮炯的足迹遍布南洋多地的戏院、茶楼、码头、车站。他一包一包地卖瓜子,一分一毫地攒捐款,每一笔义卖所得,都记在账上,分毫不取。最终,郑潮炯将整整18万元义款全部交至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这笔钱,在当时可购买40万斤大米。

  1939年,噩耗传来,郑潮炯的家乡新会沦陷,日军血洗村庄,30多名亲人惨遭杀害,其中包括他年迈的父亲。

  国恨家仇没有将郑潮炯压垮,反而更坚定他的信念。他对妻子说:“日本仔打来了,如果国家没有了,哪里还有家?有国才有家。”

  那时,郑潮炯义卖瓜子的事迹已广为人知,他也因此成为日军的眼中钉。为躲避日军搜捕,他和家人被迫东躲西藏。幸得好心华侨华人的帮助,一家人才得以维持生计。直到抗战胜利,郑潮炯才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抗战胜利后,郑潮炯仍未停止义卖。他用所得支援家乡战后重建,以行动诠释了印在瓜子包装上的话——“义卖到胜利为止”。

  【后人说】

  郑维雄(郑潮炯侄孙):

  “我们有今天,是因为当年有人挺身而出,扛起风雨”

  我是听着大爷爷郑潮炯的爱国故事长大的,他的言行深深影响着我们后人。当年,大爷爷身为小贩,自己的生活尚且艰辛,但他相信,哪怕力量微薄,也能为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大爷爷后来为他的5个儿子分别取名社群、社心、社明、社义、社立。每一个名字都寄托着他奉献社会、心系家国的期望。

  聚微光,成大义。大爷爷的故事,也是海外华侨华人支援抗战的一个缩影。

  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协助博物馆,收集和整理与侨胞支援抗战相关的历史物件与文献资料。我的儿子也主动参与进来,协助扫描老照片、系统整理档案。我们将大爷爷留下的家书、泛黄的全家福,以及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当年写给我大奶奶钟彩合的信函,都悉心整理、妥善保存,希望留住这段记忆。老一辈人总是习惯沉默,鲜少主动诉说当年的艰难往事。但作为后代,我们深知自己有责任传承薪火,不能让这段历史随时间褪色。

  不忘来时路。我们有今天,是因为当年有人挺身而出,扛起风雨。“有国才有家”,这句话早已成为我们的家风,代代传承。

  美国归侨谢创:

  一人也是一支力量

  尽管回国后一度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但他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回到家乡自觉组织开展抗日救亡活动

  1935年,战争阴霾笼罩中国大地。

  美国归侨谢创几经辗转,终于从苏联返回家乡江门开平。自18岁追随家人赴美谋生,谢创阔别故土已十余载。久别重回,眼前景象令他痛心不已。侵略者的铁蹄踏碎宁静的生活,父老乡亲生活艰难,街头巷尾时常可见乞讨的年迈老人或幼儿弱女。

  谢创自己也面临困境。他在青年时期深受革命思想熏陶,在美国时便积极投身工人运动,于1928年加入美国共产党。1932年,他因坚持为工人发声而被美国当局驱逐出境,在美国共产党的保送下抵达苏联,进入列宁学院中国班学习,同年转为中共党员。3年后,他踏上回国抗日的征程。然而,时局动荡,环境严峻。谢创回国之后,不幸与党组织失去联系。

  何去何从?谢创一刻也没有忘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为人民的利益尽心尽力,决不能在恶劣环境中退缩。他决定,在家乡自觉组织开展抗日救亡活动。一个人也能成为一支力量!

  打定主意后,谢创积极联系和组织开平各界进步青年,在自己出生长大的以敬村建立以敬小学,并以学校为阵地,举办抗日救亡讲座,组织校际文体联谊活动,宣传抗日救亡思想。同时,他组织当地群众筹建了“青年进德社”“姊妹互助会”“开平教育界社”等群众团体,动员和吸引不少知识青年、农民加入抗日救亡活动中。

  在与党组织重新建立联系后,1937年8月18日,关山、谢创、胡思仁、周晃4名中共党员集中在谢创家里召开会议,成立中共开平县特别支部,谢创被选举为支部书记。自此,中共开平地方组织的活动得到恢复。

  【后人说】

  谢军威(谢创儿子):

  “父亲为人低调,没有留下太多抗战期间的物件,但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

  父亲谢创在晚年回顾往事时常对我说,他一生经历了多重考验,包括回国后一度与党组织失去联系以及在抗日战争中失去了自己的一个孩子。而支撑他克服种种挫折、闯过重重风浪的,正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父亲没有留下太多抗战期间的物件,但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精神遗产——在抗日救国的道路上认准方向、坚定不移、绝不摇摆,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

  这些年,父亲曾经生活过的老屋经过重新修缮、布展,成为江门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吸引无数人前来参观学习。我也多次受邀到江门当地学校,向年轻一代讲述父亲回国投身抗战的故事,并曾赴美国、俄罗斯等国的档案馆、图书馆查找父亲早年的历史资料,更好还原他在海外参与工人斗争、关心祖国抗战的图景。

  每一次讲述,都是一次重温;每一次追寻,都是一次铭记。父辈的爱国之志、报国之心,让我一生受教。

 

  本报记者 李晓宏 严 瑜 林子涵

  《人民日报海外版》(2025年09月01日 第 06 版)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出席2025年上合峰会国际贵宾欢迎宴会

  • 习近平主持“上海合作组织+”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记者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围绕《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部门将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具体来看,一方面将围绕《意见》提出的6大行动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各行业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工作举措。
2025-09-01 09:56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能力,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
2025-09-01 09:55
生产车间里,抽气泵凹槽上蒸汽弥漫,极细的金属导体经过氯化液处理,三次涂漆后,再附上绝缘漆膜,最终制成直径仅0.012毫米的成品电磁线。 银西产业园甘肃康视达隐形眼镜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无人搬运车有序穿梭,整个流程高度自动化。
2025-09-01 09:53
江南大学是一所以轻工特色见长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发酵工程学科凭借深厚的学科积淀和前瞻性布局,成功跻身国家“A+”学科行列。学校与发酵行业龙头企业共建16个联合研究中心,聘请16名教授级高工和国家级科创人才担任工程技术导师,推动研究生深入产业一线。
2025-09-01 09:52
在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山东赛区比赛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参赛队共荣获10项金奖、1项银奖。 山东省特种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山东省焊接领域唯一的重点实验室,突出在特种环境、特种材料以及特种结构方面的焊接技术及装备制造研究。
2025-09-01 09:51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AI)正从“辅助工具”跃升为驱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引擎。
2025-08-29 09:40
中国科幻完成了从文学、影视到互动娱乐的全产业链突破,步入业态融合与创新驱动的关键阶段。科幻阅读作为科幻产业链上游的基础产业,需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5-08-29 09:38
作为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拥有生命的天体,地球宜居性的形成与演化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议题。
2025-08-29 09:35
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华北雨季已持续55天,较常年雨季长度(30天)明显偏长。截至8月25日,华北雨季监测区累计雨量较雨季常年值偏多131%。
2025-08-29 09:18
8月29日是七夕节,在古代神话中,牛郎和织女因为被天上的银河隔开,只有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才能通过鹊桥相会。那么,银河到底有多宽?
2025-08-29 09:17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王浩华团队、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郭秋江超导量子计算团队联合清华大学邓东灵团队,在百比特超导量子芯片上观测到,“预热化”机制能有效抵御热激发扰动,使有限温度下的拓扑边缘态展现出了足够的稳定性,为保护脆弱的量子信息提供了新可能。
2025-08-28 09:47
6G时代,无论在城市楼群还是偏远山区,都需要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快速接入,但基于纯电子技术的传统无线设备带宽受限、频段单一,难以动态调度频谱资源。
2025-08-28 09:47
8月26日,《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发布。为何要出台这份文件?这份文件重点说了些什么?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参与文件起草的专家。
2025-08-28 09:45
从“人工智能+”发展进展来看,朱克力认为,在政策层面,形成了举国体制,算力基础设施、数据供给、人才体系等基础支撑全面强化。
2025-08-28 09:37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关于优化业务准入促进卫星通信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意见明确,鼓励卫星通信在工业、农业、交通、能源、城市治理等各行业各领域创新应用。
2025-08-28 09:35
8月26日,国新办举行“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介绍“十四五”时期能源高质量发展成就。
2025-08-27 09:36
王蜜所在团队养蜗牛的装置和她用指甲油给蜗牛壳做的标记(首次发表,非授权禁止转载)。在中科院地球环境所,针对蜗牛壳体季节尺度研究,副所长晏宏提出的理念是,用空间换时间。
2025-08-27 09:47
8月8日至12日,第十届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行。”  近年来,更多养老机器人在家中、社区及养老机构落地应用,从桌面式机器人、轮式底盘型机器人到人形机器人,“人机共栖”的智慧养老图景正加速照进现实。
2025-08-27 09:45
作为海洋生物医药研发的特色方向,海洋中药尚不能满足中医药产业发展需求,其开发和利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在产业转化环节,郑明月指出,应借鉴“算法开发—标靶确证—临床转化”范式,构建海洋天然产物专属数据库和AI工具。
2025-08-27 09:45
一项近日发表于《应用生理学、营养学与代谢》的研究发现,摄入动物蛋白质食物与更高的死亡风险无关,甚至可能降低与癌症相关的死亡率。论文第一兼通讯作者、加拿大营养策略公司负责人Yanni Papanikolaou表示,“综合这类观察数据与临床研究,很明显,动物蛋白和植物蛋白均有益于健康长寿。
2025-08-27 09:43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