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C100四旋翼无人机可折叠后装入背包。
美国人工智能与无人系统制造商PDW公司近日发布声明,宣布该公司研发的C100四旋翼无人机与美国空军F-35A战斗机协同配合,完成空对地精确打击任务,验证了四旋翼无人机实时传输目标信息、引导空中火力打击的技术可行性。
演示过程中,无人机操作员在距目标约3千米的距离上,遥控1架C100四旋翼无人机执行盘旋侦察任务,持续时长约35分钟。该无人机锁定目标后,通过机载激光目标指示器引导高空飞行的F-35A战斗机投掷4枚GBU-12激光制导炸弹,所有炸弹均命中目标。
PDW公司介绍,C100作为一款“小尺寸、小重量、低功耗”的四旋翼无人机,具备多任务适配能力,可搭载多种光电传感器及小型杀伤弹药,续航时间达74分钟,最大航程10千米。该无人机设计紧凑,可折叠后装入背包,从组装到升空耗时不到两分钟,目前已列装美国陆军。
四旋翼无人机因灵活易操作、成本低廉的特性,在美军战术体系中展现出较强适用性。其既可作为直接攻击武器,也能为常规火力打击提供目标指引,杀伤力已在多场实战演练中得到验证。2024年6月,美军在美菲联合军事演习中就曾开展类似课目演练——由菲律宾军方提供的无人机和C-130运输机负责目标指示,引导美军F-35B战斗机向水面浮动目标发射GBU-32“联合直接攻击弹药”。
有分析人士指出,此次PDW公司的演示意味着美军在“忠诚僚机”项目之外,开辟出另一条有人/无人体系融合的技术路径。与需专门研发具备侦察、电子战、导弹打击等综合能力的先进半自主无人机(即“忠诚僚机”)相比,利用现有型号改装的四旋翼无人机执行火力引导任务具有一定优势:一方面制造成本更低且易于规模化推广,另一方面采用地面操作员远程控制模式,可避免有人战斗机飞行员在执行作战任务时分散注意力。
尽管控制方式存在差异——“忠诚僚机”由有人战斗机飞行员直接操控,而四旋翼无人机由地面人员远程控制,但两类方案在核心技术层面保持一致。它们均需与有人战斗机建立稳定的数据链路,实现战场信息的实时共享与战术协同,以提升整体作战效能并降低飞行员风险。更关键的是,两者均试图构建网络化、低成本的有人/无人融合空战体系,成为美军探索下一代智能化空中作战模式的重要方向。
值得注意的是,此类协同作战模式仍面临多重挑战。有分析人士认为,四旋翼无人机对数据链路和机载传感器的高度依赖,使其面临系统脆弱性。同时,此类无人机易受电子干扰和网络攻击影响,可能导致目标指示功能中断。随着电子战技术升级,这类系统需要构建具备冗余设计和备用方案的网络化架构,以确保在高对抗环境中的持续效能。从这一角度看,四旋翼无人机与有人战斗机的协同作战效果,将取决于对电磁频谱的控制能力。(李学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