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始终保持必胜信念
——从抗战英雄身上汲取精神力量⑨
■范 晶
●必胜信念,是坚持到底的精神支撑,是胜利必达的高度自信,是激发斗志的强大力量
“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习主席铿锵有力的郑重宣告,是对人类历史发展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内在规律的深刻提炼,充分揭示了抗战胜利所蕴含的伟大真理,彰显了中华儿女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新时代新征程,抗战英雄用热血和生命凝成的伟大抗战精神,必将继续汇聚起强大精神动力,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必胜信念,克服一切艰难险阻,从伟大胜利走向伟大复兴。
“君子抱仁义,不惧天地倾。”全面抗战爆发后,无数抗战英雄以救国之心投身疆场、以必胜信念奔赴战场。没有枪炮,就用大刀;没有粮食,就吃草根。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杨靖宇浴血奋战在林海雪原中,他掷地有声地对官兵讲:“每一个忠诚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爱国志士,必须贡献最后一滴血来绊住敌人,打击和消灭敌人,长期苦斗下去,胜利就一定属于伟大的中国人民。”新四军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在给侄儿的家书中,勉励他增强对抗战必胜的信心:“中国抗战前途很好,最后定可战胜日本,只不过要经过一个长期的艰苦奋斗。”尽管抗战过程艰苦卓绝,但英勇的抗战将士始终对胜利充满信心。正如毛泽东同志在《论持久战》中明确指出的:“抗日战争是持久战,最后胜利是中国的——这就是我们的结论。”
“永远打不断的是脊梁,永远撕不碎的是信念。”当年的抗日战场上,广大军民“是争着死,抢着死,因为大家有绝对的信仰,知道牺牲自己,是换取中华民族子子孙孙万代的独立自由,并且确有把握,一定达到”。正是因为广大军民坚信正义必会战胜邪恶,始终保持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前仆后继、浴血奋战,我们才赢得了最后的胜利。事实证明,必胜信念,是坚持到底的精神支撑,是胜利必达的高度自信,是激发斗志的强大力量。始终保持必胜信念,就能遇艰难而不惧、遭挫折而不退、临强敌而不屈,迎来最终的胜利。
鉴往事,知来者。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恩格斯说:“勇敢和必胜的信念常使战斗得以胜利结束。”面对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我们更要坚定必胜信念,为实现既定目标不懈奋斗。广大党员干部只有始终保持必胜信念,勇于战胜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重大风险挑战,才能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应有的贡献。
坚定的必胜信念,来自坚守正义。习主席强调:“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把“正义必胜”置于首位,既发出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正义之战的最强音,也表达了中华民族捍卫正义的坚强决心。当年,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华儿女在全民族抗战旗帜的召唤下,坚定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信念,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捍卫了国家主权、民族独立、人民尊严。崇尚正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捍卫正义,是人民军队的历史担当。“正义的事业是任何敌人也攻不破的。”让中华民族秉持正义的传统薪火相传,以正直之心,行正义之事,我们这支正义之师必将不断赢得人心、取得胜利。
坚定的必胜信念,来自依靠人民。毛泽东同志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民力和军力的相结合,将给日本帝国主义以致命打击”,以人民战争“陷敌于灭顶之灾的汪洋大海”,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没有一种根基,比扎根人民更坚实;没有一种力量,比依靠人民更强大。无论时代如何发展、战争形态如何演变,战争伟力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这一规律不会改变。我们只有始终相信人民、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之力。
坚定的必胜信念,来自艰苦奋斗。延安时期,周恩来睡的是土炕,彭德怀用的是降落伞布缝制的背心,林伯渠戴着用线绳系着断了腿的眼镜。看到这样“神奇的队伍”,埃德加·斯诺坚信这样的队伍“是无法打败的”。抗战胜利启示我们,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艰苦奋斗,事业必成。不管是练兵备战还是勤俭建军,不管是后装保障还是基层建设,艰苦奋斗始终是我们攻坚克难、强军兴军、接续奋斗的动力之源。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只要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前进姿态,坚持做到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就一定能在脚踏实地、苦干实干中创造新的辉煌。
坚定的必胜信念,来自过硬本领。强大的硬核实力是敢打必胜的重要保证,是敢战能胜的底气所在。指挥员“不但要有压倒敌人的勇气,而且要有驾驭整个战争变化发展的能力”。今天,我们纪念抗战胜利、弘扬伟大抗战精神,就应自觉赓续抗战英雄身上的胜战基因,继承和弘扬敢打必胜的光荣传统,牢固树立“一切为打赢”的目标指向,把自己锻造成为令敌人胆寒的尖刀利刃。要把战斗力这个唯一的根本的标准立起来、落下去,紧贴使命任务,从难从严从实战要求出发,视平时为战时、岗位为战位,在近似实战环境中苦练胜战本领。要深入推进实战化军事训练,深化联合训练、对抗训练、科技练兵,紧贴作战任务、作战对手、作战环境苦练硬功,在各种难局、险局、危局中摔打锤炼,确保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