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据外媒报道,日本海上自卫队正推进所谓“软件优先”的转型路径,拟将作战能力建设思路从传统以平台为中心,转向以网络和数据为中心。这一战略调整意味着其不再单纯追求武器装备的硬件性能提升,而是通过智能化作战系统整合与模块化升级,实现作战效能的最大化。
借软件重构威慑力
日本海上幕僚监部装备计划部长星直也在出席英国“联合海军展2025”会议时表示,海上作战正从物理域向非物理域快速拓展,日本需转向“以能力为中心、软件优先”,以此维持作战敏捷性。这一表态反映出日本海上自卫队已将“软件优先”确立为能力建设的重要方向。
所谓“软件优先”,意味着不再将舰艇、飞机或海上无人作战系统等单一平台视为核心,而是将其作为网络化作战系统的节点,围绕高适应性软件系统进行布局。其核心理念包含3个关键转向:从以平台为中心转向以能力为中心,从以硬件为中心转向软件主导,从固定开发周期转向实时敏捷适应。日本防卫省文件显示,该战略旨在通过智能化系统整合,构建分布式杀伤能力,打造一支“更智能”的海上舰队。
按照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说法,这一转型基于对海上作战环境变化的深度研判。首先,信息域已成为海上作战的关键领域,未来海上优势取决于威胁感知、数据分析及快速决策能力,单一平台性能优势已难以确保整体作战优势。其次,海上作战形态正从“平台中心战”向“网络中心战”转变,软件和数据成为赋能战备状态、后勤保障、任务规划及训练计划的基础性要素。再次,通信技术发展经验表明,军用软件系统需像智能手机应用一样持续迭代,而日本传统防务项目长达10年的开发周期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威胁环境,必须建立持续改进机制。地区冲突中,无人机和人工智能系统应用范围较广,这类装备和技术的演进迭代速度很快,进一步凸显发展快速适应能力的必要性。
系统布局决策能力
日本海上自卫队认为,武器平台的性能、升级速度及任务适应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搭载的软件系统。为此,其计划减少软件系统对单一平台的依赖,将各类平台设计为互联互通系统的一部分,全面采用开放式架构并建立统一数据标准,实现系统间数据共享与协同。
目前,日本海上自卫队正加速推进OYX-1舰载指控系统研发,将其作为“软件优先”模式下的核心决策系统。该系统采用开放式架构,能为有人平台和无人作战系统提供模块化、可扩展的软件应用支持,并可通过软件升级动态调整平台作战功能。按计划,OYX-1舰载指控系统将率先安装于改进型最上级护卫舰。最上级护卫舰由三菱重工担任主承包商,该级舰自动化程度较高,并扩展部署多种无人作战系统,以降低对人力的依赖。日本计划建造12艘最上级护卫舰,目前已交付8艘,预计2028年底前交付其余4艘。
为构建从作战一线到系统开发的实时反馈闭环,日本海上自卫队在舰员编制中新增“软件维持官”岗位。根据日本2025财年定员法修正案,每艘配备OYX-1舰载指控系统的最上级护卫舰将设2名专业人员。其中,“作战软件官”负责雷达火控、导弹射控、电子战算法等模块的补丁更新;“网络/数据链官”负责“协同作战能力”系统、舰内千兆以太网及卫星OTA通信系统的密钥和路由器维护。这两个岗位均被授予舰载服务器最高管理权限,专门负责全舰软件系统更新与维护。
尚在技术探索阶段
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软件优先”概念,本质上是“软件定义战争”理论的延续与拓展。从以平台为中心向以网络和数据为中心转型,在多国海军中已不罕见。比如,美国海军DDG-1000驱逐舰借助“TSCE全舰计算环境”系统,整合全舰作战、动力、预警等多个子系统,初步实现传感器、武器系统和指挥节点间的实时互联互通。美国海军还增设“软件军士长”岗位,招募软件领域技术人员。
日本海上自卫队的“软件优先”概念借鉴了美军技术和经验,其核心系统OYX-1的人工智能模块依赖美方企业提供机器学习框架,可能导致算法本土化适配能力不足。更重要的是,“软件优先”不仅是技术转型,还涉及文化和组织层面的适配转型。日本海上自卫队需推动包括制度、流程及组织架构等在内的一系列变革,这些变革目标在短期内难以实现。
有分析人士认为,日本海上自卫队推进“软件优先”转型,实际是赋予海上作战平台动态调整能力,为其后续发展进攻性作战能力预留技术接口,同时依托自主软件架构研发与人才培养,逐步降低对美国的技术依赖,为未来独立开展军事行动奠定基础。这种以“技术赋能”为包装的转型,本质上是日本持续突破“专守防卫”原则、弱化和平宪法约束的又一体现,其隐含的军事扩张倾向需引起广泛关注与警惕。(子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