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将荣誉的接力棒传承下去”
■刘芳芳
初秋时节,阳光透过酸枣树,在地上投射出一片斑驳的影子。陆军某旅仓库二级上士肖翔踮起脚尖,摘下一颗还未成熟的青黄色酸枣放进嘴里。那股酸涩的味道瞬间漫上舌尖,他的思绪也随之飘回到12年前。
那时,肖翔刚下连。初次巡逻仓库,面对群山环绕、沟壑纵横的景象,他的心中泛起一丝失落。
老队长李帆看出肖翔的心思后,将他带到营区的酸枣树下。
“这些酸枣树扎根在石缝里,虽然浑身是刺,结的果子却十分甘甜。正如咱们所处的这座大山,条件虽然艰苦,但是承载着许多荣光。”说着,李帆掏出一沓特意从学习室里找出的泛黄老照片,“一次紧急任务中,前辈们扛着炮弹箱蹚冰河,三天三夜没合眼,硬是把物资送到了指定地点。”
肖翔看到照片里穿粗布军装的战士们睫毛上凝着冰碴,肩上的木箱压弯了腰,却没人松开手。他盯着照片右下角已经褪色的日期,突然觉得肩上沉甸甸的。
翻到最后一张照片时,李帆的声音放低了些:“这是老班长祖斌,在一场库房突发大火中,为了把物资抢出火场,不幸壮烈牺牲。”照片里的青年,脸上的笑容十分灿烂。
“仓库岗位虽小,却连接着打赢使命。”肖翔把李帆的话牢牢记在了心里。
从那天起,酸枣树前、训练场上,多了一个奋力奔跑的身影。有了精神激励的青春,肖翔感觉每一天都干劲十足。
两年后面临走留,他毫不犹豫地选择继续服役。
当兵第4年,接到陆军比武通知时,肖翔第一个报了名。
叉车“8”字绕弯是比武中的一个重难点课目。保管员需要驾驶叉车,在比车身仅宽20厘米的狭小区域内绕过70个木桩,十分考验驾驶技术。
为练好叉车操作技能,肖翔经常天不亮就到训练场,一遍遍重复前进、倒车、转弯的动作。
盛夏,正午的铁皮车厢里十分闷热,肖翔一练就是几个小时,汗水在操作台上洇出深色印记。
方向盘转多少度能精准绕开障碍,油门踩下几分能稳停在标线前……这些数据都被肖翔记在本子上。睡觉前,他还在脑海中模拟操作、摸索点位。
渐渐地,肖翔从最初的毫无头绪,到后来能做到叉板升降精准定位、车行窄道平稳通过。
落板、抬叉、转弯,车轮擦着箱角驶出车厢……考核那天,肖翔获得第二名。
肖翔把奖状贴在荣誉墙上,为单位众多的荣誉增添新的光彩,他内心由衷高兴与自豪,默默下定决心:“我们一定要将荣誉的接力棒传承下去。”
酸枣树的叶子在风里沙沙作响。最粗壮的那棵树干上,几处年初新长出的枝蔓逐渐变得翠绿。肖翔知道,崖壁上的酸枣树会一直生长下去,在岁月的沉淀里结出丰硕的果实。
陆军某旅仓库哨兵交接岗。梁文盛 摄
酸枣树见证:大山里的仓库兵
■杨金甫 刘芳芳 闫 涛
当兵就要像崖壁上的酸枣树,种在哪里,就在哪里扎根
新兵鲁布扎西刚走进陆军某旅仓库营区时,最先看到的就是长在悬崖峭壁上的那一片酸枣树。
后来他才知道,这些虬结向上、布满疤痕的树干已经在这里扎根70年,比营区里任何一个人的兵龄都长。
每年新兵下连,队长梁文盛都会把他们集合在酸枣树下,上一堂特殊的教育课——
“当年前辈们为了防止下雨遭遇泥石流,尝试着在这些悬崖上种树。他们种过槐树、松树以及各种桃树,最后都存活不了。一位来自农村的老班长蹲在崖边,捻起一把混着石砾的土说,种酸枣吧,皮实。”
梁文盛顿了顿,继续说:“谁也没指望能成。可等到来年春天,石缝里竟冒出了星星点点的绿。它们挨过冻、扛过旱,根深扎进石头缝里。”
梁文盛转身凝视着面前的新兵,声音逐渐变得坚定:“咱们仓库的官兵也是这样,虽然身处艰苦地区,但要像酸枣树一样把根扎在深山里。”
一阵风吹过,酸枣树的影子在新兵们的作训服上摇晃。
如今,二级军士长马同奖已然成长为一棵“大树”。十几年如一日地坚守岗位,他不仅耐住了平凡和寂寞,还在工作中表现突出,立过功、受过奖。
虽然今天甘守寂寞、建功深山,马同奖也曾有过迷茫。当初,一心想当特种兵的他,被分配到山沟仓库。每天一出营门看到的是山,山的外面还是山……
当梦想与现实出现“落差”,他的情绪也跌落到谷底。
那些天,马同奖站岗时经常会望着酸枣树一言不发。面朝大山,守望孤寂,这对每个人来说都是一种考验。
让马同奖难以想象的是,三级军士长梁军强居然已经在这里守护了整整20年。
后来,马同奖找到了答案——“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今天比昨天好,明天比今天好,平淡的日子也能开花结果。”笔记本扉页上,梁军强工工整整地写下感悟。
下士李艳波特别喜欢爬山,休假的时候去过泰山、衡山等地方旅游,但同样是山,李艳波却觉得,这里的山在他心里更加伟岸。
李艳波新兵刚下连来这里时,看到同批战友都分到了繁华的市区,他却被分配到山沟里。虽有些失落,但他很快调整好状态。
李艳波说,当兵就要像崖壁上的酸枣树,种在哪里,就在哪里扎根。
在这里,他对军人的使命、责任有了最直观的感受。
一次站岗执勤,李艳波正准备下哨,突然从哨所发现营区外有一缕烟雾。凭直觉李艳波意识到,这极有可能是险情。他迅速拉响警报。仓库官兵听到警报后纷纷带着消防器材冲上山,接水带、打隔离带、扑灭火星……一个多小时后,火终于灭了。
这次经历,发生在李艳波入伍第二年。当看到战友们熏黑的脸颊和被汗水浸湿的迷彩服时,他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每一次看似例行日常的战备值班,都关乎部队安全。
仓库保管员这个岗位看似平凡,实则很重要。
这些年,李艳波脸上的皮肤越来越粗糙,身姿却越来越挺拔。对他来说,扎根大山,同样光荣。
当兵的意义不在于干什么,而在于怎么干。就像酸枣树坚韧地扎根崖壁,士兵也把责任刻进了大山。
真正的守护,就是在静默中练好本领,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近日,该仓库训练场上,一场实战背景下的野战弹药仓库开设训练骤然打响。仓库在炮火硝烟中,迅速完成弹药接收、分类、堆垛等操作,一座标准化野战弹药仓库短时间内拔地而起。
“弹药堆垛必须做到‘三线对齐’,偏差超过1厘米就得返工!”
在弹药存储区,中士周义皓蹲在地上,用水平尺紧贴弹药箱边缘,尺子另一端的红线正对着地面标记的基准线。
“弹药堆垛的精度,会影响战时分发效率和存储安全。”班长肖翔的话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记。
与刚来时的稚嫩相比,周义皓成熟了许多。
每天执勤站哨、巡山巡库,工作虽然劳累枯燥,但在周义皓看来,这里的一草一木、一库一弹,都关乎军事斗争准备,守好这座山,就是守住了打赢的坚强后盾。
翻开那本厚厚的工作日志,密密麻麻的字迹里记录着梁军强作为仓库保管员的点点滴滴。
大到库室管理规定、弹药调拨流程、野战弹药仓库开设方法,小到各类弹药堆垛、温度湿度检测控制、弹药意外掉箱怎样处理。酷热难耐的夏日里,梁军强常常伏在库房内,一边查阅资料,一边认真做笔记。渐渐地,对于库房内弹药型号、存量、生产年份、入库时间等,他可以做到“一摸准、一口清”。
真正的守护,就是在静默中练好本领,随时准备应对突发情况。
一次物资紧急前送任务中,马同奖担任押运员,负责将物资从库房转运至铁路装卸平台,确保它们能够安全送到指定地点。
为了确保每一箱弹药如期送达,马同奖和战友们加班加点清点物资、翻箱倒垛、接收发出……官兵们的肩膀磨破了皮,手掌上全是血泡,但没有一个人叫苦。当最后一箱弹药被稳稳码放在车厢内,车门关闭的瞬间,他们心中涌起难以言喻的成就感。
汽笛长鸣,列车缓缓驶离,马同奖目送火车渐行渐远,他仿佛看到了山那边的壮丽风景和前方呼啸而出的炮弹火光。
第一次走进仓库时,穿着棉大衣的新兵王家豪冷得打了个寒颤。尽管是夏天,仓库里依旧冷气逼人。
在仓库待久了,官兵们会患上风湿性关节炎,每到阴雨天会疼得钻心。宿舍里常年弥漫着一股很浓的膏药味,贴膏药也成了战士们最熟悉的动作。
在这样的环境下,官兵们练就了过硬的本领:3分钟内完成一组弹药的开箱检查与封装,在停电的黑暗中凭借记忆准确找到任意一箱弹药的位置……这些过硬技能,源自仓库官兵在阴冷的库房里一遍遍重复练习。
“唯有本领过硬,才能真正守好这座山。”那天,从库房走出来,王家豪在日记本上写下这句话。
这里的生活很平淡,但每个人的心里都紧绷着一根弦
“立足本职履行神圣使命,扎根山沟书写壮美人生。”每逢新兵下连、老兵退伍,仓库都会在酸枣树下组织报到和告别仪式。每一名在仓库服役过的官兵,都曾面对酸枣树立下誓言。酸枣树见证了一茬茬官兵的青春、奋斗与梦想。
仓库里有一位老兵名叫赵宫,大家习惯喊他赵师傅。退伍后,他经组织考核选拔留在仓库当职工,一直守在山沟里。上级几次想把他调往驻市区的单位,他却拒绝了:“山沟沟里干得时间久了,根也就扎下了,离不开了。”
梁文盛说,即使退休后,赵宫仍然牵挂着仓库建设,经常打来电话关心战士们。
越是贫瘠的土地,酸枣树的根扎得越深。正如仓库里的官兵,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拴心留人。
“我想留下来,继续守护好这座大山。”去年服役期满的梁军强毅然选择延期服役。
刚从院校培训回来的梁军强,比以前更忙了。
天刚蒙蒙亮,他就走进库房。
梁军强习惯性地抬头看了一眼墙上的温湿度计,眉头不禁皱了起来。他手里攥着的湿度记录表上,一道红线格外刺眼——连续3天,库房湿度都在临界值徘徊。
最近多雨,库房里的湿度时常会出现异常。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梁军强试过不少办法,从改进密闭措施到增加吸湿材料,可效果都不理想。最终,他把目光停留在门口的除湿机上。
能否增加一种湿度控制模块,实现自动控制库房湿度?这样既能够提高除湿效率,也能节能省电。
向队长梁文盛汇报后,梁军强就开始钻研起来。
白天,他守在库房里观察除湿器的运行状态,记录下每一个数据;晚上,他在宿舍里查阅资料,对着图纸一遍遍琢磨。桌上的草稿纸堆了厚厚一沓,上面画满了各种线路图和计算公式。
战友们劝他不要加班太久,梁军强却说:“湿度控制不好,弹药储存就有风险,这可是天大的事,一刻都耽误不得。”
经过半年的调整优化,梁军强和战友们设计的新型除湿器已进入试验阶段。
在仓库,官兵们想得最多的事就是:“我能为仓库做些什么?”
一级上士张永强蜷在一米深的地沟里布线。狭小的空间里,他只能保持一个姿势,膝盖磨出的血渍在军裤上凝成暗红的斑块,但他依旧坚持带着队伍完成应急供电任务。
下士杨张伟在一个暴雨冲垮护坡的夜晚,光着脚在泥水里扛沙袋。冰冷的雨水混合着泥浆灌进裤腿,碎石扎破脚心,他顾不上疼痛,奋力抢险,直到护坡稳固下来……
仓库不时会迎来重返营区的老兵。每次返营时,老兵们都会情不自禁地走到酸枣树下,看一看这些与自己共历风雨、同守大山的“老战友”。
在学习室里有一本特别的册子,里面有战士们自己创作的一首小诗:
我是一个兵/生活在大山深处/我是一棵酸枣核/种在哪里/就把根扎在哪里……这里没有繁华的都市/有的只是库房和几棵酸枣树/这里的生活很苦/但这里的酸枣却很甜/这里的生活很平淡/但每个人的心里都紧绷着一根弦……
读着一行行朴素的文字,再看看那一片执着生长的酸枣树,老兵们仿佛又回到了自己扎根深山、挥洒汗水的奋斗年华,看到了一代代官兵不辍前行、接续奋斗的身影。
成长横切面
有一种非凡叫平凡
■梁文盛
3年前,我来到某仓库担任中队长。初到仓库时,山沟里的寂静与城市的喧嚣形成鲜明对比。这里没有霓虹闪烁,没有车水马龙,只有绵延的大山和战友们熟悉的面孔。生活仿佛被固化为一个模板,我们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查库、收发、巡山巡库的工作。
一次,新兵王家豪蹲在地上点验物资时,突然抬头问我:“队长,咱们每天待在这里有什么意义?”他的眼神里透着迷茫。那一刻,我也陷入了沉思。是啊,在这人迹罕至的山沟里,我们守着这些沉默的物资,究竟是为了什么?
后来,随着时间推移,我渐渐明白了坚守在这里的意义——
老班长梁军强是仓库最老的兵,20年如一日的坚守练就了“一摸准、一口清”的本领。“对我们来讲,能用心把每件平凡的小事干好就足够了。”他的话很轻,却重重砸在我的心上——原来坚守的意义,不在于惊天动地,而在于让每一件平凡的事都有温度。
去年盛夏,连日降雨导致库区山体滑坡,其中一个洞库门口被厚厚的淤泥堵住。眼瞅着泥水还在不断渗入,如果不及时清理,会严重威胁库房物资安全。
“班长说过,这些物资比命还重要!”冒着大雨,保管员肖翔二话不说就跳进了泥水里,大家紧随其后展开作业:沙袋封堵、疏通排水渠、清理淤泥……14个小时的奋战后,库房化险为夷。我们瘫坐在泥泞里,迷彩服上的泥水在阳光下泛着光。
仓库值班室里,有一摞泛黄的日志本。随手翻开一页,页脚一位老兵这样写道:“守仓库如守阵地,虽无硝烟,亦需枕戈待旦。”这些文字没有豪言壮语,却像有一根无形的接力棒,将仓库的职责一代代传递下去。
看着官兵日复一日忙碌的背影,我突然想起《士兵突击》里的一句台词:“光荣在于平淡,艰巨在于漫长。”
今年8月,上等兵周柏成递交了留队申请书。他在申请书里写道:“守库的意义,就体现在每一次开箱点验的细心、每一张垛卡签字的庄重和每一夜巡逻的脚步里。”
戍守深山仓库的一代代官兵,用青春在寂静处写下情怀注脚——有一种非凡叫平凡。
(刘芳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