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飞翔在抗日战场的卫国军机——中国上空的“鹰”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飞翔在抗日战场的卫国军机——中国上空的“鹰”

来源:解放军报2025-08-22 10:25

  8月19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南8和南9展厅内,两个等比例缩小的飞机模型被摆上展位。这两型飞机,一型是苏联援华航空队队员驾驶过的伊-16战斗机,另一型是美国“飞虎队”队员使用过的P-40战斗机。它们都曾是抗日战争期间飞翔在中国上空,用来抗击日寇的战鹰。

  今年5月7日,习主席在《俄罗斯报》发表的题为《以史为鉴共创未来》的署名文章中提到: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艰难时刻,苏联援华航空队在南京、武汉、重庆等地“鹰击长空”、阻击日寇,许多飞行员献出宝贵生命。2023年11月15日,习主席在美国旧金山出席美国友好团体联合举行的欢迎宴会时指出,中国人民没有忘记飞虎队,美国人民也没有忘记殊死营救美国军人的中国人民。血与火锻造的中美人民友谊一定能够代代相传。

  80多年过去了,那些曾用鲜血和生命书写和平与正义的国际友人仍被时刻牢记在心,那些为了中国全民族抗战胜利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殒身不恤的英雄将永远被铭记。

  今天,一架架自主研发的国产新型战机,巡航在祖国的领空。此时此刻,让我们再次回眸抗日战争期间飞翔在中国上空的卫国军机,向那段壮烈的历史致敬。

飞翔在抗日战场的卫国军机——中国上空的“鹰”

苏联援华航空队的伊-16战斗机。

飞翔在抗日战场的卫国军机——中国上空的“鹰”

中国军民辅助美国“飞虎队”维护战机。

飞翔在抗日战场的卫国军机——中国上空的“鹰”

  霍克Ⅲ战斗机——

  以弱打强的“空中卫士”

  说起抗战期间的卫国军机,霍克Ⅲ战斗机是一种无法绕开的机型。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这型战斗机很快成为中国军队的主力机型。

  1937年8月14日,淞沪会战爆发的第二天,这型战斗机取得了中国在抗战中的首次空战胜利。那天,中国空军第四大队大队长高志航驾机升空迎敌,向来袭的日军战机发起攻击,随着霍克Ⅲ战斗机上的机枪火舌喷射,高志航与战友击落了一架日军九六式陆上攻击机。在这次战斗中,中国空军飞行员驾驶霍克Ⅲ战斗机共击落敌机6架。

  在不少军事专家眼中,霍克Ⅲ战斗机堪称以弱打强的“空中卫士”。

  这种由美国寇蒂斯公司研制的战斗机,原型是美国海军的BF2C-1“海鹰”。因为起落架与翼梁设计存在缺陷,BF2C-1“海鹰”只在美军中服役了较短时间就退役了。寇蒂斯公司对其进行了改造,为其更换了新发动机,于是就有了霍克Ⅲ这种外销型战斗机。

  1936年,中国空军购买了100架霍克Ⅲ战斗机。这些战机和其他战机一起,共有300多架可以投入作战。而当时的日军,有2700多架作战飞机可以使用。

  从性能上看,霍克Ⅲ战斗机整体上处于劣势。该机采用双翼面设计,机长7米,实用升限8410米。凭借搭载的一台9缸风冷发动机,其推力达745马力。它的武器装备是2挺7.62毫米口径的勃朗宁机枪,备弹量1200发,部分型号还配备了勃朗宁重机枪。此外,该战斗机可携带一定数量的炸弹,具备较强的对地打击能力。

  与当时的日军战机相比,霍克Ⅲ战斗机航速较慢,机枪射程较短,机身没有装甲防护,战场生存率较低,不少战机被击中油箱后瞬间起火。但是,该机也有一些优势,比如低空机动性好,转弯半径小,适合近距离缠斗。凭借这些优势,该型战机很快成为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初期中国空军的主要作战力量。

  战斗机性能不够,飞行员们就用战术来弥补。驾驶霍克Ⅲ战斗机的飞行员们摸索出一套独特战术,那就是避免与日军战机在高空缠斗,而采用“俯冲攻击+快速脱离”“3机编队围歼”等方法,对敌机发起有效攻击。

  从1937年8月至11月,霍克Ⅲ战斗机先后被用于截击敌轰炸机、掩护地面部队、守卫要地空域等任务,多次重创日军战机编队。但由于力量悬殊,霍克Ⅲ战斗机战损数量也不断增加。到南京沦陷时,霍克Ⅲ战斗机只剩下几架,不得不退出作战一线。

  抗战时期,中国空军战机机型繁杂,既有初期的美制霍克Ⅱ战斗机、霍克Ⅲ战斗机,也有意大利的“菲亚特”CR.32战斗机、法国的D.510C型战斗机;既有德制亨舍尔Hs.123A1轰炸机、图波列夫SB-2轰炸机、伊留申DB-3轰炸机,也有后来的伊-16、P-40战斗机等。凭借着这些五花八门的机型,中华热血男儿在抗战史上留下了一个个壮烈时刻。

  伊-16战斗机——

  攻势凌厉的“正义之剑”

  在俄罗斯莫尼诺中央空军博物馆,有一件特殊的展品——一面红色的旗帜,上面写着4个遒劲有力的汉字:杀绝倭奴。展品前,俄文说明写道:“纪念曾在中国作战的苏联援华航空队的飞行员和航空兵机械师。”

  1937年8月,中苏两国签署《中苏互不侵犯条约》后,苏联开始实行有偿的秘密军事援华行动。军事援华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组建并派出援华航空队。

  当时,苏联援华航空队队员驾驶的战斗机机型主要是伊-16战斗机。

  1937年11月22日,8架日军战机向南京袭来,企图配合地面日军发起的攻势。他们很快就发现了异样,中国空军起飞迎战的是一种新机型,战斗动作也和以往大不一样。这次空战中,日军损失3架飞机,而中国空军只损失了1架。

  后来,日方才知道,对手是苏联飞行员,操纵的是当时苏联的主力战机——伊-16战斗机。

  伊-16战斗机于1933年首飞,1934年服役。最初配备的发动机马力较小,后来换用了大马力发动机,飞行速度明显提升。此后,苏联向中国提供了上百架伊-16战斗机。苏联援华航空队来中国时,还带来了一批伊-15战斗机。

  伊-15战斗机同样是1933年完成首飞,1934年投产。其火力只有两挺7.62毫米口径机枪,但后期换装更大马力的发动机后,机动性更强。从性能上看,伊-15战斗机转向盘旋能力颇强,伊-16战斗机垂直机动能力出色,两种战机相互配合,就可形成凌厉的攻势,更能够发挥出各自优势。

  与战机性能方面的变化相比,苏联援华航空队作战时的英勇无畏更让日本空军生畏。在南京上空与日寇激战中,优秀飞行员涅日丹诺夫·尼古拉·尼基福罗维奇牺牲,成为苏联援华航空队首位空战烈士。后来,又有安东·古边科、阿·布拉戈维申斯基等优秀飞行员在空战中牺牲。

  这种英勇无畏,让中国百姓深受感动,经过1938年2月的武汉空战,苏联援华航空队开始被中国百姓称为“正义之剑”。这种英勇无畏,也在中国空军飞行员心中引起强烈共鸣,大家开始以更加果决的态度投身战斗。

  1938年4月29日,日军54架战机再次空袭武汉,中苏空军出动64架战机截击。这次战斗中,中苏空军取得大捷。但苏联援华航空队队员乌斯片斯基大尉、舒斯特尔中尉和中国飞行员陈怀民等英勇牺牲。

  抗日战争中,苏联援华航空队与中国空军联合行动,先后参加了南京空战、南昌空战、武汉空战、洛阳空战、衡阳空战等战斗,击落、炸毁敌机数百架。

  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中国人民不会忘记英雄们的牺牲与付出。今天,在武汉、四川、重庆、新疆等地都建有与苏联援华航空队有关的纪念馆或烈士陵园,其功绩永远铭刻在中国抗战胜利的丰碑之上。

  P-40战斗机——

  俯冲歼敌的“空中飞虎”

  “追忆往昔,中美两国人民在抗击日本法西斯的斗争中同仇敌忾,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结下了深厚友谊。”2023年9月12日,习主席复信美中航空遗产基金会主席格林和飞虎队老兵莫耶、麦克马伦时强调,新时期中美关系的健康稳定发展,需要新时期飞虎队员的参与和支持,希望飞虎队精神能够在两国人民之间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80多年前,作为一支活跃在中国抗日战场上的空中作战力量,美国陈纳德将军组建的“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驾驶着100多架画有鲨鱼嘴的P-40战机,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屡次重创日军。民众觉得这些飞机上的鲨鱼嘴图案很像老虎,将其称作“会飞的老虎”,渐渐地,“飞虎队”这个名称流传开来。

  由美制P-36“鹰”式战斗机改装而来的P-40,是美国寇蒂斯公司研制的一款单座单发平直翼活塞式战斗机。1938年,面对美国陆军航空队急需新战机但先进机型研发周期太长的实际,寇蒂斯公司选择了为P-36“鹰”式战斗机更换发动机,P-40战斗机由此诞生。

  P-40战斗机采用单翼、收放式起落架设计,武器系统包括6挺12.7毫米勃朗宁M2重机枪,还可挂载两枚500磅的炸弹及副油箱,或者挂载一枚1000磅的炸弹和2具三联装火箭发射巢。

  P-40战斗机的高空机动性能欠佳,但速度快、装甲厚、火力猛。基于此,“飞虎队”摸索出了“快速突袭、打完就走”的战术战法,取得明显成效。1941年12月20日,日军10架轰炸机扑向昆明,“飞虎队”驾驶P-40升空迎击,并在自身零战损的情况下,击毁数架敌机。

  在中国期间,“飞虎队”击落日军战机2600多架,击沉、击伤日军舰船数十艘,还参与建立了向中国运送急需物资的“驼峰航线”,累计向中国运输战略物资80多万吨。

  飞虎队老兵哈里·莫耶已年过百岁,至今仍在孜孜不倦地向年轻一代讲述飞虎队故事。他说:“我们和中国军民一起与敌人顽强作战,保卫了中国人民的家园,这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经历。”

  烽火岁月里,“飞虎队”队员驾驶的飞机远不止一种。霍克81A-2“战斧”战斗机、P-51“野马”战斗机、P-38“闪电”战斗机……这些曾经飞翔在中国上空的“鹰”,以英勇善战增进了中美人民的深厚友谊,也见证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

  历史深处,战鹰有翼。托举空中战鹰“翅膀”的,不仅有世界范围内的正义之举,更有中华儿女矢志抗战的磅礴力量。

  在中国共产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引领下,各族儿女共赴国难、并肩御侮,实现了全民族的觉醒与行动。

  新疆各族民众同仇敌忾行动起来,先后为国家捐献了154架“新疆号”战机。中国老百姓积极投身抗日,纷纷向跳伞或受伤的援华航空队员伸出援手,将他们护送到平安地带,为他们疗伤。有的为烈士充当守陵人,一代传一代,只为守护用热血浇铸而成的友谊,守护穿越时空而不磨灭的和平根基。

 

  作者:王社兴 王 越

  供图:阳 明、何昌明

  制图:方 汉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出席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庆祝大会

  • 习近平观看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文艺晚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为什么鼓励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具体如何操作?
2025-08-21 09:51
一项近日发表于《科学》的研究发现,在血液中循环的血小板会吸收肿瘤细胞释放的DNA片段,从而成为液体活检的重要DNA库。
2025-08-21 09:48
在地球的深海热泉、湿地,或者动物肠道和沉积物等环境中,生活着一群“无氧居民”——厌氧微生物。
2025-08-21 09:46
上半年,我国煤炭产量稳定增长,煤炭进口同比下降,煤炭供给比较充足。
2025-08-21 09:42
当前仍有很多因素制约着新能源汽车维修服务技能人才培养,导致了技能人才短缺问题。
2025-08-21 09:41
华东师范大学研究员张伟团队联合德国、美国等国科研人员,首创室温催化转化技术,为全球塑料污染治理提供了全新解决方案。
2025-08-20 09:47
南京大学研究团队与国际合作者在82光年外的唧筒座天区发现了一个极其罕见的两级四星系统,这是相互环绕的一对超冷褐矮星与一对年轻红矮星。
2025-08-20 09:44
走过70多年,沈阳机床矢志攻关高端机床,其突围历程给人不少启示。
2025-08-20 09:39
2016年,四处“求医问药”的马朝东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专家团队手中接过“药方”——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对带病滁菊植株进行离体脱毒与再生。
2025-08-20 09:34
西湖大学工学院姜汉卿实验室研发的新一代软体机器人,首次让昆虫尺度的软体机器人在复杂户外环境中实现完全自主运动。
2025-08-20 09:32
科学家成功合成了一种新型全碳分子——环[48]碳(C48)。
2025-08-19 09:46
青岛科技大学教授刘凯团队开发出首个N型热电弹性体,即“热电橡胶”,为柔性电子学和可穿戴设备的能源采集技术提供了新方案。
2025-08-19 09:44
作为全球最具危害性的恶性入侵杂草之一,薇甘菊以惊人的繁殖速度和强大的环境适应性,严重破坏了亚洲、太平洋地区及中国华南地区的生态。
2025-08-19 09:43
中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产销量、充电桩数量均居世界第一。
2025-08-19 09:41
记者从国家数据局获悉:中文数据在国内大模型的训练性能提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5-08-19 09:35
大约4亿年前,脊椎动物的活动范围仅限于海洋,鱼类尚未进化出适应陆地行走的四肢。”  2016年,Szrek和同事曾报告在圣十字山脉发现类似化石,他们认为这些痕迹属于一种正在捕食的古代肺鱼。
2025-08-18 10:28
8月15日,在全国生态日主场活动期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生态环境产学联合体主席王金南代表学术界发布了“生态文明领域20项重大科技成果”。海上风电安全高效开发成套技术和装备及产业化应用于我国70%以上海上风电项目,大力推动我国海上风电技术和产业从“跟跑”到“领跑”。
2025-08-18 10:28
研究人员指出,决定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的重要因素,是电池的正负极能够容纳多少锂离子,目前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不高的主要症结就在于此。“这足以证明离域电解液显著提升了电池性能,特别是能量密度和循环稳定性方面的优越性。
2025-08-18 10:26
一张植被图可以反映一个地区植物群落的状况,是做好保护和发展工作的一个基础。3.7万多个野外调查样点支撑的新图,为青藏高原变暖、变湿的趋势提供植被地理学证据,进一步夯实了保护和发展的根基。
2025-08-18 10:25
从“暴雨引发山体滑坡”的伪造视频到“核电站泄漏”的AI生成新闻稿,“AI谣言”表现形式多样,让不少群众一度信以为真。某科技论坛上,一名网友上传教程:用开源AI模型,输入“生成一张某市发生恐袭的图片”,30秒即可获得以假乱真的画面。
2025-08-18 10:24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