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苏联飞行员来华阻击日寇——鹰击长空 英名永存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苏联飞行员来华阻击日寇——鹰击长空 英名永存

来源:人民日报2025-08-18 10:04

中国抗战艰难时刻,两千多名苏联飞行员来华阻击日寇——

鹰击长空 英名永存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艰难时刻,2000多名苏联飞行员参加苏联援华航空队,在南京、武汉、重庆等地“鹰击长空”,与中国军民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许多飞行员献出宝贵生命。

  80多年后的今天,在南京、武汉、重庆等地为苏联援华航空队建立的纪念碑前,时常有中外友好人士敬献花束,缅怀用生命守护和平的英烈。苏联援华航空队飞行员后代谈及祖辈的英勇事迹时,无不为两国人民同仇敌忾、浴血奋战的光荣历史而自豪。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中展示的苏联援华航空队老照片。左侧照片为苏联援华航空队成员为飞机装弹,准备轰炸被日军占领的台北松山机场。右侧照片为1938年中苏空军参加徐州会战。本报记者 王骁波摄

舒斯特尔与米娜的结婚照。受访者供图

年轻时的波雷宁。受访者供图

斯柳萨列夫与女儿。受访者供图

  2025年7月,俄罗斯民众在莫斯科参观“铭记历史开创未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图片展。本报记者 肖新新摄

叶莲娜在武汉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祭奠外祖父舒斯特尔。谌达军摄

武汉市解放公园里的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武汉市解放公园供图

  战斗机大队烈士舒斯特尔——

  牺牲前一个月从武汉寄回家书:“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湖北武汉市江岸区解放公园东北角,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静静伫立。淡青色的花岗岩墓壁上,一块块白色石板错落镶嵌,上面镌刻着苏联烈士们的名字。他们牺牲时,最年长的33岁,最年轻的24岁。

  叶莲娜来到刻有外祖父列夫·扎哈罗维奇·舒斯特尔名字的石板前,将一束红色康乃馨和一张外祖父与外祖母米娜的结婚照轻轻放下,久久不愿离去。这是她第一次来到武汉祭扫,虽然与牺牲于此的外祖父从未谋面,但武汉总让她有种莫名的亲切之感。

  舒斯特尔出生于1914年,从飞行员学校毕业后进入苏联空军柳别尔齐战斗机大队服役。1938年,他加入苏联援华航空队,随队抵达武汉,编入苏联援华航空队战斗机大队。当时,武汉正遭受日军持续空袭,中国空军在苏联援华航空队配合下奋力抗击,多次在武汉上空与日军展开殊死激战。

  1938年2月18日,中国空军以12分钟击落12架敌机的战绩,获得了南京沦陷后中国空军首次大规模胜利,粉碎了日军的制空权神话。4月29日,日军再度出动多架轰炸机和战斗机进犯,妄图摧毁中国空军。中苏两国飞行员驾机升空,再次联手取得对日空战胜利,但舒斯特尔却因与敌机相撞英勇牺牲。

  “这是外祖父牺牲前一个月从武汉寄回的家书。”叶莲娜拿出一张泛黄的信纸,上面写满了文字。舒斯特尔在信中对妻子米娜说:“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你要照顾好女儿,抚养她健康平安地长大成人。”叶莲娜说,舒斯特尔牺牲后,外祖母将这封家书珍藏起来,独自挑起家庭重担,完成了丈夫的遗愿。

  访问中国时,叶莲娜将外祖父的家书原件、入党批准文书、苏联红旗勋章证书及结婚照等赠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临行前,母亲给我打电话说,这封家书已经陪伴她87年了,她决定让我把它带回武汉,带去她父亲曾经战斗的地方,为传承俄中友谊发挥更大作用。”叶莲娜说。

  “外祖父牺牲时,母亲刚半岁。她对外祖父的全部记忆都在这封家书中,所以想起外祖父就会想到武汉。她反复嘱咐我,一定要在武汉多拍些照片和视频,让她看一看外祖父曾为之死战的城市现在怎么样了。”叶莲娜说,相信看到如今既现代又美丽的武汉,母亲一定会备感欣慰。

  在武汉,叶莲娜还拜访了苏联空军志愿队烈士墓设计师张良皋的女儿张眺。年逾七旬的张眺紧握叶莲娜的手说:“您的外祖父为我们这座城市牺牲,我们十分感谢他!”叶莲娜说:“我们也要谢谢您的父亲!烈士墓见证了俄中两国人民的友谊,我们俄罗斯人也会永远保存这段记忆,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轰炸机大队长波雷宁——

  率28架战机发动奇袭,回忆录中写下:“我深知中国人民遭受的苦难”

  “无论在苏联还是在中国,我父亲都视死如归,因为法西斯和军国主义是我们共同的敌人。”在一场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主题活动上,“苏联英雄”、苏联空军上将费奥多尔·彼得罗维奇·波雷宁之子彼得正给青少年讲述苏联援华航空队的故事,“对英雄最好的纪念,就是守护历史真相。”

  波雷宁出生于1906年,毕业于沃利斯克飞行员和航空技术员联合理论学校、奥伦堡第三飞行员和飞行观察员军事学校等苏联空军院校。1933年,他作为高级航空军事顾问第一次到中国,与大批经验丰富的苏联教员一起培训中国飞行员。“中国学员都废寝忘食钻研飞行技巧,想尽快投身抗战。”彼得说,父亲与中国学员们结下了真挚友谊,也为他们积极报国的精神所打动。

  1937年11月,波雷宁加入苏联援华航空队,后来还担任轰炸机大队长。“我一直在等待这个机会。”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我深知中国人民遭受的苦难。”彼得说,与父亲同行的苏联飞行员们都满怀斗志,随时准备为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正义事业献出生命。1938年2月23日,波雷宁率轰炸机大队28架战机从汉口机场出发,奇袭被日军占领的台北松山机场,为苏联援华航空队对日作战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次任务风险巨大。为节省燃料、确保安全返航,他们长时间在5500米高空飞行,以极大的毅力克服缺氧和恶劣天气等影响。”彼得说,轰炸机大队在奇袭中摧毁约40架日军飞机,并炸毁机库、机坪和储油罐等基础设施,仅储油罐内的航空燃料就可供日军使用3年。当苏联飞行员安全返航回到驻地时,附近的中国军民激动地冲他们欢呼,争相上前与苏联飞行员拥抱。

  1938年6月,波雷宁返回苏联,同年11月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此后,他投身苏联伟大卫国战争并立下赫赫战功,1946年被授予空军上将军衔。

  “我父亲始终珍视与中国军民一起浴血奋战的宝贵经历,时时告诫我们要铭记两国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牺牲。”彼得说,他始终牢记父亲的教诲,时常参与二战主题活动,讲述两国并肩奋战的光荣历史。“我们要以史为鉴,坚守和平正义。希望两国年轻一代继往开来,为更加美好的未来而共同奋斗。”

  飞行中队长斯柳萨列夫——

  执行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将战机从伊尔库茨克的工厂开到中国

  “我的父亲在战火中与中国和中国人民结缘。我们要将俄中友谊与合作精神传承下去。”娜塔莉娅展示着家中珍藏多年的奖状,这张奖状由毛泽东主席亲笔签发给她的父亲——“苏联英雄”、苏联空军中将西多尔·瓦西里耶维奇·斯柳萨列夫。

  斯柳萨列夫与波雷宁一样出生于1906年,他先后毕业于苏联红军航空兵列宁格勒军事理论学校和A.F.米亚斯尼科夫第一军事飞行学校,任飞行教员一段时间后,进入部队服役,1938年5月加入苏联援华航空队。“父亲执行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将战机从伊尔库茨克的工厂开到中国。”娜塔莉娅说,斯柳萨列夫在中国一边负责训练中国飞行员,一边作为飞行中队长投身对日作战。在不到一年时间里,他参与摧毁日军舰艇70艘、飞机30架,让日军一度不敢在白天发动空袭。

  “一次战斗中,父亲面罩的氧气管被弹片割断,在8000米的高空几近失去意识,最后只能带着机组迫降在一个陌生的村庄。”娜塔莉娅说,村民们发现他们是苏联飞行员后,迅速将飞机就地隐藏起来,并把他们带到镇上,组织集会表示感谢,之后又将他们藏在货运列车中送到安全地区。“父亲的面部遭受了严重冻伤,多亏当地医生用中药治疗,才得以安然无恙。”

  中国军民向苏联飞行员施以援手的故事,多次出现在斯柳萨列夫撰写的回忆录中。不少苏联飞行员像他一样,遇险后得到中国军民积极救助,战斗中牺牲的苏联飞行员也被中国人民深切缅怀。在他记录的一场战友葬礼中,中国军民根据当地风俗为牺牲的苏联飞行员整夜守灵,第二天还在城内组织追悼会。人们在沉痛缅怀英雄的同时,激动地高呼友谊口号。

  “父亲后来转移至兰州驻防,获得了与中国共产党代表深入交流的机会,对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坚决抗战的决心和勇气印象深刻。”娜塔莉娅说,新中国成立前后,斯柳萨列夫又多次往返于苏联与中国,助力新中国空军发展,并参与抗美援朝战争,获得中国政府颁发的友谊勋章。

  “防止二战悲剧重演,捍卫战后国际秩序,是我们的共同使命。”娜塔莉娅作为俄罗斯援华志愿飞行员后代协会副主席,如今仍活跃在俄中友好一线。她推动协会与中方合作开展纪念活动,还创作了两国飞行员共同抗击日军的剧本。她期待俄中艺术家合作创作更多艺术作品,铭记两国人民并肩抗击法西斯的历史,守护共同的记忆和荣誉。

  (本报记者 王骁波 谢亚宏 肖新新 本报记者强郁文参与采写)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看直博会上的新机型

  • 文化中国行丨走进四角坪遗址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世界气象组织(WMO)近日报告称,2024年的大气二氧化碳浓度创下历史最大增幅,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水平。” 
2025-10-17 09:51
10月17日,《科学》发表了庾强团队的一项重要成果。
2025-10-17 09:46
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最新发布的消息,今年夏粮旺季收购已于9月底结束,累计收购小麦10795万吨。
2025-10-17 09:42
监测显示,15日新疆、西藏、青海、甘肃、内蒙古等地出现7至8级大风,局地阵风10级;新疆、内蒙古中东部、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最高气温下降6℃至10℃,局地12℃以上。
2025-10-17 09:41
10月14日,随着满深502-H3井钻头穿透8380米地层,这口历经岩层卡阻、垮塌风险与高含硫考验的超深井成功完钻,成为塔里木油田“十四五”期间第223口8000米级超深井。
2025-10-17 09:38
高分辨光谱成像芯片“玉衡”,实现了亚埃米级光谱分辨率、千万像素级空间分辨率的快照光谱成像。
2025-10-16 09:50
10月13日至15日,第十四届中国国际专利技术与产品交易会在大连举行。近日,天津市河东区大王庄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完成了天津市国产九价HPV疫苗的首针接种,而这背后,离不开专利技术的支撑。
2025-10-16 10:06
10月的上海淀山湖波光粼粼,岸边的东方绿舟国防园已万事俱备,只待“2025年全国青少年智能无人系统应用大赛(IUSAC2025)”拉开帷幕。
2025-10-16 09:48
到2027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建成2800万个充电设施,提供超3亿千瓦的公共充电容量,满足超过80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实现充电服务能力的翻倍增长。
2025-10-16 09:48
我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超高速实时示波器正式发布,其带宽突破90GHz、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这标志着全球电子通信产业迎来超高速信号“中国标尺”。
2025-10-16 09:44
在15日举行的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2025年年会开幕式上,生态环境部部长、国合会中方执行副主席黄润秋表示,要以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为牵引,深化美丽中国建设推进落实机制,分级分类推进美丽中国地方实践。
2025-10-16 10:02
“经过不懈努力,中国以占世界9%的耕地、6%的淡水资源,养育了世界近1/5的人口,这本身就是对世界粮食安全的巨大贡献。钱毅介绍,目前,我国已经建成粮食储运等5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基地,26个部级粮食技术创新中心和重点实验室,以及百余个地方研发创新平台。
2025-10-15 10:49
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4日表示,中国机器人正展现出广阔应用前景,逐步从实验室走进工厂生产线和各国百姓家。林剑介绍,国际机器人联合会此前发布的《2025年世界机器人报告》显示,2024年中国在役工业机器人存量突破200万台,居全球首位。
2025-10-15 10:45
约两年前,谷歌旗下深度思维公司宣布,借深度学习技术发现220万种新型晶体材料。科学家期待借助AI,设计出可规模化生产、真正影响日常生活的先进材料,让AI在材料科学领域的价值真正落地。
2025-10-15 10:44
盼望北极熊出现,是中国第15次北冰洋科学考察队队员进入北极圈后的心愿。午后,按照防熊预案部署,考察队决定使用直升机对其驱离,以保证冰面作业人员安全,快速完成冰上作业任务。
2025-10-15 10:40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底,已有超6000台无人配送车投入规模化应用,为100多个细分场景用户交付上亿件订单。随着智能技术与现代物流深度融合,在城乡经济循环中,无人配送车有了更多打开方式。
2025-10-15 10:20
不久前的国庆中秋假期,人形机器人俨然成为多地商场、工厂、医院甚至众多家庭的“明星”。这款名为Galbot的人形机器人来自银河通用,已正式“入职”该智慧工厂,承担自动质检、零部件分拣与搬运等复杂任务。
2025-10-14 09:57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印发了《云计算综合标准化体系建设指南(2025版)》(以下简称《指南》)。
2025-10-14 09:56
最长主跨跨径、最高主塔塔高、最大锚碇基础、最大主缆规模、最多车道数量……狮子洋大桥集齐了双层悬索桥的多个世界第一。
2025-10-14 09: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