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从抗战英雄身上汲取精神力量:担当铸就民族脊梁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从抗战英雄身上汲取精神力量:担当铸就民族脊梁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5-08-15 09:49

  担当铸就民族脊梁

  ——从抗战英雄身上汲取精神力量⑥

  ■徐庆君

  ●担当,承载着先辈们的热血与牺牲,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坚韧与不屈,其精神力量穿越时空,激励我们砥砺前行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在山河破碎、民族危亡的艰难时刻,无数抗战英雄挺身而出,用热血与生命铸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生动诠释了担当精神的真谛。抗战英雄们的热血担当,如火炬般照亮了民族救亡之路,也为民族复兴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当国家面临生死存亡、民族陷入深重苦难时,抗战英雄们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命运紧密相连,以“救亡图存”的使命担当铸就民族脊梁,将国家统一、民族解放事业扛在肩头,用实际行动回答了“民族救亡谁来担”的时代之问。杨靖宇率部转战林海雪原之中,在极端艰难的作战环境中,掷地有声地对官兵们讲:“我们要牢牢记住,先有其国,后有其家,同胞们,我们就是死也不能投降!”他草根果腹、血染林海,为民族解放事业战斗至最后一刻。赵一曼原本在四川有着殷实的家庭和安稳的生活,当她目睹山河泣血、生灵涂炭,毅然告别年幼的孩子,投身革命事业,组织抗日武装,在白山黑水之间与日本侵略者展开殊死搏斗。抗战英雄们用行动证明,当国家和民族需要时,个人的利益甚至生命都可以为之牺牲。这份深沉的家国情怀,正是担当精神最厚重的底色,是民族复兴最深厚的底气。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在抗日战争的烽火硝烟中,生死考验如影随形。面对日军的强大武力和残暴行径,抗战英雄们以无畏的勇气和钢铁般的意志,与敌人展开了殊死搏斗,谱写出一曲曲壮丽战歌。淞沪会战中,中国守军“八百壮士”固守四行仓库,在日军的猛烈炮火下,官兵不畏强敌,顽强抵抗,以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防线。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大部队和群众转移,将日军引上山顶绝路。在打完最后一颗子弹后,面对步步紧逼的敌人,他们毅然砸毁枪支,纵身跳下悬崖。还有八路军“马石山十勇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都让侵略者看到了中国人民宁死不屈的铮铮铁骨。抗战英雄们以“舍生取义、视死如归”的决绝,“我以我血荐轩辕”,宣示了中华民族的血性与尊严,赋予了担当精神直击灵魂、震撼人心的力量。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在抗日战争中,面对敌人的残酷围剿和恶劣的自然环境,抗战英雄们凭借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在困境中坚守,在逆境中奋起,为抗战胜利凝聚了强大精神力量。东北抗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最早对日军作战、历时最长的抗日武装。在与日军长达14年的艰苦斗争中,他们面临着敌人的重兵围剿、残酷镇压,以及恶劣的自然环境和物资匮乏的困境。由于日军实行“集家并村”“十家连坐”,制造无人区,把抗联逼入了“无房可住、无衣可穿、无粮可吃”的绝境。抗联将士们缺衣少食,只能在冰天雪地的深山老林中忍饥挨饿,与严寒作斗争。然而,这些困难并没有动摇他们的信念,他们始终坚信一定能够战胜日本侵略者。1940年冬,中共南满省委书记、抗联第一路军副总司令魏拯民给党中央写信:“尽管敌人现在正向我们疯狂进攻,尽管密营已是粮尽弹绝,但我们仍然以百折不挠的精神打击敌人,我相信我们会愈打愈强。”正是凭借着这种坚忍不拔的信仰信念,抗联将士们在极端困苦的条件下坚持抗战,牵制了大量日伪军,为全国抗战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四万万人齐蹈厉,同心同德一戎衣。”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团结一心、共同抗敌的战争。抗日救亡的担当并非只属于冲锋陷阵的军人,而是渗透在社会各阶层的行动中,形成了“全民族抗战”的壮阔图景。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倡导下,全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层都投入到全民族抗日救亡的历史潮流中。军人在前线浴血奋战,用枪炮守护国土;知识分子以笔为枪,以舌为剑,通过文章、演讲唤醒民众的爱国意识;产业工人和农民,用辛劳与汗水供给着作战所需,支撑着战争进程;海外华侨捐款捐物,奔走呐喊,甚至回国参战,为民族抗战助力。广大人民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用自己的方式为抗战胜利贡献力量。北京密云县(今密云区)农民邓玉芬,把丈夫和5个儿子送上抗日前线,他们全部战死沙场。面对一个接一个的沉重打击,邓玉芬咬牙挺住,坚持为八路军送军粮、做军鞋、照料伤员,被当地人民誉为“英雄母亲”。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全民抗争,让抗战成为一场真正的民族解放战争,也使担当精神突破个体局限,升华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回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解读抗战英雄的担当精神,本质上是在解码中华民族的精神基因。担当,承载着先辈们的热血与牺牲,见证了中华民族的坚韧与不屈,其精神力量穿越时空,激励我们砥砺前行。新时代新征程,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面对风险挑战和困难考验,我们要传承和弘扬抗战英雄身上的担当精神,将个人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融为一体,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以“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历史担当,完成好我们这一代人的历史使命,书写出属于我们这一代人的辉煌篇章。这既是无愧于先辈们浴血奋战的传承之举,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作者单位:军事科学院军队政治工作研究院)

[ 责编:董大正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昆明:东风坝开合浮桥正式对市民开放

  • 美国联邦政府再“停摆”的首日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