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海军某大队某扫雷舰确保官兵依规享受正当权益——
小额报销不是“添麻烦”
■杨 浩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王垣镔
这天,海军某大队某扫雷舰战士魏士杰,刚领到手机,就收到一条银行卡到账短信。没过一会儿,该舰司务长王希庆找到他,关心地问道:“报销的车费收到了吧?”“嗯,收到了。”魏士杰开心地点了点头。
笔者了解到,这条短信背后还有故事。今年上半年,该舰进厂维修,官兵们一同前往修理厂。由于修理厂与大队机关相距几十公里,官兵们往返办事,通常由上级单位统一提供车辆保障。
一天,魏士杰临时接到通知:单位上交的职业技能鉴定材料不全,需立刻赶往机关补交。但不巧的是,那天车辆保障紧张。教导员当即让魏士杰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并告诉他事后拿着票据找司务长办理报销手续。
当月底,教导员审批报销单据时,反复翻找也没看到魏士杰的车费报销单。晚饭后,他叫来魏士杰询问原因。
然而,魏士杰的回答出乎教导员意料:“这点钱不算啥。别人报销都好几百,我才100多点,不太好意思报。”
“这是规定允许报销的款项,你为什么觉得不好意思呢?”教导员追问道。
魏士杰挠了挠头,吞吞吐吐道出实情:“报销要填报销单、贴发票,还要层层签字,我自己嫌麻烦,也不想给司务长添麻烦……”
魏士杰的话引起教导员关注。进一步调查了解,他发现,不少官兵都有类似想法——有人觉得因为百十元钱跑一次报销流程“不值当”,有人嫌整理票据琐碎麻烦,还有人和魏士杰一样,不想给司务长增添工作负担……总结起来,主要原因就两个:“不好意思”和“怕麻烦”。
“经费使用报销有明确的制度规定。因工作先行垫付钱款却放弃报销,既不符合规定,也无形中侵占官兵的利益。”掌握基本情况后,教导员召集司务长和舰上各部门长,研究讨论怎样纠正官兵思想认识、如何优化经费使用报销流程等问题。
“不能让制度规定落实出现‘盲区’。”经过研究,他们决定改“被动等待”为“主动服务”,各部门每个月定期收集所属官兵的报销凭证,交给司务长统一办理,避免因个人顾虑导致漏报情况再次出现。
新的报销流程公布后,教导员结合实例,向全舰官兵宣讲经费使用报销相关规定,同时强调依法依规的报销是官兵享有的正当权益,不必因金额小而觉得“不好意思”,也不用担心给别人“添麻烦”。
宣讲结束后,教导员特地找到魏士杰,让他按照报销流程准备好车费报销单据,抓紧交给司务长。
在司务长的帮助下,这笔个人垫付的车费顺利报销,魏士杰想象中的“麻烦”并没有出现,内心有了更多获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