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国防科技大学部分外军学员参加纪念抗战主题活动侧记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国防科技大学部分外军学员参加纪念抗战主题活动侧记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5-08-12 08:50

铭记烽火岁月 共筑和平基石

——国防科技大学部分外军学员参加纪念抗战主题活动侧记

 

  ■何 潇 吕星烁

  夏日的江苏昆山,中共淞沪中心县委纪念馆迎来一批特殊的访客。国防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昆山院区10余名来自柬埔寨、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的外军学员,与98岁抗战老兵陈和飏,以及军校录取生代表、基干民兵代表,在这里共同参加以“铭记烽火岁月 共筑和平基石”为主题的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活动。

外军学员与抗战老兵、军校录取生代表、基干民兵代表共唱《游击队歌》。吴 清摄

  走进纪念馆,4个主题展区、156张照片、48件文物……无声诉说着新四军在淞沪地区浴血奋战的壮烈史诗,抗日战争时期那些血火交织的岁月仿佛重现。来自柬埔寨的学员朱美亮看到新四军游击队战斗复原场景时深有感触地说:“中国抗日战争中的游击战,与柬埔寨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斗争方式非常相似。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反抗侵略、捍卫家园是各国人民的共同心声。”

  “我们当时靠着顽强斗志,以劣势的装备战胜了敌人。”新四军老兵陈和飏现场回忆起当年投身战斗的亲身经历,“寒冬的深夜里,我穿着薄棉衣,背着步枪,负责站岗放哨。那时候,我们不怕艰苦不畏牺牲,心中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认真倾听的外军学员,被中国军民的抗战故事深深打动。“二战中,中国战场牵制了日军主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巨大牺牲与贡献。了解这段历史,才能更好认识和平的珍贵。”来自白俄罗斯的学员尼克德表示,中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贡献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

  中国人民浴血抗战的历史,唤起了大家对二战时期并肩奋战的共同历史记忆。哈萨克斯坦学员杜曼和大家分享了哈萨克斯坦的二战女英雄曼舒克·马梅托娃的英勇事迹,并动情地说:“今天的和平是无数流血牺牲换来的,铭记历史是为了走向未来,曾遭受侵略的国家,更应团结一致,携手前行,决不让历史悲剧重演。”

  活动中,全体人员还用中文齐声合唱了《游击队歌》:“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激昂的旋律在纪念馆内响起,在对历史的共同追忆和对和平未来的共同期许中,歌声穿越历史风云,将在场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肤色的人紧密相连。

  最后,“铭记烽火岁月共筑和平基石”的横幅徐徐展开,所有人郑重地在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并写下和平寄语。尼克德道出了大家共同的心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人类历史上伟大的正义战争。我们回顾历史,是要以史为鉴,大家要携手并肩,共同守护来之不易的和平果实,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策划:宫其芳、杨磊、何潇、吕星烁;剪辑:李少卿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世界机器人大会周末人气旺

  • “动车医生”战高温斗酷暑 为暑运保驾护航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科研人员最近在引力波天文学领域取得了突破性发现:双黑洞并合事件可能发生在第三个致密天体的“眼皮子底下”。
2025-08-11 09:56
日前从安徽省林业局获悉,安徽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创历史新高。监测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7月20日,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扬子鳄产卵超3800枚,扬子鳄野外种群数量超1920条。
2025-08-11 09:53
近年来,我们团队聚焦海洋多场环境耦合机制、多体结构相互作用、多尺度耦合效应等难题,开展深度产学研用合作,研发多款海工装备。
2025-08-11 09:45
在医学和生物技术领域,实现蛋白质定向进化,使其具有新功能或改进功能至关重要。为此,美国斯克利普斯研究所的科学家开发了一个可以加速蛋白质进化的合成生物学平台T7-ORACLE。
2025-08-11 09:43
近日,科学信息分析公司爱思唯尔与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发布《传承与创新:解码中医药科学发展轨迹》报告。
2025-08-11 09:41
实验室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摇篮,但里边有不少危险而又昂贵的设备,可能对科研工作者人身和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如何织密安全防护网?
2025-08-08 10:2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成功开发出一种可闭环生物回收的纤维素基介电薄膜,能够提高电子器件的循环利用率,从而减少电子废弃物。
2025-08-08 10:16
日前,济南量子技术研究院团队与深圳国际量子研究院团队合作,在可见光集成光学领域取得重要进展:成功研制出一套新型可见光矢量光谱分析仪。
2025-08-08 10:12
中国林科院林业所林木细胞遗传研究组近日提出了研究裸子植物生长停滞可塑性的独特模型。这一成果填补了人们对裸子植物发育可塑性认识的空白。
2025-08-08 10:11
8月6日,揽月月面着陆器着陆起飞综合验证试验在位于河北省怀来县的地外天体着陆试验场圆满完成,此次试验是我国首次进行载人航天器地外天体着陆起飞试验。
2025-08-08 10:09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凯丰团队采用胶体量子点溶液作为增益介质,通过法布里-珀罗谐振腔耦合及双脉冲泵浦设计,开发出连续稳定工作10天以上、能量转化效率大于17%的量子点液体激光器。
2025-08-07 10:18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深入解析了中亚野猪种群在跨越欧亚大陆百万年的迁徙历程中适应环境的独特遗传密码,为理解大型哺乳动物如何应对环境变化提供了全新视角。
2025-08-07 10:18
无论是钢琴家指尖流淌出的动人旋律,还是外科医生在显微镜下的精准操作,甚至是母亲为孩子系鞋带时的温柔细致……
2025-08-07 03:40
月球,地球最亲密的邻居,它的“婴儿期”是什么样的?为破解这个谜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王水炯教授团队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秋立研究员团队合作
2025-08-07 03:40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2025-08-07 03:40
长期以来,石油衍生塑料的污染问题,特别是微塑料对食物和水源的有害影响,一直困扰着人类。研究人员设计了利用恶臭假单胞菌等菌株,将二氧化碳、木质素和食物垃圾等废物转化为生物塑料的方法。
2025-08-06 09:38
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副教授林玉峰与合作者揭示了地球磁场发电机对地核流体黏度的不变性,并发现早期地球模型可产生与现今观测高度相似的地磁场结构和强度。
2025-08-06 09:35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万建民表示,纹枯病是威胁全球水稻生产的重大病害,年均造成产量损失10%至30%。
2025-08-06 09:33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灾害性天气的突发性、极端性、不确定性愈加明显,特别是进入汛期,突破历史纪录和传统认知的灾害频繁发生。
2025-08-06 09:25
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日前联合发布《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4)》,公布2024年中国渔业水域水质、沉积物、浮游生物等18项指标的生态环境监测情况。
2025-08-06 09:2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