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姜 凯
“埋好地雷端起枪,满山遍野摆战场。坚决消灭侵略者,武装起来保家乡……”抗日战争时期,我们党提出和实施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敌后根据地军民广泛开展伏击战、破袭战、地雷战、地道战、麻雀战等游击战的战术战法,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好战法可抵千军万马。今天,面对科技之变、战争之变、对手之变,我们应像当年八路军、新四军、抗日游击队抗击日寇那样,积极探寻有效战法,拿出实用管用招数。
用兵在智,胜战在术。战争既是意志、实力的比拼,又是智慧、谋略的较量。与抗日战争年代相比,战争形态正在向信息化智能化转型,战场环境、作战样式、力量运用等呈现高度信息化、无人化、分布式等特点。但是,作战模式在变,“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的指导原则没有变;作战对手在变,“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胜战机理没有变;用兵方式在变,“兵以诈立,战以奇胜”的战争规则没有变。所以,制胜未来战场需要广大官兵注重汲取历史智慧,聚焦担负的作战任务,加强战法机理、训法规律研究,广泛开展群众性战法创新活动,努力构建具有我军特色的战法体系。
善于以能击不能。当年,面对气势汹汹、装备精良的日军,根据地军民着眼平原地形、村落分布和交通要道实际,因地制宜、趋利避害,创新战斗形式和作战方法,借助地雷战的隐蔽性与不可预测性,与敌展开灵活斗争。未来战争中,面对强敌对手,战争的强度、广度、难度与以往战争不可同日而语。我们必须找准作战对手的强中之弱、优中之劣,制定出胜敌一筹的战略战术,充分发挥自身武器装备长处,以己之长击敌之短,化劣势为优势,化被动为主动。
善于用好“群蜂智慧”。抗日战争中,为提高地雷运用效果,广大军民进行多种创新与技术突破,设计出拉雷、踏雷、夹子雷、头发丝雷、连环雷、真假子母雷、水雷、飞行雷等几十个地雷品种,涌现出许多“地雷大王”和“爆炸英雄”。地雷战等灵活的战术战法,是群众智慧的结晶。“群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打赢未来战争,更应发挥基层官兵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扬军事民主,努力营造人人谋打赢、个个出主意的生动局面。
善于向科技要战斗力。抗日战争时期,一批科技工作者积极投身救亡图存伟大斗争,攻克了烈性炸药、雷管等方面技术难题,化简陋为神奇,变无法为有方,为广泛开展的地雷战等特色战法提供了有力技术支持。技术决定战术,科技助力创新。未来信息化智能化战争打的是认知战、算法战、科技战,要谋划出高超的制胜战法,必须坚持科技驱动,基于科技支撑深研制胜机理,更加重视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运用,更加注重科技赋能、数智引领、体系支撑,努力做到武器装备不逊于人、战法训法更高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