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抗日战争时期,飞虎队如何在汉中大战日军?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抗日战争时期,飞虎队如何在汉中大战日军?

来源:中新社微信公众号2025-08-08 08:41

  陕西汉中,地处秦巴腹地、川陕之间,位于中国地理版图的中心。汉江从这里发源,汉王朝自此发祥。这里是秦蜀古道的连接地,是长江最大支流的发源地,也是中原文化与巴蜀文化交流的重要区域,自古便是军事重镇。

  1938年3月13日,24架日军飞机首次飞临汉中上空,轰炸汉中西关机场,造成民房被毁、军民死伤。如今,每年的3月13日都是汉中市防空警报鸣放日。不忘国耻,警钟长鸣!

  抗日战争时期,汉中人将智慧藏在夜色里。空袭的警报声一响,城内的灯光便刷刷熄灭,汉江的河滩上同时亮起星星点点的灯火,为日军飞机摆下“迷魂阵”,日军果然上当,炸弹全扔在了空无一人的河滩上。然而,在长达7年的时间里,日军共出动飞机575架次空袭汉中城区、郊区和周边县,炸死炸伤1249人,炸毁房屋2689间。

美国飞行员在汉中街头拉黄包车。(资料图)汉中市档案馆供图

  当时中国全民抗战,大量国际力量也来援华。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是其中有一支十分重要的援助队伍。他们来到汉中后,在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大力支持下与日军展开了激烈战斗。

  1941年,美国飞行教官陈纳德在罗斯福政府的暗中支持下,以私人机构的名义重金招募美军飞行员和机械师,组建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一些陆军航空队、海军陆战队的后备役、退役人员应募。同年,200多人分两批来华参加抗日战争。陈纳德以美军标准训练中国空军,积极协助中国空军对日作战,并亲自驾机投入战斗。

陈纳德(资料图)汉中市档案馆供图

  事实上,中国空军美国志愿援华航空队的队员多半是勇敢、渴望冒险、性格不羁的年轻人。由于形式上并非正规军,他们的战术研究和训练自由挥洒。因每架飞机的机头上都被画有张开利牙的鲨鱼大口,部队的徽记是一只身上长着双翼的飞虎跃过代表胜利的“V”,故人们亲切地称之为“飞虎队”。

  1943年3月,“飞虎队”改编为第14航空队,陈纳德任队长。国民政府在汉中西关成立第14航空站,美国空军第14航空队一分队于4月下旬带着P-61等战斗机、驱逐机和2个宪兵队驻西关汉中机场。与此同时,不少汉中的官兵担负了守卫机场的任务。

美国飞行员和汉中百姓的合影。(资料图)汉中市档案馆供图

  第14航空站有许多“超级武器”。“地狱俯冲者”是当时最新轰炸机之一,载弹在半吨以上,两翼配有钢炮,翼部另携弹半吨,带有五寸火箭八枚,有电器发动机四叶推进桨,俯冲力强。

  中美空军在汉中或者从汉中起飞,与日本空军和地面军队多次交战。每当空袭警报拉响时,配备降落伞的美国飞行员飞快地跑向他们的战机,升空驱赶来犯的日军飞机。

美国飞行员和汉中百姓的合影。(资料图)汉中市档案馆供图

  机场外的汉中城,藏着许多暖乎乎的故事。据一些老者回忆,蓝眼睛、黄头发的美国朋友走在街上,小孩们总追着看新鲜,他们就掏出水果糖,引得一串清脆的笑声。西关机场的空地上,飞虎队员们常支起棒球棍,围观的孩子跟着叫好。后来城中学校也有了棒球队,美国教练比划着姿势,把陌生的游戏变成了友谊的密码。

1945年,汉中城固张骞墓,美国飞行员合影留念。(资料图)汉中市档案馆供图

  当时,汉中人民倾其所有,支持在汉的美国飞行员。1945年6月20日11时,美国飞行员唐纳等三名中尉驾驶一架战斗机,飞至汉中市镇巴县南长滩寨子上空,因燃料耗尽坠落。事发当天这架飞机夜袭江苏苏州击落5架日机,炸毁日军四个火车头。返航中途经镇巴仁村上空时燃油耗尽,飞行员分别跳伞降落于丁家湾、蛇窝子和余家河。

  仁村中心学校师生和附近群众发现后,一边组织人员满山寻找飞行员,一边派人到乡公所、县政府报信,傍晚找到3名飞行员并连夜将其送至乡公所处理伤情。由于语言不通,还留下了不少趣事。据记载,当天飞行员想吃鸡蛋,无奈大伙不懂英语,受伤较轻的赫尔中尉就只好形象地比划起来。他用手按着鼻子学着下蛋母鸡的叫声,引得在场的人哈哈大笑。

  经过中美空军数次与日激战后,日本飞机空袭汉中的次数逐渐减少,1945年7月以后,日机再也没有飞临汉中。汉中人民与“飞虎队”相处融洽,彼此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如今,警报声停了,那些“鲨鱼嘴战机”和“飞虎徽记”早已成为汉中的深刻记忆,如江边的晚风和秦岭的浓绿一般,镌刻在了当地人的心中。

  速览部分空战:

  1942年4月30日击落日军02轰炸机一架,坠毁在城固县黄沙铺乡陈家寨。烧死日军4人,驾驶员岩谷中一跳伞后被俘。

  1943年4月30日下午,日机12架袭击汉中,克莱尔·陈纳德遂驾机从上方俯冲,在空中与之对战,击落日机一架。

  1943年4月,陈纳德飞行队两架战斗机与日军空战后,返航汉中时误认西乡牧马河为汉江,加之汽油不足,就降落在南河坝沙石滩上,围观群众数千人。次日,运来汽油后才飞回汉中。

  1944年夏,飞虎队自汉中起飞,轰炸日占区武汉市,空战时一机负伤,返航中坠毁西乡上瓦房坪,驾驶员跳伞身亡。

  1944年冬,驻汉中的中美空军与日军空战中,一架飞机坠毁于洋县西南坝,驾驶员跳伞坠落在沙溪乡,被护送至汉中。

 

  作者:李一璠 张远

  来源: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中国队首次参加世运会软式曲棍球比赛

  • 贵州加快构建现代化能源体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吴凯丰团队采用胶体量子点溶液作为增益介质,通过法布里-珀罗谐振腔耦合及双脉冲泵浦设计,开发出连续稳定工作10天以上、能量转化效率大于17%的量子点液体激光器。
2025-08-07 10:18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的研究团队深入解析了中亚野猪种群在跨越欧亚大陆百万年的迁徙历程中适应环境的独特遗传密码,为理解大型哺乳动物如何应对环境变化提供了全新视角。
2025-08-07 10:18
无论是钢琴家指尖流淌出的动人旋律,还是外科医生在显微镜下的精准操作,甚至是母亲为孩子系鞋带时的温柔细致……
2025-08-07 03:40
月球,地球最亲密的邻居,它的“婴儿期”是什么样的?为破解这个谜题,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科学研究院王水炯教授团队和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李秋立研究员团队合作
2025-08-07 03:40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法(草案)》(以下简称《草案》),决定将《草案》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
2025-08-07 03:40
长期以来,石油衍生塑料的污染问题,特别是微塑料对食物和水源的有害影响,一直困扰着人类。研究人员设计了利用恶臭假单胞菌等菌株,将二氧化碳、木质素和食物垃圾等废物转化为生物塑料的方法。
2025-08-06 09:38
南方科技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系副教授林玉峰与合作者揭示了地球磁场发电机对地核流体黏度的不变性,并发现早期地球模型可产生与现今观测高度相似的地磁场结构和强度。
2025-08-06 09:35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万建民表示,纹枯病是威胁全球水稻生产的重大病害,年均造成产量损失10%至30%。
2025-08-06 09:33
近年来,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灾害性天气的突发性、极端性、不确定性愈加明显,特别是进入汛期,突破历史纪录和传统认知的灾害频繁发生。
2025-08-06 09:25
农业农村部、生态环境部日前联合发布《中国渔业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4)》,公布2024年中国渔业水域水质、沉积物、浮游生物等18项指标的生态环境监测情况。
2025-08-06 09:22
林炳亮:基孔肯雅病毒不会通过日常接触引发人际传播,也不会通过咳嗽、打喷嚏等传播。林炳亮:基孔肯雅热和登革热的传播途径一样,都是由伊蚊传播,因此防控措施也一样。基孔肯雅热的治疗尚无特效药物,以对症治疗为主,并做好防蚊隔离。
2025-08-05 10:16
黄皮、龙宫果、嘉宝果、蛇皮果……不少爱吃水果的消费者发现,无论是在线下超市里,还是在线上购物软件里,市面上出售的新奇小众水果越来越多了。泰国的榴莲、山竹都是很热门的水果,我们在泰国采购过程中发现,当地的榴莲果园里会混种一些龙宫果的树木。
2025-08-05 10:15
》显示,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恢复态势总体向好,完整性指数持续提升。
2025-08-05 10:14
近30年来,程芳琴带领团队聚焦煤、电、冶等产业中产生的工业固废处理处置问题,致力于工业固废的低碳化、高值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置。通过“预处理活化—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置”的技术链条,让工业固废逐步从环境负担转化为可利用资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
2025-08-05 10:13
物理学家利用一种仅几千克重的装置从核反应堆中捕获了中微子,这种装置的重量比标准的中微子探测器小几个数量级。Scholberg的COHERENT探测器首次利用了一种名为相干散射的现象,即中微子与整个原子核发生“散射”,而不是与构成原子的粒子发生散射。
2025-08-05 10:11
湖南益阳,大通湖区宏硕生态农业农机合作社,王建刚守在水田边,脸上的汗连珠落下,在稻秆上摔出水花。在湖南农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推动下,再生稻种植在湖南年推广面积已超400万亩,越来越多种粮大户从中受益。
2025-08-04 09:43
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研究员韩文标团队首次发现双黑洞并合事件可能发生在第三个致密天体附近,为揭开双黑洞的形成之谜提供了全新线索。研究团队注意到,若双黑洞在第三个致密天体附近并合,绕第三个天体的轨道运动会产生沿着观测者视线方向的加速度,进而通过多普勒效应改变引力波频率,在信号中留下独特“印记”。
2025-08-04 09:40
经过近10年的持续攻关,研究团队采用单晶石墨作为前驱体,在金刚石压砧内的准静水高压(2亿兆帕)、高温(1400摄氏度)条件下,成功合成百微米级大小、高度有序的六方金刚石三重孪晶样品。
2025-08-04 09:37
现在,深海所的科学家与合作者首次在深渊极限深度中发现了大规模的化能合成群落,几乎覆盖了整个北太平洋的深海俯冲带,在海沟中绵延超过2500公里。“我们的分析显示,深渊冷泉甲烷的碳和氢同位素值非常负——指示甲烷是微生物成因,是在微生物作用下由二氧化碳和氢气合成的。
2025-08-04 09:36
光明日报上饶8月3日电 记者王洋、李玉兰、胡晓军从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井冈山大学蜘蛛生物学研究团队在蜘蛛物种多样性初步调查中发现了跳蛛科合跳蛛属新物种——婺源合跳蛛。
2025-08-04 09:2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