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跨越千里的“握手”
■侯磊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张少波
“革命战争年代,理想信念的微小星火成燎原之势;今天,理想信念依然是新时代的火炬,照亮我们的前行之路……”随着镜头拉近,信息支援部队某基地某旅某连赵指导员出现在视频画面中。
电视屏幕前,某旅某连何指导员带领全连官兵聚精会神沉浸在这堂“云”教育课中。
这堂教育课,是赵指导员参加优秀政治教员比武的精品课。听闻赵指导员凭着一堂理想信念教育课赢得“满堂彩”,何指导员邀请赵指导员给自己连队也讲一讲。
两个连队,相隔近千里,且不隶属于一个旅,为何能在教育中同频共振、互学共进?
这一新变化,源于两位指导员一起参加该基地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时埋下的“种子”。
所在连队常年处于先进行列,但赵指导员感到连队发展遇到了瓶颈,希望“走出去”与其他连队交流;作为一名新任指导员,何指导员有时感到抓建连队力不从心,渴望向先进连队请教学习,学到推动工作的好办法。
培训过程中,两人恰巧编在一个班,经常在一起交流工作方法。后来,他们决定联学共建,共同提高连队建设水平。
这次教育“云课堂”,是两个连队第二次线上“握手”。上个月,培训结束归队后,两位指导员趁热打铁,组织干部骨干进行了一次线上交流。
两个连队的干部骨干围绕各自连队的基本情况、担负任务、发展转型等内容进行分享。
进入互动交流环节,大家的话匣子慢慢打开,一些破解建设难题的金点子也冒了出来,大家互学方法、互提建议、互促发展。
一名从士兵成长为军官的排长,个人专业素质比较突出,但对于如何组训施教一直不得要领。在经验交流中,他聆听了兄弟单位案例学习法、互动教学法等招法,对抓好组训有了更清晰的认知。
随着交流不断深入,大家围绕基层建设话题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这边的专业骨干提出自己在新条令落实中遇到的“挠头问题”,那头的管理骨干马上接过话茬。大家集思广益,难题在你一言我一语中得到破解。
“不同单位之间联教共建,有助于拓宽官兵视野,在互学互促中共同进步。”交流结束,两个连队的干部骨干深有感触。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交流互鉴共同提高。有了良好开端,两个连队在定期交流互动、经验实时分享、难题随时共商、资源互通有无等方面有了更长远的打算。
一次培训,带来几多收获?近日,记者走进该基地采访,深入了解这次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带来的“聚合效应”。
一次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的“聚合效应”
■杨杰 雷才春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张少波
信息支援部队某基地组织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人员在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纪念馆现地教学。石涪江摄
第四次参训和以往有何不同——
立体课堂是思想和能力的双重淬火
夜深了,连部的灯依然亮着。
信息支援部队某基地某旅某连张指导员正埋头编写教案,旁边还有一摞手写的资料,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他的所学所思所悟。
“立体课堂的‘后劲’可真大!”张指导员所说的立体课堂,正是基地组织的那次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
理论大课触动灵魂、现地教学“穿越时空”、经验交流精彩纷呈……归队后,连续几天深夜伏案让张指导员双眼布满血丝,但想到培训的场景,他的心气又提了起来。
前段时间,该基地组织基层党组织书记奔赴革命圣地延安,通过现地教学与理论灌输相结合、课堂辅导与课后研讨相衔接、难题会诊与经验交流相融合等形式,组织了一期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班。
“强基层先强书记,抓基层先抓队伍。”该基地领导告诉记者,部队刚刚经历完调整改革,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成分新、经历少等特点突出,必须着力提升书记队伍的政治领导、党务工作、带兵育人、按纲抓建等能力,以书记强带动组织强、部队强。
为了抓好这项工作,该基地结合基层调研、检查指导、执行大项任务等时机,系统梳理调整改革后基层党组织建设现状和书记队伍能力需求,基地党委一班人带领机关研究培训计划,直指基层党组织建设存在的矛盾问题,专攻书记队伍能力素质的短板弱项。
“一次高质量的培训,离不开精细的课程筹划。”关于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该基地组织处申处长有过多次办班经历,但结合持续深化政治整训,对于办好这次班,他心里有了不一样的考量。
“只有做到‘教育者先受教育’‘信仰者坚定信仰’,才能坚守精神高地、抵御侵蚀诱惑。”申处长说,以往培训更多的是聚焦书记队伍抓建能力提升。这次他们按照强固政治灵魂和提升基本能力的思路,重在增强书记队伍把方向、抓大事的政治自觉和实际本领。
对某营刘教导员而言,近一周的培训,不仅是一次能力上的重塑,也是一次精神上的淬火。
在这之前,刘教导员曾参加过3次党组织书记培训。拿到此次培训的日程,看到周密的“课程表”,他充满期待。
这些课程中,让刘教导员最为期待的,就是去延安革命纪念馆、中央军委三局旧址等红色场馆现地教学。
这些场馆,刘教导员都很熟悉。14年前,还是一名军校学员的他曾到这些地方参观见学,那时“虽有所感悟但不深不透”。
以基层党委书记的身份再次来到这里,让刘教导员对此行有了新的期待:“为什么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广大党员和群众能始终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患难与共、矢志不渝?这其中思想政治工作发挥了怎样的威力?”
随着教学的深入展开,这些问题渐渐有了答案,刘教导员对下一步工作的开展也有了新思路。
“现地教学不是走马观花,更要区别于一般的课堂教学、参观讲解。”该基地组织处雷干事说,这一次,他们采取启发式教学的方式,提前设置课题,引导大家在触摸先烈精神中感悟现实,在走近历史细节中寻找答案。
“支部要像向日葵一样,永远向着党指向的方向。”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时,某业务站党支部董副书记印象最深的是一份《军队支部工作条例》手稿残页。朴素的表述击中了他的内心,让他读懂了“延安时期,基层党支部如何发挥堡垒作用,领导和落实党政军民各项工作”。
培训期间成立临时党组织,发挥组织功能进行管理教育;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把集中培训作为改造思想、锤炼党性的重要契机……翻看培训方案,记者不禁感慨,对于参加培训的基层“党代表”而言,这无疑是一次思想和能力的双重淬火。
培训后收到添加好友申请——
广泛交流打开建设经验的“万花筒”
打开手机,某连朱指导员的微信又弹出几条好友申请。
基层党组织书记培训结束后这段时间,不停有兄弟单位的战友申请添加好友,与朱指导员互动联系。
“这源于一次抓建经验分享交流。”朱指导员所在连队地处江西省景德镇市,在连队抓建中,他们着眼“千年瓷乡”驻地特色,探索出一条“以文育人”的方法路子。
“拉坯塑形筑好忠诚信仰的‘基’、窑火淬炼砺好向战为战的‘体’、施釉成器绘好清正廉洁的‘色’……我们把‘素坯百序千炼终成器’的‘窑变’规律融入建连育人全过程,以塑形之韧、淬火之烈、成器之严锻造一茬茬过硬尖兵。”培训过程中,朱指导员与参训人员分享建连育人的经验做法,引起了大家的浓厚兴趣。
让参训人员登上讲台分享抓建经验,是此次培训的一大亮点。
“基地部队高度分散,许多单位探索形成了独特管用的抓建经验,但受营区驻地、任务特点等因素影响,单位间互动交流的机会不多。”该基地领导告诉记者,他们除邀请专家教授为大家传经送宝外,还遴选抓建经验特点鲜明单位的党组织书记上台,与兄弟单位开展交流互动,把“独家经验”转化为共同财富。
亮出“看家本领”,促进共同提高。一次互动交流,某荣誉连队康指导员走上讲台,与大家分享“以‘三个结合’提高党的创新理论学习质效”经验做法。某连指导员刚由军事干部转岗,听后很受启发,特意找来讲稿反复学习。他感慨地说:“这次集训学到很多管用实用的招法,可以帮我少走很多弯路。”
广泛的交流,激发了大家的积极性。授课结束后,大家聚在一起,结合基层实践破解抓建难题,紧贴岗位展开研讨攻关,围绕“如何提升基层党组织抓大事议大事能力”“如何处理基层敏感事务”等课题案例,展开集中讨论交流。
党务一张表、联动一盘棋、安全一本账……随着讨论一步步深入,大家心中一个个“问号”被拉直,在思想碰撞中刮起“头脑风暴”。
“如何建强组织体系,发挥好各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一次交流活动中,一名新任党委书记向战友们道出了自己的困惑。他们单位所属业务室主任既是业务主官又是支部书记,关注任务多、钻研业务多,对党务工作不重视、不精通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
在听取兄弟单位“党委成员联系帮带”经验做法后,他深有感触地说:“这样的集训让我们既更新了思维理念,又学到了务实招法,真正实现了带着问题学、带着方法回的目的。”
据悉,集训还安排了示范观摩、案例分析、业务规范等环节,进一步补齐基层党组织书记党务工作能力不强、抓建招法不多等短板弱项。
带着疑问来,满载收获归。培训归来,一位营长坦言,单位地处高海拔地区,各个点位分散部署,曾在工作中遇到不少难题。通过这次培训,他在兄弟部队的“朋友”多了,也取到了不少“真经”,准备对着学、照着干,推动全营建设跃上新台阶。
为进一步巩固集训成果,该基地还梳理编写基层党组织案例册、方法集等学习资料发放部队,帮助大家尽快将集训成果运用到日常工作中,助推基层建设水平不断提质增效。
40个基层单位签订联建协议——
互补结对把“一家香”变成“大家享”
聊起参加这次培训的收获,某连刘连长难掩心中喜悦。
刘连长向记者展示了“一张纸”,这是一份与该基地某旅“基层建设示范连队”签订的“互学联建共创”协议书。
“没想到,一个连队的建设可以达到这样的标准,基层党组织自主作为的空间这么大!”培训期间,参训人员到“基层建设示范连队”参观,刘连长与其他党组织书记发出感慨。
“划定‘党员责任区’,这样一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就凸显出来了”“‘战地文化墙’的设计很新颖,回去我们也能照着做”……许多连队建设的“亮点”让大家既有新鲜之感,也看到了可学之处。
该基地在梳理各单位特色和短板的基础上,通过“互补式结对”,进一步拓宽基层自主抓建路子。单位类型相同结对、先进与后进结对、内陆与高原地区结对……根据安排,该基地组织40个基层单位签订“互学联建共创”协议书。
“感谢兄弟单位对我们高原官兵的关心帮助!”协议签订现场,某营朱营长紧紧握住某营季教导员的手。
两人虽初次见面,却已是“老相识”。
原来,该基地所属单位点多、线长、面广,特别是不少官兵长期驻守在高海拔地区,工作、家庭难以兼顾。基地借助部队分散部署特点,探索建立“基地部队与驻高海拔地区官兵家庭联系机制”,通过跨区协调、属地办理方式,为官兵家属提供医疗救治、子女入学等暖心服务,有效为高原官兵解决急难愁盼现实问题。
机关牵线搭台,部队互助解难。季教导员所在营的驻地,恰好是朱营长所在营两名战士的家乡。他们定期联系、联动解难,让两名战士扎根高原少了后顾之忧。
在之前的沟通交流中,两个营主官深刻感到不同单位虽编制结构有区别、任务性质有不同、管理模式有差异,但按纲抓建标准相同、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一致、带兵育人和战斗力建设追求相通。如今,两家签订了共建协议,决心在共享抓建经验、共解发展难题等方面加强深层次合作。
“每个单位都有自己的传家宝,通过互结对子、共享经验,有利于提升部队的全面建设水平。”该基地某旅政治工作部领导深有感触,去年单位成立之初,他带机关和基层单位代表主动“走出去”,到兄弟单位先进连队参观见学,大家受益匪浅。
“以先进连队为镜,可以照己不足、启发思路、促进提高。”该基地某连队因基层组织力量相对薄弱,连续几年与先进无缘。这次活动中,他们与基地连续3年获得先进的连队结对,计划打一场漂亮的“翻身仗”。
该基地党委机关还结合挂钩帮建、工作检查等时机,将基层建设的好经验好做法梳理出来,在全基地推广,把“一家香”变成“大家享”;定期组织需求提报,积极为基层共建“牵线搭桥”,通过互学互鉴、转化运用、优势互补,聚力实现优质资源共用、经验做法共享、探索成果共通。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全基地逐渐形成基层单位共享共建、互帮互学的生动局面。
锐视点
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申红胜
习主席深刻指出,加强基层建设必须扭住党组织这个关键。基层党组织是党在我军的神经末梢,是实现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团结巩固部队、完成各项任务的坚强战斗堡垒。我军基层建设的历史和经验表明,基层党组织坚强有力,政令军令才能直抵基层、直达官兵,部队建设才能根深叶茂;没有坚强的战斗堡垒,基层建设水平就不可能搞上去,建设世界一流军队也就无从谈起。
党的力量来自组织,组织强则军队强。伴随强军兴军的深入推进,我军基层建设站到新的历史起点上。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时不我待,部队各项任务繁重,对军队基层党组织考验越来越多,必须紧紧扭住党的组织抓基层,聚焦提高基层党组织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常态开展帮建党支部、帮带书记、帮抓骨干工作,把基层党组织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建强“领头雁”队伍,才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以“头雁效应”激发“群雁活力”。书记队伍建设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抓手,需要下大力气提高做党务工作的能力、组织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解决突出矛盾和实际问题的能力、协调凝聚班子的能力、团结带领党员和群众完成任务的能力。
当下,强军兴军步伐很快,我军基层建设呈现出许多新特点,提升基层建设水平面临很多新课题,基层也产生了很多好的经验做法。这些从实践中得来的基层经验,朴素、管用、富有创造性和生命力,往往能够给人以深刻的启迪。深入基层实践一线开展调查研究,善于在基层发现好思路、发掘好办法,激发基层建设热情,挖掘抓建潜能,才能为基层自主抓建凝聚强大势能。
同时也要看到,基层经验虽然不断涌现,但往往是零散的、一时一地的,需要各级党委机关练就慧眼识金的本领,对于成熟有效的要积极推动基层经验共享,完善成果转化机制,让基层官兵的智慧在部队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交流交融。唯有如此,方能汇聚起广大官兵的智慧和力量,持续攻坚克难、强基固本,把新时代强军事业不断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