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石头里的使命故事:三位文职人员的坚守与担当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石头里的使命故事:三位文职人员的坚守与担当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5-07-30 09:08

  开栏的话

  值得尊重的领导、一起成长的同事、并肩奋战的战友……文职人员成长道路上,有很多忘不了的人。一块不起眼的石头、一副破旧的手套、一张保存多年的工作照……忘不了的,还有这些有特殊意义的物品,以及物品背后的故事。

  物品是记忆的开关、经历的见证,也是情感的寄托、心境的投射。即日起,本版开设“睹物思责”栏目,请文职人员讲述对自己有特殊意义的物品背后的故事。这些物品可以是在基层一线、任务一线、岗位一线带回的纪念品,也可以是虽不在身边、但每每回想仍有触动的东西。敬请关注,欢迎赐稿。

  本期,我们邀请3名文职人员分享他们与石头之间的故事。

  陆军某部助理工程师、文职人员于海洋以执着匠心打磨武器装备——

  千锤百炼方成器

  ■苏定康 刘建元

  于海洋在装备试验现场带回的风凌石。作者提供

  第一次到高原主持试验任务,陆军某部助理工程师、文职人员于海洋就捡到了“宝”——一块造型独特的风凌石。作为当地极具特色的奇石,风凌石形成过程漫长,戈壁的风沙就是打磨它的天然砂轮。

  那是一次任务间隙,于海洋利用休息时间漫步戈壁滩。沙石发出窸窸窣窣的声响,仿佛是这片古老土地低吟岁月的歌谣。不经意间,一块石头引起于海洋的注意,他被石头独特的造型吸引,便捡起带回。

  在试验现场,笔者见到了于海洋捡来的这块石头。阳光下,石头上的纹路折射出光泽,每一道都像是经过精心镌刻,似乎诉说着千百年间戈壁风沙的呼啸与磨砺,让人不禁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风凌石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经过漫长的岁月。”于海洋说,“千锤百炼方成器。就像戈壁风沙打磨石头一般,我们打磨新研武器装备,也需孜孜不倦、久久为功。”这份感悟,很快在试验任务中得到印证。

  一次某型车载装备试验过程中,车辆启动后偶尔出现重启现象,虽然研制方认为这不属于质量问题,但于海洋没有轻易放过。

  线路连接正确、电压测量稳定……问题出在哪,于海洋一时也弄不明白。他主动暂停试验任务,在海量数据和复杂线路图中艰难地寻找着可能出现的问题点。连续几晚,办公室的灯光彻夜长明。

  于海洋熬红了眼,排除的因素越来越多,但问题原因始终没找到。直到距开展下阶段试验仅剩一天时,装备方舱角落的示波器让他眼前一亮——示波器可以以图形的方式画出随时间变化的电信号。不出所料,他终于发现了万用表测量不出的误差:控制模块的供电电压在几毫秒时间内下降明显。

  毫秒级误差也不行!作为试验主持人,于海洋与研制方沟通协调,要求改进。“作为艺术品,风凌石的美在于独一无二、不可预测。但我们开展装备试验鉴定,必须严把关口、严格标准、严抠细节,减少随机性和偶然性。”他决定把前期试验数据全部推倒,待问题解决后重新再做试验。

  在高原的风沙中,于海洋以执着和匠心打磨着新研武器装备。他深知,武器装备是军人的“第二生命”,它的性能优劣关系着一线官兵的练兵备战效能。就像那块风凌石经过了无数磨砺,新研武器装备也需要经过千锤百炼,才能成为陪伴官兵制胜战场的坚盾利刃。

  军事科学院高级工程师、文职人员李志勇推动科研成果在高原哨所应用——

  我与岗巴有个约定

  ■胡 凯

  “高原戍边模范营”官兵送给李志勇的石头。作者提供

  在军事科学院某研究院高级工程师、文职人员李志勇的办公桌上,摆放着一块外形平常的石头。但每次看到它,李志勇就会想起那一年自己与边防官兵许下的约定。

  西藏岗巴高原空气稀薄,被称为“生命禁区”。日喀则军分区“高原戍边模范营”官兵常年坚守在这片人迹罕至的土地上,保卫着祖国边疆的安宁。

  “我们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礼物,只能送你这块石头,你看到它,就能想起在岗巴还有这么一群兵。”那是在李志勇为某科研项目进行高原勘察的最后一天,哨所张班长代表大家送给他一块石头作纪念。“我们盼望着有一天你们的科研成果在高原哨所应用,提升我们的生活环境和备战效能。”接过石头的那一刻,李志勇心中满是感动,更坚定了帮边防官兵解决实际困难的决心。

  此前几年,李志勇便作为项目组成员,随团队踏上雪域高原,对这里的艰苦环境有了亲身感受,为高原官兵服务的紧迫感更强烈。“高原缺氧不仅威胁着官兵的身体健康,也阻碍了部队战斗力提升,一定要让官兵吸到充足的氧气。”这是项目组成员的共同心声。

  近几年,研究院科研人员赴高原约600人次,行程超20万公里,深入点位30余个……讲起项目组面临的困难和取得的成果,李志勇如数家珍:“我们将某技术引入高原富氧建筑,这样既能提供性能优异的密闭空间,方便创造富氧、增压的内部环境,又能减轻负载,使基础施工快速便捷,最大程度减小冻土层的不利影响。”这一研究成果获得勘察设计领域国家级三等奖、军队级二等奖。

  为检验新技术的可靠性,李志勇多次前往高原进行实地测试。一次,他发现富氧系统在运行过程中噪声超标,影响官兵正常工作和生活。为解决难题,他与团队成员持续攻坚,创造性提出一种降噪策略,设计出的消音降噪系统不仅能在源头限流减震,还能针对建筑送排风口进行局部消音,使室内噪音大幅降低。能够为推动富氧营房技术迭代升级、提高高原戍边部队生存保障能力贡献一份力量,李志勇内心很欣慰:“我们没有辜负高原官兵的期待!”

  最近,李志勇工作日程依旧排得满满当当,不仅要继续优化富氧营房的技术细节,还要参与多个科研项目,与团队成员分析试验数据、交流科研心得、解决疑难问题。有时工作累了,他便看看这块承载着边防官兵期许的石头,心中又涌起干劲。

  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护士长、文职人员李岩感悟高原戍边情怀——

  信仰之花迎风傲雪

  ■任 鑫 解放军报记者 马嘉隆

  边防战士送给李岩绘有雪山风光的石头画。作者提供

  装着荣誉奖杯、获奖证书、国防服务纪念章的荣誉柜中,为何还放着一幅石头画?这是记者采访联勤保障部队第940医院护士长、文职人员李岩时,脑海中冒出的一个问题。

  “官兵的感谢和肯定就是最大的荣誉。”石头画上的高原风光,把李岩的思绪拉回几年前。

  那年,李岩刚完成某重大任务,顾不上休整就加入医疗队赴高原执行驻训保障任务。冬日的喀喇昆仑高原,气温低至零下40摄氏度,飞雪扑面、呵气成冰。驻训条件艰苦,训练强度大,加之医疗条件有限,有的官兵身体虽有不适,但觉得忍一忍就过去了,便没有主动就诊。了解情况后,野战医疗所决定优化工作模式,为所有点位驻训官兵开展上门体检。那段时间,李岩每天背着各种器械前往哨所开展体检,工作量比平时翻了几倍。

  “护士长,你们辛苦了!”一次,在某偏远点位,李岩强忍高原反应为大家体检,一名素未谋面的边防战士很感动,主动送上一幅自己创作的石头画。

  基层战士用细腻的笔触,把雪山风光绘在整洁的石面上,也把一张张黑里泛红的面庞绘在李岩心里。

  班公湖畔、党旗山下……历时几个月,李岩随医疗队开展巡诊服务,走遍了大大小小的点位,身上的战味更浓。那一次,她随边防战士巡逻,途中一步三喘、头痛欲裂。登上海拔5900多米的点位后,她发现大家的防寒面罩和睫毛上挂了一层厚厚的白霜。与官兵一起展开五星红旗的那一刻,李岩红了眼眶,心头涌起一股前所未有的使命感。

  “这里很难长出草、长出花,只能把石头画当作装饰品。然而这里有一片顽强生长的精神花园,让人由衷感到,信仰之花盛开的地方,永远不会荒芜。”任务结束时,李岩把这幅石头画放进行李箱,感到心里沉甸甸、满当当的——石头画见证了自己与边防官兵的深厚情谊,也能时时提醒自己要履行好肩负的使命职责。

  思责才能尽责。这些年,每次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李岩总是冲锋在前——

  玉树抗震救灾现场,她坚守在海拔4000多米的救灾一线。当时有一名早产儿体温偏低,救灾现场没有保温箱,她就把婴儿抱在怀中整整一夜,帮孩子顺利度过危险期;

  舟曲泥石流救灾现场,她不惧艰险坚守在前出医疗点位,天亮时才发现周边只有扎帐篷的地方完好,其他区域被暴雨冲垮;

  在火神山医院,她穿着密不透风的防护服,全力以赴救护一名名患者……

  “使命催征,催生的是干劲;只争朝夕,争取的是作为。”李岩说,每一份荣誉、每一次经历都在提醒自己,置身于军营大熔炉,就要让青春为强军事业而尽情燃烧。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探访北京市平谷区体育中心安置点

  • 延安南泥湾:陕北好江南再焕新颜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技浪潮下,侨界青年索华也带来创业项目——基于燃气低碳催化的粉末喷涂线研发和产业化,顺应新能源与“双碳”目标趋势。
2025-07-30 09:41
中国国土南北跨越纬度近50度、东西跨经度60多度,带来气候多样性,适宜不同品种的蔬菜、水果生长。答:“十四五”以来,在消费升级与供应链创新的双重作用下,我国果蔬产业发生着诸多变化。
2025-07-30 09:40
面对激荡的国际竞争局势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唯有主动拥抱变革,让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充分浇灌产业创新的“广阔田野”,方能赢得战略主动、制胜未来。
2025-07-30 05:00
前不久,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和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至此,我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增至25项,继续领跑全球。
2025-07-30 05:00
29日12时11分,双曲线一号遥十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搭载的恩施硒都山泉号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30 05:00
北京时间7月27日18时0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5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29 10:17
鸟类因误判透明或反光的玻璃而撞击建筑物,被称为“鸟撞”,是威胁鸟类种群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5-07-29 04:40
日前从江西铜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自然保护区与井冈山大学蜘蛛生物学研究团队开展蜘蛛资源本底调查中发现蜘蛛新物种——广丰合跳蛛。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生物钥匙》上发表。
2025-07-29 04:40
近日,该中心与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唐安军教授团队,在巫溪县白果林场发现近危物种长叶山兰,这是在阴条岭发现的又一新纪录种。
2025-07-29 04:40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健康管理成为一种新的生活风尚,帮助人们提高健康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但当人们对健康数据的关注逐渐演变为时刻紧盯、过度解读时,这一数字化工具,反而可能催生不必要的焦虑,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被数据所“绑架”。
2025-07-29 04:40
上海开普勒机器人有限公司专注于将人形机器人应用于智能制造、仓储物流、智慧巡检等工业场景,以满足实际生产需求。展望未来,人形机器人将提高生产力,与人类高效合作,可能为许多行业带来革命性变革,创造新的价值定位和商业模式。
2025-07-28 09:28
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彭志辉就带着机器人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人机对话”,展望了具身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
2025-07-28 09:28
在产品研制阶段,科研人员重点针对能量高效汇聚—传输、月壤致密化输运等问题,开展了关键技术攻关。
2025-07-28 09:27
当日下午抵达位于青海省境内的长江源区通天河直门达河段,进行了多学科采样观测,这意味着2025年江源综合科考正式启动。
2025-07-28 09:25
研究团队历时5年,通过对近4.7万份田间数据的深度挖掘,构建了涵盖2191份全球小麦种质的“综合抗源”核心资源库。以此为基础,团队首次绘制出覆盖431个遗传位点的小麦基因组抗条锈病基因全景图,清晰展现出抗性基因在全球麦区的时空分布特征。
2025-07-29 04:40
英国《自然》周刊网站指出,招募研究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是中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3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研发投入已超过7800亿美元,达到美国96%的水平,10年前这一比例为72%。
2025-07-28 09:24
艾玛口中的“邦邦车”,是一台由中国企业邦邦机器人独立生产研发的智能辅助出行机器人。爬坡、颠簸路况行进、刹车制动……走进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的邦邦机器人研发中心,不少新产品正在进行多环节测试。
2025-07-28 09:24
盛夏时节,数千名科技精英正在浙江湖州西塞科学谷潜心攻关。作为湖州“五谷丰登”计划的首个“创谷”项目,西塞科学谷开园3年来累计引进省内外科技团队近40个、汇聚科技人才2600余名,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
2025-07-25 10:05
一台银灰色人形机器人在汽车生产车间内沉稳行进。2024年,深圳机器人产业集群企业数量达74032家,机器人上市企业34家、独角兽企业9家。
2025-07-25 10:05
24日中午12时许,“新舟”60民用搜救机顺利起飞,经过1小时20分飞行并完成预定验证科目后,平稳降落在西安阎良机场,顺利完成首次飞行。
2025-07-25 10:0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