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祖国的召唤激荡着毕业学员的心,来看4名军校学员的青春奔赴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祖国的召唤激荡着毕业学员的心,来看4名军校学员的青春奔赴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5-07-29 11:06

  以青春之我,赴强军之约

  ■解放军报记者 李 庆

  毕业季,又一批军校毕业学子将目光投向远方,在人生路口坚定地做出选择——奔赴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这不仅是一句响亮的口号,更是以实际行动践行的青春担当。听!那掷地有声的誓言,正是青春澎湃的心跳,也是强军号角激荡的回响。

  习主席给谢依特小学戍边支教西部计划志愿者服务队队员回信强调,希望广大青年坚定理想信念,厚植家国情怀,练就过硬本领,发扬奋斗精神,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青年是时代最灵敏的晴雨表,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时代的光荣属于青年。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推进强军事业,需要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接续奋斗。当祖国召唤时,年轻的军校毕业学员必须挺膺担当,坚定走好新时代的奋斗路。

  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对于年轻的军校毕业学员而言,艰苦边远地区,是磨炼意志、展示才干的大舞台;基层一线部队,是锤炼本领、砥砺作风的好战场。一名优秀军官的成长,没有捷径可走,唯有俯下身、沉下心,才能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唯有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强壮筋骨、增长才干,在广阔天地大有可为、大有作为。

  “少年负壮气,奋烈自有时。”祖国的召唤激荡着毕业学员的心。即将到火热练兵一线的年轻学子们,启程吧!用坚实的脚步丈量祖国每一寸热土,在奋斗与奉献中,实现人生理想;在拼搏与进取中,贡献强军力量。将青春之我融入时代大潮,将赤子之心献给万里山河。

  千万个声音汇成同一个方向,千万个选择凝成同一个目标——到基层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青春誓言如星火般传递,军校毕业学子必将在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上书写出无愧时代的青春篇章。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版式设计:方 汉

  廖海滔——

  大漠孤烟是边关的请柬

  ■杨祝禄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黄现敏

  【主人公】廖海滔,陆军特种作战学院指挥信息系统工程专业学员,毕业综合成绩排名专业第一。长期担任学员骨干,荣立三等功1次,获评“四有”优秀学员。

  毕业去向:驻疆某部

  “边疆是祖国领土的安全屏障,我要做一名坚韧挺拔的边防卫士……”毕业季,桂北山岳丛林深处,一场跨昼夜毕业综合演练硝烟刚刚散去,当队干部为大家做赴边动员时,满身泥浆的廖海滔火线请缨。他那张晒得黝黑的脸庞十分刚毅,目光炯炯有神。

  其实,在廖海滔心里,军旅梦、边塞梦早在儿时就已深植。课本边角,钢枪涂鸦勾勒憧憬;床头灯下,兵器杂志映照梦想;荧屏之中,猎猎战旗点燃热血——那抹军绿,是他珍藏心底10余年的火种。

  大一那年,高校征兵政策宣讲会上,一名军校学员受邀前来宣讲,那笔挺的军装,帽檐下如炬的目光,点燃廖海滔蛰伏已久的渴望。“就是现在!”他果断报名,于2019年9月如愿踏入军营。

  2021年,廖海滔以优异成绩考入陆军特种作战学院。然而,信心满怀的他,却在险难特训时遭遇“拦路虎”。武装踩绳上、武装泅渡等课目仅达及格线,手掌被绳索磨得血泡层叠;作为一名“旱鸭子”,呛水成常态,水上课目考核接连遭受“重创”……

  越是困难重重,廖海滔越是迎难而上。课余时间,成为他“加钢淬火”的黄金时段:向教员求教发力技巧,与战友切磋划臂节奏,独自加练负重深蹲……时间在淬炼中流逝,那双布满厚茧的手,无声记录着他的蜕变成长。

  大三暑假,廖海滔被学院安排到某特战旅实习,刚好赶上该旅赴高原遂行驻训任务。近70度的陡坡上,4000多米海拔带来的高原反应猛烈撕扯着他的神经。

  “头痛欲裂、双腿抽筋,每一次呼吸都如同刀割喉管……”廖海滔死死盯住前方老班长的背影,耳畔骤然响起嘶吼:“跟上!脚下生根,脊梁顶天!”刹那间,抽筋的双腿、灼痛的胸腔,仿佛被这吼声重铸,爆发出冲锋的力量。最终,廖海滔与战友顺利完成任务。

  这次刻骨铭心的经历,让廖海滔对卫国戍边有了更加深切的认识。他暗自下定决心,要成为一名光荣的戍边卫士。

  毕业联考战场,他奋勇拼搏,最终以总评“优秀”的佳绩拔得全院头筹。光荣的背后,是无数次披星戴月的付出:特战小队战术推演,他3个昼夜几乎没有合眼,推倒重构近10套方案;跨昼夜渗透演练,他发着高烧仍坚持潜伏,汗水浸透作训服,洇湿身下黄土……

  翻开毕业分配表,很多部队驻地靠近家乡。廖海滔的笔尖,毫不迟疑地指向边疆。电话那头,母亲声音哽咽:“非去不可吗?”他用了半个小时,与母亲一起回顾自己考军校时的初心,讲述自己4年来的心路历程,直至得到母亲的支持。

  夜色深沉,他主动递交戍边申请书,誓言滚烫:“大漠孤烟是边关的请柬,雪域长风是战士的赞歌。请让我用迷彩青春,为界碑刻上忠诚的印记!”

  临行寄语:特战尖刀,向苦寒淬火;边关冷月,照赤子肝胆。你以“战狼”之姿冲破舒适区,于雪域之巅标定人生高度。此去关山万里,望你永葆“尖刀”锐气,在祖国界碑上,镌刻新时代戍边军人的忠诚与担当!

  ——学员队教导员 郑常存

  金世峰——

  做一朵逐梦海疆的浪花

  ■刘 晶 赵 楠

  【主人公】金世峰,海军航空大学探测制导与控制技术专业学员,毕业综合成绩排名专业第一。长期担任学员骨干,荣立三等功1次,获评“四有”优秀学员。

  毕业去向:海军某团

  “我愿以青春赴使命,用热血写忠诚,在祖国海岛深深扎根。”在海军航空大学某学员队的荣誉室里,金世峰与其他毕业学员一同将写好的戍边申请书贴在墙上。

  看着满墙的申请书,金世峰的心情久久难以平静。回想起自己参军入伍的初心,他仍感到心潮澎湃。

  2020年,还在上高中的金世峰在媒体上看到军队医护人员面对疫情“逆行”驰援武汉的故事。那些向前冲锋的身影,成为金世峰心中的一道光,也点燃了他立志从军报国的火种。

  2021年,金世峰如愿考入海军航空大学。没想到,青春与军营的“碰撞”,一度让他陷入迷茫。“体能搞不好,成绩也不拔尖,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军人?”面对来自心底的疑问,他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不断尝试寻找答案。

  转折,发生在大一结束的那个暑假。金世峰被学校安排至海军陆战队当兵锻炼,看到官兵在艰苦的环境下,跑障碍、爬战术、练擒拿格斗……与自己同龄的他们,不仅扛住了身体的磨炼,更顶住了意志的考验。眼前的一幕幕,让金世峰深深触动。

  回来后,这个不服输的男孩,仔细分析了自己的优劣项,给自己下了一封“战书”。记不清多少个夜晚,金世峰在训练场一次次加练体能。他认真总结经验,每一个训练周期都会给自己“加码”。经过酷暑和严寒,金世峰完成了“逆袭”,体能考核取得优秀成绩。

  一次学校组织现地教学活动,金世峰同战友们参观青岛山炮台遗址,眼前“勿忘国耻,振兴中华”8个大字历经风雨、格外醒目。回望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他们紧握右拳,许下“保家卫国、守护海疆”的铮铮誓言。

  也正是在那一刻,金世峰坚定了一个想法:越是艰苦边远的地区,越是最需要军人坚守的地方。

  “只有自身本领硬,才能担当戍边重任。”自此,金世峰更加严格要求自己,一次次主动冲出“舒适区”。担任学员骨干时积极作为,不断积累带兵方法;参加多种专业相关的学科竞赛,先后将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一等奖、中国国际飞行器设计挑战赛二等奖、“海军杯”国际帆船邀请赛季军等奖项收入囊中,练就一身过硬本领。

  临近毕业,金世峰将卫国戍边的想法告知家人。电话那头沉默几秒,传来理解与支持的话语。“你怀揣远大的抱负,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我们为你感到自豪。”父母的激励,带给金世峰前行的底气。

  “高山海岛上的雾再大,也遮不住我的双眼;路再崎岖,也拦不住我前进的步伐。祖国需要的地方,就是我成就人生梦想的舞台。”在即将奔赴海疆之际,金世峰写下了火热的青春誓言,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拳拳的报国心。

  临行寄语:你一腔热血滚烫,把理想熔进钢枪。愿你永葆军校热土滋养的血性,扬帆启航,向着星辰大海进发!

  ——学员队教导员 季思男

  张宇鲲鹏——

  志向高远,无惧风雨

  ■吴闰平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钟福明

  【主人公】张宇鲲鹏,火箭军工程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学员,毕业综合成绩排名专业第二。长期担任学员骨干,获评“四有”优秀学员。

  毕业去向:火箭军某部

  “志愿到艰苦边远地区去,到练兵备战一线部队去,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7月16日上午,火箭军工程大学毕业典礼上,奔赴一线的誓言声震校园。主动申请赴边的学员张宇鲲鹏身姿挺拔如白杨,目光坚定有力。

  翻开张宇鲲鹏的戍边申请书,字里行间流淌滚烫的赤诚:“每名军人都有自己的理想,我希望将军旅坐标锚定祖国边疆。纵前路艰苦,此生何惧?大丈夫既以身许国,唯鞠躬尽瘁而已。”这封申请书在学校新媒体平台一经发布,便引来众多战友的刷屏点赞。

  出生于北京的张宇鲲鹏,童年记忆里回响着天安门的鸽哨,人民英雄纪念碑前的仰望和爷爷讲的英雄故事,让他坚定从军报国的理想。

  2021年高考结束,张宇鲲鹏在志愿填报栏里毫不犹豫地填上“火箭军工程大学”。有人提醒他毕业后很可能驻守在边远之地,却没能动摇他的选择。

  新训期间,他第一次站在昂首挺立的导弹前。展厅墙上,从“两弹一星”的艰难起步到新型导弹的剑指苍穹,一张张泛黄的照片、一段段滚烫的文字,勾勒出大国长剑从无到有的壮阔历程。当看到“导弹司令”杨业功在病床上仍坚持绘制阵地图纸的影像时,这个北京男孩的眼眶红了,攥紧的拳头里,握着愈发坚定的信念。

  然而,现实的考验接踵而至。体能测试3000米跑总在及格线徘徊,队列训练时顺拐的毛病总改不掉,专业课本上的公式像天书般晦涩难懂……初入军校的张宇鲲鹏,一度成为学员队的“吊车尾”。

  命运的重击也在大二时猝不及防地降临。那年寒假,医院走廊里,医生低沉的声音如同惊雷;病床上,父亲曾经为他遮风挡雨的肩膀瘦得只剩骨头。尽管如此,父亲仍不忘攥着他的手反复叮嘱:“别忘了你叫‘鲲鹏’,要做一只志向高远、无惧风雨的大鹏。”

  返校后,他的眼神变得格外坚毅。他开始了“拼命”模式:清晨5点半的操场,他绑着沙袋练冲刺,汗水在跑道上洇出深色印迹;深夜的自习室,台灯下总能看到他的身影,课本上写满密密麻麻的批注;毛遂自荐接受锻炼,从喊口令都打怵的副班长,到能独当一面的模拟连指导员,他让每个岗位都成为成长的“磨刀石”。

  汗水终会浇灌出果实。他捧回了陕西省第四届高校学生课外“核+X”创意大赛特等奖;队列示范班里,他的正步踢得如教科书般标准;体能考核从及格线边缘跃升至优秀……可父亲终究没能等到他“展翅翱翔”的那一天,带着不舍与牵挂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排名专业第二,何必去边疆‘找苦吃’?”面对有些人的不解,张宇鲲鹏把目光投向蓝天,眼神里藏着对父亲的承诺:“苦是守恒的。我多吃点苦,妈妈就能少操点心;军人多吃点苦,老百姓就能多几分安稳。”

  毕业典礼的誓言渐渐消散在风中,张宇鲲鹏已收拾好行囊。向西,向北,当年那个曾在导弹前流泪的少年,如今正怀揣鲲鹏之志,向着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振翅翱翔。

  临行寄语:勇者不惧生活艰苦,行者无畏前路崎岖。山峰虽高,坚持攀登必能登顶;征途虽远,不断前行定会到达。愿你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将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学员队教导员 周瑞岗

  龚佳妮——

  青春许国,无问西东

  ■李 智 刘明宇

  【主人公】龚佳妮,武警工程大学武警分队指挥专业学员,毕业综合成绩排名专业第一。长期担任学员骨干,获评“四有”优秀学员。

  毕业去向:武警新疆总队

  “万家灯火背后需要无数人默默坚守,我志愿奔赴祖国边疆,在那里做一棵深深扎根的小白杨……”来自武警工程大学的龚佳妮正在伏案疾书,时不时抬头望向西边的夜空——那是她心驰神往的方向,也是她立志奉献青春的战位。

  2024年,龚佳妮以优异成绩从武警广东总队某部考入武警工程大学。原本,成绩优异的她毕业后可以回到原单位。然而,她却选择了奔赴新疆。

  “选择奔赴新疆并不是我一时兴起,去祖国需要的地方,浇灌出最绚丽的青春之花,这是我一直以来的人生梦想。”这个来自上海的南方姑娘,眼中闪烁光亮,面庞透着坚毅。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龚佳妮矢志报国的决心,源自于高中时的一次军训。那短暂而美好的时光,在她心中留下挥之不去的记忆。

  高考结束后,龚佳妮因5分之差,与理想中的军校失之交臂。尽管如此,她从未放弃从军报国的念头。

  大三那年,她作为志愿者参加一次抢险救灾活动。救灾现场,她被驰援而来的解放军官兵舍生忘死、连续作战的精神深深打动。她决心投身绿色军营,并为此放弃了来之不易的保研机会。

  这样的选择,起初她的父母并不理解。龚佳妮没有过多解释,决定用实际行动说服家人——利用假期带着他们重走了一次“长征路”。这次旅行让父母改变了态度,也让龚佳妮建功军营的决心更加坚定。

  如愿以偿来到部队,龚佳妮浑身充满干劲。她要证明自己,大学生入伍不是来“镀金”的,而是来扎根的。“豆腐块”叠不好,她就向班长和老兵请教,体悟其中的窍门;走队列有痼癖动作,她就利用休息时间,对着镜子默默练习;爬战术动作不标准,烈日下她在战术场上一遍遍加练……

  2023年,一次培训期间,龚佳妮在书中看到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群体的故事。“我们就是祖国的界碑,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祖国的领土”“我愿意在此关头奉献出我的一切”……那晚,龚佳妮趴在床上,泪水打湿了枕头。原来,那繁华都市的华灯,那万家平安的烟火,需要无畏的戍边战士用青春与奉献守护。她也想去祖国边疆,成为大好河山的守护者。

  在不懈努力下,龚佳妮最终以优异成绩成功提干。对于她来说,进入军校只是奔赴边疆的起点。她更加努力地投入学习与训练中,“启航杯”篮球赛冠军、党的创新理论知识竞赛第一名、红色故事讲解大赛一等奖……“打铁必须自身硬”,她想要带着更多的知识与技能,奔赴自己梦想的战位。

  前不久,毕业学员分配政策宣讲团安排了戍边学长进班排。学长戴着闪闪发亮的奖章,深情讲述高原官兵扎根无人区的奉献故事、战天斗地为打赢的无畏勇气。令人动容的讲述,更加坚定了龚佳妮的赴边决心。

  “此去万里,不负少年;青春许国,无问西东。”龚佳妮郑重地向组织递交了戍边申请书。她要在祖国边陲镌刻属于自己的青春与奋斗。

  临行寄语:从繁华都市到昆仑雪山,你用不变的初心书写新时代青年的担当。相信你定能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出绚丽的青春光芒。

  ——学员队队长 魏立建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天津蓟州:防汛抗洪工作有序进行

  • 雄安古州城遗址考古成果展在京揭幕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北京时间7月27日18时0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5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29 10:17
鸟类因误判透明或反光的玻璃而撞击建筑物,被称为“鸟撞”,是威胁鸟类种群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5-07-29 04:40
日前从江西铜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自然保护区与井冈山大学蜘蛛生物学研究团队开展蜘蛛资源本底调查中发现蜘蛛新物种——广丰合跳蛛。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生物钥匙》上发表。
2025-07-29 04:40
近日,该中心与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唐安军教授团队,在巫溪县白果林场发现近危物种长叶山兰,这是在阴条岭发现的又一新纪录种。
2025-07-29 04:40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健康管理成为一种新的生活风尚,帮助人们提高健康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但当人们对健康数据的关注逐渐演变为时刻紧盯、过度解读时,这一数字化工具,反而可能催生不必要的焦虑,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被数据所“绑架”。
2025-07-29 04:40
上海开普勒机器人有限公司专注于将人形机器人应用于智能制造、仓储物流、智慧巡检等工业场景,以满足实际生产需求。展望未来,人形机器人将提高生产力,与人类高效合作,可能为许多行业带来革命性变革,创造新的价值定位和商业模式。
2025-07-28 09:28
智元机器人联合创始人、首席技术官彭志辉就带着机器人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人机对话”,展望了具身智能时代的人机关系。
2025-07-28 09:28
在产品研制阶段,科研人员重点针对能量高效汇聚—传输、月壤致密化输运等问题,开展了关键技术攻关。
2025-07-28 09:27
当日下午抵达位于青海省境内的长江源区通天河直门达河段,进行了多学科采样观测,这意味着2025年江源综合科考正式启动。
2025-07-28 09:25
研究团队历时5年,通过对近4.7万份田间数据的深度挖掘,构建了涵盖2191份全球小麦种质的“综合抗源”核心资源库。以此为基础,团队首次绘制出覆盖431个遗传位点的小麦基因组抗条锈病基因全景图,清晰展现出抗性基因在全球麦区的时空分布特征。
2025-07-29 04:40
英国《自然》周刊网站指出,招募研究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是中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3月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研发投入已超过7800亿美元,达到美国96%的水平,10年前这一比例为72%。
2025-07-28 09:24
艾玛口中的“邦邦车”,是一台由中国企业邦邦机器人独立生产研发的智能辅助出行机器人。爬坡、颠簸路况行进、刹车制动……走进位于江苏省常州市天宁区的邦邦机器人研发中心,不少新产品正在进行多环节测试。
2025-07-28 09:24
盛夏时节,数千名科技精英正在浙江湖州西塞科学谷潜心攻关。作为湖州“五谷丰登”计划的首个“创谷”项目,西塞科学谷开园3年来累计引进省内外科技团队近40个、汇聚科技人才2600余名,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
2025-07-25 10:05
一台银灰色人形机器人在汽车生产车间内沉稳行进。2024年,深圳机器人产业集群企业数量达74032家,机器人上市企业34家、独角兽企业9家。
2025-07-25 10:05
24日中午12时许,“新舟”60民用搜救机顺利起飞,经过1小时20分飞行并完成预定验证科目后,平稳降落在西安阎良机场,顺利完成首次飞行。
2025-07-25 10:01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调研时强调:“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我们要增强使命感,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2025-07-25 02:55
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的驱动下,人工智能正在对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治理等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025-07-25 02:55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对约4.36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腕足动物化石居群展开深入研究,首次揭示了这些远古海洋底栖生物如何利用刚毛来维持彼此间的“社交距离”
2025-07-24 03:15
在广袤的田野上,每一抔泥土都隐藏着一个微观的奇妙世界——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
2025-07-24 03:15
雄伟的跨海大桥、海中的钻井平台……人类的脚步正延伸向深海。
2025-07-24 03: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