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我愿扎根那片英雄的土地”
■张云龙 张智强 陈 锴
何劲在毕业典礼上留影。武婷摄
何劲在校期间获得的荣誉。何劲本人提供
炎热的7月,是军校学子破茧成蝶、展翅高飞的时节。陆军兵种大学2025届毕业典礼上,身披“卫国戍边优秀代表”绶带的毕业学员正在合影留念。人群中,何劲的眼神显得格外坚毅。
“我志愿申请奔赴风雪高原、边防一线,将青春热血乃至生命奉献给祖国最需要的地方!”毕业前夕,何劲满怀激情在戍边申请书上这样写道。
何劲来自重庆合川。这片红色的热土,承载着光荣的革命传统,曾涌现出很多英模人物。何劲从小听着红色故事长大。年少的他还不懂什么是革命信仰,只知道故事里的人,都是值得敬佩的英雄。
2021年初,即将参加高考的何劲,曾陷入对未来短暂的迷茫。2月的一天,他偶然读到长篇通讯《英雄屹立喀喇昆仑》。新时代卫国戍边英雄群体誓死捍卫祖国领土的赤胆忠诚,如重锤般敲击着何劲的内心。
“宁将鲜血流尽,不失国土一寸!”英雄的誓言,将何劲深埋心底的参军报国火种瞬间点燃。那天晚上,他下定决心报考军校,要像英雄们一样保卫国家。
高考成绩公布,他果断填报了军校志愿,并以优异成绩被原陆军装甲兵学院录取。
从嘉陵江边到永定河畔,从地方青年到军校学员,进入军校后,何劲面临的挑战有水土不服,更有身份上的转变。
然而,真正的考验,是那个曾如山岳般托举他的身躯骤然倒下——何劲大一那年,父亲不幸离世,巨大的悲痛几乎将他吞噬。
英雄的誓言犹在耳畔,父亲的期许亦在心头。“你要坚强起来,无论遇到什么挫折,都不能被打败。”默念着父亲临终前的嘱托,何劲擦干眼泪,在日记本扉页写下:“如山之痛,未摧我志;我将思念,淬炼成钢。”
从那以后,何劲像变了一个人,面对任何困难挑战,从未退缩。训练场上,他向体能弱项发起冲锋,手上的血泡磨成了厚厚的老茧;理论课上,他潜心苦学,吃透每一项内容;实操课上,他不怕失败,反复钻研操作技巧……一次次跌倒爬起,一次次咬牙坚持,是对个人承诺的回应,更是对父亲的深情告慰。
凭借如磐的初心和不懈的努力,大学前3年,何劲获得了大学生优秀科技立项奖、社会实践报告一等奖等众多奖项,并两次被表彰为“四有”优秀学员、两次受到嘉奖。
大四那年,按照教学要求,何劲转入蚌埠校区。在参观学员队荣誉室时,他被2023届毕业生江太强的戍边事迹深深吸引。
江太强是一名来自边防部队的战士学员,“卫国戍边英雄”陈红军是他的老营长,卫国戍边烈士陈祥榕是他同连队的战友。毕业选岗时,江太强毅然申请戍边,以专业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再次回到了那片英雄的土地。
“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展板上,滚烫的誓言瞬间穿透何劲心房。此刻,他坚定了自己的毕业选择:“我愿扎根那片英雄的土地!”
为了实现梦想,大四这一年何劲更加努力。他制订了体能强训计划,只为练就强健体魄,适应高原环境。专业课上,他苦练打仗本领,强化指挥能力,为今后在基层任职打好坚实基础。
那天,学校组织毕业综合战术演练。演练前,作为模拟连指导员,何劲带领大家围绕做好作战中政治工作拟定预案;演练中,他担任侦察排排长冲锋在前,带领战友接连处置多个特情。最终,侦察排夺得第一名,被评为“演练优胜排”,他本人也凭借过硬的军事素质和指挥能力,被表彰为“优秀连排指挥员”。
毕业前夕,何劲以全队全专业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优先选岗。在他的面前,有很多选择,然而他的内心早已归属那片英雄的土地。
铺纸、提笔,何劲没有丝毫犹豫,饱含深情写下戍边申请书。当鲜艳的手印摁在自己名字上时,他也摁下了青春最庄重的承诺。何劲说,这不是一时的冲动,而是4年淬火、初心如一的坚定抉择;这不是简单的选岗,而是对英雄精神最长情的传承赓续。
截至发稿时,何劲已经抵达西藏军区某边防团。他正以实际行动,续写“清澈的爱”。正如他所说:“边疆虽苦,但需有人守护;祖国安宁,吾愿担当前行。当祖国需要的时候,我愿化作界碑,伫立在边关。”
亲历者说
风雪边关,热血难凉
■西藏军区某部排长陈一国
去年7月,我和何劲一样,面对众多岗位选择,毅然奔赴艰苦边远地区服役。最近,有幸受到母校邀请,作为优秀戍边毕业学员代表回校交流,鼓励更多优秀学子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回校期间,我听说了何劲的故事,顿时觉得他是一名有理想、有担当的青年。交流结束后,我与何劲进行了一番长谈。
当我问何劲为何主动选择戍边时,他坚定地说:“风雪喀喇昆仑,是我早就锚定的人生去向。”那一刻,在他身上,我仿佛看到了陈祥榕的淳朴与执着。
一年前的毕业典礼上,我作为领誓人带着全校所有赴边学员宣誓时,现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我想,这就是使命的感召与青春的荣光。
来到边防部队后,我更加深切地感受到,高原缺氧但从不缺信仰。从老一辈18军将士到新时代戍边官兵,他们无不是宁可透支生命也决不亏欠使命,在雪域高原书写忠诚答卷、扛起责任担当。
在此,我想说的是,如今的边关,无论是生活条件,还是官兵福利待遇,都有了极大改善:保温方舱让官兵野外驻训不惧风雪;高科技蔬菜大棚持续供应新鲜蔬菜;新型吸氧设备、微压氧舱实现了“吸氧自由”。此外,各部队还开通了家属探亲专车,搭建起子女入学绿色通道……
心怀家国、追求崇高的人,不会把物质享受摆在首位。我欣喜地看到,单是何劲所在的学员队,就有不少综合素质突出的毕业学员递交了戍边申请书。他们把“到艰苦边远地区去、到练兵备战一线部队去、到党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的伟大号召化作了自己的实际行动。
越是艰苦偏远的地区,越是任务繁重的基层,越需要优秀的青年官兵。军校学员在毕业选岗时,要多想想党和人民需要什么、国家需要什么、军队需要什么,把个人的前途命运与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起来,实现人生价值。
今天,何劲已经奔赴雪域高原,如愿成为了一名边防军人。强军兴军征途上,我们需要像何劲一样的“后浪”,用真挚的情感、崇高的信仰,守卫祖国边疆。
风雪边关,热血难凉。因为那里涌动着中国军人清澈的爱,那里有一批又一批有志青年接踵而来。
(张云龙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