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无湖无树无路的无名湖缘何成为哨所官兵的精神图腾?
首页> 军事频道> 中国军情 > 正文

无湖无树无路的无名湖缘何成为哨所官兵的精神图腾?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5-07-28 10:11

“我就爱这无名湖”

 

  ■刘建勋 解放军报记者 邵博康 特约通讯员 张照杰

  提到“军歌”二字,你脑海里浮现的是哪一首旋律?

  是刚刚走进军营时听到广播里播放的“每日必听歌”?是融入部队生活后在队列里唱响的饭前一支歌?抑或是军事影视作品中耳熟能详的经典主题曲?

  无名湖,这里没有湖,没有树,甚至没有路。在海拔4520米的西藏山南军分区无名湖哨所,官兵用一曲连歌——《我就爱这无名湖》,唱出了对水的渴望,对困难的蔑视,对脚下国土的坚守。

  “无名就是一种幸福,我就爱这无名湖……”心中有爱,就大声唱出来。在无名湖哨所官兵眼中,每一次上哨,都是一次出征、一次洗礼、一次战斗。年轻的边防官兵把职责使命融入执勤巡逻的每一天,将无私奉献、保家卫国化作最美的青春主题。

  岁月流转,热血依旧沸腾。这些年,随着保障条件不断改善,无名湖也在发生巨大的变化:保温管道引来了清泉,营房里充盈着绿意,信息化“千里眼”不断拓展巡逻视野……然而,就像《我就爱这无名湖》里唱的那样,哨所官兵对无名湖的爱,从未改变。

  正如一位诗人所说:“无名湖,籍籍无名却不可或缺。”一茬又一茬官兵,用无名的奉献,用默默的坚守,深深扎根在这片“无湖”之地,于“生命禁区”书写着“无名”的波澜与壮阔,歌唱着对祖国深沉而清澈的爱。

  无名湖哨所没有湖——

  “愿化一滴水,汇入无名湖”

  无名湖,其实并没有湖。

  这个诗意的名字诞生于38年前,当第一批上哨官兵受领任务,踏上这片终年积雪覆盖、寒风肆虐的荒芜高地,举目四望,只有嶙峋的乱石和翻腾的云雾。

  那时,这里没有水源,只有悬崖下一块不太大的洼地聚集了少许雪水。“咱们给这个地方起个名字吧,就叫无名湖,说不定哪天,真能盼来一片湖!”时任连长的提议,如同一束光照亮了大家的内心。

  于是,一个凝结着对水、对美好向往的名字,响彻在这片高原上,成为哨所官兵的精神图腾。

  “其实无名湖呀没有湖……”这句歌词,一级上士黄天文反复唱了多年,他告诉记者:“我对这句话太有体会了。”

  曾经,用水是无名湖哨所最奢侈的事。黄天文听一位建哨老兵回忆过凿冰取水的经历:“冬日,每天破晓时分,大家背上铁镐,迎着寒风徒步前往结冰的溪流处。有次凿冰时,冰层突然裂开,我整个人差点掉进湍急的河水中。战友们急忙将我拽上来,靴子里的水瞬间结成了冰……”

  后来,官兵们在营房后面建了小型蓄水池储存雪水,但雪水仍会在冬天封冻,大家依旧需要在水池边凿冰。黄天文说:“凿出的冰块需要生火让其慢慢融化,浑浊的雪水经过沉淀和过滤才能勉强达到饮用标准。官兵们连做梦都期盼着,在无名湖能吃上用上干净的水。”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随着对边防建设的大力投入,“湖”真的来了——2018年,一条保温输水管道从海拔5000米的雪山上蜿蜒而来,将清澈的山泉水引入哨所。

  通水那天,黄天文拧开水龙头的手是颤抖的。看着汩汩流出的清水,这位在哨所坚守多年的老兵,泪水夺眶而出。

  黄天文第一时间拨通老连长谭英安的电话:“老连长,咱们的‘湖’来了!”谭英安激动得声音有些颤抖:“好好好,无名湖越来越好了,有机会一定回哨所看看!”

  “无名湖没有湖,有的只是满山的雾……”中士杨八斤站在营房的窗前向远处望去,他唱着这句歌词,看着山间的云海时而汹涌,时而平缓。他问记者:“这里像不像仙境?我们过着神仙一样的生活呢。”

  别看现在说起无名湖,杨八斤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其实刚下连时,他很不适应这里潮乎乎的气候:“用水难题已经解决,可这空气中的‘水’实在太多了。”

  在“雾锁山头山锁雾、天连路尾路连天”的哨所,太阳不常露脸,一年当中有200多天,官兵们要和浓浓的雾气打交道。有人每到夏天便复发湿疹,还有人得了风湿病、关节炎。常年处在寒冷潮湿的环境里,杨八斤患上了筋膜炎。

  2021年,杨八斤参加“厄尔布鲁士之环”国际军事比赛时,筋膜炎复发。他忍着疼痛比武,取得了2个单项第二名、2个单项第三名的好成绩。

  未能夺得项目冠军,杨八斤深感遗憾。回到连队的他继续刻苦训练,每天提前1个小时起床,通过定“任务量”、排“训练表”的方式,一次次向自己的极限发起挑战。

  “也有一些时刻想要放弃。”杨八斤坦言,心情不好时,他会和战友相约前往山顶观赏如梦似幻的云海,让美丽的景色驱散心中的疲惫与烦恼。

  不久后,杨八斤再一次拿到出国比武的“入场券”。在长达7个月的强化集训中,他累计负重行军1750公里,翻越11座海拔超5000米和5座海拔超6000米的山峰。最艰苦的“魔鬼训练”中,杨八斤磨坏了3双作战靴,用烂了2双战术手套。最终,他在比赛中斩获5个单项第一,打破多项纪录。

  比武中,杨八斤身上留下的道道伤痕令人泪目。他却说:“为连队争得荣誉,是一件幸福的事。每年,连队都会带领上哨新兵在国旗下宣誓——‘我愿化作一滴水,汇入无名湖!’集训的时候,我常常想到这句誓言,我代表着中国军人,也是无名湖哨所的兵,任何时候都不能放弃,任何时候都不能言败。”

西藏山南军分区无名湖哨所官兵在执勤中。

  无名湖哨所没有树——

  “高原植绿,种的是树也是希望”

  “你要问我从哪里来,我呀来自无名湖,这里的山上呀没有树……”就像连歌里唱的那样,地处“生命禁区”,无名湖哨所周围几乎没有树木存活,官兵们对绿色的渴望,难以用词汇形容。

  第一批官兵进驻哨所时,便将山下带来的树苗小心翼翼栽种在营房周围,满心期待着绿树成荫的那一天。然而,无情的风雪一次次将这份希望扑灭:树苗不是被狂风连根拔起,就是在刺骨的严寒中凋零。

  为了让绿色在这片土地上扎根,一茬又一茬官兵想尽办法:土壤贫瘠,他们就把山下的沃土一袋一袋背上哨所,还在树坑里拌入绞碎的维生素片,给小树补充营养;冬天寒冷,大家便用塑料薄膜为树苗围起简易温室,还把旧棉絮裹在树干上防止冻伤……

  可这里的自然环境实在太过严酷。春天栽下的树苗,夏天能抽出几片嫩叶,可等秋天一来,它便在寒风中慢慢枯萎,冬天一过,就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

哨所战士为树苗修枝剪叶。

  自小在甘肃长大的下士赵鹏飞见惯了乡亲们在黄土高原上植树造林,来到哨所后心里憋着股劲,想要种活一棵树。“高山柏比较耐冻”“发酵透的羊粪能改良碱性土”“移栽时多带些原土”……赵鹏飞写下一篇篇“种树笔记”。

  研究了半个多月后,赵鹏飞便和黄天文下山挖树苗。山坳里的高山柏矮墩墩的,赵鹏飞小心翼翼地用帆布把带着厚厚原土的根系裹了三层,抱在怀里带上山。移栽那天,冻土刚化了薄薄一层,还混着硬邦邦的冰碴。赵鹏飞把羊粪拌进土里,用手指碾着混有冰碴的土块,没一会儿手就僵了,可他毫不在意。

  从那天起,赵鹏飞一直心系着高山柏。他担心正午的紫外线晒坏树苗,便“量体裁衣”为它搭棚;他怕清晨的寒霜压坏嫩芽,一大早就轻轻擦拭枝叶上凝结的水汽。这株高山柏真的撑了下来。别的树苗叶子黄了、枝干枯了,就它还透着点绿,像个倔强的兵。

  可深秋的一场暴雪还是把它压弯了腰。尽管赵鹏飞不停清理积雪补救,一周后,高山柏的叶子还是全枯了,枝干脆得一碰就断。赵鹏飞不想放弃,等到开春天气变暖,他拍着小树喃喃说“春天到了,快醒醒啊”,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

  “难过啥?只要我们坚持下去,无名湖早晚有一天会绿树成荫!”黄天文在一旁安慰着赵鹏飞。没过多久,两人又一次带上装具下山寻苗了。

  如今,无名湖哨所的四周依然没有挺拔的大树,但一次次失败并没有浇灭大家对绿色的渴望。近些年,新的保温营房建成,官兵们在宿舍里种活了绿萝、菜豆树、吊兰、鹅掌藤、马齿苋等绿植,把冬天的哨所装扮得生机盎然。

  黄天文告诉记者:“连歌里唱了,‘再苦再累也要坚守住’,高原植绿,种的是树也是希望。”每年开春时节,连队都会组织官兵在室外移栽新树苗,年复一年,从未间断。

  无名湖哨所没有路——

  “路再难走,也挡不住前进的脚步”

  “这里地上没有路……”写在连歌里的这句话,生动刻画了无名湖哨所的地理环境。梁指导员说,这里有两种路最难走,一条是山下连接哨所的路,一条是山间的巡逻路。

巡逻路上,大家互帮互助攀登陡坡。

  2022年,一条通往哨所的环线公路建成,由于避开了封冻路段,长久以来因大雪封山造成的物资运送难题得以解决。但蜿蜒在雪山之中的巡逻路,官兵们走起来仍可谓“步步惊心”。

  70多处险段、10余条刺骨冰河、20多处陡峭断崖……在这些名副其实的“鬼门关”中,巡逻官兵还有可能遇到冰雹、雷电、雪崩、滚石等危险情况。

  一次,巡逻队伍在通过一段狭窄的山谷时,突然听到一阵沉闷的轰鸣声。经验丰富的杨八斤意识到,可能是雪崩。他迅速大喊:“大家快跑,找安全的地方躲避!”随后战友们拼命向山谷外跑去。雪崩带来的巨大冲击力,卷起了他们身后的积雪和石块,漫天雪雾瞬间扬起。所幸,大家动作迅速,及时找到了一处背风的崖壁避险,这才躲过一劫。

  在无名湖,生死相依不是口号,而是日常生活的真实写照。那年,巡逻官兵拉着几条攀登绳过陡崖时,一名新兵突然脚下一滑,身体猛地下坠。老兵张俊奇眼疾手快,一把抓住他的战术背心。将战友拉出险境后,张俊奇的右手已经勒出血泡。

  “路再难走,也挡不住官兵前进的脚步。因为‘这里有神圣的国土,还有祖国交给的任务’……”梁指导员说,每次唱到这句词,心情就变得不一样。在巡逻的时候展国旗、唱连歌,是大家心中最神圣的一件事。

  2018年,无名湖哨所官兵受邀到北京参加“同升一面旗、共爱一个家”主题活动,带回了曾在天安门广场升起过的国旗。

  7年来,官兵们每次巡逻都把这面国旗带在身上。那天,梁指导员刚带着巡逻队伍抵达点位,暴雪就来了。他们在一处岩石下展开国旗,高唱连歌,风雪裹着嘹亮的歌声,飞向远方……如今,这面国旗已伴随官兵巡逻数百次,边角虽已磨损,但在官兵心中颜色愈发鲜艳。

  采访快要结束,记者问梁指导员:“就像哨所的名字一样,‘无名’是许多官兵的戍边写照,大家心中会不会感到委屈?”他用了另一句歌词回答这个问题:“你要问那里苦不苦,我呀就爱这无名湖……无名就是一种幸福。”

  “每年新兵到来的时候,我也担心他们会不适应,经常找大家谈心。但出乎意料的是,很少有人抱怨这里艰苦,大家最在意的,是有没有把任务完成好。”梁指导员接着说道。这些年,国家和人民从来没有忘记无名湖,如今,哨所的各项设施越来越完善,科技手段为哨所安上“千里眼”,新式巡逻车让执勤更加高效便捷,无人机让巡逻官兵看得更准、更远……

  “我就爱这无名湖,其实无名湖呀没有湖,那是巡逻路上妈妈的眼睛,再苦再累也要坚守住……”记者相信,无名湖的名字,会在一代代官兵的坚守中越来越响亮。

  (图片由韩佳皓、王圣尧摄)

  对话人物:西藏山南军分区无名湖哨所 梁指导员

  连线记者:邵博康

  记者:《我就爱这无名湖》这首歌,对连队官兵有着怎样的影响?

  梁指导员:某种意义上说,这首歌已成为连队官兵的动力源泉。它仿佛有着神奇的魔力,总能激发我们内心深处的勇气和力量。当巡逻累得双腿发抖时,当夜深人静思念家乡时,只要哼起这首歌,就仿佛身边有战友轻轻拍了拍我们的肩膀,给予无形的鼓励与支持。时间久了,大家在歌声中更加热爱无名湖,把哨所当成自己的家。

哨所战士为戍边石描红。张照杰摄

  记者:来到连队后最开心的事是什么?

  梁指导员:最开心的事莫过于和战友们过集体生日。烛火被点亮后,暖黄的光摇曳着,大家围聚在香甜的蛋糕旁,齐声唱起生日歌。唱着唱着,总有人调皮地将奶油抹在战友脸上,一时间,笑声、歌声交织,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纯粹的笑容。这样热热闹闹的场景,总让我觉得特别温暖。

  记者:你们戍守的地方人迹罕至,业余时间都有些什么活动?

  梁指导员:我们的业余活动很多样。天气晴好时,大家会在新修的柏油路上来一场长跑,不仅锻炼体能,还能边跑边熟悉边情。天气不好时,官兵可以利用室内的健身器材进行简单训练。哨所24小时供应热水,大家运动完可以痛快地洗个热水澡。

哨所官兵在山间的柏油路上跑步。张照杰摄

  官兵还可以在阳光保暖房里看书、下棋,或者在娱乐房里高歌一曲。大家唱得最多的一首歌,当然还是《我就爱这无名湖》。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陕西西安举行仿古入城仪式,献礼文化遗产数字化论坛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创游”是一种将科技与旅游相结合的新型旅游形式,不仅展示科技企业的生产过程和产品,还注重科技教育的普及和科技创新的体验
2025-09-17 10:23
此次大会将讨论通过“人与生物圈计划”及其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杭州战略行动计划,明确未来十年的发展方向、目标和行动方案
2025-09-17 10:21
人造地球卫星、载人飞船、空间站、空间探测器要“上天”进入预定轨道,运载火箭少不了。在“火箭家族”展台,长征一号至五号运载火箭模型笔直而立。
2025-09-17 10:20
在化学生物学研究中,有一种强大的“分子地图绘制技术”——邻近标记技术。在癌症免疫治疗中,免疫细胞需要足够强和足够多的“信号”才能发起攻击,但癌细胞表面的天然信号往往非常稀疏。
2025-09-17 10:18
当前,秋粮陆续进入成熟期。各地抓住最后的窗口期,落实落细各项增产措施,全力以赴抓好秋粮生产,确保秋粮丰产丰收。
2025-09-17 09:32
人工智能的浪潮正在席卷从科技到教育,乃至全社会的各个角落,中国教育界正在积极推动学习和应用人工智能,以便乘势站在时代前列。今年6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校长尤政提出,人工智能和批判性思维结合形成DNA式的“双螺旋结构”,将有力推动创新。
2025-09-16 09:14
15日,在2025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主论坛上,《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2.0版正式发布。落实《全球人工智能治理倡议》,《人工智能安全治理框架》1.0版于2024年9月发布,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
2025-09-16 09:13
光明日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陈晨从农业农村部获悉,2025畜禽种业发展论坛14日在北京市平谷区举行。论坛发布了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濒危畜禽遗传资源保护成效、主要畜种分子身份证构建和遗传评估优秀种公畜等重大成果,举办了畜禽种业振兴成果展,26家单位现场推介新技术、新设备、新成果,72家单位进行专场展示。
2025-09-16 09:13
数智技术以及数智互联技术将推进青年间社会化协同与知识共享,可精准连接青年学习者,并形成跨地域的学习社群与项目协作组。总而言之,数智技术能够为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创造良好条件,能够充分激发青年群体参与终身学习的动力,能够更好地帮助青年群体全面发展。
2025-09-16 09:12
作者:王 珩、程松泉,分别系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博士生  当前,全球教育正经历一场由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深刻变革。唯有坚守育人初心,在伦理框架内审慎推进技术应用,才能让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引领教育发展的引擎,而非解构教育本质的飓风。
2025-09-16 09:11
在合成生物学和气候变化应对领域有巨大潜力。
2025-09-16 09:11
走进展区,多款新潮文创让人爱不释手;戴上设备,苏轼笔下的诗词世界任人遨游;指尖轻点,三千年前的青铜器“触手可及”……一系列新产品、新服务、新场景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文旅服务专题亮相,漫步其中,处处感受到科技与创意奔涌、文化和旅游融合的无限活力。
2025-09-15 09:54
在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一批品类丰富、兼具趣味与文化内涵的文创精品成为展会现场的“人气王”,引爆观展热潮。
2025-09-15 09:54
最大网络基础设施的建成有助于我国突破关键技术的“卡脖子”困境,形成自主可控的核心技术优势,建立起数字经济产业的第二创新生态。 (作者:戎 珂,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长聘教授;田晓轩,系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2025-09-15 09:53
今年暑期,工厂游火爆出圈。参观名额秒空、门票收入可观、社交平台相关笔记有10多万条,工厂游俨然成了文旅界新宠。 工厂游等新型旅游业态,实现了工业与文旅的跨界融合,也为文旅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新增长点。
2025-09-15 09:52
深夜,河南焦作多氟多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的实验室依旧灯火通明,总工程师闫春生还在带着团队忙碌。 2006年,多氟多打响了由传统氟化工向精细氟化工、新能源材料转型的战役,闫春生临危受命加入六氟磷酸锂研发团队。
2025-09-15 09:51
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9月10日至9月14日在北京举办,众多科技产品亮相展区,吸引观众驻足参观。
2025-09-12 10:08
汽车排放被认为是气候变化的“元凶”之一,但学术界一直缺乏对城市道路碳排放进行精准刻画的工具。”借助全景AI模型,可实现二氧化碳排放源的精准提取,模型的平均精度超过93%、平均误差低于1.3ppm(ppm为百万分比浓度)。
2025-09-12 10:01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握人工智能发展趋势和规律,加紧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应用规范、伦理准则,构建技术监测、风险预警、应急响应体系,确保人工智能安全、可靠、可控。人工智能系统的可靠性不能停留在统计意义上的“高概率正确”,而应追求在复杂、开放、动态环境下的“高置信可靠”。
2025-09-12 10:01
10日,2025世界顶尖科学家协会奖(以下简称“顶科协奖”)获奖者名单在上海公布。顶科协奖是2021年在上海发起创设、由红杉中国独家提供永久资金支持的面向全球科学家评选的科学大奖。
2025-09-12 09:5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