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风采丨人民军医向战行——记“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李慧灵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风采丨人民军医向战行——记“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李慧灵

来源:新华网2025-07-27 07:43

  新华社三亚7月26日电 题:人民军医向战行——记“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李慧灵

  黄明、高玉娇、张彦昕

  盛夏的南海,碧波翻涌,海浪不时拍打着小艇。

  艇上,一名皮肤黝黑、身材瘦削的女军医,衣服已被海水浇透。这样的“巡诊路”,对她而言是“家常便饭”——十余年来,她的足迹遍布这片海域的每一个岛礁。

  她就是李慧灵——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热带医学科主任。

  这一次,她是随“丝路方舟”号医院船,执行“健康送海疆”任务。岛礁太小,军医们需要转乘小艇,才能上岛。

  “没有上过岛礁的人,很难想象岛礁上的高温、高湿、高盐和强紫外线。”从事热带医学研究的李慧灵,从心底里热爱并理解她的战友们。

  上战舰、下南海、登岛礁、钻丛林……入伍十余年,从一名地方医生逐步成长为全军重点学科带头人,李慧灵完成了怎样的人生嬗变?

  “正向、积极、不屈。”这是李慧灵的自我评价,也是她的“成功秘笈”。

  2012年,李慧灵因为一则“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组建”的消息,毅然“携技从戎”,从广州医科大学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奔赴海南。那一年,她已37岁。

  2019年,崭露头角的李慧灵,受命牵头创建全军首个临床热带医学学科。

  专业素养良好的李慧灵深知,组建一个新学科,除了满腔热血,更需要完备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实践基础——

  什么是热带医学?为了拉直这个问号,一场行程超过3万公里,覆盖50余家学校、医院的调研就此展开。调研结束,李慧灵感受到了这门学科的深不可测:震撼!

  “每一步都很困难,但每一步都扎扎实实。”6年来,走路带风、说干就干的李慧灵,始终朝着一个方向坚定前行。

  热带医学需要什么样的军医?李慧灵说:“战斗力需要什么,我就去干什么。”

  一次救援行动中,她背着几十斤的检测设备,乘坐小艇登上轮船。那一刻,她反问自己:战场上,军医也能背着一个需要插电源、几十斤重的仪器吗?

  类似的“痛点”,还有很多。比如,一旦出现战创伤,伤口受到海水的长期浸泡,感染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如何做到迅速检测、及时有效救治?

  “找到了痛点,就要立马解决。”为了实现快速精准检测,李慧灵带领团队连续攻关,对诊疗设备进行了改装:重达几十斤的“大块头”,优化“变形”为仅重600克的便携式诊断仪;检测诊断原来需要数十个小时,现在仅30分钟即可实现快速筛查;常规程序需要24小时的气管镜治疗,在临床热带医学科,从入院到完成手术不足2小时……

  在李慧灵看来,作为军医,必须要有让伤病员重返战位的能力——

  因吸入战场烟雾导致吸入性肺损伤的3名战士,用上了李慧灵团队自主研制的快速探查设备,精准用药后很快返回战位;

  战士小马由于伤口被海水浸泡,导致严重感染,得益于快速诊断和及时治疗,避免了被截肢的风险;

  远在千里之外执行维和任务的重型脑型疟疾官兵,通过远程会诊,获得及时救治……

  战场救治,“快”是关键。对于“快”的理解,李慧灵还有一笔独特的“生命健康经济账”:“某些疾病,早期发现就可以治好,大大减少了我们卫勤系统的消耗。”

  为了科普这个理念,无论走到哪里,李慧灵总是会把自己的电话留给战友们,“我是很好用的医生,一定要用好我。”一天下来,她平均要接一两百个电话。

  那年,李慧灵参加集训,突然听到远处的呼救。她立即朝着呼救方向狂奔过去,发现是一名战士在训练中晕倒。她立刻跪在战士身旁,进行心肺复苏按压。战士苏醒了,用时不到10秒!

  后来,这名战士经诊断确定为病毒性心肌炎,因为抢救及时,很快得以康复。

  战士获救了,李慧灵也陷入深深的思考:训练场上晕倒,应该立刻给予心肺复苏,如果时间过长,就会造成脑损伤……

  从那以后,每次下部队,她都反复强调:“最快速的救治,不是120,不是医生,就是身边的战友。”有的官兵“下不去手”,李慧灵就先躺到地上让他们“大胆练手”;有的官兵技术不扎实,李慧灵就指导他们结对练习……

  针对发病快、救治难的热射病,李慧灵加入全军热射病防治与研究中心专家组,他们摸索出“热射病防治8-4-6黄金法则”,在基层部队培训百余场数十万人,部队热射病死亡率大幅度降低。

  “守护战友,就是守护战斗力;守护战斗力,就是保家卫国。”李慧灵对自己的工作倍感自豪。

  6年来,这个科从不到3名医护人员、临时借用1间病房,发展到40余名医护人员、数十张床位,完成救治重症患者千余人。

  6年来,这个学科从无到有、从有到优,获批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重点实验室临床基地、全军临床重点专科。

  官兵们爱她,她更爱他们。“他们就是我,我就是他们。”李慧灵说。

  在她的办公室里,挂着两幅油画,来自一名年轻的海军战士:一幅是大海与浪花,那是他的战位、也是李慧灵守护的地方;另一幅是一朵温暖的向日葵,那是爱与希望。

[ 责编:袁晴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内蒙古准格尔旗:盐碱地变生态观光园

  • 重庆黔江:小南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秋景如画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宋美珍是中国农科院西部农业研究中心的棉花研究专家。2012年起,她和团队将目光瞄准新疆的棉花种植,成为当地棉花研究的一支重要技术力量。
2025-09-10 10:09
“十四五”以来,我国制造业增加值每年均超过30万亿元,总体规模稳居全球制造业首位。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印证着推动新型工业化取得的新进展新成效。
2025-09-10 09:47
9月9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开幕前夕,记者跟随首钢媒体探营团,走进北京首钢园,提前探访服贸会的精彩内容。
2025-09-10 09:40
9日10时,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10 09:39
光明日报北京9月9日电 记者李春剑从市场监管总局了解到,自2021年全国机器人标委会成立以来,我国已发布机器人领域国家标准126项,另有41项正在研制。近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和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火爆“出圈”,相关产业发展引起各方热议。
2025-09-10 09:36
在科学研究上不断革故鼎新的同时,钟义信始终坚守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追求,在信息论、信息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潜心躬耕育人。
2025-09-10 09:35
9月9日10时0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五号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09 11:03
在中药房里,有这样一些“扫地僧”——它们价格低廉,常被忽视,却有着出人意料的疗效。
2025-09-09 10:15
近日,河南一名女童出现咳嗽、呕吐、嗜睡等症状,被家人误判为普通感冒,不料竟是暴发性心肌炎,且病情发展极为迅速,在转院治疗途中不幸离世。程翔提醒,当身体发出以下信号时,一定要引起重视,警惕并排查暴发性心肌炎:  一是胸痛、胸闷、气短。
2025-09-09 10:14
随着关键研发方向不断取得新突破,通用智能体在多任务处理方面,成本将进一步降低,完成度也会更高。
2025-09-09 10:10
2025年柏林国际消费电子展5日至9日在德国柏林举行,共吸引全球约1900家展商参展。
2025-09-09 10:01
在嘎鲁图镇呼和陶勒盖嘎查“三北”工程作业现场,开沟种植一体机在沙地上开垦出一道道沟,种下一排排柠条。”
2025-09-08 09:48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镇化率已从2012年的53.1%提高到2024年的67%,城镇常住人口达9.44亿,城市已成为承载亿万群众美好生活的重要载体。
2025-09-08 09:41
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9月8日公布《关于实施预包装食品数字标签有关事项的公告》。
2025-09-08 09:38
面向“十五五”,政策导向应注重发展与治理并重,加快形成结构合理、规则清晰、响应高效的智能消费治理体系,护航“人工智能+消费”高质量发展。
2025-09-08 09:33
7日0时34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08 09:32
植物在漫长的适应性进化过程中,催生出丰富多元的物种谱系。9月2日,《细胞》在线发表了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宁国贵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该研究揭示了月季香气基因起源的新机制。
2025-09-05 10:06
今年8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为医疗科普立了“规矩”。
2025-09-05 10:02
数字经济时代,算力是如同水、电一样重要的基础资源。我国算力发展情况如何?未来着力点在哪儿?
2025-09-05 09:54
算法技术的赋能强化了传统意识形态风险,算法的自我进化制造了意识形态黑箱,要求我们积极探索和优化治理智能算法技术意识形态风险的新路径。
2025-09-05 09:48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