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从“班长快来”到“让我试试”
■第82集团军某旅某连干部黄建建
某型设备显示屏上布满“雪花”,警报骤然响起。上个月,连队组织训练,突如其来的一幕,让正在操作装备的上等兵王皓猛手足无措,他下意识地朝班长蓝远帅大喊:“班长快来,装备出现故障了!”
蓝远帅迅速上前,三两下就解决了问题。然而,在接下来的训练中,类似的“求援”频频传来,短短1小时内就有4次。
“遇到训练难题,主动向战友请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从今天所训的内容来看,小王明明自己能够独立应对,却频繁求助,这真的正常吗?”我不禁陷入了深思。
次旺格列绘
王皓猛的此番表现,与初任排长时的我如出一辙。刚到连队不久,我便担任值班员,由于不够熟悉连队情况,几次安排工作都出了纰漏。为了避免继续出错,我决定多请连长把关,大到训练组织、小到公差派遣,每一项都要请教连长。
刚开始,连长悉心指导,手把手教我。可几天下来,他似乎有些不耐烦,“训练按计划落实,一些工作上的安排可以多与其他排长、班长沟通,不用事事都来问我。”此话一出,我瞬间涨红了脸。连长见我有些泄气,接着说道:“连队很多工作都有规律,要多去摸索思考、大胆实践,如果遇事张口就问,答案虽然唾手可得,但长此以往会阻碍你的成长。”
受此启发,在接下来的工作中,我事先都会通盘考虑一番,遇到困难也是先自己想办法解决,再向经验丰富的骨干请教。很快,我开展工作愈发驾轻就熟,自信心大增。
仔细咂摸,类似这样张口就问的现象在排里并不少见。上等兵高翔宇训练热情很高,但遇到装备操作难题时,却很少主动查阅资料或研究操作手册,往往习惯于向身边战友寻求“标准答案”;集训归来的中士顾洪,被连队要求上一堂课,他第一反应是找班长索要现成教案……
排务会上,就此现象我组织大家展开讨论。有的战士说,有问题就问能快速得到答案,节约更多时间,训练效率更高;有的骨干则认为,凡事我们都该先立足自身想办法,实在解决不了再去请教……见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我再次抛出一个问题:“平时训练中,可以咨询班长骨干,如果上了战场,我们还有时间请教吗?”
“不加思考、张口就问,看似积极主动,实则是偷懒的表现,非但不利于个人成长成才,一定程度上还会影响战斗力提升。”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形成了约定:对于战士的提问,班长骨干先判断他们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的,只进行鼓励或适当提醒督促;对于确实存在难度的事项,班长骨干靠前指导帮带,帮助战士提高能力。同时,积极引导战士依靠自身智慧,大胆攻坚克难。
一段时间后,恰逢我排承担某项技术难题攻关任务,参加上级培训回来的王皓猛主动找到我,表示想试一试。接下来,他从一个参数、一个零件、一张图纸开始摸索,实在没有思路时,才积极向其他骨干取经。最终,他出色完成了任务。
从“班长快来”到“让我试试”的转变,让我对带兵育人有了更深的感悟:一线带兵人的眼光不仅要盯着工作质效,也要放在战士的成长成才上,有时让战士碰几次壁、当几回“热锅上的蚂蚁”,更有助于他们养成独立思考判断、勇于迎接挑战的好习惯,充分激发内生动力,在强军兴军的火热舞台上实现个人价值。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刘小云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