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陆军某旅淬炼联合指挥“中军帐”:机关干部全员全程嵌入训练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陆军某旅淬炼联合指挥“中军帐”:机关干部全员全程嵌入训练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5-07-25 10:06

陆军某旅淬炼联合指挥“中军帐”——

机关干部全员全程嵌入训练

 

  ■刘灿

  仲夏时节,陆军某旅一场对抗训练在某海域即将展开,指挥员向机关参训人员提醒注意事项:“行动控制席要及时掌握友邻部队动态,研判调整下阶段作战计划……”

  联合指挥所内,各要素席位密切协同。随着一道道指令传来,该旅机关与友邻单位参谋人员共同研判战场态势,争分夺秒拟制协同计划,指挥分队有序展开行动。

该旅联合海军某部组织上下登陆舰训练。 钟志豪摄

  “以往驻训,机关干部多数时间忙于处理文电业务,只能部分参加军事训练。今年全体机关干部全程嵌入训练,抓住战斗力生成的‘黄金窗口期’,锤炼作战本领。”该旅作训科郑科长告诉笔者,今年驻训,他们统筹整合业务工作,减轻机关干部负担,让机关干部有更多时间投入军事训练。

  “机关是一线作战部队的神经中枢,我们必须利用好野外驻训窗口期,打造能参善谋、运转高效的指挥型机关。”该旅领导说,一方面,他们采用“指挥技能轮流训、对抗演练强化训、考核检验倒逼训”的方式,抓实过程控制、跟踪问效、考核验收等环节,提升机关军事训练质效;另一方面,与不同军兵种的多个友邻部队建立训练协作机制,共同制订训练计划,推动各作战要素融在一起训、合在一起练。

  训练现场,主攻部队夺控受阻,迅速将“敌”强火力点信息回传至后方。指挥员随即下令:拟制空军火力打击计划,实施打击。联合指挥所内,火力控制席的该旅火力科胡科长立刻与空军火力协调员研判目标性质,拟制打击计划,呼唤友邻空军战机摧毁“敌”目标。

  战斗渐趋“白热化”,胡科长分别与来自不同军兵种部队的席位参谋,拟制对不同目标的火力打击计划,作战筹划水平和指挥应变能力得到进一步锤炼。

  “每参加一次训练,每完成一项任务,指挥技能和打仗本领都能得到提高。”该旅机关一名参谋告诉笔者。

  据了解,为严格落实训练考核规定、锤炼打仗本领,该旅为机关干部建立军事训练档案,作为评功评奖、晋职晋衔的重要参考。此前一次指挥信息系统操作考核,4名机关干部因考核不过关被当场通报,并被责令限期补考。随后,他们主动申请加练,直到考核全部通过。

  今年驻训期间,该旅与友邻部队组织实兵对抗训练,机关干部全程嵌入指挥所,根据战场态势灵活处置各类突发情况,有条不紊指挥分队行动,圆满完成训练任务。

  驻训,不是换个地方办公

  ■杨 悦

  军队首先是一个战斗队,是为打仗而存在的。作为指挥战斗的“中军帐”,机关必须立牢向战为战的导向。机关干部应当时刻牢记职责使命,增强备战打仗意识,思打仗之责、干打仗之事、强打仗之能,真正让抓建重心、工作重点向主责主业靠拢,形成上下一门心思、各级一个步调抓练兵备战的良好局面。

  从忙于文电业务到嵌入指挥训练,陆军某旅淬炼联合指挥“中军帐”的经历告诉我们,机关的根本职能必须在战场上检验,驻训,不是换个地方办公,而要根据实战需求锤炼打仗本领。打赢信息化智能化战争,需要畅通指挥链路、规范指挥程序、完善协同战法,高效联动形成作战合力。驻训期间,各级机关只有抓住战斗力生成的“黄金窗口期”,在真打实抗中精武强能,才能锻造更强的联合指挥“中军帐”。

  从“文电流转”到“作战牵引”,是牢固树立战斗队思想、强化战斗员身份、立起战斗力标准的体现。各级应聚力构建指挥型机关,让机关干部在联演联训、应急处置中不断淬火加钢,练就指挥谋略高敌一筹、战术战法强敌一招的过硬本领,确保一声令下能够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

  打破“思维墙” 融入“要素链”

  ■陆军某旅机关干部  雷永涛

  今年驻训刚开始,我们就按照指挥要素分工,进入不同席位展开训练。作为某要素一员,我身边多了来自其他科室的战友。

  前不久的一场对抗训练中,尽管“敌”情复杂多变,指挥链条却运转得十分顺畅。曾经穿梭忙碌的身影和电话铃声变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各席位间简明高效的沟通。这一变化,是旅机关打破科室壁垒、树牢联合作战“一盘棋”的缩影。

  有一年驻训,“敌”装甲目标突然发起攻击,我方火力群错过最佳打击时机,导致对抗失利。我们复盘检讨时发现,由于某要素信息无法被直接调用,相关数据散落在各要素席位末端,难以第一时间组织火力打击。这让我和战友意识到,一面由科室编组筑起的“高墙”,正在阻碍指挥链路的顺畅运行。

  今年,旅队专门对机关指挥模式作出调整,将“按科室编制训”改为“按作战要素训”,围绕不同作战要素将各科室成员混合编组,针对性开展指挥信息系统使用训练。

  刚开始,来自不同科室的战友重新编组,难免出现问题:有的不熟悉指挥程序,遇到情况总是请示原科室;有的习惯使用本专业术语,导致沟通不畅;有的只关注“自家”数据,没有真正把自己代入席位……经过磨合,大家逐渐打破“思维墙”,打通了指挥链路的“梗阻”。如今,各要素之间更加了解对方需要什么数据、要实现怎样的战术意图,训练中我们普遍感到,信息流转更加快速便捷,指挥决策更加精准高效。

  随着要素不断融合,我愈发明白,作为指挥链条一环,只有跳出科室的“思维墙”,主动融入“要素链”,才能打通信息堵点、用活战场数据,让指挥信息系统真正成为联合作战体系的神经中枢。

  (刁鹏凯整理)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欧洲理事会主席科斯塔、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 世界互联网大会数字丝路发展论坛精彩剪影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盛夏时节,数千名科技精英正在浙江湖州西塞科学谷潜心攻关。作为湖州“五谷丰登”计划的首个“创谷”项目,西塞科学谷开园3年来累计引进省内外科技团队近40个、汇聚科技人才2600余名,成功入选全国首批“科创中国”创新基地。
2025-07-25 10:05
一台银灰色人形机器人在汽车生产车间内沉稳行进。2024年,深圳机器人产业集群企业数量达74032家,机器人上市企业34家、独角兽企业9家。
2025-07-25 10:05
24日中午12时许,“新舟”60民用搜救机顺利起飞,经过1小时20分飞行并完成预定验证科目后,平稳降落在西安阎良机场,顺利完成首次飞行。
2025-07-25 10:01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调研时强调:“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我们要增强使命感,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2025-07-25 02:55
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超级计算、传感网、脑科学等新理论新技术的驱动下,人工智能正在对经济社会发展、国家治理等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2025-07-25 02:55
近日,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科研人员对约4.36亿年前的志留纪早期腕足动物化石居群展开深入研究,首次揭示了这些远古海洋底栖生物如何利用刚毛来维持彼此间的“社交距离”
2025-07-24 03:15
在广袤的田野上,每一抔泥土都隐藏着一个微观的奇妙世界——数量庞大、种类繁多的微生物。
2025-07-24 03:15
雄伟的跨海大桥、海中的钻井平台……人类的脚步正延伸向深海。
2025-07-24 03:15
“孙女给我请了一个24小时‘家庭药师’,就在我的手机里。边聊天,边指导我用药,省心安心、方便管用!”视频中的高奶奶高兴地说。
2025-07-24 03:15
“中试”即中间试验,是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跨越至生产线的关键桥梁。中试成功与否,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2025-07-24 03:15
8月1日—8月30日,为市民带来国防科普与沉浸式军事体验的盛宴。
2025-07-23 15:19
如果未来20年我们能造出通用量子计算机,它将提供一种革命性的计算能力。
2025-07-23 09:20
在广州,年过八旬的老太太小心地穿上助行外骨骼机器人,在设备辅助下轻松登上楼梯。曾经科幻电影中的场景,正发生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
2025-07-23 02:40
“智能电网可接纳高比例新能源”“地下空间深度开发与空中慢交通系统立体分流”“太空超大型设备实现在轨制造”“生态标签农产品比例提至40%以上”“脑机接口技术为脑功能损伤患者的康复带来福音”……
2025-07-23 02:40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刘世荣院士团队日前发布“气候智慧型适应性造林”新范式,构建起气候—树种—立地精准匹配体系
2025-07-23 02:40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小麦大麦优异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团队在一种小麦野生近缘种——冰草中鉴定出一个可调控穗粒数的关键基因AcRR1
2025-07-23 02:40
22日17时37分,随着330千伏玛玉二线结束试运行,330千伏玉树第二回线路工程宣告正式投运。
2025-07-23 02:40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7月21日发布的第五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2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9.7%,越来越多群体共享数字发展成果。
2025-07-22 10:35
“对承担国家、北京市6G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企业,给予1:1配套、最高3000万元资金支持。”
2025-07-22 02:35
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悉,该校国家肉牛改良中心主任昝林森团队联合相关科技企业,成功研发“中国黄牛1号”50K育种芯片并正式对外发布。
2025-07-22 02:3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