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推出智能数字政工系统为教育赋能——
“数字教员”全时授课 “数字教案”随用随取
■郭领领 郭文聪 王 昊
“看,是‘数字教员’!”一个教育日,海军航空大学某基地驾驶员申佳琦走进学习室,看到电子屏幕上的“数字教员”正进行授课。令他惊讶的是,“数字教员”讲解的内容,正是他数天前在强军网留言提议的主题。
授课中,“数字教员”结合驻地周边的鲜活案例,深入浅出解读最新法规,课程结尾还对官兵们在线上提出的疑问一一回应。大家围坐在屏幕前,不时交流讨论,现场气氛热烈。
“这是我们探索运用智能数字政工系统破解基层教育难题的举措之一。”谈及设计这套系统的初衷,该基地领导坦言,近年来,基地担负多机种训练、多地域伴随保障等任务,各单位普遍点多面广,有的各点位相距数十公里。官兵执行任务压力大,教员备课授课任务重,传统授课模式下,官兵到课率长期在低位徘徊,教学质量难以保证。为了打破教育时间场地限制,减轻基层政治干部备课压力,他们与海军航空大学政治理论教研室结成联合攻关组,历时数月初步搭建起智能数字政工系统,推动教育模式向数字赋能转型。
“数字教员”,便是这套系统的亮点之一。笔者了解到,“数字教员”的原型为某场站营房股助理员魏星,她曾在基地政治教员比武中荣获第一名。这套系统融合了人工智能技术,通过采集魏星的人声波形、表情细节、手势动作等数据生成“数字教员”,它能够作为辅助工具,根据当前教育阶段从教案资料库调取信息,为政治教员提供基础素材和教案框架参考。有了“数字教员”助力,政治教员可以腾出更多精力调查研究官兵现实思想问题,靶向施策,形成更具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全时为官兵解疑释惑。
“数字教员”上线后,成为基层政治教员备课授课的好帮手。
依托不依赖,借助系统但不当“甩手掌柜”。前不久,某场站准备开展优秀政治教员比武,场务连指导员戴佳帅聚焦“困难难不倒赶路人”的主题撰写教案,他将教案内容连同“更自然地讲述事例”“增强课堂互动”“用好肢体语言”等要求一并输入后,系统很快生成“数字教员”授课示范视频。“要减少口头禅、增强眼神交流、优化故事讲述节奏……”戴佳帅边看边记,不断优化教案,调整授课节奏。
有了“数字教员”,政治教员也不撒把放手。“‘数字教员’授课内容丰富,但也存在文本模式化、表达不够精准、缺乏情感温度等问题,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戴佳帅说,对于“数字教员”提供的授课建议,自己并未不假思索全盘照收,而是在其基础上不断甄别、打磨、优化,同时结合年轻官兵思想特点,剔除难懂生僻、脱离实际的内容,增强语言人情味、理论深度,注重因材施教,还在授课中增加现场互动环节,及时回答官兵提出的问题,活跃课堂气氛。经过不懈努力,戴佳帅在比武中表现出色,取得第二名的好成绩。
“‘数字教员’信息整合能力较强,形式新颖活泼,给传统授课模式带来了挑战。”谈及此次比武收获,戴佳帅感言,“‘数字教员’上岗授课,对我们提高能力素质也是一种催促和倒逼。”
除“数字教员”外,系统还建立了完善充实的教案资料库。前期,联合攻关组整理了基地近5年优质教案,与基层干部骨干密切配合,将传统教案转化为包含文字、视频、三维模型的数据包,最终搭建起“优中选优”的教案资料库,方便政治教员随用随取。
笔者见到,某大队教导员打开系统页面,输入“战场心理防护”等关键词,一份包括经典战例分析、战前宣传鼓动、应激反应测试的完整教案很快生成。教导员说,这份教案内容全面,既可以通过系统二次加工,生成“数字教员”主讲的视频课,也可以成为基层政治教员备课的有效参考。
该基地还在强军网设置留言板,让官兵参与完善教育内容。系统运行以来,新增“网络舆情应对”“人工智能伦理”等10多个前沿专题,课程点击量明显增长,大部分内容更新建议来自基层战士。在“感恩母亲”微课教育后,某连中士方正留言:“能否增加军人家庭优待政策解读?”没过多久,新增课程中就加入了军属医疗、子女入学等政策宣讲内容。
夕阳西下,外场值班室内电子屏亮起,“数字教员”开始讲授《智能化战争中的精神塑造》视频课程;警务连指导员杨征瑞同步准备微课,将对这一主题展开补充精讲,基层政治教员与“数字教员”的人机智慧在这里形成了教育合力。场站最新数据显示,如今教育到课率和理论考核优秀率明显提升,基层带兵人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开展教育工作,用于开展“一人一事”思想工作的时间得以明显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