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他们何以“最美”?答案是日复一日的坚守与执着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视点 > 正文

他们何以“最美”?答案是日复一日的坚守与执着

来源:钧正平工作室2025-07-23 09:27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8周年之际,中央宣传部、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联合发布12名“最美新时代革命军人”。他们来自不同的战位,却闪耀着同样璀璨的光芒。

  在他们的简要事迹中,有不少意思相近的高频词:长期奋战、矢志建功、长期致力于、矢志扎根……这些体现时间跨度之久的词汇,恰是“何为最美”的一种生动诠释——所谓“最”,绝非一日之功,靠的是日复一日的坚守与执着。

  陆军某旅营长张灿灿,入伍23年,扎根西北高原,带领官兵攻克10余项战训难题,梳理总结20多条高原高寒练兵经验,先后多次完成重大演训任务;火箭军某旅工程安装技师崔道虎,深耕国防工程30载,先后在8个工种、12个岗位历练,参与30余项国防工程施工任务,被火箭军评为首批“工匠型”军士;解放军总医院海南医院热带医学科主任李慧灵,扎根海南,长期致力于热带感染性疾病、热带虫媒病、热射病等防治研究,通过高新技术保障驻岛军民健康……

  他们的行动都指向一个共同的目标:为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而不懈奋斗。这种坚守,不是轰轰烈烈的口号,而是体现在每一件具体的小事中,体现在对职责的忠诚履行上。他们的岗位大多平凡——或是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的政治教员,或是扎根一线建设过硬基层的带兵骨干,或是铆定战位守边固防的边疆卫士等等。但就是在平凡的岗位上,他们铸就了不平凡的事业。

  奋斗强军、岗位建功的关键,正是在于踏踏实实做好分内之事、尽好应尽之责,不管事情大小都竭尽所能做到最好,不论任务轻重都全力以赴干出精彩,不计个人得失。像这样把平凡的事做得不平凡,不正是军人最美的样子吗?

  在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很多人崇尚效率至上,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做事想要一蹴而就。这些思想观念或多或少对一些官兵的认知特点、接受习惯产生影响。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我们更加需要坚守的精神。尤其对于那些即将穿上戎装的年轻军人来说,找准人生航向十分重要。

  最近,一些年轻学子都收到了梦寐以求的军校录取通知书,不久后,他们将满怀憧憬踏入军校校园,开始军旅生涯。然而,当真正走进军校,他们或许会发现,理想和现实存在不小的差距。与地方大学相比,军校生活少了些浪漫与散淡、惬意与闲暇,更多的是骄阳下的军姿训练、大雨中的长途拉练、泥水里的摸爬滚打……这也许会让不少年轻人对选择产生怀疑,甚至动摇初心。

  坚守的意义正凸显于这样的时刻。考入军校,意味着将来要成为军人。从军报国的人生追求,矢志强军的崇高使命,从来都不是空洞的、虚无缥缈的,而是体现在扎扎实实的工作学习中,纸上谈兵换不来,虎头蛇尾也换不来,必须靠脚踏实地、埋头苦干,做好每一件小事、完成好每一项任务、履行好每一份职责。

  不少年轻人从军的选择,或许都与新闻报道里军人光鲜亮丽的形象有关。但光鲜的背后总有另一面——阅兵中威武的步伐,背后映衬的是无数汗水;飞行员翱翔蓝天的潇洒,背后付出的是残酷的训练;练兵场无上的荣耀,背后镌刻的是沧桑磨砺。正如这些最美革命军人的荣光,都是在一个个岗位上日积月累沉淀而来。他们用坚守证明,军旅生涯的精彩,不在于瞬间的高光,而在于漫长岁月里的默默耕耘。

  当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成为聚光灯下的 “最美”,但每一个人都可以像他们一样,在自己的岗位上沉下心来,以 “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 的信念,把平凡的坚守汇聚成不凡的力量。当更多官兵接过这份坚守的接力棒,在日复一日的付出中践行初心,就可以在强国强军的同频共振中成就最美的自己。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倒计时2天!世界互联网大会给您发来一个“开奖提醒”

  • 大国粮策圆桌派丨重新定义“种地”的打开方式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7月21日发布的第五十六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今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11.23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79.7%,越来越多群体共享数字发展成果。
2025-07-22 10:35
“对承担国家、北京市6G重大科技攻关任务的企业,给予1:1配套、最高3000万元资金支持。”
2025-07-22 02:35
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获悉,该校国家肉牛改良中心主任昝林森团队联合相关科技企业,成功研发“中国黄牛1号”50K育种芯片并正式对外发布。
2025-07-22 02:35
由中铁二院勘察设计的中老铁路开通运营三年多来,发送旅客超5000万人次,货运量突破6000万吨,客货运输实现量效双增。
2025-07-22 02:35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国重要战略举措,它主要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
2025-07-22 02:35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过程与成矿预测全国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赵来时介绍,钕黄河矿是黄河矿的富钕端元矿物,隶属于稀土碳酸盐矿物家族,具有独特的钕元素富集特征。
2025-07-21 09:46
很多人第一次听到“超导”,可能会觉得陌生。简单说,超导就是某些材料在特定条件下电阻突然消失的现象。
2025-07-21 09:40
雨又下了一夜,太阳终于爬上了大娄山。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种粮大户王建全望着绿油油的稻田却犯了愁:“雨水多,禾苗长得快,可田里的稻飞虱太多了,恼火呦!”
2025-07-21 02:45
近期,由我国牵头制定的硅基负极材料国际标准《纳米制造—产品规格—第5—3部分:纳米储能—空白详细规范:锂离子电池纳米硅基负极材料》(IEC TS 62565-5-3:2025)正式发布。
2025-07-21 02:45
近日,由我国牵头制定的量子点光转换膜系列国际标准《纳米制造—可靠性评价—第4—1部分
2025-07-21 02:45
从意大利实验室到西北农学院,从抗战时期到和平年代,周尧用70年时光让中国昆虫学从5%的定名权走向自主。
2025-07-18 09:06
记者从会上获悉,截至今年6月,我国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已达到15.3件,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预期的12件目标。
2025-07-18 09:04
而在此次观测中,天文学家发现,在HOPS-315及其周围的原始星盘中,不仅存在固态的结晶矿物,还存在气态的一氧化硅。
2025-07-18 09:04
旨在充分发挥计量支撑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保障作用,推动“溯源链、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发展,使计量成为促进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催化器和引擎。
2025-07-18 09:04
该所作物耐逆性调控与改良创新团队日前联合国内外研究机构,构建了首个水稻的多器官单细胞多组学图谱,
2025-07-18 04:30
太阳是地球气候系统的主要能量来源,其活动通过总辐射、紫外辐射、高能粒子沉降等多种形式影响地球大气。近年来,我国夏季降水雨带呈现出持续北移的趋势。
2025-07-18 04:30
人机语言交互的“温度”,其核心在于能否实现情感共鸣、文化适配与价值传递。语言不仅是信息符号,更是心灵沟通的桥梁。为冰冷的代码注入人文温度,需在技术突破与设计理念上双轨并进。
2025-07-17 04:30
近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万世明团队,基于海洋沉积物中的黑碳记录,重建了过去30万年以来东亚北部的古火演化历史,结合欧洲、东亚、东南亚及澳大利亚区域的记录以及考古遗址大数据,发现现代人类大规模用火始于约5万年前。
2025-07-17 04:30
在飞行器大家庭中,有一类特别的成员——翼伞。它们没有刚硬的机翼,却凭着一片巨大柔软的“翅膀”,借助风力优雅地翱翔于天际;它们结构看似简单,却蕴含着空气动力学的精妙智慧。翼伞是融合古老降落伞原理与现代智能科技的独特柔性无人飞行器,包含翼、控制系统、负载,如果加上推力系统,就可化身为伞翼无人机。
2025-07-17 04:30
近年来,移动电源行业呈现出较为迅速的发展趋势。与此同时,移动电源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消费者生命财产安全。通过制定强制性国家标准,
2025-07-17 03:5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