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锋刃-2025”国际狙击手射击竞赛见闻:“枪王”对决淬锋刃
首页> 军事频道> 中国军情 > 正文

“锋刃-2025”国际狙击手射击竞赛见闻:“枪王”对决淬锋刃

来源:光明网2025-07-16 10:37

“枪王”对决淬锋刃

——“锋刃-2025”国际狙击手射击竞赛见闻之一

 

  光明网讯 天山脚下,七月流火。狙击手拉米·那赫拉匍匐在地面,食指缓缓扣动扳机。“砰!砰!”两颗子弹穿过枪膛呼啸而出,一前一后“扑”向60米外的靶标。两根直径仅为3毫米的红色玻璃管应声炸裂,“轩辕剑”笔直插入下方的泡沫垫。

  首次来到中国的拉米·那赫拉,是“锋刃-2025”国际狙击手射击竞赛的选手。7月15日至20日,武警部队在新疆乌鲁木齐举办该活动,吸引了20余个国家50余个狙击小组参赛。竞赛区分精准基础、典型场景、综合战斗、挑战狙击4个类别,设置暗箭刀锋、百步穿杨、搭乘舟艇水上狙击、远距离挑战狙击等12个竞赛课目。

“锋刃-2025”国际狙击手射击竞赛见闻:“枪王”对决淬锋刃

  7月15日,“锋刃-2025”国际狙击手射击竞赛在乌鲁木齐武警某训练基地开幕。这是开幕式后,各国参赛队员进行“移形换位”课目竞赛。(侯崇慧 摄)

  拉米·那赫拉刚才参加的课目名为“暗箭刀锋”,要求选手在60米外、50秒内击中一横一竖的2个长10厘米、直径3毫米的玻璃管,全部命中目标方能获赠“轩辕剑”。

  “3毫米,细如铅笔芯,十分考验射手对线状目标的精准狙击能力。”该课目主裁判郑印向现场记者讲解难点,“另一个难点藏在射击顺序里,纵向管好比‘钥匙孔’,只有第一发命中,才有机会触摸到横向管这个‘锁芯’。”对射击流程的巧妙设计,让难度陡升,对狙击手而言是技术和心理的双重考验。

  从裁判手中郑重接过“轩辕剑”,拉米·那赫拉脸上漾开笑容:“开局夺‘剑’,像一剂强心针!但更触动我的,是这把剑背后承载着中国的尚武精神。”

“锋刃-2025”国际狙击手射击竞赛见闻:“枪王”对决淬锋刃

7月15日,“锋刃—2025”国际狙击手射击竞赛在乌鲁木齐武警某训练基地开幕。这是开幕式后,印度尼西亚女选手获得轩辕剑。(赵俊杰 摄)

  “轩辕剑是中国古代十大名剑之一,体现了中国的尚武精神,赠予‘枪王之王’最合适不过!”郑印说,这既是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一种展示,也蕴含着“宝剑赠英雄”的深意。

  一边的4号赛场,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正在上演。

  “呼吸!压住!”中国武警参赛选手孙邦众在负重通过“Z”形排水管道时小声提醒前方的队友。剧烈运动后,两人心跳加快,呼吸急促,但已经没有时间给他们调整。他们迅速完成枪弹结合,脸颊紧贴着枪托,透过狭小管道寻找目标。

  “砰!”一阵枪炮声响起。与此同时,孙邦众透过瞄准镜锁定,轻扣扳机,果断击发,近300米外的靶标瞬间被贯穿。这项正在进行的课目名叫“声响掩护隐蔽狙击”,要求狙击小组在120秒内,在256米至288米的远距离,携带背囊和弹匣协同依次通过低桩网、排水管道,利用狭小管道对半遮蔽头部靶进行射击。

“锋刃-2025”国际狙击手射击竞赛见闻:“枪王”对决淬锋刃

  7月15日,“锋刃—2025”国际狙击手射击竞赛在乌鲁木齐武警某训练基地开幕。这是开幕式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参赛选手进行“声响掩护隐蔽狙击”课目竞赛。(侯崇慧 摄)

  “想要在这个课目取得好成绩,必须在负重运动后快速调整呼吸,同时还要克服光照、温度及湿度等不利因素的干扰,最快速度搜索瞄准击发,不能有丝毫的迟疑和失误。”走下场的孙邦众说,虽然时间有120秒,但射手必须在枪炮声响起的3秒内完成击发,时间短、干扰多、距离远,要求他们必须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判定位置、据枪瞄准、修正偏差等一系列准备动作。

  这是孙邦众第二次参加“锋刃”国际狙击手射击竞赛,虽然经验丰富,但仍不敢掉以轻心,“这里高手如云,一个细节处理不好,就可能被拉开很大的差距”。对比上一届“锋刃”,孙邦众表示,这个课目变化很大,不仅距离变远了,直径8厘米的半遮蔽靶上还有标有1-5环的环线,“要得高分,必须精益求精。”

  “快、准、稳,是狙击手的战场生存法则。”白俄罗斯选手安德烈·库尔金刚结束这个课目的挑战。谈及感受,他表示课目设计来源于实战,但实战远比竞赛更残酷无情。对于狙击手而言,只能一击制胜,没有开第二枪的机会。

  “枪王”对决,胜负系于毫厘之间。每当一个课目的成绩出炉,射手排名榜就会再度刷新一次。

  “高难课目的竞技,放大了技术、心态、反应上的差距,当这些细微的变化投射到赛场,就成了决定胜负关键。”武警部队参谋部主办局领导对此有着更深的洞察:但是课目的“难”是相对的,是人为设置的挑战。而狙击手本领的“强”则是绝对的,是千锤百炼的结果。“淬锋砺刃,就是在一场场竞技比拼中精进技艺,就是在一次次挑战不可能中实现突破。”他说。(作者:廖彬华、张永清)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主持中俄蒙元首第七次会晤

  • 习近平会见蒙古国总统呼日勒苏赫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点击羽绒服胸前的按钮,2秒即可速热,实现四档温度调节……1日,在哈尔滨举行的第七届中国国际新材料产业博览会现场,一款造型时尚的智能温控羽绒服吸引不少观展者驻足围观。
2025-09-02 10:23
当地时间9月1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最新报告显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GII)集群研究将风险资本交易活动作为一项新指标。全球创新指数集群排行榜于2017年创设,通过三项核心指标,识别世界级创新活动在当地的集中程度。
2025-09-02 10:21
强制性国家标准《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昨起实施。为保障新国标在本市顺利推行,近日,市市场监管局组织召开在京销售电动自行车生产经营企业约谈指导会。为保障新国标平稳落地实施,本市市场监管部门将强化监督抽检,保障本市电动自行车产品质量安全。
2025-09-02 10:18
会空翻、格斗,能叠衣、调饮,善聊天、“思考”……前不久举行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各类机器人本领“进化”、各显神通,展现了人工智能的巨大潜力。如今,从旅游出行的智能助手,到工厂培训的“最强大脑”,再到装备升级的有力支撑,人工智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2025-09-02 10:15
零碳园区的建设,对于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节能降碳,光靠“外套保温”不够,在园区地上、地下,还有“血液循环”系统来“保持恒温”。
2025-09-02 10:15
在这条新的赛道上,中国青年正在奋力奔跑。
2025-09-02 09:59
记者近日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围绕《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相关部门将制定出台一系列配套文件。具体来看,一方面将围绕《意见》提出的6大行动若干重点行业领域,分别制定“人工智能+”具体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各行业目标任务、重点方向和工作举措。
2025-09-01 09:56
8月26日,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大力发展智能农机、农业无人机、农业机器人等智能装备,提高农业生产和加工工具的智能感知、决策、控制、作业等能力,强化农机农具平台化、智能化管理。
2025-09-01 09:55
生产车间里,抽气泵凹槽上蒸汽弥漫,极细的金属导体经过氯化液处理,三次涂漆后,再附上绝缘漆膜,最终制成直径仅0.012毫米的成品电磁线。 银西产业园甘肃康视达隐形眼镜有限公司的厂房内,智能化生产线高效运转,无人搬运车有序穿梭,整个流程高度自动化。
2025-09-01 09:53
江南大学是一所以轻工特色见长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发酵工程学科凭借深厚的学科积淀和前瞻性布局,成功跻身国家“A+”学科行列。学校与发酵行业龙头企业共建16个联合研究中心,聘请16名教授级高工和国家级科创人才担任工程技术导师,推动研究生深入产业一线。
2025-09-01 09:52
在山东省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山东赛区比赛中,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参赛队共荣获10项金奖、1项银奖。 山东省特种焊接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山东省焊接领域唯一的重点实验室,突出在特种环境、特种材料以及特种结构方面的焊接技术及装备制造研究。
2025-09-01 09:51
当前,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人工智能(AI)正从“辅助工具”跃升为驱动社会变革的核心引擎。
2025-08-29 09:40
中国科幻完成了从文学、影视到互动娱乐的全产业链突破,步入业态融合与创新驱动的关键阶段。科幻阅读作为科幻产业链上游的基础产业,需率先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
2025-08-29 09:38
作为太阳系中目前已知唯一拥有生命的天体,地球宜居性的形成与演化是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核心议题。
2025-08-29 09:35
国家气候中心统计数据显示,截至8月28日,华北雨季已持续55天,较常年雨季长度(30天)明显偏长。截至8月25日,华北雨季监测区累计雨量较雨季常年值偏多131%。
2025-08-29 09:18
8月29日是七夕节,在古代神话中,牛郎和织女因为被天上的银河隔开,只有在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才能通过鹊桥相会。那么,银河到底有多宽?
2025-08-29 09:17
浙江大学物理学院王浩华团队、杭州国际科创中心郭秋江超导量子计算团队联合清华大学邓东灵团队,在百比特超导量子芯片上观测到,“预热化”机制能有效抵御热激发扰动,使有限温度下的拓扑边缘态展现出了足够的稳定性,为保护脆弱的量子信息提供了新可能。
2025-08-28 09:47
6G时代,无论在城市楼群还是偏远山区,都需要数据的高速传输和快速接入,但基于纯电子技术的传统无线设备带宽受限、频段单一,难以动态调度频谱资源。
2025-08-28 09:47
8月26日,《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发布。为何要出台这份文件?这份文件重点说了些什么?记者采访了国家发展改革委参与文件起草的专家。
2025-08-28 09:45
从“人工智能+”发展进展来看,朱克力认为,在政策层面,形成了举国体制,算力基础设施、数据供给、人才体系等基础支撑全面强化。
2025-08-28 09:37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