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雷霆与雨露,一例是春风”
■秦寒冰
同样是参加上级比武失利,武警某中队中士小李和下士小吴归队后遇到的情况不尽相同——谈心交心时,指导员肯定了小李的表现,并鼓励他继续努力;却对小吴提出严肃批评,要求他“好好反思,查找不足”。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在上级组织的带兵经验交流会上,该中队郑指导员道出了原委:小李自我认知清晰、自我要求高,也乐于接受意见建议,“响鼓不用重槌敲”,提醒式的表扬就能让他充满干劲;小吴则截然相反,性格大大咧咧,稍有点成绩就容易“翘尾巴”,正好借用比武失利的机会给他“降降温”,帮助他认清自身存在的短板,找准努力方向。
带兵人如何开展表扬与批评,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不过,在基层官兵成分结构发生新变化的当下,老话题也出现了新情况。这些年,不少带兵人渐渐形成这样的共识:“好兵是夸出来的。”心理学研究表明,赞美、鼓励、表扬往往会让一个人进步得更快、发展得更好。现在的战士个性鲜明、自尊心强,渴望得到认可,也希望在军营实现自我价值。因此,带兵人通过挖掘战士身上的闪光点,肯定他们的表现,使其产生奋进之力、向上之志,这样的做法无可指摘。
然而,笔者在日常观察中发现,有的带兵人曲解了“赏识教育”的本质,忽视了批评的正面价值,走向只表扬不批评的另一个极端。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叶子,每名官兵的成长经历、社会阅历、性格特点不尽相同,带兵人采取的教育管理方式也应当因人而异,比如有的自律意识不强、自我要求不高,就需要经常给予“敲打”和提醒。有时,真诚的批评,更容易让他们意识到自身问题。
在前面提到的交流会上,郑指导员还分享了一件事:战士小王从入伍开始就是同年兵中的佼佼者,多次在上级比武集训中摘金夺银、受到表扬。一次,小王违规使用手机被上级检查发现,因此在大队作了检讨。没想到,这次检讨差点“压垮”了小王,很长时间成了他的心结。
郑指导员对此进行了深刻反思:对战士成长而言,受到批评并非坏事。带兵人要发自真心地关爱战士,既发现其优点,也及时指出其缺点。一味捧着惯着,或者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反而不利于他们成长成才和长远发展。
古人说得好,“雷霆与雨露,一例是春风”。表扬和批评,本质上都是通过精准的反馈,调节官兵行为,引导其达成某种目标。在笔者看来,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应该是不失偏颇地运用好表扬的正向激励作用、批评的及时纠偏作用,使官兵在“修枝、剪叶、正形”的良性循环中持续进步。在基层具体工作中,带兵人应当在充分了解官兵特点、掌握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因人施教、因事施策,从有利于单位建设、有利于个人成长的角度出发,辩证地运用好表扬和批评,让官兵感受到良苦用心、融融暖意,从而激发奋进拼搏的热情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