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反无人作战重塑未来战争面貌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反无人作战重塑未来战争面貌

来源:中国军网2025-07-03 14:57

杨敬华 罗进军 肖 博

  引言

  21世纪以来,无人装备在全球多场战争冲突中大放异彩,在战场上的角色正从“助攻”加速向“主攻”转变。然而,如同硬币的两面,随着无人装备广泛应用所带来的安全威胁日趋严峻,反无人作战作为应对这一威胁的重要手段,正深刻影响着未来战争的面貌。深入剖析反无人作战对未来战争的影响,已成为洞察未来战争趋势、抢占军事战略制高点的关键命题。

  推动攻防作战系统性重塑

  战争实践表明,战场历来是矛与盾、攻与防的螺旋博弈。当无人装备日渐成为攻防作战的“主力军”时,攻防双方必须时刻紧绷“反无人作战”这根弦,紧紧围绕控制、摧毁和压制对方无人作战能力这一关键目的,调整作战力量部署模式,革新作战体系运用方式,创新发展作战样式。

  作战力量分散化模块化部署。无人装备凭借其快速机动、高效打击、不惧伤亡的优势,能够实现对目标的无征兆快速精确打击,使得传统集中式力量部署易遭无人装备集群攻击。这就要求攻防双方在保证控制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地将作战力量进行分散部署,并灵活隐蔽伪装,最大限度降低被无人装备发现打击的风险。同时,为保证作战力量“形散而神聚”,还应突破传统相对固定的编队作战模式,将有人无人作战力量划分为具有不同结构、功能和任务的模块化单元,在智联“云—边—端”的支撑下,基于实时共享的战场态势和作战需求,实现编组“按需组合”和任务“量身打造”,使作战编组具备“侦—控—打—评”全流程自主闭环能力。

  作战体系全领域多层级联动。无人作战重在使用陆、海、空、天和电磁领域的无人作战力量进行高效协同攻击。这就要求加强各军兵种、各作战单元、各武器装备平台之间的信息共享、协同配合,形成一体联动、精确制敌的反无人作战能力。在侦察预警环节,需依托全领域预警平台和多层次侦察设备,融合运用多模态探测手段,实现对无人目标的尽早尽远发现和精确稳定跟踪。在指挥控制环节,需依托AI驱动的指挥控制系统,整合多源情报信息,快速判断威胁等级,自动生成最优方案,自主下达拦截指令,实现反制行动的协调一致和作战资源的集约优化。在拦截打击环节,需集成各种软硬反制手段,形成远中近梯次化拦截、点线面多样化毁瘫的打击体系。

  作战样式多样化非对称创新。反无人作战因其作战对象的特殊性,催生了“以小制小”“以网制网”“以蜂制蜂”等多样化非对称作战样式。“以小制小”作战样式重在运用各类小型化、低成本反无人装备,以小巧灵活的优势对抗小型无人装备。“以网制网”作战样式重在运用网络攻击手段,入侵无人装备操控系统或通信链路,使其无法正常运行。“以蜂制蜂”作战样式重在运用己方无人装备集群携带干扰、打击等任务载荷,对对方无人集群实施分割、包围、干扰、打击,以群体优势对抗无人集群威胁。这些作战样式的出现,使得弱势方可凭借这种非对称优势有效抵消对手传统军事优势。

  推进军事战略结构性调整

  反无人作战引发的军事变革远超技术和战术层面,其本质是战争哲学从“消灭敌人”向“控制对抗”的范式转换。在此背景下,以军事力量结构变革为基础,以装备发展策略调整为支撑,以战略威慑能力提升为目标导向,三者协同发力共同推进军事战略结构性调整,已成为塑造未来竞争优势的必然要求和方向路径。

  军事力量结构深层次变革。为应对无人作战威胁,需以反制能力为关键调整军事力量结构。就当前而言,在现有作战单位基础上增加与反无人作战相关的作战元素,是有效应对无人装备的可靠途径。例如,将传统的防空导弹连调整为配备有导弹、激光、电子战装备的混合防空连,将传统的电子战分队升级为具备“AI分析+机动干扰”能力的智能反无人作战分队等。从长远来看,随着反无人作战需求愈发强烈,极可能会成立专司反无人作战的作战单位。这种专业部队既可达成对无人目标的快速响应,还可破解传统部队“多能低效”的困境。

  装备发展策略适应性调整。近年来的战争实践证明,使用价格昂贵的传统防御体系反制无人装备,其反制投入远高于无人作战成本。因此,反无人装备发展策略需紧紧围绕“成本约束”这一重要命题,对研发、采办、生产等各环节进行适应性调整,以实现反制成本最小化。在研发环节,应将反制效费比高的定向能武器、电子干扰装备、廉价制导弹药等低成本反制装备作为研发重点。在采办环节,可探索构建“快速采办+军民通用”的采办模式,在实现成本管控的同时,也能缩短武器装备研发周期。在生产环节,可建立可持续性武器装备制造体系,并通过AI赋能的“3D打印+可回收设计”降低装备全寿命周期成本。

  战略威慑能力低成本提升。传统的战略威慑主要依赖高成本的核威慑“确保相互摧毁”,当今时代的战略威慑强调使用常规威慑“确保对手无法用廉价手段获利”。在众多常规威慑手段中,无人装备的出现改变了战略竞争的成本构成和政治风险,不仅可通过与核武器等威慑手段的结合为己方战略威慑能力赋能,也可如无人机袭击战略轰炸机那样为对手战略威慑能力去能,还可通过规模性使用展示比大型武器平台更强的威慑力。面对这种新型常规威慑,强大的、可见的反无人作战能力,如同核力量、导弹防御、网络战能力一样,已成为国家战略威慑体系中不可或缺的支柱性要素。它能够让对手认识到,发动无人攻击的成本高昂、效果有限、失败风险高,可有效慑止其利用无人装备进行战略冒险或破坏稳定,从而达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引发战争形态突破性变革

  战争形态,作为军事力量运用方式与矛盾对抗形式的集中体现,正经历着由反无人作战深度渗透所驱动的深刻重塑。这场变革是触及战争本质、颠覆传统认知的突破性革命。

  战争行为主体多元化博弈。传统战争主要由国家行为体主导。当前及未来的战争行为主体正经历由无人技术扩散引发的空前复杂化,尤其是小微型无人装备的广泛运用大大降低了战争门槛,使得一些小国或非国家行为体也能以极小代价对大国构成战略威胁。这种现象销蚀了传统军事强国的固有优势,迫使大国重新评估防御策略,加速推进从顶层战略规划到基层战术执行的全方位调整。战略层面,推动将反无人作战纳入国家安全战略和军事战略核心范畴,统筹协调各军兵种、各作战要素力量;战役层面,要求一线部队自主协同构建多领域融合、多模态感知与多手段拦截的综合防御体系;战术层面,要求一线作战人员在战场上时刻警惕无人装备威胁,灵活运用多种反制手段应对。

  作战时空维度革命性拓展。作战时空维度是作战所涉及的时间与多维空间结合形成的时空结构。在时间维度上,无人攻击的高度隐蔽性、多域协同性和自主灵活性,迫使反无人作战的作战时间指数级压缩。这种实时对抗特性倒逼指挥体系向“人在回路”模式转型,使指挥周期进入毫秒级。在空间维度上,反无人作战因应无人装备运用领域而涵盖了陆、海、空、天、网、电全维领域,且正在向超低空、深空、深海、极地等延伸,加剧了战场空间的立体化裂变。如传统战争中制空权争夺主要集中于中高空域,而反无人机作战将战场维度拓展至“超低空+电磁频谱+网络空间”的三重领域。

  军事对抗模式的范式革新。反无人作战在技术与战术的“双螺旋竞争”中,呈现出“以算制算、以智克智”的进化方向,推动军事对抗的手段、重心向全维度智能化对抗模式演进。一方面,对抗手段从火力摧毁向系统瘫痪进化。未来战争中,面对成群结队且无惧“死亡”的无人装备,单纯依靠火力进行物理摧毁的成功率将呈指数级下降。这就要求反制方聚焦无人装备的“死穴”和“软肋”,综合运用软打击和硬摧毁反制手段,快速使无人装备失联、失控、失能,进而瘫痪敌无人作战系统。另一方面,对抗重心从物理对抗向算法对抗跃升。未来战争中,AI驱动下的无人集群作战将使对抗重心从物理域火力密度转向认知域决策速度,涵盖感知、决策、打击和评估各环节。这就要求反制方通过以深度学习为代表的智能算法,实现海量数据的全链条智能融合,战场态势的多维度智能感知,指挥决策的多模式智能决策,反制行动的精准化智能协同。

[ 责编:王蕾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不再遗憾!因为“这条小鱼在乎”

  • 中国海军山东舰航母编队抵达香港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因成本低、效率高、易加工等优势备受关注,可应用于光伏发电、车载光伏、光伏建筑等领域。
2025-07-03 09:59
目前,对于10厘米以上大型空间碎片,航天器通常采用主动规避的策略,通过轨道调整,避开可能的碰撞路径。
2025-07-03 09:58
6月26日,中国民航局官网发布公告,提到为切实保障航空运行安全,自2025年6月28日起,禁止旅客携带没有3C标识、3C标识不清晰、被召回型号或批次的充电宝乘坐境内航班。
2025-07-03 09:56
药膳制作师既要懂烹饪,是餐厅的大厨,又要懂中医药理论知识,特别是能够作为食药物质的中药材。
2025-07-03 09:55
运动有助于健康和抗衰老。但究竟是什么让运动有这种奇效呢?我国研究团队历时6年,首次系统解析了人体对急性单次运动与长期规律运动的分子-细胞动态响应谱,揭示肾脏是运动效应的关键应答器官——其内源代谢物甜菜碱作为衰老延缓的核心分子信使,通过靶向抑制天然免疫枢纽激酶TBK1,协同阻遏炎症并缓解多器官衰老进程。
2025-07-03 05:20
近日,四川乐山一小伙感觉身体不适独自乘出租车前往医院就诊,途中开启“超强自救”模式:联系妈妈告知情况、打110报警求助、打120告知医院准备急救。如果长期处于焦虑引起的躯体化障碍状态,患者会反复出现头痛、心慌、呼吸急促、胃肠紊乱、肢体疼痛、睡眠问题等。
2025-07-02 10:06
使用人工智能大模型时,不少人或许都遇到过类似问题:它们有时会捏造细节,甚至“一本正经地胡说八道”。当“喂给”大模型的训练数据包含虚假信息时,它就会产生“幻觉”、给出错误答案。
2025-07-02 10:05
中国国际航空公司所属的国产C909客机平稳降落在蒙古国乌兰巴托成吉思汗国际机场,标志着国航首条C909国际航线正式开通。早8时许,这架C909客机从呼和浩特起飞,经过1个多小时飞行抵达乌兰巴托。
2025-07-02 10:03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领域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国民经济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和“底盘”。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通过提升劳动者素质、优化劳动资料和创新利用劳动对象,实现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高。
2025-07-02 10:01
团队基于卫星遥感数据构建了1988年至2021年青藏高原30米分辨率人工草地数据集,明确了青藏高原主要的人工草地类型及其时空分布特征,并揭示了青藏高原人工草地的迅速扩张及其驱动机制。
2025-07-02 09:59
屠光绍认为,金融机构在应用人工智能时必须在服务投资人与消费者之间寻求平衡,避免AI鸿沟,坚守金融服务大众的初心。鲍建敏倡导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开放共赢的人工智能金融生态体系,搭建跨机构、跨领域的协同创新平台。
2025-07-01 10:13
6月30日,2025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在英国伦敦拉开大幕,引发球迷关注。在草地球场,球的速度更快且弹跳不规则,比赛回合较短,发球就成为球员们的重要“武器”。红土球场并不是天然土壤,而是分层分布着碎砖粉、白色碎石灰石、碎石等。
2025-07-01 10:09
7月1日起,医保定点医药机构在销售药品时,必须按要求扫药品追溯码后方可进行医保基金结算;2026年1月1日起,所有医药机构都要实现药品追溯码全量采集上传。步,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主页,点击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或进入国家医保局微信公众号消息对话页,点击医保服务、药品追溯信息查询,进入查询页面。
2025-07-01 10:09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7月1日,该局发布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在轨获取的地月影像图。(国家航天局供图)  月球全色图,由天问二号探测器的窄视场导航敏感器于2025年5月30日15时拍摄,经辐射校正处理后制作而成。
2025-07-01 10:08
龙芯中科近日正式发布基于国产自主指令集龙架构研发的服务器处理器龙芯3C6000系列芯片、工控领域及移动终端处理器龙芯2K3000/3B6000M芯片以及相关整机和解决方案。
2025-07-01 10:06
四大家鱼,即青鱼、草鱼、鲢鱼、鳙鱼,是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占淡水鱼类养殖总量的“半壁江山”,尤以长江流域所产鱼品质最优。但人工养殖久了,鱼类品质逐渐下降,需要捕捞野生鱼种来更换,确保鱼类种质“基因库”稳定。
2025-06-30 04:50
FAST如今每天观测时长接近24小时,每年总观测时长超过5300小时,持续不断地为科学家提供宝贵的数据。
2025-06-30 09:52
华南农业大学积极探索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育种创新,“华航香银针”就是创新成果之一。
2025-06-30 09:51
在近日落下帷幕的第十五届全国周培源大学生力学竞赛中,一位特殊的“考生”吸引了人们目光。
2025-06-30 09:51
6月29日,在海南文昌卫星超级工厂项目建设现场,各方正全力以赴加快工厂投产进程。
2025-06-30 09:5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