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接替型号性能有缺陷,卫星探测技术不成熟,美空军升级预警机陷入困境
首页> 军事频道> 国际军情 > 正文

接替型号性能有缺陷,卫星探测技术不成熟,美空军升级预警机陷入困境

来源:环球时报2025-06-30 10:32

  据美国《防务新闻》6月28日报道,美国空军在2026财年预算中明确提出取消E-7“楔尾”预警机采购计划,此举标志着美国空军的预警机更新换代再次陷入僵局。尽管美国空军提出采购海军E-2D预警机和利用太空卫星取代预警机的设想,但这些措施都存在各自缺陷,无法解决美国空军预警能力下降的困境。

  E-3退役带来的危机

  《防务新闻》称,为了响应美国防长赫格塞思的指令,美国空军在新财年预算中将削减和重新分配约8%的防务支出,其中包括加速退役全部162架A-10攻击机,以及62架F-16C/D型战斗机、21架F-15E战斗机、13架F-15C/D战斗机、14架C-130H“大力神”运输机以及3架EC-130H电子战飞机等过时和老式军机。同时由于新一代E-7“楔尾”预警机的采购成本从5.88亿美元增加到7.24亿美元,再加上研制进度已经比原计划推迟了至少9个月,五角大楼官员表示,美国空军将取消相关采购计划。

  报道称,这将是美国空军的重大转变。美国空军正在退役老化的E-3“望楼”预警机,此前一直将E-7列为“最佳继任者”。E-3预警机作为美国空军最著名的预警机型号,从20世纪70年代后期服役,并在一系列局部冲突中大出风头。但如今它的服役寿命已接近尾声,而且性能在许多方面也都存在不足。2022年时任美国太平洋空军司令肯尼思·威尔斯巴赫就公开承认,美国空军E-3“望楼”预警机面临“严重的过时问题”,无法适应未来战场需要。他表示:“太平洋空军有4架E-3,但由于维护问题,它们经常处于一起趴窝无法出动的状态。”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E-3服役时间过长,使用的机体老化严重,相关零件早已经停止生产,日常维护越来越难,包括电子设备、液压系统和发动机等基础部件频繁出现问题。威尔斯巴赫还表达了对E-3探测能力无法适应未来战场的担忧。他表示:“E-3升空后,我们依赖的那些机载传感器并不能真正适应21世纪作战的需要,特别是在面对类似歼-20这样的隐形战机时难以远距离发现。”

  事实上,美国空军早已经提出需要尽快研制E-3的接替型号,并从2001年就开始研制新一代E-10大型空中预警机,后者计划同时取代E-3、E-8C和RC-135三种用途截然不同的大型空中侦察平台。但如此野心勃勃的计划超过了当时美国的技术能力,E-10项目最终因为研制难度过大、费用超标而下马。此后美国空军也提出其他预警机更新计划,但都因为种种原因而毫无进展,最终只能选择波音公司制造的、已经在澳大利亚和英国等其他国家服役的E-7预警机。该机技术相对成熟,能够快速填补E-3退役后的空白。美国空军原先希望采购26架E-7预警机,但赫格塞思近日表示,除了研制费用超标、进度延误外,E-7在未来战场上还面临生存危机。“基于从俄乌冲突中吸取的教训以及观察中国军事现代化的经验,如果E-7无法在现代战争中生存,我们现在就必须作出艰难的决定。”

  预警机探测能力不足

  报道称,作为E-7项目被取消后的临时应对措施,美国空军考虑采购海军E-2D舰载预警机,并研制太空侦察卫星星座。但这两个临时方案都面临各自的问题。

  预警机作为现代战争中的“空中指挥所”,被称为空战能力“倍增器”。据介绍,美国空军的预警机需要应对大规模作战需求,强调长时间空中巡逻能力,同时配备更多机组成员。例如E-3预警机以波音707客机为基础改装而来,可以连续飞行约10小时,相对宽大的机舱除了容纳大量电子设备外,还可以搭载多达17人的机组成员,以适应大规模空中行动的指挥需求。据介绍,E-3内部甚至还设有折叠床位,供长时间执行空中任务的机组成员休息。该机搭载的机械扫描雷达能探测空中、地面和水面目标,抗地面杂波干扰能力较强,在9000米高空飞行时,对典型空中目标的探测距离超过400公里。

  相比之下,E-7是在新一代波音737-700客机的基础上改装而成,具备空中加油能力,理论上可以执行更长时间的空中巡逻任务。与采用机身背负圆盘形状雷达罩的E-3不同,E-7选择“平衡木”布局的T型天线,并配备了先进的有源相控阵雷达,对空中目标的探测距离超过600公里,能够同时指挥24架战斗机作战。但受T型天线先天设计的影响,E-7对于前后方向的探测能力远小于左右方向,需要该机不断调整飞行路线才能弥补这种不平衡。

  此外,E-7毕竟是为其他国家研制的,并不完全符合美国空军的要求。例如美国空军要求将E-7使用的由诺斯罗普·格鲁曼研制的“多用途电子扫描阵列”雷达更换为更先进的雷达型号,以强化反隐形能力。这些改动是如今E-7交付延误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在E-7出局后,美国空军考虑采购海军的E-2D“鹰眼”舰载预警机“救急”。但这种做法受到诸多质疑。美国“突发防务”网站称,E-2D无论是在探测能力、续航时间还是指挥能力方面都远远逊色于从陆地机场上起飞的E-3和E-7。由于E-2D需要考虑从航母上起飞,因此它的机身尺寸受到严格限制,也无法搭载大尺寸的天线。美国“动力”网站“战区”频道称,E-2D采用螺旋桨动力,在飞行高度和飞行速度方面都比不上喷气动力的美国空军预警机,直接导致E-2D空中巡逻时的覆盖范围偏小。考虑到部署在太平洋方向的美国空军预警机需要跨越辽阔的海域,E-2D“腿短”的问题尤为突出。同时该机内部空间有限,只能搭载5名机组人员,远少于大型预警机,即便配备更先进的自动化设备,仍缺乏指挥大规模空战的能力。此外E-2D的续航能力偏弱,即便得到加油,考虑到机组人员的承受能力,每次任务持续的时间通常也难以超过8小时。

  不过也有支持者认为,美国海空军使用相同型号的预警机,有助于降低E-2D的使用和维护成本。同时该机对于陆地机场的要求偏低,适合于分散部署,符合当前美军看重的分布式作战概念。

  太空侦察问题多

  除了采购美国海军的E-2D舰载预警机外,赫格塞思还明确表示,预警机在现代战场上面临“生存危机”,因此应该更多考虑“从太空跟踪空中目标”。此前美国空军官员多次警告称,随着现代化远程防空系统的进步,预警机的生存能力大打折扣,俄乌冲突中被击落的俄罗斯预警机就已经证明这一点。此外,中国和俄罗斯都在发展新一代远程空对空导弹,它们的射程远达数百公里,足以对身处后方的预警机构成严重威胁。

  《防务新闻》称,五角大楼正在研究利用人造卫星而不是预警机来提供空中目标指示。该技术是指通过雷达或其他技术来识别和追踪目标,并将其与友军或民用资产区分开。赫格塞思表示,未来美军大量情报、监视和侦察(ISR)任务将由太空侦察系统完成。报道称,近来五角大楼高层多次声称太空卫星资产可以更好地跟踪空中目标。北方司令部空军司令格雷戈里·吉洛特上将在5月13日的参议院军事委员会听证会上表示,五角大楼已经开始测试基于太空卫星的目标追踪传感器。6月26日,美国太空军司令钱斯·萨尔兹曼接受质询时透露,过去3年来,“空中移动目标指示”已被添加到太空军的任务列表中,但他同时承认,虽然太空卫星可能是跟踪空中目标解决方案的一部分,但可能不是唯一手段。

  美国前空军部长弗兰克·肯德尔在接受《防务新闻》采访时表示,由卫星进行移动目标指示仍面临多重技术挑战,包括功率问题、穿透云层的能力和抵御敌方攻击的能力。据介绍,支持卫星侦察的美军官员认为,太空中的卫星不但相对更安全,而且现代隐形战机难以躲避来自上方的探测手段。但从太空探测空中飞行目标也存在许多技术困难,例如卫星本身正在快速绕地球运行。为了保证长时间的持续监视能力,需要维持相当庞大的卫星星座。此外,太空卫星只是探测手段,相关目标信息仍需要传输给地面或空中指挥中心才能协调作战行动,由于空中目标的移动速度非常快,这也要求天地数据链的传输非常稳定快捷。肯德尔认为,一个完全基于太空的移动目标指示系统将需要漫长的建设,到E-3机群必须退役时也未必能投入使用。

[ 责编:王蕾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蛟龙”号在北极成功完成10余次载人深潜

  • 国庆中秋假期第三天 全国铁路客流继续保持高位运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科普资源“需求侧”井喷,“供给侧”该如何应对?
2025-09-30 02:50
从今天起,我们不妨每天给孩子留出30分钟,让他们把第一个“为什么”写下来;不妨对孩子说一句“这个问题真有意思,一起找答案”;不妨在课堂上把“解题步骤”暂时收起,让学生先猜、先试,让好奇心重新成为我们最闪耀的指南针。
2025-09-30 04:05
这个秋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一批新生将开启一段独特的学习旅程:从大二开始,他们将亲手参与设计一架低空飞行器,直至它真正试飞升空。想象一下,课堂上学到的公式和图纸,几年后竟能化作低空飞行器飞向蓝天,多么振奋人心!这不是科幻电影,而是北航在全国率先开设的“低空技术与工程”专业推出的“项目制人才培养”真实场景。
2025-09-30 04:05
时代浪潮奔涌,技术创新日新月异,国家发展对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由“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从关键技术的突破到现代产业体系的构建,处处都需要既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又具备卓越实践能力的青年英才。
2025-09-30 04:05
辽中凹陷位于渤海北部海域,平均水深22米。探井JZ27-6-3井钻遇油气层57.4米,完钻井深1925米。经测试,该井日产原油约500吨,日产天然气约2万立方米。
2025-09-30 04:05
2025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活动29日在广州启动。记者从启动仪式上获悉,为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我国已启动第三次全国古树名木资源普查,并严格落实《古树名木保护条例》,按照“一树一策”“一群一策”原则,持续推进科学保护管理,推动古树名木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2025-09-30 04:05
成功攻克了近距离飞行与高精度操作难以兼顾的核心技术难题
2025-09-30 02:50
当科研人员在各自领域里突飞猛进时,科幻创作需要正视专业壁垒与认知鸿沟,更重要的是寻找方法跨越鸿沟。
2025-09-30 02:50
健全大联合、广协同、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国家科普体系,全面构筑新时代国家科普能力
2025-09-30 02:50
建设海洋强国,离不开海洋文化等软实力的支撑。
2025-09-29 09:22
2025年世界新能源汽车大会27日在海南海口开幕。大会以“产业变革与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策划了18场会议、2场闭门会议、技术展览、科技评选和系列科普活动。
2025-09-29 05:25
国家“十四五”规划重点工程——青藏直流二期扩建工程28日正式投运,可将青海与西藏之间的输电能力提高一倍,达到120万千瓦,对于提高西藏电力供应保障能力,促进清洁能源大范围优化配置,服务建设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意义。
2025-09-29 05:25
日前,第五届世界生物圈保护区大会在浙江杭州落下帷幕。这场十年一届的盛会首次在亚洲举行,各方代表齐聚一堂,汇聚共识,共同探讨进一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举措。
2025-09-29 05:25
科普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创新发展的基础性工作。
2025-09-29 03:15
“我们要做轻量化,就是要做轻量化生态,要建设轻量化生态系统。”在2025(第十八届)汽车轻量化大会(以下简称“大会”)上,北汽福田欧曼事业部研发中心底盘系统高级主任工程师兼公司轻量化负责人李军代表公司获得“汽车轻量化创新成果大赛卓越成果奖”,展现了中国商用车轻量化技术的最新突破。
2025-09-29 07:19
目前,我国专业技术人才超过8000万人,技能劳动者总量超过2.2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超过7200万人,为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供了坚实人才支撑。
2025-09-28 09:45
9月27日20时40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11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9-28 09:39
今天,横跨贵州省贞丰县与关岭县的世界第一高桥——六安高速花江峡谷大桥正式建成通车。大桥通车后,原来需要绕行2小时的花江峡谷两岸贞丰县至关岭县,如今仅需2分钟即可直达,真正实现了“天堑变通途”。
2025-09-28 09:39
近日,2025亚太机器人世界杯青岛国际邀请赛在青岛西海岸新区举行,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84支代表队同台竞技。在各类比赛中,人形机器人足球赛吸引了最多观众“观战”。
2025-09-28 04: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