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火箭军工程大学第六届军事体育运动会速写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火箭军工程大学第六届军事体育运动会速写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5-06-11 09:52

赛场淬火砺锋芒

——火箭军工程大学第六届军事体育运动会速写

  ■吴闰平 尚 鑫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钟福明

  夏日的西安,梧桐成荫,绿意如涛。骊山脚下、灞水之滨的火箭军工程大学内,弥漫着紧张激烈的氛围——激昂的鼓点如春雷炸响,此起彼伏的呐喊声响彻云霄,该校第六届军事体育运动会正式拉开帷幕。在3天时间里,千余名官兵在传统田径、军事体育、团体项目和趣味竞技等4大类35个项目中,展开速度与力量的比拼。

  一声枪响,16名官兵如离弦之箭冲了出去。只见他们迅速佩戴好防毒面具,背负起沉重的战斗着装,快速向“沾染区”行进。这场团体对抗赛,点燃了第六届军事体育运动会的烽火。

  硝烟漫漫,旌旗猎猎,障碍重重。“调整呼吸,快速跟上,前方通过‘沾染区’,注意戴好防毒面具。”26队队长闫骏飞带头快速通过“沾染区”后,站在一旁气喘吁吁地给队员们加油鼓励,“注意80厘米低桩网,侧姿快速通过;前方是60厘米低桩网,一定压低姿态;接下来是40厘米低桩网,调整身体匍匐通过……”最后一名队员通过低桩网,迅速脱下防毒面具,与全队一起奔赴下一“战场”。

  据悉,本届军事体育运动会的团体对抗赛包含穿越“沾染区”、遭遇“敌”情、轮胎攀爬、斜梯翻越、圆木搬运、伤员运输等20余个课目,不仅比拼官兵的军事体育技能,也考验他们在极限条件下的体力、耐力和意志力,还是对团队协作能力的检验。根据规则,只要有一个人完成不了比赛,全队的成绩就会被判无效。

  “明轩体力不支,控制不了身体平衡,已经在攀爬轮胎时掉下来3次了。”来自4队的队员张奥焦急地喊向正在通过反向软梯的队友。

  “明轩,不要重复攀爬,浪费体力。你先原地休息30秒,调整好呼吸。”队员任艳宇快速跑到轮胎攀爬课目旁,向大口喘着粗气,小腿微微颤抖的刘明轩大声喊道,“按照我们之前的训练节奏,站上去先稳住身体,再前倾去抓第二个轮胎,抓稳之后再挪动脚步……”此时此刻,队友们似乎忘记了比赛的激烈和对冠军的渴望,显得比平常的训练更加沉稳和坚定。他们知道,心态越急可能发挥得越不稳定。必须冷静下来,合理分配体力,才有机会战胜困难完成比赛。

  在队友的鼓励下,刘明轩稳了稳呼吸,深吸一口气。他调整好状态、目光坚定,再一次发起了冲锋,陆续通过了轮胎攀爬、反向软梯、木桩、连续横杠、斜梯翻越、短洞等多个课目,全队一起向着终点冲刺……

  夕阳西下,赛场逐渐趋于平静,天边残阳似火,似乎在诉说着赛场上的精彩热烈。

  赛后,刘明轩感叹道:“这场团体对抗赛如同熔炉,将我们从初入军营的‘钢坯’,锤炼成锋芒毕露的‘利刃’。”

  同样为自己敢打敢拼、永不放弃而骄傲的,还有参加男子三级跳远比赛的7队学员李荣健。

  在候场区,李荣健紧攥的手心一直在冒汗——去年赛场上的那场“噩梦”仍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那是一次惨烈的失误:原本有希望站上领奖台的李荣健却在起跳时踏偏,掌心被钉鞋底部的尖钉划伤了,三道血痕触目惊心。在刺鼻的消毒水气味中,他攥着渗血的纱布,满心不甘。“要是没受伤……”这个念头无数次在夜深人静时涌进他的脑海。

  今年运动会报名前,李荣健犹豫许久。“再试一次?万一又失败了怎么办?”是队干部殷切的鼓励、战友们信任的目光,再一次点燃了他内心的火焰,“过去总想要战胜对手。这次,我要先战胜自己!”

  踏上赛场,呼啸的风声与过往的记忆重叠。李荣健深吸一口气,将目光死死锁定远处沙坑的标杆。

  助跑、加速、起跳、腾空、挺身、前扑……每一个动作都彰显着力量与勇气。

  “12米80!”随着裁判宣布成绩,沙坑旁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

  领奖台上,金牌在阳光下闪耀,李荣健终于明白:人生真正的胜利,是跨越自己内心那个最难征服的“沙坑”。

  李荣健的经历成为队里最生动的教育课。队领导以此为契机引导学员:“人生路上,看得见的‘沙坑’不可怕,可怕的是被心魔绊倒。李荣健的故事告诉我们,唯有直面恐惧、勇敢前行,才能破茧成蝶。”

  “奔放,加油!”5000米赛场上,随着一声枪响,季奔放如离弦之箭飞奔出去,俨然不像要跑长距离的节奏,反倒更像是一场800米的冲刺赛,每一步都踏出了坚实的足迹和坚定的信心。

  但此时此刻,战友们却为他捏着一把汗,因为季奔放在前一天下午才参加完3000米的比赛,还以9分14秒的成绩夺冠并打破了校纪录。不到一天的时间,他身体有没有恢复、体力够不够,这一切都让战友们担心。

  赛道上的季奔放,却显得胸有成竹,脚步快速且轻盈,自信而坚定。

  800米,领先;

  1600米,继续领先;

  2400米,仍旧领先;

  3200米,还是领先;

  ……

  “最后400米了!奔放,冲刺,加油!”战友大声呐喊加油,此时季奔放已遥遥领先第二名选手,离再次取得冠军近在咫尺。

  冲过终点线,时间定格在16分14秒59。夺得5000米冠军,还打破了校男子5000米跑纪录!在广播的循环播放和战友的欢呼声中,季奔放热血沸腾,感觉自己过去4年长跑训练的点滴画面在眼前闪回。

  “路虽远,行则将至;勇敢冲,梦想必达。赛场连着战场,快一秒就多一分胜算。”季奔放训练日记里的这句话,此刻有了最生动的注脚。

  赛道有终点,拼搏无止境。这场酣畅淋漓的军事体育运动会,让官兵学会了坚持、懂得了团结、收获了友谊,不断激励他们将赛场上顽强拼搏、永不言弃的精神,转化为教战研战、学战练战的动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昂扬的斗志,迎接未来工作学习中的新挑战,创造新业绩。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陆家嘴论坛在上海开幕

  • 坐着高铁吃烤肉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大力弘扬“爱国、创新、求实、奉献、协同、育人”的科学家精神
2025-06-19 19:13
在生命起源的奥秘中,胚胎发育始终是深受关注的谜题之一。研究发现,在小鼠胚胎发育到7.75天时,胚内、胚外层交界处出现一个独特的信号“洼地”——器官原基决定区(PDZ)。
2025-06-19 10:00
高校学术共同体是科学家精神的培育者、践行者、传承者,以科学家精神引领学术共同体文化建设、以制度机制创新推进科学家精神转化为学术共同体的行动自觉,必将推动高校充分发挥人才和科技优势,在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中做出积极贡献。
2025-06-19 09:58
今年麦收期间,各地积极应对高温炎热和多轮大范围降雨天气影响,高效调度机具,强化部门协作,加强服务保障,全力组织抢收,努力做到适收快收、应收尽收。
2025-06-19 09:56
干细胞储备耗竭及其引发的组织再生与稳态维持能力下降,是机体衰老和衰老相关疾病的关键特征。
2025-06-19 09:56
设立20多年来,创新研究群体项目有力支持了一批优秀学术带头人自主组建、带领研究团队开展创新性的基础研究。
2025-06-19 09:55
今年以来,DeepSeek“破圈”跻身全球人工智能大模型“顶流”,人形机器人加速进入多个应用场景……
2025-06-19 09:53
海洋给人的传统印象,一是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二是靠天吃饭。渔民们世世代代出海撒网,找鱼靠经验、收成靠运气,虽然要受天气、季节、水文等的影响,却从不担心无鱼可捕。
2025-06-19 09:57
(记者魏依晨)记者6月15日从江西婺源森林鸟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保护区与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在多样性调查中发现了昆虫新属新物种——桂刺蛾。上饶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院长郭连金介绍,基于线粒体编码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I(COI)基因的分析表明,桂刺蛾属为单系群。
2025-06-18 10:23
几年前,我开始使用聊天机器人ChatGPT时,还觉得离通用人工智能(AGI)很遥远。我发起的研究项目正是围绕上述情况展开的,并希望构建一种只有智能,没有自我、没有目标,并且具有极有限行动能力的AI。
2025-06-18 10:22
揭示了蚂蚁的演化历史和蚂蚁社会系统的演化机制,并系统解析了推动蚂蚁社会行为、社会分工、社会组织结构演化的关键基因。
2025-06-18 10:20
“一个20平方米大的水池,他在那边赶,我在这边捞,下网好几次,才捞上来两条鱼。2022年底,东星斑养殖遇到严重的病害,特别是一批鱼连续10多代近亲繁殖造成品种退化,存活率低,市场效益不好。
2025-06-18 10:19
“当那些紫花的、圆粒的、矮茎的、皱荚的豌豆在园中悄然生长,孟德尔杂交实验里的一个个豌豆性状仿佛穿越时空,跃然眼前。这种遗传背景修饰主效突变的机制,为理解复杂性状背后的表型可塑性与遗传调控层级提供了一个生动案例。
2025-06-18 10:18
此外,团队还首次捕捉到热流下声子的“非平衡态”:在界面附近约3纳米的狭窄区域,声子分布明显偏离了平衡状态。”   高鹏进一步说,当电子显微镜化身为洞察原子热浪的“超级温度计”,人类对微观世界的热操控正迎来前所未有的清晰图景。
2025-06-17 10:04
“此次发布的新产品,正在无人机物流、农林植保、紧急救援、城市空中交通等多个低空经济示范场景中进行前期测试。 欣旺达从消费电子电池领域的全球重要供应商起步,在全球动力电池装机量榜单上跻身前十,并在储能领域成为中国企业全球电芯出货量排名前十的厂商。
2025-06-17 10:03
近日,我国在光晶格钟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该成果已在线发表于国际计量学领域权威学术期刊《计量学》,审稿人认为:“国家授时中心最新研制的锶光钟,实现了目前世界上第二小的不确定度光钟。
2025-06-17 10:02
荷兰奈梅亨拉德布德大学领衔的国际研究团队运用人工智能(AI)技术,通过分析数千万次模拟生成的合成数据,成功训练出能解析黑洞奥秘的神经网络。
2025-06-17 09:56
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历经十余年攻关,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打造出“抗衰老版”间充质祖细胞。研究发现,这种抗衰老细胞之所以这么厉害,关键在于它们能释放一种叫“外泌体”的小囊泡。
2025-06-17 09:52
水利部近日印发《关于积极探索和规范推进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的意见》,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黄河流域跨省区用水权交易作出总体安排和部署。
2025-06-16 09:55
可仅通过一个人的呼吸模式识别其身份,准确率高达96.8%。不仅如此,鼻部呼吸的这些“指纹”还能揭示个体的身体与心理健康状况。
2025-06-16 09:52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