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三代人的传承:这把跨越70多年的军号终在陵园完成回响
首页> 军事频道> 中国军情 > 正文

三代人的传承:这把跨越70多年的军号终在陵园完成回响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5-06-04 08:50

  军号长鸣

  ■张裕怀

  午后的阳光斜照着烈士陵园时,宋守山颤巍巍的手正抚过一把外表斑驳、带有3道弹痕的军号。军号上凝结的铜锈,如同凝固的血痂,喇叭口边缘的凹痕里,还嵌着70多年前的血痕。

  “太爷爷,这缺口真是子弹打的?”曾孙女伸出手指刚要触碰,老人却猛地收回军号。他望着墓碑上“赵长河”3个字,像是又听见1948年的雪粒,正簌簌地扑打在军号上。

  那年他刚参军不久,正蹲在战壕里啃冻硬的窝头。班长赵长河把一把军号交到他手上:“从今儿起,你就是连队的司号员!”那时,刚满16岁的他,感觉这军号有千钧之重。

  学号的日子似乎比往常更加难熬。班长赵长河总是在黎明前叫醒他:“军号声要赶在日头前头!”树林里,赵长河攥着他的腕子从持号姿势教起,虎口的茧子磨得他生疼。有一次他偷减了半拍冲锋号,赵长河立即严肃地说:“差半个音,就是差半条命!”

  军号上的第一道弹痕,是在淮海战役战场上留下的。那天,寒冬的霜气把号嘴冻在了他的嘴唇上,扯下来时带起血珠子。突然,班长赵长河扑倒他,子弹擦着军号飞过,在铜管上犁出一道灼热的沟壑。班长扑倒的同时,也把他掩护住,并在他的耳边说:“记住这声响!比啥乐谱都好使。”

  军号上最深的一道裂痕,是在长江边留下的。渡江战役总攻前夜,班长赵长河用绑腿布擦拭军号。月光漫过江面时,他忽然轻声哼起沂蒙小调。“等过了江,教你《得胜令》的颤音……”话音被炮火掐断的瞬间,一枚弹片击中铜号发出刺耳的声响。刹那间,班长赵长河的胸前绽开血花,却仍保持着手握军号的姿势。

  那日的江水是烫的。宋守山吹响冲锋号,铜腥味混着血腥气灌满喉咙。军号凹痕里的血垢,是赵长河最后留在号管上的掌印。他至今记得老班长倒下的姿势——身体朝着北方,眼睛却望着长江南岸。

  “太爷爷!”曾孙女的声音拽回他的思绪。他苍老的手指正摩挲着号嘴,那里有道不显眼的齿痕。渡江战役后,他高烧3天,昏迷中死死咬着军号嘴,军医好不容易才将军号从他嘴里拿出。

  烈士陵园起风了,掀开了宋守山的大衣,露出挂在他内襟上的军功章。金属碰撞声里,他忽然挺直佝偻的脊背,将手中的军号抵住嘴唇。他枯瘦的胸腔开始剧烈起伏,浑浊的瞳孔迸出异样的光。

  第一声号音,像是一把生锈的刀锋划破寂静。喑哑的号声,惊飞了柏树上的麻雀,几个正在锻炼的老兵蓦然驻足。音符在滑音处戛然而止,宋守山剧烈咳嗽起来,却把军号攥得更紧。1949年解放上海时,他就是咳着血在一处大楼上吹响军号的。

  “我来吧。”朝气而磁性的男声响起。一个大学生模样的青年人展开泛黄的乐谱,金色小号在阳光下熠熠闪耀。宋守山瞪大双眼:青年人手持军号的英姿,与老班长当年在战场上吹响冲锋号时,并无二致。

  “这位是赵长河烈士的曾孙。”管理员轻声介绍着。老人身子一震,70多年前的画面突然鲜活得刺目:硝烟味弥漫的驻扎地,赵长河拿着一张全家福,指着上面虎头虎脑的娃娃说:“等打完仗,俺孩儿也要学吹号……”

  号声在陵园上空升腾。宋守山看见青年的腮帮鼓起,金色音符在空中飘荡着。新栽的松树苗在声浪中轻颤,露珠顺着针叶滚落,宛如当年长江上的晨雾。

  树影移过纪念碑时,宋守山正讲述第三道裂痕的来历。那是在抗美援朝战场上爆破筒的炸响中留下的。寒冷的冬夜,水汽在号管中凝成了冰。战斗打响前,他用胸口焐热冻住的军号。70多年过去了,那年寒冷的风雪以及炽热的弹片,给这把军号和他身上留下至今依然清晰的伤痕。更深的记忆却留在他的心中:身边的战友,一个个倒在冲锋的路上。“在我前面,有3个司号员都牺牲了……”说着,他轻抚青年的军号,“现在该你们接着往下传了。”

  暮色渐浓,陵园响起闭园广播。宋守山又一次擦拭军号,突然他把冰凉的铜管贴紧面颊。1948年的风雪穿越时空呼啸而至,他清晰地听见班长赵长河在耳边大声吼:“愣啥?接着吹!”

  残阳如血,军号声撕裂暮色。这一次,宋守山吹完了整首冲锋号。最后一个音符化作颤动的余韵,久久萦绕在纪念墙镌刻的众多姓名之间。青年的军号也悄然加入,新旧军号的鸣响,在天地间共振,惊起满园白鸽。

  风过松林,宛如万千军号低吟。

[ 责编:丛芳瑶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唱针落!战歌化作砍向侵略者的“大刀”

  • 走起!大橘带你打卡四季北京中轴线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国家能源局7月31日发布的信息显示,截至6月底,我国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充电枪)总数已达到1610万个。
2025-08-01 10:17
今年是中国启动国家公园体制改革10周年,中国国家公园建设实现从试点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协调、全面推进的历史性转变,取得明显成效。
2025-08-01 10:16
31日,中国工程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中国信息与电子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发布《新一代信息工程科技 人工智能新兴技术备选清单》297项,其中约三分之二是首次提出。
2025-08-01 10:11
由我国牵头制定的两项国际标准《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13部分:直流断路器》和《高压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15部分:直流转换开关》近日正式发布。
2025-08-01 10:11
复兴油田首期石油2010.06万吨、天然气123.52亿立方米探明地质储量顺利通过自然资源部评审,标志着我国四川盆地首个页岩层系油田诞生。
2025-08-01 10:10
六方金刚石的形成条件极为苛刻,人工合成最大难点在于高温高压下六方金刚石的形成能量高于普通金刚石,因此高温高压产物常以普通金刚石为主,而难以得到六方金刚石。
2025-07-31 10:27
当机器人不再只限于执行预设操作,而是能够具备自主思考和判断,具身智能或许将会很快在更多的社会生活场景中投入应用,为人类的未来社会开创更多可能性。
2025-07-31 10:23
当前,高校应以人民为中心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奋力构建以人工智能为支撑的人才自主培养新生态,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出更多高质量人才。
2025-07-31 10:20
“我们使用导航软件时,经常用到的信号灯倒计时读秒功能,正是基于北斗高精度定位‘透传’的实时位置服务数据实现的。“北斗+人形机器人”“北斗+农机”“北斗+打桩机”……北斗系统持续赋能千行百业,在多个领域实现深度应用与创新突破。
2025-07-31 10:15
7月30日15时49分,在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以下简称“长八甲火箭”)托举卫星互联网低轨06组卫星直冲云霄,将其精准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7-31 04:55
科技浪潮下,侨界青年索华也带来创业项目——基于燃气低碳催化的粉末喷涂线研发和产业化,顺应新能源与“双碳”目标趋势。
2025-07-30 09:41
中国国土南北跨越纬度近50度、东西跨经度60多度,带来气候多样性,适宜不同品种的蔬菜、水果生长。答:“十四五”以来,在消费升级与供应链创新的双重作用下,我国果蔬产业发生着诸多变化。
2025-07-30 09:40
面对激荡的国际竞争局势与高质量发展的迫切需求,唯有主动拥抱变革,让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充分浇灌产业创新的“广阔田野”,方能赢得战略主动、制胜未来。
2025-07-30 05:00
前不久,甘肃皋兰什川古梨园系统、浙江德清淡水珍珠复合养殖系统和福建福鼎白茶文化系统正式被联合国粮农组织认定为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至此,我国的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数量增至25项,继续领跑全球。
2025-07-30 05:00
29日12时11分,双曲线一号遥十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将搭载的恩施硒都山泉号卫星顺利送入预定轨道,飞行试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30 05:00
北京时间7月27日18时03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使用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5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7-29 10:17
鸟类因误判透明或反光的玻璃而撞击建筑物,被称为“鸟撞”,是威胁鸟类种群的重要因素之一。
2025-07-29 04:40
日前从江西铜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悉,该自然保护区与井冈山大学蜘蛛生物学研究团队开展蜘蛛资源本底调查中发现蜘蛛新物种——广丰合跳蛛。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生物钥匙》上发表。
2025-07-29 04:40
近日,该中心与重庆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唐安军教授团队,在巫溪县白果林场发现近危物种长叶山兰,这是在阴条岭发现的又一新纪录种。
2025-07-29 04:40
随着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数字化健康管理成为一种新的生活风尚,帮助人们提高健康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但当人们对健康数据的关注逐渐演变为时刻紧盯、过度解读时,这一数字化工具,反而可能催生不必要的焦虑,让人们在不知不觉中被数据所“绑架”。
2025-07-29 04:4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