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忆烽火·传薪火丨历史与未来之间,总会有一个“最大公约数”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文化 > 正文

忆烽火·传薪火丨历史与未来之间,总会有一个“最大公约数”

来源:中国军网2025-05-28 14:28

  这些天,一部来自中国的纪录片,在海外大量“圈粉”,引发广泛关注。

  除了在社交平台热传,这部纪录片还在5月中旬的晚间黄金时段两度登录“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片子一开始,环城而过的莫斯科河,随风飘摇的郁金香花,喷刷在地铁车头上的二战苏军战士宣传画,都让观众们近距离感受到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前夕,莫斯科街头那庄严而热烈的气氛。

  小雨靡靡的红场,斯韦特兰纳·扎杰拉,一位年轻的专栏作家,当和记者谈起80多年前那场战争,泪水一下涌出了眼眶:那是一种痛彻心扉的记忆,是“家家户户都在战争中失去了亲人”的共同记忆。

  这种记忆,在记者的同行朋友德米特里·列昂季耶夫看来,是莫斯科胜利博物馆“胜利面孔”展厅里收集到的100多万张参战亲人的照片,是大厅上空垂下的象征着战争中逝去的2600万生灵的一条条金色链条,更是苏联必须取得这场战争胜利的民族自觉。他还特别强调,这种感受,经历过抗日战争的中国一定能理解,因为“同样关乎民族存在”。

  这部纪录片叫《莫斯科的朋友们》。全片10多分钟,是记者与她的4位俄罗斯朋友的心灵对话。话题从80年前的那场胜利开始,又远不止于战争本身。

“今日俄罗斯”电视台纪录片频道首页大图推介纪录片《莫斯科的朋友们》。新华社发

  纪录片中,当被记者问及如何看待红场阅兵,莫斯科国立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亚历山大·博布罗夫坦诚相告,他认为所有参加庆典活动的国家,“都拥有对和平与繁荣的共同追求”,是为了铭记共同的历史,守护更好的未来。

  在这部纪录片发布前,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已受邀前往俄罗斯参加阅兵仪式。从参加排练伊始,中国军人就成为了当地居民、中国留学生乃至各家媒体追逐的焦点。每当这支队伍一亮相,总会有很多人拿出手机拍照,不少民众还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贴出了“同框”合影。

5月9日,阅兵入场准备时俄罗斯少年军方队特意同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司礼大队合影。网络视频截图

  世界是多元的。每个国家、每个民族经历的不同,都会孕育出独一无二的文明形态与精神气质。但在追求和平和正义的道路上,人类的情感总是相通的,无论岁月更迭,沧海变幻,这种情感只会在时光沉淀中散发出越来越醇厚的味道,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和中国飞行员的合影。资料图片

  就像这张合影,岁月的长河已经磨平相片原有的光泽,但中苏军民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的光荣记忆,永远在历史的长卷上熠熠生辉。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历经几个月的惨烈血战,中国的华北、华东大片领土沦于敌手。在日本侵略者疯狂进攻之下,中国军队损失惨重,特别是空军力量基本被消耗殆尽。日军可以肆无忌惮地出动飞机轰炸中国军队、城市和平民,战况已到了十分严峻的程度。

  在此危急时刻,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受邀来到中国,首战就在南京上空打响。

  对于这场空战,当时的一家报纸发出了一篇题为《十月十二日后的南京首次空战》的新闻电讯。这则电讯传递出来的信息虽然不多,但极大鼓舞了抗日军民的斗志,也给嚣张的日本侵略者以有力回击。不幸的是,此次空战中一架苏联战机被击落,飞行员涅日丹诺夫牺牲在南京的土地上,时年仅24岁。

  从1937年在南京上空秘密参战至1941年撤离,苏联援华航空志愿队采取轮换形式,先后有2000多名飞行员参战,其中不乏像日加列夫、雷恰戈夫、阿尼西莫夫、波雷宁等苏联著名空军将领。200多名苏联飞行员为中国的抗战事业壮烈牺牲,血洒长空。

重庆万州库里申科烈士墓园。新华社发

  法西斯的疯狂肆虐从未吓倒世界各国人民,侵略的战火烧到哪里,哪里就会激起更为奋勇的抵抗。即便语言不通,即使从未谋面,乃至斗争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在一个共同的敌人面前,誓为正义事业流血牺牲的强大信念,让人类从未团结得如此紧密。

克尔与曾生的合影。深圳东江纵队纪念馆供图

  这张合影拍摄于1944年的深圳坪山。画面最左边,梳着背头、穿着飞行夹克的帅气小伙,是美国“飞虎队”飞行员克尔。与他握手的人,是活跃于华南抗日战场上的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

  1944年2月,克尔在执行轰炸香港九龙启德机场的任务时,不幸被日军炮火击中。紧急关头,他选择跳伞逃生,随后被东江纵队的游击队员发现。游击队员立刻展开营救行动,避开千余日军的层层搜捕,最终成功将克尔救出“虎口”。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中,仅东江纵队就先后营救国际友人100多人以及10多名被日军击落的美国飞行员。此外,东江纵队还建立情报站,配合盟军作战行动,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我们的敌人是世界性的敌人,中国的抗战是世界性的抗战。”14年的浴血奋战,中国战场牵制和抗击了日本陆军三分之二以上的兵力,歼敌数量占日军二战期间伤亡总数的70%,有力地支援了世界其他地区的反法西斯斗争。

  作为二战主要同盟国,中国的抗战不仅决定了中国战场的最后胜利,而且深深影响着其他战场上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进程。

  1941年6月,一封来自延安的密电放在了苏联领导人的案头。这是一份珍贵的战略情报,内容是德国即将进攻苏联。一直担心将处于德、日法西斯双向夹击的苏联,终于在德国发起进攻前夕调整了作战部署。对于这份情报的价值,朱可夫元帅在回忆录中说:“苏联红军总算提前了24小时进入紧急战备,得以免遭灭顶之灾。”

阎宝航。资料照片。

  提供这份情报的人叫阎宝航,是中共优秀的地下情报人员。二战胜利50年后,俄罗斯前驻华大使对他是这样评价的:“他是中国人民的骄傲,是俄罗斯人民感谢之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永远被铭记的幕后英雄。”

  在那场战争浩劫中,有危难关头的风雨同舟,有携手并肩的关山共越,有欢庆胜利的热烈拥抱……80年之后,当我们再次翻开一张张浸满硝烟味道的照片,翻阅一份份铭刻浴血征程的历史档案,那是所有热爱和平的人们共同的记忆,也是人类抗击侵略、捍卫正义的生动写照。

  铭记80年前那场伟大胜利,不仅在于缅怀先辈们的流血牺牲,更在于它终结了战争,开启了和平,抵御了野蛮,复兴了文明。

  然而,战后的80年间,世界并没有真正实现安定和平,战火硝烟并未离我们远去。局部地区冲突不断,大国博弈、民族矛盾、流血冲突依然存在。特别是,随着冷战的结束,在当今国际政治舞台上,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并未彻底消失,反而是改头换面、迭代升级。个别国家为自身私利大搞本国优先、强权霸凌,企图以单边主义取代多边主义,严重威胁着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安全。今天,人类又一次站在了团结还是分裂、对话还是对抗、共赢还是零和的十字路口。

  当今中国紧密联系世界,成为动荡变革世界中的稳定力量、合作力量、进步力量。这些年,中国提出的一系列建议主张,越来越被广泛接受,越来越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客观、理性、全面地看待和处理当前世界面临的各种矛盾问题,携手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也越来越成为世界的共识。

  就像在这部纪录片的最后,俄罗斯人民友谊大学教授尤里·塔夫罗夫斯基对记者讲到的,“和平、贸易、文化交流……是21世纪最重要的事情”。80年前的那场胜利,曾书写下人类文明的“最大公约数”;80年后的今天,面对各种风险挑战,如何处理好人与人、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而不同”——这个来自古老中国而又焕发青春气息的哲学命题,终将成为这个公约数的最佳注脚。

  (井延坡工作室出品 作者:李景璇 赵镭饷 李佳琦)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福建首条第五航权客运航线开通

  • 重庆云阳的“侏罗纪公园”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研究证实,熊蜂能够通过观察同伴的积极状态改变自身的行为决策,呈现出类似“情绪传染”的现象。
2025-10-27 10:35
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研究团队研发出一款名为“交通安全副驾”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工具,能够精准预测交通事故风险。
2025-10-27 10:34
近段时间,国产算力的竞争日趋激烈。
2025-10-27 10:33
24日至26日,以“汇聚天下英才 共创美好未来”为主题的2025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在浙江省温州市举行。
2025-10-27 02:40
在上海交通大学徐汇校区,有一座特殊的“图书馆”——上海交通大学钱学森图书馆。它是全国327座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唯一的科学家纪念馆。三层楼的建筑,让无数人致敬仰望、驻足流连。
2025-10-27 02:40
记者从在山东东营市召开的2025中日韩澳候鸟保护工作组会议上获悉:我国鸟类保护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白鹤、青头潜鸭、黑嘴鸥、中华凤头燕鸥、朱鹮等多个濒危物种种群数量实现稳定增长,2024年、2025年同步监测越冬水鸟数量连创历史调查监测新高。我国连续6年开展“清风行动”,相关违法案件数量和违法犯罪人员数量明显下降,鸟类等野生动植物非法贸易蔓延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2025-10-24 10:21
光明日报银川10月23日电 记者张文攀从宁夏林业和草原局获悉,多年来,宁夏始终把防沙治沙作为荒漠化防治的重点工作,荒漠化和沙化土地连续25年实现“双缩减”,率先在全国实现了“绿进沙退”的历史性转变。
2025-10-24 09:57
光明日报海口10月23日电 记者王晓樱、通讯员张阳日前从海南大学获悉,该校热带油茶研究团队在海南五指山热带雨林进行油茶种质资源收集时,发现油茶新物种——五指山油茶。研究团队进一步通过形态学比对和叶绿体基因组系统进化分析,确认这次发现的油茶为独立物种。
2025-10-24 09:55
自半导体产业诞生以来,光刻技术始终发挥着关键作用,是推动集成电路芯片制程工艺持续微缩的核心驱动力之一。彭海琳告诉记者,在芯片制造的光刻流程中,“显影”是决定图案成败的核心一步。
2025-10-24 09:54
23日22时3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成功将通信技术试验卫星二十号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10-24 09:52
从自动化生产线到智能机器人,从大数据分析到物联网技术,从节能改造到绿色转型……当前,我国制造业进入一个更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的制造新时代。其中,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有利于持续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推动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不断引领产业向中高端跃升。
2025-10-24 09:51
工业和信息化部近日印发通知,部署开展城域“毫秒用算”专项行动。
2025-10-23 10:31
近日,以“先进制造”为主题的第138届广交会第一期落下帷幕。截至10月19日,境外采购商线下到会人数超15.79万人,环比增长6.3%。
2025-10-23 10:27
日前,大连理工大学科研团队研发的无人机蒙皮超薄一体化集成射频传感器挂飞成功,这标志着我国曲面天线全3D打印技术向实装应用迈出了重要一步。
2025-10-23 10:26
研究团队首次在原子尺度揭示了冰在二维下独特的“织网式”结晶过程。该成果日前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自然·通讯》。
2025-10-23 10:24
据农情调度,截至10月21日,全国秋粮收获近八成。
2025-10-23 10:23
科研和产业像“两张皮”,中间缺了能把成果“送上门”的人。
2025-10-22 10:17
由美国斯坦福医学院、英国莫菲尔德眼科医院、德国波恩大学等多家国际科研机构组成的团队,开发出一款视网膜下无线微芯片,成功帮助晚期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恢复了视力。
2025-10-22 10:15
为深切缅怀杨振宁先生,位于清华大学图书馆老馆219室的杨振宁书屋日前正式开放,与其同步启用的杨振宁档案资料库专题网站也面向全球上线发布。
2025-10-22 10:09
中国科学家研究发现,含利福特尼唑的三联方案,让幽门螺杆菌治疗有望重新回归更简便的三联方案时代,为全球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带来了全新的治疗选择。
2025-10-22 10:06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