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清贫的风骨 赤诚的信仰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清贫的风骨 赤诚的信仰

来源:解放军报2025-05-20 10:34

记者走进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旧址,追寻方志敏烈士的革命足迹——

清贫的风骨 赤诚的信仰

武警江西总队上饶支队组织官兵前往怀玉山清贫园,与当地小学生共同朗诵《可爱的中国》(资料照片)。史延鑫摄

  武警江西总队上饶支队组织官兵前往怀玉山清贫园,与当地小学生共同朗诵《可爱的中国》(资料照片)。史延鑫摄

  暮春,江西省上饶市玉山县,怀玉山峰峦披锦、满目葱郁。

  记者沿石阶拾级而上,台阶尽头豁然开朗:方志敏同志的头像雕塑如山矗立、目光如炬。一旁的花岗岩碑石上,镌刻着他的遗作《清贫》。苍劲如铁的“清贫”二字,正是他的手迹。远处,“为了可爱的中国”7个大字犹如跳动的火苗,鲜红热烈。

  今天,方志敏和红军将士们战斗过的这片土地,硝烟早已散尽。唯有松涛阵阵,犹如千军万马仍在驰骋,让记者感受到那段烽火岁月的心跳。

  习主席曾深情地说:“我多次读方志敏烈士在狱中写下的《清贫》。那里面表达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爱和憎,回答了什么是真正的穷和富,什么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什么是革命者的伟大信仰,人到底怎样活着才有价值,每次读都受到启示、受到教育、受到鼓舞。”

  走进闽浙赣革命根据地旧址,听老区干部群众讲起方志敏的信仰、风骨、人格魅力,记者对习主席提出的叩问有了更深切的思考和感悟。

  “生活虽然痛苦,而精神还是非常愉快的。愈艰苦,愈奋斗!愈奋斗,愈快乐!”

  清贫并非清苦,真正的富足是精神的丰盈

  出上饶市弋阳县县城,一路驱车向东北30余公里,记者来到群山环抱的方志敏故居。

  举目四望,村庄里,座座白墙黛瓦的小楼拔地而起,一如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中所愿,“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

  步入故居,堂屋正中挂着方志敏青年时期写下的对联“心有三爱奇书骏马佳山水园栽四物青松翠竹洁梅兰”,无声诉说着他的高雅情趣、高尚情操和高远情怀。

  这是一座曾被国民党军烧毁10余次,又一次次被老区人民按原貌重建的土木房屋。

  人民心中,清廉无价。这里的一切,都以最质朴的姿态,告诉人们什么是真正的穷和富。

  “衣服破了自己补,扣子掉了自己缝,他所有的家当,就是用旧箩筐装着的几件衣服。”曾数次前来瞻仰的弋阳县人武部军官胡雪军说,身为党的重要领导干部,方志敏始终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就像他在《清贫》中写的那样,“从没有奢侈过”。

  置身简朴的故居,聆听讲解,很多细节让记者心生感动——

  方志敏平时穿旧长衫或者中山装,只喝白开水,不喝茶。不是不喜欢,而是因为茶叶可以贸易换钱给苏区。

  他被捕的时候,就连国民党士兵都不信:“这么大的官能没钱?”结果搜遍方志敏全身,大失所望:除了一块旧怀表和一支钢笔,没有发现任何值钱的东西。

  在监狱里,面对国民党高官厚禄的利诱,方志敏回答:“我不爱爵位,也不爱金钱!”

  那么,方志敏爱什么?展馆中,他饱含深情的一段自述振聋发聩——

  “我真诚地爱我阶级兄弟,爱我们的党,爱我中华民族。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为着党的事业的成功,我毫不稀罕那华丽的大厦,却宁愿居住在卑陋潮湿的茅棚;不稀罕美味的西餐大菜,宁愿吞嚼刺口的苞粟和菜根……”

  “这样的日子,难道不苦吗?”穿行于故居,许多参观者都有同样的疑惑。

  记者在方志敏的遗作中找到答案:“我们是为着主义的信仰,阶级的解放,抱定了斗争到底的决心,所以生活虽然痛苦,而精神还是非常愉快的。”

  “愈艰苦,愈奋斗!愈奋斗,愈快乐!”在展馆墙壁上的这句话前,记者驻足凝思。轻轻触摸,字迹冰凉,记者胸中却如烈焰般炽热:这,不就是共产党人“苦与乐”的辩证法吗!

  “如果是为了钱,方志敏有许多机会挣大钱。”走进江西方志敏干部学院《清贫》主题教室,讲师万来英给记者算了一笔账——

  方志敏被捕后,敌人曾以叛徒孔荷宠变节后的待遇诱惑他:少将参议,月薪500元。

  “当时普通工薪族一个月的收入不过是一二十块银元,500元已是巨款。方志敏如果投降,敌人开出的价码只会更高,可他不为所动。”

  “真正的共产党人,连死都不怕,还会贪恋富贵吗?”聊到动情处,万来英拿出手机与记者分享了一段让人热泪盈眶的文字:80多年前,湖北恩施,临刑前的100余级石板路上,敌人高喊“回一回头就不杀”。26岁的共产党员何功伟拖着沉重的脚镣,始终没有回头。

  “历史的深处,藏着我们党从弱小到强大的密码。”万来英感叹道,如今,面对各种利益诱惑,能不能忍住不回头、做到不伸手,这是每名共产党员必须答好的人生答卷。

  “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清正廉洁是美德,更是一种巨大的力量

  一场春雨过后,碧空如洗。

  记者来到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旧址,斑驳的砖墙上,“银库”二字格外醒目。这里,曾存放着数百万元革命经费。

  “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地用之于革命事业。”在方志敏笔下,“矜持不苟,舍己为公”,是每名共产党员必须具备的美德。

  两个隐藏在历史深处的故事,令记者动容——

  方志敏的妻子缪敏为革命被捕入狱,大家商量欲以400大洋保释,方志敏坚决反对。在他看来,为革命筹集的金钱必须用于革命事业,就算是救妻这般紧急事也不行。

  听村里人说儿子当了大官,母亲金香莲翻山越岭来找方志敏,想借点钱渡过灾荒,但他告诉母亲:“姆妈,我是当主席,可当的是穷人的主席,哪里是官?饷银,将来会发,现在没得发。”知儿莫若母,母亲理解他。

  “湖塘塌塌岭呦,出了个方志敏哎……”参观中,解说员情不自禁地唱起老区人民至今传唱的民谣,引得人群一片喝彩。

  “早在1928年春,在方志敏领导下,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党组织就拟定了《共产党员守则二十二条》,其中第十九条就是‘不得贪污’。”江西方志敏干部学院原副院长程小波说,方志敏以清贫之身践行共产党员的好作风,对腐败现象严惩不贷,带动苏区涌现了一大批清正廉洁的好干部。

  掩映在一片枫林中的红军广场,曾是闽浙赣苏区军民集会之地。横峰县委党校常务副校长姚贵木告诉记者,当地群众依然在传颂着苏区好干部张其德的故事:当时,张其德任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财政部长,手中掌管着大量的金条、银元,平时却穿着补丁叠补丁的衣服。办公桌断了腿,就用砖头摞起来顶住继续用。

  非独张其德如此。红色岁月的许多细节,在今天听来似乎不可思议——

  经济部部长、“红色管家”张天松变卖家产,捐献300块银元用于苏区建设。未婚妻来探亲时,想用他房里堆放的竹布做件新衣裳,他却警告说“不要打半点主意”。管理科的同志私下给闽北分区区委书记黄道拿了点盐,黄道知晓后勃然大怒,当即让人送还。铅山县委一个月买了5元墨水,被登报批评:“好阔气的铅山县委”……在那片清朗澄澈的天空下,苏区建设成就巨大,毛泽东称之为“方志敏式”的根据地。

  “我们党不是因执政而有力量,而是有力量才执政。”触景生情,姚贵木铿锵有力地朗诵起方志敏的名言: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

  这是一种怎样的力量?

  “方志敏的气节情操,甚至赢得了敌人的敬仰。”姚贵木告诉记者,方志敏在狱中短短数月,负责劝降的看守所长凌凤梧、国民党元老胡逸民、看守高家骏等人,均被他的人格魅力征服,或提供纸笔,或帮助传递文稿,甚至偷偷将方志敏脚上的重镣换为轻镣。

  “在敌人的监狱中,一个共产党‘要犯’居然能‘宣传了十个人来参加革命’,这是何等的感召力!”姚贵木感慨地说,这样的力量,来自共产党员的严格自律;这样的力量,我们今天仍然不能丢。

  一路寻根,重温方志敏领导制定的一系列制度规矩,记者心中一股激流奔涌——

  从《共产党员守则二十二条》到如今的中央八项规定,一个历史结论早已深入人心:正是因为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的政治品格,我们党才能够长盛不衰、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从此,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

  清贫坚守的背后,是信仰

  夜幕四合,灯火璀璨。南昌市东湖区方志敏广场上,老人闲坐,情侣散步,孩子们奔跑嬉戏,远处高楼霓虹闪烁,沿江大道车水马龙。

  广场旁,方志敏爱国事迹陈列馆浓缩着他的一生。其中,有一段凌凤梧对方志敏的记述:“这是一种什么人呢,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呢?难道世界上还有这样的人吗?我不相信还有这样的人。”

  “凡是走近方志敏的人,都有这样的疑问。但当深入了解他的故事,就会产生心灵共鸣。”程小波说,方志敏入党时写下誓言“从此,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给党去了”。直至牺牲,他对自己的信仰忠贞不渝,写下“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

  “方志敏被捕后,敌人为了劝降,便假意优待,还给他纸笔,一再要求他‘写点文字’。他们哪里想到,方志敏写的是‘我已认定苏维埃可以救中国,革命必能得最后的胜利,我愿意牺牲一切,贡献于苏维埃和革命’。”

  “翻开共产党人的‘百年相册’,为信仰赴死者,比比皆是。”登上雾气笼罩的怀玉山,在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纪念碑前,程小波讲起一段触动人心的故事——

  1934年12月,怀玉山上大雪纷飞,红10军团激战数日,伤亡惨重。方志敏被捕前,红军历史上最年轻的军团长、时任红19师师长寻淮洲壮烈牺牲。后来,国民党将领王耀武命人扒开寻淮洲的坟墓,发现他上身没穿衣服,因为红10军团被服稀缺,谁牺牲了就将衣服留给活着的人。

  见到被捕的红21师师长胡天桃,王耀武更是大为震撼:他脚穿两只颜色各异的草鞋,背着一个很旧的干粮袋,袋里装着一个破瓷碗。这些,就是这位威名赫赫的年轻师长的全部家当!

  “共产党人是特殊材料制成的吗?不,是信仰淬炼而成!”程小波感慨地说,一个人一旦树立坚定信仰,就能找到人生方向。反之,那些坠入腐败泥潭的党员干部,正是理想信念的“总开关”出了问题。

  怎样坚定自己的信仰?“在理论的政治的认识上,站稳着脚步,才不至于随时为某些现象或谣言而动摇自己的革命信仰!”方志敏在狱中写下的这段话,记者读来仍觉充满力量:今天,持续深化政治整训,就是要突出政治上的正本清源,增强思想改造的自觉性和彻底性。

  方志敏大道、方志敏故居、方志敏纪念馆……从南昌到弋阳,在方志敏战斗过的地方,人们始终把他记在心上。1935年,方志敏牺牲时,年仅36岁。90年过去,人民深切怀念他,也在追寻那份至死不渝的信仰。

  “假如我不能生存——死了,我流血的地方,或者我瘗骨的地方,或许会长出一朵可爱的花来……”在方志敏广场,记者耳边回荡着方志敏写下的《可爱的中国》。

  今天,这朵“可爱的花”,绽放在方志敏的家乡,在“可爱的中国”大地遍地开花!

  (记者 欧 灿 陈典宏 陈晓杰 采访得到郭冬明、游琦等大力支持)

  记者手记

  坚守洁白朴素的精神家园

  一支钢笔,一块旧怀表。穿越历史的风云,它们记录着什么,又将续写什么?

  古人云,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方志敏同志被捕时身上仅有的这两件东西,诠释了共产党人的“清贫”。这种“清贫”,远非物质匮乏的困顿,而是对精神高地的坚守,是捍卫信仰的方式;是“一点一滴地用之于革命事业”的纯粹,更是“为着阶级和民族的解放”的追求。

  “人这一生,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定的信仰。”当一个人坚定了人生的信仰,决定要怎么活着之后,他就获得了最强大的定力。今天,追寻方志敏烈士的革命足迹,我们更真切地认识到:真正的富有,在于精神的丰盈;永恒的清白,源于信仰的提纯。方志敏用生命诠释的“清贫观”,叩问着每一名共产党人——在物质丰裕的今天,如何以“洁白朴素”守住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

  答案,在那支钢笔与那块怀表的诉说中,也在历史与未来的交响里。

[ 责编:王蕾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梦想,飞越了大山

  • 大阪世博会中国国家馆日活动成功举行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防晒,究竟该如何掌握分寸,才能在抵御伤害与拥抱健康之间找到平衡点?
2025-07-11 09:58
生命只有一次,心脏健康不容忽视。唯有提高对心梗症状的警觉性,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才能为生命筑起一道坚实的“心”防线。
2025-07-11 09:58
晒后背是一种传统的养生方法,符合中医“冬病夏治”的理论,其核心在于借助盛夏充沛的自然阳气,通过阳光照射背部,来提升人体自身阳气。
2025-07-11 09:58
截至7月10日,我国“北气南下”能源大通道累计输气量突破1000亿立方米,安全平稳运行超2000天,标志着这条纵贯南北的能源大动脉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绿色转型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2025-07-11 04:55
从自然资源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办公室了解到,今年上半年,全国新发现矿产地38处,同比增长31%;新发现矿产地中,大中型矿产地25处。
2025-07-11 04:10
时下,智能手机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社交娱乐的重要工具。多学科专家指出,当我们刷手机出现注意力极度涣散、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情绪化反应严重、深度学习能力下降、空虚感增加等症状时,就表明我们的大脑正在被“腐蚀”。所谓的“脑腐”,即因长期暴露于碎片化信息而引发的认知衰退与脑功能损伤。
2025-07-11 04:10
由于肉眼很难发现水污染的情况,洪水之后饮水需要特别注意,避免直接饮用自来水、山泉水、河水、湖水等。肖丹提醒,如果不适症状较为严重,出现持续高热、剧烈呕吐、严重腹泻、脱水、意识障碍等,或皮肤干燥、眼窝凹陷、少尿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2025-07-10 09:3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近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自然科学基金委作为我国资助基础研究的主渠道,制定了一系列创新举措。
2025-07-10 09:33
嫦娥六号月球样品的相关研究成果,引起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关注。这1935.3克宝贵的月壤,使得月球样品研究进入“嫦娥时代”,开启了人类认识月球的新纪元,也为中国月球研究走向世界前列奠定了基础。 一年来,中国科学家们已经利用嫦娥六号月球样品取得许多科学突破。
2025-07-10 09:32
2024年嫦娥六号任务首次从南极-艾特肯盆地内部采回月球样品,为揭示该区域物质成因提供了直接证据。综合元素和矿物组成分析,南极-艾特肯盆地镁环物质主要为斜长石(63%~67%)和低钙辉石(25%~27%)组成的亚铁苏长岩。
2025-07-10 09:32
7月9日,在北京航天城,神舟十九号航天员蔡旭哲(中)、宋令东(右)、王浩泽在记者见面会上敬礼致意。 在神舟十九号乘组中,航天员王浩泽也是一位90后,更成为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飞行工程师。
2025-07-10 09:30
随着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助力建材行业向更智能、更绿色、更高端方向变革。“通过数字化转型,建材企业可基本实现研发设计数字化、生产运营一体化、客户服务敏捷化,提升决策效率、协同能力和服务水平,快速提升生产力和核心竞争力。
2025-07-09 09:40
记者8日从湖南省自然资源厅获悉,通过创新地质找矿理论,经过长期勘探,湖南省郴州市临武县鸡脚山矿区已探获超大型蚀变花岗岩型锂矿床,共提交锂矿石量4.9亿吨,氧化锂资源量131万吨。
2025-07-09 09:39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8日晚间发布的通知,今后“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将不得应用于阿尔茨海默病治疗。“颈深淋巴管/结—静脉吻合术”是将颈部深层淋巴管或淋巴结与邻近的静脉进行吻合的手术,近年来部分医疗机构将其用于治疗阿尔茨海默病,引发争议。
2025-07-09 09:39
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能源局日前发布《关于开展零碳园区建设的通知》。支持企业对标标杆水平和先进水平,实施节能降碳改造和用能设备更新,鼓励企业建设极致能效工厂、零碳工厂。
2025-07-09 09:37
近日,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科研人员依托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冷却储存环,精确测量了极缺中子原子核硅-22的质量,实验发现硅-22的质子数14是一个新幻数。
2025-07-09 09:3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7日发布消息,自然科学基金委近日制定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9:20
近日,由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联合有关单位研制的全自动水稻覆膜插秧技术装备在江苏省靖江市投入使用,开启了我国水稻覆膜插秧新模式。
2025-07-08 09:11
日前,全球领先的720V高压固态钠盐电池,在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达拉特旗的建亨奥能科技有限公司正式量产,标志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实现固态钠盐电池商用量产的国家。
2025-07-08 09:10
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获悉,该委日前制定了重大非共识项目试点实施方案,将在2025年启动资助试点。
2025-07-08 05: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