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AI助力无人机检测识别技术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AI助力无人机检测识别技术

来源:中国国防报2025-05-14 09:59

  近年来,无人机技术发展迅速,应用领域不断拓展,从物流配送、环境监测,延伸至军事侦察、目标打击等关键场景。与此同时,无人机的广泛使用也带来一些安全隐患。例如,小型无人机可能被用于非法入侵、情报窃取,甚至是对一些关键设施发动攻击。传统的反制手段在应对这些小型无人机时,往往难以达到较好的作战效果。基于人工智能(AI)的无人机检测识别技术,成为应对这一威胁的重要方式。

  传统的无人机检测识别技术主要是通过雷达、光学传感器和无线电监听实现。其中,雷达发射电磁波探测目标,但面对低空低速小型无人机时,灵敏度低,易受地形干扰。红外摄像头等光学传感器虽能提供视觉信息,但在恶劣天气或夜间条件下,其探测效能大打折扣。无线电监测通过识别无人机的通信信号对其进行定位,但遇上加密通信链路或静默状态的无人机时便会失效。此外,多架无人机协同行动时,将进一步加大检测识别难度。传统手段在处理海量数据、快速做出响应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急需智能化升级。

  人工智能技术明显提高了无人机检测识别效率。以意大利“KARMA”反无人机系统为例,其核心技术包括多源传感器融合、智能识别与分类、实时决策与响应等。

  多源传感器融合:该系统采用无雷达设计,通过射频传感器、红外摄像头和人工智能算法协同工作。射频传感器负责扫描无人机的通信信号,提取频段、信号强度等关键参数;红外摄像头进行实时监控,对目标进行识别;人工智能算法对各传感器的数据进行融合,减少误报和漏报情况。

  智能识别与分类:“KARMA”反无人机系统能够分析判别不同类型的无人机,如民用四旋翼无人机和军用固定翼无人机,还能判断无人机的飞行模式,如悬停、盘旋、集群编队等,并评估威胁等级,启动应对措施。

  实时决策与响应:检测到威胁后,“KARMA”反无人机系统会将信息推送至指挥控制单元。操作人员通过人机界面获取空情信息,并选择干扰或硬杀伤等手段。另外,该系统配备的射频干扰模块可阻断无人机通信链路,使其降落或返航;如需进行物理摧毁,还可联动火力控制单元,但最终决策权掌握在操作人员手中。

  测试表明,在应对多种复杂威胁场景时,由人工智能驱动的检测系统展现出一定优势。对于低空飞行的无人机,其能准确捕捉处于雷达盲区内的目标。面对集群攻击,人工智能算法可并行处理多目标数据,预测飞行轨迹,并优先拦截高威胁目标。

  虽然人工智能技术有效提升了无人机检测识别能力,但其在实际应用中面临诸多挑战。例如,无人机可能采用人工智能反制手段,从而引起检测系统误判。算法可靠性也可能存在问题。机器学习模型的准确性依赖于训练数据的完备性,如果训练数据未涵盖新型无人机或极端场景,人工智能会出现漏检情况。此外,系统集成难度大,多传感器协同需要解决时延同步、数据格式统一等技术问题,这些仍需进一步优化改进。

[ 责编:王文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会见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

  • 西康高铁全线20座隧道全部贯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为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5-05-14 17:50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刘岗团队发展了“漂浮策略”和“维度定制”相结合的新策略,如同给二氧化钛穿上了“水上行走鞋”,赋予了材料可漂浮于中性水溶液表面的特性,为塑料转化提供了极具竞争力的替代方案。
2025-05-14 09:44
通过将筛选出的诗词逐一标注,提取时间、地点、诗人身份、情境语义等信息,研究团队逐步建立起一个横跨1400年的“长江江豚诗词数据库”,并确定724首提及长江江豚的作品。
2025-05-14 09:43
在全球变暖的气候背景下,未来全球雪旱发生频率将成倍增加,其中暖雪旱将成为主导类型。
2025-05-14 09:41
近日,中国科学院微生物所和西南大学的科学家找到了柑橘黄龙病的抗性基因,“柑橘癌症”有了破解方法。
2025-05-14 09:39
除了嫦娥六号带回的月球样品,其拍摄的着陆区高清图像可以帮助科学家了解着陆点的地质细节和土壤来源。在这项研究中,科研人员利用嫦娥六号降落相机序列图像、全景相机近景立体图像等数据,构建了一套高精度的着陆区地形数据集。
2025-05-14 09:36
近日,多奈单抗注射液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出全国首方,引发广泛关注。
2025-05-13 09:55
这场堪称检验船舶前期设计建造工程的“期中考”,将进一步验证大型邮轮在设计、工艺、生产准备、总装建造等阶段所取得的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
2025-05-13 09:28
农业农村部的数据显示,我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逐年递增,目前全国农作物秸秆产生量为8.67亿吨,可收集量为7.33亿吨,秸秆综合利用率达88.3%。
2025-05-13 09:26
近年来,应急管理部会同相关部门统筹推动全国应急避难场所的建设和发展。
2025-05-13 09:25
东北大学数字钢铁全国重点实验室,是致力于我国钢铁行业“由大到强”的科技“领跑者”。
2025-05-13 09:23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