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清风正气歌丨清风拂过开山岛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清风正气歌丨清风拂过开山岛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5-05-12 09:25

160cdd6a11c337053cb862df4244f1b9.jpg

矗立在开山岛上的王继才塑像。 李弘非摄

  春日的海面涌动着粼粼波光,我们迎着湿润的海风,穿过绿意盎然的燕尾港镇双拥公园,王继才先进事迹展示馆呈现在眼前。

  漫步瞻仰,我们仿佛走进了王继才32年的守岛时光。1面历经风吹雨打的国旗、1部手摇电话机、5台听坏的收音机、2盏用坏的煤油灯等展品静静地陈列在展柜里,带给我们深深的震撼。每件展品都浸润着王继才“守岛就是守家”的赤子情怀,闪耀着王继才夫妇坚守孤岛32年的精神之光。

  王继才第一次登上开山岛时只有26岁。那是1986年,驻守开山岛的部队撤编,作为民兵营长的王继才在老父亲的鼓励下,接下了开山岛值守的“苦差事”。1个多月后,妻子王仕花追上了岛。面对妻子的不解,王继才说:“当年日军就是以开山岛为登陆据点进犯连云港的,开山岛不能没人守。”王仕花理解了丈夫的选择,她毅然辞去教师工作,对丈夫说:“你守着岛,我就守着你;你守着国,我便守着家。”

  刚上岛时,生活条件艰苦。一盏煤油灯、一个煤球炉、一台收音机是王继才夫妇在岛上的全部家当。岛上没有淡水,他们就喝接来的雨水;没有电,他们就点起煤油灯;他们像燕子衔泥一样,从岸上一点一点地运来泥土,开辟菜园,种树种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原本光秃秃的小岛上栽满了苦楝树、松树,石阶上随处可见各式新旧不一的修补痕迹,巴掌大的果园里种满了桃树、梨树、樱桃树,葡萄架上还挂着零星的葡萄串……岛上的每一处变化都饱含了王继才夫妇的心血。

  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一些组织走私、偷渡的不法分子看中了开山岛。一次,一名商人把数沓厚厚的百元大钞放在王继才面前,想以旅游开发为名在岛上开办不法场所。其实当时,王继才身上还因盖房子背着1万多元的债务,贫穷几乎要击垮这个家庭,但王继才的态度斩钉截铁:“我是一名党员,别说你拿10万来,就是拿百万千万,那也是不可能的!”

  32年的守岛生活,王继才和王仕花夫妇省吃俭用,舍不得为自己添置新衣服,却自费购买了200多面国旗。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一场只有两个人的升旗仪式便在小岛上举行。

  “升旗!”王继才一声口令,五星红旗在他手中冉冉升起,王仕花则站在一旁庄严敬礼。王继才说:“开山岛虽小,却是中国的领土,必须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只有看着国旗在海风中飘展,我才觉着这个岛是有颜色的。”

  儿子在岛上出生后,他为儿子取名“志国”。“志”字上面一个“士”、下面一个“心”,王继才期盼儿子长大了当一名战士,一心一意去报国!王志国蹒跚学步时,便跟随父母顶着海风、踩着陡峭石阶,迈向海边的升旗台。五星红旗猎猎飘扬,把一颗爱国奉献的种子播撒进了他幼小的心灵。

  2012年,王志国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究生毕业,先后收到了几家单位的录取通知,待遇都不错。王志国在电话里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父亲时,王继才却说:“你想找份工资高的工作,我能理解。我知道,这些年没能给你们好一点的生活。但是你要考虑清楚了,人生的第一步啊,光用钱衡量哪行?选工作最重要的标准,是等你到了我的年纪,不会为今天的选择后悔!我看你还是到部队去吧。”就这样,王志国选择了参军入伍,如今在海警部队继续守护飘扬在祖国海疆的五星红旗。

  王继才夫妇为国守岛的故事,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反响,但王继才夫妻始终低调做人。2014年,夫妻俩被授予“时代楷模”荣誉称号。之后,他们陆续接到上岸作报告的邀请,王继才都以守岛为由婉拒。2017年,连云港市纪委举行“清风拂港城”演讲比赛,王继才接到邀请后说:“岛上一刻也不能离人,但是这个活动讲清正廉洁,我愿意去。”随后,王继才又提了3个要求:不安排专车接送,不安排吃饭,不坐主席台。

  有些人以为,王继才常年守岛,报酬肯定不低。其实,20世纪90年代初,他们每年的补助是3700元,平均每人每月154元。1995年,开山岛建起灯塔,王继才夫妇因肩负守护灯塔的任务,每年收入增加了2000元,但每人每月的补助仍不到300元。

  王继才常说:“个人是小账,国家是大账。个人小账算不过来的时候,就算一算国防大账,一算心里就平衡了。”

  海风鼓荡,海浪澎湃。那些在涛声中坚守的身影、凝结在五星红旗上的信仰,以及奔涌在血脉里的忠诚誓言,伴着开山岛清新的海风,将“守岛就是卫国”的信念播撒在祖国辽阔的大地上。(李弘非 朱发)

[ 责编:王文韬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内蒙古通辽:两千万亩玉米春耕正当时

  • 河北卢龙:发展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是量子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承担着量子芯片精密信号生成、采集与控制的核心职能。
2025-05-08 10:42
在火星地貌研究方面,地质地球所研究员秦小光和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建军组成了黄金搭档。这些系统性突破不仅刷新了人类对火星环境演化的认知,更在行星科学领域镌刻下鲜明的“中国印记”。
2025-05-08 10:40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可漂浮的二氧化钛材料。二氧化钛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在光照下能产生具有塑料分解能力的羟基自由基。
2025-05-08 10:37
从总体架构看,现代化生态环境智能治理体系可以概括为“一大脑、两支撑、多场景”的结构布局。
2025-05-08 10:31
这条特高压输送的电能超一半是风能、光伏、储能等纯绿色电能。
2025-05-08 14:0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