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纪实文学丨杨玺:北极镇听涛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文化 > 正文

纪实文学丨杨玺:北极镇听涛

来源:光明网2025-05-12 06:44

  2017年,我从漠河驱车赶往北极镇,汽车在茫茫森林中穿梭,鸟语花香扑面而来,刚修好的水泥路整洁漂亮,银蛇般蜿蜒向前。浓烈的阳光不时从林间洒下来,映照在路侧小溪旁高高矮矮的雪堆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

  放眼望去,茫茫一片森林,没有崇山峻岭,没有陡崖险坡,路旁全是错落有致的白桦林和松树,大都碗口粗,有的拳头大,更远的如天然卫士,粗壮朴实,干净利索,俊秀挺拔,直插云霄。树下是漫山遍野的杜鹃花,如铺上一层绚丽的织锦,微风袭来,花香四溢,吹皱了林间欢畅的小溪。轻踏落叶,屏住呼吸,虫鸣鸟叫,天人合一,给人平添一丝暖意。

  只有登临龙江第一湾,才真正感受到大自然的魔力,烟波浩渺的龙江第一湾从眼前缓缓流淌,哲罗、细鳞、重唇、鳇鱼等珍贵冷水鱼游来游去。用江水炖江鱼,其味之鲜,其心之甜,无与伦比。还可用丝网挂鱼,江边垂钓,其乐无穷。冬季,则凿冰捕鱼,用丝网从冰眼里放下,稍候片刻,慢慢拽出一条条鲜鱼,更增添了北国情趣。

  然而高处不胜寒,只有身临其境,才切身体会到阳光下寒流迸发,美景中暗流涌动的景象。在大家纷纷驻足留影观景时,对岸吹来一阵江风,瞬间刺骨的风带来毫无征兆的雨粒,温暖的阳光卷起猝不及防的碎雪,都在这里交汇,生生不息,可谓“一湾有四季,十步不同天。”猴急的风把大家吹得紧握栏杆,生怕不小心被风胁迫着“飞檐走壁”,一下子溜到了对岸。

  此刻,驻足风中闭眼,任呼啸而来的涛声拂面,任四面旋涡的冰雨洗心,任凭晶莹的雪花和调皮的雨粒浸透肌肤,沁人心脾,让肺中的呼吸与血管中的血流融为一体,顺应天地,滋润万物。

  伫立良久,慢慢一股凉意涌上心头。是啊,曾经绵延不绝,辽阔无垠的温带针叶林海洋,仿佛很多声音在回响,细细一听,却没半点声响。传说曾经让慈禧龙颜大悦蜿的胭脂沟,早已不复当年盛况,留在眼前的只有破败和荒凉。“这是多数人从未见过的景象,满山遍岭的野花,开放得触目惊心,如果绽开是一种动作,这野花的动作可以说是激烈,人迹罕至的大兴安岭深处,这片野花盛开的地方,把春天描绘到了极致。”百年前曾辉煌一时的淘金热,那些与黄灿灿的金子相关的淘金者及其命运,都沉湮在这冷寂和空茫中。如今在呼啸风中,是否有“胭脂们”不散的芳魂?只有与达子香有关的诗句,似乎还诉说着昨天的故事。

  野火摧残不低头,妖风肆虐不弯腰。矗立在一棵棵饱经风霜洗礼、伟岸挺立的雪松面前,这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基因在支撑?我纠结了良久?这难道不是一代代边防官兵的精神支柱吗?

  呵气成冰,滴水成钉。他们如这里的雪松一样耐得住极寒,耐得住寂寞,傲然挺立,寒风吹不倒,冰雪压不垮,极寒冻不走。正如这里的边防战士,在最冷到零下52度极寒天气下,真正把“最北最冷最放心,最偏最远最忠诚”的红色基因融入自己的血脉,守护着这里的一方水土,令人心生敬意。

  北极镇地广人稀,山高林密,岛屿众多。边境线全长,突发事件发生时,民警无法第一时间赶至现场,村民办事办证难是制约警民关系的最大掣肘。

  “警务就是家务,工作就是生活”,在黑龙江源头的洛古河村,洛古河夫妻警务室外墙上的这句话格外醒目。

  洛古河位于中俄边境、有着“龙江源头第一村”美誉,这里以冷闻名,全年无霜期仅80余天,我国气温最低的极值零下52.3度就测自这个村的气象观测点。2010年5月,贾晨翔携妻来到洛古河夫妻警务室,这一驻就是7年。

  爱他,就陪他一起品尝酸甜苦辣。一个戍边人与一个都市白领,在这个偏僻的小村落里演绎了一段浪漫的爱情。

  贾晨翔和妻子王晓莲是高中同学,上大学后经常来往。踏实、爱看书的贾晨翔让王晓莲产生了好感。于是,羞涩、腼腆的王晓莲向贾晨翔发出了喜欢的“信号”。最终,他们成为一对幸福的恋人。

  2005年,贾晨翔毕业后成为一名边防警官。一年后,渴望成为一名优秀律师的王晓莲应聘到哈尔滨一家律师事务所。可是没多久,在思念驱使下,王晓莲倒了几趟车,来到大兴安岭深处贾晨翔所在的哨所。在这个隐藏于密林深处的边关,她看到了黑瘦的贾晨翔,瞬间泪湿双眼,此刻她所有的理想与愿望都土崩瓦解。在与贾晨翔小聚几日后,王晓莲赶回大都市辞掉了工作。她不忍心爱人一个人待在那偏僻之地,要陪他一起品尝生活的酸甜苦辣。

  在这里,瘦弱的晓莲学会了劈柴、烧炉子,更学会了凿冰煮雪,实现了从律师到媳妇再到编外警察的“华丽变身”。和这里融为一体,俨然成了土著居民。对于夫妻俩来说“生活就是工作,家务就是警务”,既分工又合作,贾晨翔带领村民外出巡逻,王晓莲则在家办证。贾晨翔进村走访,王晓莲入户问暖,每天过得有滋有味。

  在洛古河,冷是贾晨翔夫妻俩心灵深处最难忘的记忆,一入冬,室内常常雪花般飘落些墙皮,这些发泡隆起的墙皮,一看就是经历过热涨冷缩的洗礼。

  贾晨翔说,50厘米加厚的墙,仍抵挡不了凛冽寒气。除了烧锅炉,还要烧火墙火炕,但在零下40多度气温下,加柴稍微晚一点,屋子地面和墙壁开始冒凉风。虽然每年夏天都粉刷一遍墙壁,但到了冬天墙皮还是哗哗往下掉。

  添柴不及时水管容易冻住,然而添柴太及时了,火炕上的被子会被烤煳。为了取暖,每天晚上要起来烧5次火炕,7年多来,每年7个月采暖期,相当于他晚上要起床7000次添柴加火。

  2012年,孩子出生。贾晨翔为孩子起名“北北”。他说,因为孩子是在祖国最北寒极出生,这里不仅孕育了他的孩子,还有自己逝去的青春,更有村民期盼的温暖。

  “有时真睡不着呀,想儿子,感觉对不住他,总是看照片,总也看不够”。为了不影响工作,孩子不满周岁时,就送到几千里之外的老家,由父母照看。每到夜深人静,想起北北,王晓莲眼圈就红了。2013年,央视“新春走基层”播出贾晨翔时隔4年回家过年的镜头,感动亿万观众,观众纷纷点赞、留言。

  2013年6月,贾晨翔因成绩突出,被任命为副教导员。谁知所长去接他时,村民都堵在警务室,说什么都舍不得他们离开。最终,夫妻俩选择留了下来。而村里先后来过4个大学生村官,最长的一年,最短的仅个把月,都因耐不住寂寞而悄然离开……

  面对极寒,贾晨翔夫妻把浓烈的青春,铺满烟波浩渺的山林,层峦叠起,随脉脉流淌的洛古河荡漾,散发着荷香。那是,浓烈的碧绿,疯长。

  不怕距离有多远,我都要追你追到天边边,似乎成了青春宣言。在北极镇,另外一对夫妻同样演绎了一段浪漫的爱情故事。

  一位硕士刚毕业的女大学生郭素丽,也放弃了在省委党校工作的机会,义无反顾地追随当年的恋人赵鲁杰来到北极村。他俩是高中同学,大学毕业之后一个来到了黑龙江,一个远在内蒙古。郭素丽说:“2010年研究生毕业时,我们已经异地恋了8年,不想再分隔两地,既然相爱,他作为军人没有选择的机会,当然我要追随他到这里。”

  “雨天一脚泥,晴天一身灰”,最冷时气温零下五十多度……他们俩结婚后,租了间22平方米房子,其实是老乡家车库改装而成,里面有一个大土炕,外面一个炉灶,加上同事借的一台电视机,便成了一个简陋的家。当时村里没有通长电,家里的电视不用关——晚上10点准时停电,电视就断了,次日天亮时电视又吱的一响,那就是来电了。由于房子墙体很薄,保温效果极差,每天早上,房门上都会结一层厚厚的冰花,屋里盛水的桶,也会结厚厚的一层冰。

  从小没见到过炉子的郭素丽,首先要学会烧炉子,给屋子供暖。赵鲁杰所在的派出所承担着173公里的中俄边境线,2380平方公里的管理区,三个自然村,一个林场1443户3457人的治安管理范围,已创下连续11年无涉外事件、15年未发生重大刑事案件的记录。可想而知,所里仅有的十几人都相当忙碌。

  烧炉子前要先学会劈柴,大斧子抡不动,郭素丽只能用小斧劈。一不小心,就会被刺算计,每次劈完手里或多或少都有些刺。屋子没有保温层,所以烧一点火就热得不行,但是没有炉火一会儿又凉透了。“盼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等他下班回到家,又没电了,天冷缩在被子里,用手电照明,帮我挑刺,每挑一根,他心疼、我手疼,都锥心的疼。”郭素丽说,这是她最难忘的。

  可惜,当下许多城里的年轻人整天患得患失,焦躁不安,宁愿沦为票子房子的奴隶,“也不相信爱情”。此刻,不妨来北极镇看看,从他们一个个平凡美丽的故事中获取幸福的密码,感受爱情的真谛。

  这里有句名言叫“一路向北,青春无悔”,十几个平均年龄才28岁的八零九零后,在这里坚守。2017年5月19日,北极边防派出所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戍边为民模范边防派出所”荣誉称号,这份沉甸甸的果实,也是该所70年以来获得的最高荣誉。

  “军功章啊,有你的一半也有我的一半”。一茬茬官兵来了,一茬茬又走了。有的妻子放弃都市繁华,追随着爱人来到这里,也有的妻子留在老家,替丈夫守家尽孝,一个人带着孩子披星戴月,辛勤劳作。无论来与否,她们都和郭素丽赵鲁杰一样,如深秋的金菊,历经了无数风雨,经得起风霜严寒考验,内敛坚贞,不张扬,不夺目,在百花凋零的村庄,依旧傲然绽放,在皑皑白雪中兀自素雅清欢。

  此刻涛声依旧,仰望北极星空,繁星点点,一如脚下璀璨夺目的土地,在岁月的涛声洗礼中也变得内敛坦荡,静美无边。此刻心海平静许多,多了几分淡定从容,少了曾经的跌宕起伏。宛若冬日里皑皑白雪下的哨所,没有鲜明的色彩,却有着博大无私的品格,在纯净无瑕的世界里,依然流淌着激情四射的血液,却没有一丝尘世的戾气。一如那,夜幕降临,即将隐秘在滚滚车轮,进入梦乡的北极之夜,静谧、洁白、安然。

  “伟大的心魂犹如崇山峻岭,风雨吹荡它,云翳包围它,但人们在那里呼吸时,比别处更自由更有力……在那里,他们更靠近永恒。”大音稀声,大爱稀怜,是否就是这种状态?

  而在地球另一端的北极,巨船在前进中破冰的声音,是世界上最震撼的声音之一。游客最期待的是,随着穿透力强的阳光照耀过来,能看到巨船在白皑皑的冰上,铺上金灿灿的光芒。至此,我同样相信守卫祖国北极“淬火出炉”的英雄哨所,继续擦亮国门,再续辉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中演绎了绝无仅有的故事。

  作者简介杨玺,男,70后,云南曲靖人,2001年云师大毕业入伍至今,先后在《人民日报》《解放军报》《解放军文艺》《中国作家》等发表作品50余万字,2016年获中国新闻奖国际传播一等奖,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接见。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内蒙古通辽:两千万亩玉米春耕正当时

  • 河北卢龙:发展特色农业助力乡村振兴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记者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获悉,5月11日21时27分,长征六号甲(又名长征六号改)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点火起飞,成功将遥感四十号02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2025-05-12 10:15
人们常说,人类对火星表面的了解甚至超过对地球海底的认知。研究团队收集了约4.4万次深海潜航的数据,包括载人深潜器、遥控及自主潜水器的作业记录,并据此绘制了一张潜航活动分布图。
2025-05-12 10:12
人工智能(AI)研究人员创建了一个能够自主进行天体生物学研究的系统——AstroAgents,用于研究宇宙生命学科的起源。
2025-05-12 10:10
作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量,人工智能发展在发挥多方面积极作用的同时,也面临着安全风险等一系列问题。
2025-05-12 10:05
5月8日,第27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在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开幕。
2025-05-12 10:02
“君子慎独,不欺暗室。”坚守学术诚信,是科学研究的基本要求,也是科研人员安身立命之本
2025-05-10 22:50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与我们每一个公民都息息相关。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行为,都有可能像蚁穴溃堤般,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威胁国家安全。
2025-05-10 14:22
满场跑的人形机器人,能透视的眼科手术设备,可诊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大脑“地图”……昨天开幕的北京科博会如同北京未来产业新成果的全景展示。
2025-05-09 17:21
近日,某医院护士2017年发表的一篇论文引起广泛关注——其中不仅惊现“男性患子宫肌瘤”,还煞有介事地介绍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13例”。
2025-05-09 13:05
虽然名字中有熊又有猫,但是大熊猫的生活习性、身体特征、食性等方面都与猫科动物相差甚远;随着分子生物学发展,研究者认为大熊猫应属于熊科成员。
2025-05-09 09:48
糖在激活味蕾的同时,给公众健康带来了负面影响。而糖究竟是如何“诱惑”人类味觉的一直是个谜。
2025-05-09 09:46
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立团队联合深圳大学副教授王奔、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徐天添等科研人员,成功研发全球首个磁控血液凝胶纤维机械人,有效实现颅内肿瘤精准治疗。
2025-05-09 09:45
近年来,《流浪地球》《独行月球》《问天》等国产影视作品受到观众喜爱,这正是航天科普与文艺跨界融合的结果。
2025-05-09 09:38
从进入隐生状态,到覆盖上冰膜,再到电子束攻击,其中的每个步骤,实验人员都需要保护好水熊虫。
2025-05-09 09:35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是量子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承担着量子芯片精密信号生成、采集与控制的核心职能。
2025-05-08 10:42
在火星地貌研究方面,地质地球所研究员秦小光和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建军组成了黄金搭档。这些系统性突破不仅刷新了人类对火星环境演化的认知,更在行星科学领域镌刻下鲜明的“中国印记”。
2025-05-08 10:40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可漂浮的二氧化钛材料。二氧化钛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在光照下能产生具有塑料分解能力的羟基自由基。
2025-05-08 10:37
从总体架构看,现代化生态环境智能治理体系可以概括为“一大脑、两支撑、多场景”的结构布局。
2025-05-08 10:31
这条特高压输送的电能超一半是风能、光伏、储能等纯绿色电能。
2025-05-08 14:01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