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按照常规,中学生上国防思政课,是老师检验学生政治常识、军事知识的一个途径。而河南郑州经开区八一中学5月6日下午的国防思政大课,是学生提问老师答,授课老师还是八一中学国防教育校长、人民空军首任新闻发言人申进科大校。
申进科(左)向八一中学赠送轰-6K战机模型
这就有点意思了!这不是“发布会模式”的国防思政课吗?是的,这是八一中学的首创!当天下午的国防思政大课,500名中学生参加,全场举手要求提问者数不胜数,一个半小时的时间内,有11名学生有幸获得提问申大校的机会。要知道,这种现场提问的机会过去都是有经验的中外记者才会有。
正如八一中学副校长王盈鑫所说:“申大校首次以国防教育校长的身份给孩子们讲国防思政课,孩子们化身“小记者”踊跃提问,申大校则以专业角度耐心解答,让国防思政课真正动起来、活起来了!”
不多说了,来看看我们整理的“国防教育校长答问全记录”吧!
1.常佩熙同学:我想问申校长的是,核武器的“三位一体”打击能力指的是什么?中国怎么样?
申进科:我今天是有备而来。因为我知道,现在军迷的年龄越来越小,军迷的人数越来越多。但是我没想到,今天的答问以“核武器”话题来开场,还是女孩提出来的。
你刚才提出的问题,百度上就可以查到。我在这里想说的是“地球人都知道的事”——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前夕,中国火箭军向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一发洲际弹道导弹。一瞬间,全世界都安静了。正如中国网民所说:这是时隔44年后,解放军再次向太平洋试射洲际导弹,展现了国威军威。
大家看,我面前有一架新型轰炸机模型。这型轰炸机近年来飞越了巴士海峡、宫古海峡、对马海峡和台湾海峡,神勇亮剑空天,投送大国之威。新型远程战略轰炸机轰-6N,投入了新时代练兵备战,参加了中俄联合空中战略巡航。比轰-6N更先进的战机,值得期待。
空军、海军、火箭军,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每一个军种都有“杀手锏”武器。人民解放军有坚定的意志、充分的信心、足够的能力,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2.陈芃霖同学:我想问申校长的是,什么是信息化战争?还想请您介绍一下那个轰炸机模型可以吗?
申进科:我面前这架轰炸机模型,是空军轰-6K战机,是国产中远程新型轰炸机,它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战神”,它一口气能飞8000多公里呢,它是个大个子,本领很高强,它擅长打击地上和海上的目标,可以在千里之外消灭敌人。
还有一种带6字的轰炸机,是轰-6N战机,它机头上有个管,叫做加油管,可以在空中加油,让飞机起飞得更高更远,是我们国家制造的新型、远程、战略轰炸机,参加过中俄空军联合战略巡航。
抗美援朝中,空军涌现了5名“一级战斗英雄”,其中包括刘玉堤将军。在2015年2月17日去世的当天,将军还牵挂着轰炸机的发展。他在弥留之际,在病床上写了一句话:大大发展轰炸机。
口头抗议一千次一万次,不如战略轰炸机的翅膀煽动一次!这句在国际上广泛流传的战斗格言,足以说明轰炸机在国防建设和国家安全中的重要地位重要作用。
至于什么是信息化战争?百度上也可以很容易查到。我想给同学们说的是,新时代的新战机,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了,不好好学习信息化知识、信息化本领可不行。我这里有一盒“五机同框”徽章,分别是歼-20徽章、歼-35徽章、歼-16徽章、运-20徽章、轰-6K徽章。歼-20的信息化程度很高,飞行员经常说:“歼-20很好飞,但是飞好歼-20很难!”就是说,战斗机越是信息化,越要求飞行员的信息化。
3.周满奎同学:我想问申校长的是,歼-20战机的最大航程是多少?歼-20的油箱是网上说的那种固定油箱还是有附加油箱?
申进科:我今天还带了一盒2017版歼-20战机徽章。2017年,歼-20战机首次以战斗姿态参加“沙场阅兵”。转眼之间,威龙歼-20,已经遍布“东南西北中”。歼-20振翅东海、南海和台海的壮美航迹,画出了一个强国强军的同心圆。歼-20每一次公开亮相,都吸引世界目光;每一次战斗起飞,都令人心潮澎湃。歼-20的奋飞航迹,让中国人的志气更高、骨气更硬、底气更足。
威龙歼-20,向着东南飞。在巡航东海、南海和台海的战斗机群中,有歼-20还有歼-16、运-20、运油-20和轰-6K。运油-20可以给歼-20、歼-16、歼-10C等战机空中加油、海上加油,有效提高远程作战能力。知道了这一点,歼-20挂什么油箱都不那么重要了。
4.刘若熙同学:我想问申校长的是,在空军作战时空降兵的作用是什么?
申进科:空降兵军是一支历史厚重、功勋卓著的英雄部队,革命战争年代历经战火硝烟洗礼,抗美援朝战争上甘岭战役中打出了国威军威,和平建设时期出色完成一系列重大任务,涌现出一大批英雄集体和英模人物。“黄继光连”和战斗英雄黄继光,就是杰出代表,大家应该都学过黄继光的英雄事迹。
这些年,空降兵部队现代化水平和实战能力稳步提升,在我军力量体系和作战体系中发挥着特殊重要作用。空降兵动在空中、战在地面、降在敌后、用在要害,具有强有力的垂直打击和远程突击优势。空降兵随时能飞、到处能降、全域直达、全谱介入,从大漠戈壁到南国密林,从高原山地到边疆海岛,都是空降兵部队的“主场”。
2018年5月8日,我以空军新闻发言人名义发布一条消息:中国自主发展的运-20大型运输机,首次与空降兵部队联合开展空降空投训练,这是中国空军战略投送能力、远程空降作战能力建设的一次跃升。
空降兵“雷神突击队”里,有女子特战小队,跟男队员们同标准训练,“武力值”毫不逊色。我们的女学生,有机会可以看看“空降女兵”是个什么样。
5.何俐瑶同学:我想问申校长的是,您当空军首任发言人10年,您认为青少年学生应当如何传承航空航天精神?
申进科:航空和航天是两个领域。但是,飞行员和航天员是有相通之处的。军事飞行和军事航天,都是勇敢者的事业,都是光荣的事业,都是强军报国的事业。
像我们郑州老乡、航天员刘洋,她就是空军飞行员出身。4月24日,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三位为国出征的航天员中,陈冬、陈中瑞,都是河南人。现在已经有过“飞天”经历的航天员,大多数都是空军飞行员出身,大多数来自空军航空兵部队。
在中国的载人航天事业中,河南人可以说星光闪耀。从神舟五号到神舟二十号,26位执行过飞行任务的航天员中,河南人占了四位,分别是:刘洋、陈冬、江新林、陈中瑞。其中,刘洋曾两次执行过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而对陈冬来说,这一次也是他第三次“飞天”。
一个国家与民族,凡是可以被称为“英雄”的人,都做出了举世闻名的贡献,这样的成就,是史无前例的。杨利伟实现了中国载人航天零的突破,是中国首飞太空第一人;翟志刚第一次参与太空漫步,是第一位出舱活动的中国人。杨利伟与翟志刚的创造性贡献,让两个人担得起“英雄”二字。
青少年学生传承航空航天精神不一定都当“英雄”,但一定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6.王泰然同学:我想问申校长的是,空军除了航空兵、空降兵以外,还有哪些兵种?都有什么作用?
申进科:《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是这样介绍空军的:空军在国家安全和军事战略全局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包括航空兵、空降兵、地面防空兵、雷达兵、电子对抗部队、信息通信部队等。按照空天一体、攻防兼备的战略要求,加快实现国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备型转变,提高战略预警、空中打击、防空反导、信息对抗、空降作战、战略投送和综合保障能力,努力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空军。
就拿空军地面防空兵来说,功勋卓著。空军地空导弹第二营取得多次击落高空侦察机的战绩,1964年被国防部授予“英雄营”称号。毛泽东主席指示把“英雄营”全体官兵接到北京,在人民大会堂亲切接见了他们。
我深刻记得,2016年8月28日,就在开创世界上首次使用地空导弹击落敌机先例的“英雄营”,我们向海内外发布了“中国空军加快推进防空反导能力建设”这一信息,受到国际舆论高度关注。“英雄营”首创的“近快战法”,曾取得多次击落美制U-2高空侦察机的战绩,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赞扬。被击落的美制U-2侦察机残骸,现在就陈列在军事博物馆。
这几年,电视上、网络上热播的电视剧《绝密543》,剧中英雄人物原型,出自“英雄营”及所在部队,战斗故事走进千家万户;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岳振华老英雄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战斗传奇引发网民共情共鸣;国庆70周年大阅兵,“英雄营”作为百面英雄战旗方队之一,接受党和人民检阅;面向全社会发行的强军主题邮封《英雄营》,展现了空军防空反导力量“代表队”的战斗英姿和奋斗风采,走近中小学校,走近社会大众。
7.乔家祺同学:我想问申校长的是,歼-20在应对美军先进飞机进攻的时候,它的应急反应能力以及精确制导是怎样的?
申进科:这位同学戴眼镜了,当飞行员肯定没希望了。但是,你的思维能力和忧患意识,值得我学习。
现在飞上歼-20的空军“王海大队”,当年在抗美援朝战场上飞的是米格-15。当年,20多岁的王海带领这支年轻的飞行大队发扬“空中拼刺刀”精神,与号称“世界王牌”的美国空军激战80余次,击落击伤美机29架,被誉为英雄的“王海大队”。王海和战友们的战斗传奇,传遍四面八方、震惊大洋彼岸。
如今,人民空军力量已经今非昔比,但是再先进的战机,依然离不开一颗勇敢的心,前辈们创造的“空中拼刺刀”精神,一定会融入后辈的血脉中代代相传。关键是我们要有志气、骨气、底气,其它的战术技术问题都不是问题。
8.陈彦羽同学:我想问申校长的是,当第一款隐身战机在世界上出现的时候,对世界的空战局势乃至世界局势有什么影响?
申进科:这位女同学,关注到隐身战机对战局的影响,值得点赞。
14年前,2011年1月11日下午1时11分,中国第一款隐身战机歼-20“威龙”腾空而起、成功首飞,万众瞩目中震惊世人。转眼14年过去了,从惊鸿一瞥到“20时代”,歼-20以蓝天为幕,在祖国的山河留下一个个高光时刻。
作为空军首任新闻发言人、歼-20战机航迹首席发布人,我和歼-20“在一起”那些事历历在目:2016年,歼-20在第11届中国航展上首次飞行展示;2017年,歼-20参加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阅兵,首次以战斗姿态展示在世人面前;2018年,宣布歼-20列装空军作战部队,宣布歼-20首次开展海上方向实战化军事训练;2019年,歼-20以5机编队飞越天安门广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2021年,宣布歼-20列阵人民空军多支英雄部队;2021年,庆祝建党百年飞行庆祝表演中,15架歼-20飞机成3个编队,沿着党旗指引的方向振翅奋飞;2021年第13届中国航展上,双机飞行展示的歼-20用上了“中国心”;2022年8月,宣布歼-20、歼-16和运油-20开展海上方向空中加油训练;2022年9月,歼-20为执行接迎志愿军烈士遗骸回国任务的运-20护航;2022年9月,宣布中国第五代战机歼-20列阵“东南西北中”;2022年第14届中国航展上,歼-20首次中降珠海,表达感恩人民之情……
2024年第15届中国航展上,中国第二款隐身战机歼-35震撼亮相。最近,美国媒体热炒歼-35战机。其中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说是歼-35与美国F-35战斗机的技术水平相当。此外,中国一些军事大V也在热炒歼-35。给人的感觉是,歼-35战机已经比歼-20战机厉害了。
实际上:歼-20和歼-35,不是高低搭配,而是强强联合;不是相互制衡,而是黄金搭档;不是作战对手,而是亲密战友。歼-20和歼-35,有一个共同的目标:战胜对手,比战胜队友更重要。在未来战场上,歼-20和歼-35各显其能、各司其责。在制胜空天中发挥各自的作用、贡献各自的力量。
9.屈美辰同学:我想问申校长的是,空军是高风险军种,以什么信念坚定不移走下去?
申进科:人民空军孕育于革命战争年代,成立不久就奔赴战场,为保卫祖国而战,取得击落击伤敌机3818架的辉煌战绩,捍卫了共和国天空的和平与尊严。一代代空军官兵用青春、热血和生命书写强军战歌,把忠诚和使命镌刻在祖国的蓝天。
人民空军,英雄辈出。空军英烈墙上镌刻着1800多个鲜红的名字,其中有保家卫国的空战英雄,有科研试飞的蓝天勇士,有舍身为民的长空英烈……他们用生命诠释了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无限忠诚。
没有经历过战争年代的人,很难体会到什么叫生死之交的战友之情。我耳闻目睹的一个故事,诠释着“战友之情”的中国表达。那是2020年9月19日上午,军地各界人士在北京八宝山送别久负盛名的空战英雄王海上将。送别95岁老英雄王海的各界人士中,我们看到了两位乘坐轮椅来的老人。一位是93岁的一级战斗英雄、特等功臣张积慧同志。1952年2月10日,时任志愿军空军飞行大队长的张积慧在僚机配合下,一举击落号称“空中一霸”的美国王牌飞行员戴维斯所驾飞机。那时,张积慧刚过完25岁生日。
另一位老人是,94岁的二级战斗英雄王天保同志。他有时已经认不出身边的家人,但他一眼就认出了同来的张积慧同志。当王天保抬头望见老战友王海的遗像时,眼中已噙满了泪水。两位老人都让工作人员把他们从轮椅上扶起来,坚持站立着完成了和老战友最后的告别。
10.巴晨熹同学:我想问申校长的是,能不能用AI代替战斗机飞行员?有没有这方面的科技创新?
申进科:战斗机飞行员,是国家十分宝贵的战略资源。飞行员的生命,和我们每个人的生命一样极其宝贵。最大限度减少飞行员的牺牲,是我们一直的追求。在战场上,我们希望有人工智能代替战斗机飞行员作战,但是再先进的人工智能都和人有差距,这就是战斗精神。
“只能携带200发炮弹的米格-15战机,他却打出了第201发……”1952年,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志愿军空军飞行员孙生禄,驾驶米格-15战机独自与10架敌机战斗,200发炮弹打光了,战友大声疾呼让他跳伞,可他顽强坚持着。突然,他把油门加到最大,驾驶着燃烧的战机,化为第201发炮弹,向敌人机群猛撞过去!就是凭着“空中拼刺刀”的精神,志愿军空军打出了一条让美军闻风丧胆的“米格走廊”,并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就新闻发布工作来说,人脑在对事物的判断上胜于人工智能!”新闻发言人以其独特的共情力、研判力和传播力,成为联结公众与信息的桥梁。这些人类专属的技能和灵活性,是AI难以复制和替代的。尤其在面对复杂多变的舆情环境时,新闻发言人能够凭借深厚的政治素养和新闻敏感,做出精准的研判和决策,这些人工智能是无法完成的,更无法替代人类。
11.陈子浩同学:我想问申校长的是,中国空军的国际地位和未来规划是怎样的?
申进科:空军的国际地位,和中国的国际地位是一致的。只有我们中国强大了,中国空军才有可能强大。比如,美国有两款隐身战斗机,我们中国也有两款隐身战斗机。过去我们没有战略轰炸机,现在我们有了新型远程战略轰炸机。
回望历史,空军曾经是“飞机不够飞两遍”。站在今天,我们已经是“轻舟已过万重山”。放眼未来,新质生产力和新质战斗力,正在齐头并进,协调发展,有利于全面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推动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
(文:王冰琼 马冰洁 冯艳桢;图:徐扬 王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