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纵情歌唱,有着英雄血脉的伟大人民!——《黄河大合唱》与《神圣的战争》跨越时空的交响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纵情歌唱,有着英雄血脉的伟大人民!——《黄河大合唱》与《神圣的战争》跨越时空的交响

来源:新华社2025-05-08 09:37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硝烟弥漫的时刻,诞生在东方主战场上的《黄河大合唱》,鼓舞着无数中华儿女奋起抵御外侮,奏响了救亡图存的时代强音。

  无独有偶,《神圣的战争》被称为俄罗斯历史上最重要的乐曲之一。

  每年5月9日卫国战争胜利日阅兵式上,《神圣的战争》恢弘的曲调都会响彻莫斯科红场。继承了先辈荣光的方阵,在它的引领下接受检阅。

  “《神圣的战争》创作于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爆发之初,蕴含了俄罗斯人民的‘基因代码’。”俄罗斯亚历山德罗夫红旗歌舞团首席指挥尼古拉·基里洛夫说,没有什么比它更能表达人民为国而战的决心。

  两部音乐史诗,唤醒民族的灵魂之声,镌刻了中俄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的巨大牺牲与贡献,也记录了两国人民在与邪恶的殊死较量中守望相助的光辉历程。

  艺术是现实的写照。自问世以来,《黄河大合唱》与《神圣的战争》作为各自民族精神的象征,被中俄音乐界和民间反复传唱,激励奋进斗志,架起交流桥梁,也表达着人民捍卫和平的正义之声。

  不屈:战火中诞生的民族精神丰碑

  这是唤醒民族的声音。

  当地时间4月25日,圣彼得堡,中俄“永恒的怀念”音乐会上,《神圣的战争》与《黄河大合唱》引发观众对历史的深刻回忆。

2025年4月25日,中俄音乐家在俄罗斯圣彼得堡举行的“永恒的怀念”音乐会上表演,纪念二战胜利80周年。新华社发(莫京娜摄)

  中国驻圣彼得堡总领事罗占辉说,80年前,中苏军民携手浴血奋战,赢得来之不易的和平。

  旌旗猎猎,战歌嘹亮。尽管诞生在不同国度,但《黄河大合唱》与《神圣的战争》因相似的创作背景和精神内核,成为以音乐凝聚意志的重要符号。

  时间倒回1939年早春。在中国共产党倡导并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旗帜下,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勠力同心,以高昂的爱国热情投入抗日洪流。中国延安西北旅社的窑洞里,诗人光未然深情朗诵着长诗:“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你渡过黄河吗?你还记得河上的船夫,拼着性命和惊涛骇浪搏战的情景吗?”

  听众中,正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执教的音乐家冼星海猛然站起来,上前一把抓住写有长诗的纸张:“我有把握把它谱好!”

这是冼星海在上海的资料照片。新华社发

  “他们心中都有一个信念,就是要用音乐表达抗战中民族的声音。”延安革命纪念馆馆长刘妮说。

  简陋的窑洞中,冼星海用六天六夜完成了《黄河大合唱》的全部谱曲。1939年4月,首演大获成功。周恩来曾为之题词:“为抗战发出怒吼,为大众谱出呼声!”

2023年4月10日,在陕西延安,演员在《黄河大合唱》合唱音乐会上表演。新华社记者 梁爱平 摄

  自此,这部乐曲气势磅礴地回荡在大江南北。“仅1940年在晋察冀边区就演出百余场。”陕西延安干部学院教授刘梦说,以黄河寓意民族形象,《黄河大合唱》向全中国人民发出了战斗的强音。

  在万里之遥的欧洲战场上,《神圣的战争》甫一诞生,就成为团结苏联人民同仇敌忾的号角。

  1941年6月苏联伟大卫国战争爆发后,作曲家亚历山德罗夫在诗人列别杰夫-库马奇文字创作的基础上,为《神圣的战争》完成谱曲。6月26日,在运送战士们开赴前线的莫斯科白俄罗斯火车站,乐曲完成了一场特殊的首演。

  “据老战士回忆,表演时站台十分安静,但片刻后就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亚历山德罗夫红旗歌舞团团长兼艺术总监根纳季·萨切纽克说。在该歌舞团合唱团成员德米特里·特鲁诺夫看来,乐曲中蕴含着自豪、勇敢等诸多情感,“每当它奏响,我的毛孔都会不由得张开”。

  一边是首演时,鲁艺师生用铁桶、水缸来伴奏;一边是亚历山德罗夫在黑板上写下乐谱和歌词……战时艰苦的条件,丝毫不妨碍两部乐曲迸发出伟大精神力量。

  俄罗斯格涅辛音乐学院院长亚历山大·雷任斯基说,《黄河大合唱》代表着中国人民坚韧不拔的精神和争取胜利的意志,“同《神圣的战争》一起,两部乐曲为抗击日本军国主义和德国法西斯提供了精神支持,成为中俄两国各自民族精神的丰碑”。

  历史: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序曲

  抗争,为了挽救民族危亡和人类前途命运!

  隆隆炮火声中,共同的法西斯敌人让中苏携手并肩,风雨同舟的命运也触发了情感共鸣。

  “《黄河大合唱》与《神圣的战争》都将民族音乐语言与对敌战斗相结合,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强大精神武器。”陕西延安干部学院党史党建教研室副主任任学文说,二战期间《黄河大合唱》曾在苏联演出,当地媒体评价“唱出了东方战场的英勇”。同期,《神圣的战争》也通过广播传入中国。

  冼星海正是这段休戚与共岁月的亲历者。

  1940年5月,受中共中央派遣,冼星海从延安前往苏联为抗战纪录片进行后期制作。此后,德军开始空袭莫斯科。英勇的红军战士、不屈的苏联人民,都化作他笔下第二交响曲《神圣之战》的音符。冼星海用俄文在总谱前写道,以这部作品致敬正把国家与人民“从‘黑色的奴役’中拯救解放出来”的苏联红军。

2018年4月1日,参观者在北京的中国美术馆参观雕塑作品“冼星海”。新华社记者 鲁鹏摄

  从《黄河大合唱》到《神圣的战争》再到《神圣之战》,这些用生命谱写的胜利序曲,见证了用鲜血铸就的伟大友谊。

  2025年4月18日,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图片展现场,退休军官维亚切斯拉夫·佩丘金步履蹒跚,坚持看完每一张图片。

2025年4月18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嘉宾参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图片展。当日,“百炼成钢的真心朋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图片展在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举行。新华社记者曹阳 摄

  他说,共同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这是对用鲜血和生命守护山河的先烈的追思,也是为人类和平发出的正义呼声。

  翻开史册,两国军民并肩奋战的往事令人动容:2000多名苏联飞行员参加了援华志愿飞行队痛击日寇;中国飞行员唐铎作为苏军空中射击团副团长,鹰击长空,屡建战功;中国女记者胡济邦全程经历卫国战争,以笔为“枪”报道苏联人民的不屈……

  “中苏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合作不仅是国家间的战略互助,更体现出人民用鲜血和牺牲铸就的友谊。”任学文说,无论是武汉上空一起战斗的飞行员,还是一道攻克柏林的两国战士,都为后世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

  正义:汇聚穿越历史的磅礴力量

  人间正道是沧桑。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初夏,黄河壶口瀑布巨浪翻滚。一群游客自发唱起《保卫黄河》,神情激昂。

2025年4月9日,游客在山西吉县黄河壶口瀑布景区欣赏壮美的“桃花汛”。新华社发(吕桂明摄)

  在《黄河大合唱》的诞生地延安,这部乐曲是重大节庆的保留曲目和艺术院校的必修课程,还被列为音乐党史案例。

这是1939年冼星海指挥鲁艺学员排练《黄河大合唱》的资料照片。新华社发(延安文艺纪念馆供图)

  “全世界有中国人的地方,就有《黄河大合唱》,它是最能彰显民族气概的艺术精品。”西安音乐学院副院长郭强说。

  1955年,为纪念冼星海逝世十周年在莫斯科演出;2015年,在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厅中俄联合音乐会上演奏;2025年5月,在第十四届《莫斯科之春》音乐会上唱响……诞生86年来,《黄河大合唱》多次登上俄罗斯的艺术殿堂。

  与此同时,《神圣的战争》也被中国音乐人不断演绎、传唱,并出现在影视剧等文艺作品中,被越来越多中国人所熟知。

  见证历史、昭示未来。两部音乐史诗穿越时空的交相辉映,恰是中俄两国人民谱写和平交流新篇章的缩影。

  “我的老师经常去中国担任评委,中国的合唱团也常来俄演出,两国间的音乐交流越来越紧密。”俄罗斯波波夫合唱艺术学院中国博士生周舟曾多次指挥中俄学生合唱《神圣的战争》与《黄河大合唱》。“战火中诞生的两座艺术丰碑,成为跨越国界的文化遗产。”

  万里之外,延安大学鲁迅艺术学院院长李延俊有着相同体会:“学院每年有三五名学生考入俄罗斯的艺术院校深造。2018年起,已有8名留俄博士生回国加入学院教师队伍。”

  时光为证。从昔日患难与共到如今共同发展,作为“好邻居”“真朋友”的中俄关系正不断走深走实。

2024年6月22日,2024-2025“中俄文化年”海南岛欢乐节俄罗斯艺术团体巡演在海口市举行,俄罗斯坦波夫州“伊夫什卡”国立模范歌舞团为观众带来极具俄罗斯地方民族特色的演出。新华社记者郭程 摄

  中国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4年,中俄双边贸易额达2448.19亿美元,再创新高。“中俄文化年”精彩纷呈,今春约150万人参加“莫斯科的中国新年”活动。俄罗斯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表示,作为两国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俄中人文交流合作正在稳步发展。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黄河大合唱》与《神圣的战争》的时空交响启示我们,唯有捍卫国际公平正义,坚守人间正道,才能告慰先辈。”刘梦说,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两国人民携手向未来,必将描绘更多友好交流的新画卷。

  文字记者:陈晨、江宥林、李浩、刘恺、白雪骐、邹竞一、梁爱平、包诺敏、周天翮、孟菁、安晓萌

  视频记者:孟菁、周天翮、梁爱平

  海报设计:常清潭、朴文琳

  统筹:徐嘉懿、王文源

[ 责编:茹行止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习近平同俄罗斯总统普京举行会谈

  • 成渝中线高铁玄天湖双线大桥贯通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7日发表公报说,该院前院长、美国知名政治学者、“软实力”概念提出者约瑟夫·奈6日去世,享年88岁。
2025-05-08 12:55
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是量子计算机的“神经中枢”,承担着量子芯片精密信号生成、采集与控制的核心职能。
2025-05-08 10:42
在火星地貌研究方面,地质地球所研究员秦小光和国家天文台研究员刘建军组成了黄金搭档。这些系统性突破不仅刷新了人类对火星环境演化的认知,更在行星科学领域镌刻下鲜明的“中国印记”。
2025-05-08 10:40
记者7日从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获悉,来自该所等单位的科研人员成功研制出可漂浮的二氧化钛材料。二氧化钛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光催化材料,在光照下能产生具有塑料分解能力的羟基自由基。
2025-05-08 10:37
从总体架构看,现代化生态环境智能治理体系可以概括为“一大脑、两支撑、多场景”的结构布局。
2025-05-08 10:31
这条特高压输送的电能超一半是风能、光伏、储能等纯绿色电能。
2025-05-08 14:01
最近,不少北京移动和联通用户发现手机上出现了5G-A信号。5G-A是什么?对我们普通人来说又有什么用呢?
2025-05-08 09:34
历时6年采集沉积物样本,利用计算生物学研究技术,揭示真核生物祖先可能在海姆达尔纲古菌分化之前就已经形成。
2025-05-08 12:52
生命的力量,远比想象中更强大。
2025-05-08 10:59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推动我国人工智能综合实力整体性、系统性跃升。
2025-05-08 10:28
光明智库以“当具身智能走出实验室——距离人手一台机器人,我们还有多远?”为主题举办新一期青年论坛
2025-05-08 12:01
助力拓宽科技创新企业融资渠道,引导债券市场资金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
2025-05-07 16:07
英国《新科学家》网站近期报道,正在或即将于月球上部署的大型科学实验装置与天文设备,的确有望解开诸多宇宙之谜。
2025-05-07 10:05
6日,记者从中国华能获悉,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9FA型燃机透平第一级动叶片首次实现“72+24”小时连续高负荷服役运行。
2025-05-07 10:03
近日,该所桃资源与育种创新团队构建了首个桃的基因完整变异组图谱,新发现70.6%的变异和3289个基因,揭示了全球桃的亲缘关系和进化路线,
2025-05-07 04:20
记者6日从安徽省量子计算工程研究中心获悉,本源量子计算科技(合肥)股份有限公司推出支持500+量子比特的中国第四代自主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本源天机4.0”,
2025-05-07 04:20
近日,教育部等九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的意见》,提出深入实施“同上一堂好课”、慕课西部行2.0计划、读书行动等,倾斜支持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脱贫地区。
2025-05-07 04:10
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于6月1日起施行。
2025-05-06 10:03
中国气象局日前发布《极地气候变化年报(2024)》。
2025-05-06 09:51
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潘慧敏介绍,一季度,全国可再生能源新增装机7675万千瓦,同比增长21%,约占新增装机的90%。
2025-05-06 09:39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