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战舰“回家”路 军民连心桥:人民海军在多个城市港口举行舰艇开放活动
首页> 军事频道> 军事要闻 > 正文

战舰“回家”路 军民连心桥:人民海军在多个城市港口举行舰艇开放活动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5-04-30 10:53

  战舰“回家”路 军民连心桥

  ——人民海军在多个城市港口举行舰艇开放活动扫描

  ■张翱宇 解放军报特约通讯员 付善柱 记者 钱晓虎

  1949年4月23日,伴着百万雄师横渡长江的凯歌,人民海军在江苏泰州白马庙扬帆启航。从舢板小船到艨艟巨舰,从“近海防御”到“远海防卫”,一艘艘以家乡城市、英雄人物、名山大川命名的战舰,劈波斩浪、挺进大洋,向着“世界一流海军”目标加速前进。

  在人民海军成立纪念日前后,海军在沿海沿江10余个城市港口举行舰艇开放活动,30余艘现役舰艇向公众开放,其中不少战舰首次靠泊命名省份或城市。

8bfca79da72bcd15a8494d15fc64a2c3.jpg

  海军唐山舰在青岛某军港举行舰艇开放活动。解放军报特约记者马玉彬 摄

88d7763bc1464ed992313750f7ac5b5a.jpg

  在舰艇开放活动现场,上海市学生在心愿墙上签名并合影。张波摄

  城以舰荣,舰因城威;城舰同名,命运与共。战舰靠泊,是一次深情的“回家”,也是一次精神的“寻根”;舰艇开放,打开了一扇展示海军建设成就的窗口,也架起了一座军民连心桥。连日来,从长江之畔到南海之滨,许多群众登上战舰,感受新时代人民海军风采,不断增强海洋意识、国防观念,军民同心关注海防、建设国防。

  “诞生地”的蓝色交响

  暮春时节的泰州城,空气中都洋溢着喜悦。海军军乐队首次回到孕育深蓝梦想的“水兵母亲城”、海军诞生地,奏响跨越时空的蓝色交响。

  4月19日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在海军诞生地纪念馆时,60名身着“浪花白”礼服的军乐队队员已整齐列队。随着《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雄壮旋律响起,现场瞬间沸腾。在广场的行进表演中,当队员们以三角队列模拟舰艏破浪,又变换出“76”数字造型时,现场爆发出阵阵欢呼。挤在人群中的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学生江彦,表达了对海军的深情祝福:“愿海军将士们乘风破浪,愿人民海军越来越强大!”

  军乐团特别创作的《巨浪》交响管乐,以“召唤”“思殇”“牧海”“巨浪”4个乐章,将人民海军76年的奋斗历程凝练成90分钟的音乐叙事,诉说人民海军从黄水走向深蓝的艰辛与豪迈。

  “泰州是人民海军的诞生地,也是我们乐队的诞生地。”看着人头攒动的演出现场,乐队艺术总监齐鑫深有感触。多年来,这支承载着人民海军精神血脉的军乐队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用一场场精彩的海军军乐展演掀起一阵阵蓝色旋风,奏响向海图强的铿锵旋律。

  “你好,这里是泰州海事,海巡06506,欢迎回家!”4月21日,随着一声无线电问候,远处的长江江面泛起银白航迹,两艘军舰踏浪而来。这是人民海军现役舰艇首次回到海军诞生地。

  江风送来阵阵军乐,与码头上“欢迎回家”的欢呼交织在一起。两天前,海军军乐队在泰州奏响《巨浪》交响乐;此刻,泰州籍海军舰艇官兵与南京舰、六安舰的“归来”,为这首蓝色交响续写了动人乐章。

  甲板上,海军舰艇军官耿子峰望着熟悉的城市轮廓,眼眶微微发红。“看到家乡人民的热情,感受到大家对人民海军发自内心的热爱和支持,更加坚定了我谋战打赢、保卫海疆的信念。”这位从泰州走出去的海军军官,此刻代表着所有把青春献给深蓝的家乡子弟。

  舰艇开放期间,当舷梯缓缓放下,观众按批次登上舰艇,目光掠过先进的武器装备、精密的设施设备,惊叹声此起彼伏。泰州籍海军舰艇官兵讲述的亚丁湾护航故事,引得观众连连点赞。“今天参观了军舰,特别震撼。我以后一定好好学习,长大了报效祖国。”泰兴市襟江小学一年级学生邵景汶的话,道出在场学生的心声。

  “泰州你好,今日归故里,心情无比激动……”连日来,一则关于海军舰艇官兵“回家探亲”的短视频刷屏网络,网友纷纷评论祝福。76年前,泰州人民手摇木帆船,冒着枪林弹雨将解放军指战员送过长江;今天,泰州子弟随现代化战舰光荣归来。从白马庙到亚丁湾,从寸桅片帆到艨艟蔽海,这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见证了人民海军的成长,也书写着城舰同心的篇章。

  “命名地”的热忱相迎

  燕山脚下,渤海之滨,春风吹来大海的气息。秦皇岛港大码头人潮涌动,军地代表翘首以盼,迎接秦皇岛舰“回家”。这艘我国自行设计建造的首批056A型导弹护卫舰,犁开万里波涛,回到它的“第二故乡”。

  码头上,爱乐口琴乐团奏响的旋律与海浪声形成和鸣。官兵手持红黄双色信号旗,以整齐划一的动作表演海军旗语。当《打靶归来》的熟悉旋律响起,一位两鬓斑白的老兵情不自禁高声跟唱,大家纷纷加入合唱,激昂的歌声响彻海天。“得知秦皇岛舰要‘回家’,我们想用琴声为子弟兵接风洗尘,为归港仪式添一份特别的礼物,让相聚的时刻更加难忘。”乐团负责人张学彬说。

  在参观队伍中,建设路小学的学生们格外兴奋。六年级学生郭博文踮起脚尖触摸舰炮,眼睛里闪烁着光芒:“威武的军舰守护着我们的家园。”讲解员讲述的一个个生动故事,为学生们打开一扇通往深蓝的窗口。

  秦皇岛爱国拥军联合会的成员们登上甲板,抚摸着锃亮的装备感慨万千。“咱们秦皇岛人看到秦皇岛舰回家,那股油然而生的自豪感简直要冲破胸膛!”会长陈晓光是一位退役多年的老兵,他说,“我真切地感受到祖国的强大,更想尽己所能为国防建设作贡献。”

  战舰是流动的国土,当一座城市与一艘战舰血脉相连,这不仅是一份无上的荣光,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不仅是跨越千里的牵挂,更是精神血脉的交融。在人民海军成立76周年之际,海军组织海南舰、三亚舰、潍坊舰、五指山舰、秦皇岛舰等多艘舰艇靠泊命名省份或城市,开展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特色活动,与城市共同奏响“深蓝乐章”。

  五指山舰,是一艘以革命老区五指山命名的战舰。2019年1月11日加入人民海军战斗序列以来,圆满完成多项重大演训任务,用忠诚与担当在深海大洋犁出壮美航迹。

  这是承载着老区人民深情厚谊的战舰首次“返乡”。“能够回到命名城市,对全舰官兵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我们倍感荣耀。”五指山舰一位军官说,“这样的活动增进了军民鱼水情。”

  多年来,五指山舰与五指山市持续深化军民共建,开展国防教育进老区、红色基因上战舰等特色活动。特别是开展“城舰共建”后,双方通过定期召开军地双拥座谈会、共建红色文化长廊等务实举措,推动新时代双拥工作走深走实。

  “面对面”的国防课堂

9897e7eaa5a2dd1bd2674bc31006d7e8.jpg

  观众在海军海南舰飞行甲板上参观。赖炳章 摄

  在海南省澄迈县马村港散货码头,巍峨的海南舰静静停泊,这是075型两栖攻击舰海南舰第一次“回家”。前来参观的群众在舷梯旁排起长龙,不少老兵激动得热泪盈眶。“现在的海南舰,比我当年服役时的舰艇先进、威武多了!”老兵向高中抚摸着崭新的舰体感慨。不远处,一群小学生正仰头数着舰上的武器装备,稚嫩的脸庞上写满向往。

  青岛奥帆中心码头上演动人的一幕。来自四川省成都市的37名学生登上成都舰,近距离接触这艘以家乡城市命名的军舰,开启一场关于海军、海洋的学习之旅。“山那边的孩子终于来到海这边,有很多话想对解放军叔叔阿姨讲……”甲板上,学生杨家懿兴奋地表示这是她第一次亲眼见到军舰,对海洋“守护者”有了初步了解。提前做过功课的学生罗培洋一脸骄傲与满足,书本上、电视中的军舰走进了现实,自己还能踏上甲板实地参观,这位“海军爱民学校”的学生此刻圆梦了。

  登上战舰观摩装备,与官兵面对面交流,了解海军历史、学习海洋知识……一场场舰艇开放活动,大力营造热爱海军、支持海军、建设海军的浓厚氛围,筑牢新时代海上钢铁长城的思想根基。

  随着欢快的锣鼓声响起,被誉为“中国军校第一舰”的远洋航海训练舰郑和舰缓缓停靠江苏省太仓港润禾码头。从被命名的那一刻起,郑和舰便与太仓市这个“郑和七下西洋起锚地”结下了深厚情谊。开展双拥共建以来,从文化拥军到科研合作,从国防教育到人才培养,军地双方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携手走过21个春秋。

  此次郑和舰“回乡探亲”,与太仓市联合开展舰艇开放、参观见学、院校交流等系列活动,官兵教家乡人民打海军绳结、学战伤救护,将专业的军事技能融入生动的国防教育课堂。“郑和舰就是我们太仓的‘海上名片’。”太仓市委领导表示,他们将一如既往支持郑和舰的建设发展,当好“娘家人”。

  战舰“回家”,不仅带回了深蓝的壮美,更架起了连心的桥梁。当战舰的汽笛在城市上空回荡,当官兵的脚步踏上“第二故乡”的土地,一种特殊的情感在军民心中流淌。这份情感,是对光荣历史的共同铭记,是对强军梦想的接力传承,更是对“城舰同名、血脉相连”的生动诠释。

  正如海军有关部门领导所说:“战舰‘回家’不是终点,而是全民国防教育的新起点。当城市地标与舰艇舷号交相辉映时,海洋意识便深植于群众心中。”

[ 责编:李伯玺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2025全国南戏展演启动

  •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对服装面料而言,防水和透气本是矛盾体,但我们采用高分子膜贴合技术,做到了既防水又透气。包括上述小程序在内,柯桥织造印染产业大脑已集成190多个应用,入驻企业4000多家,注册工程师11万多人,接入生产核心设备3万多台套。
2025-04-30 09:00
轻舟,顾名思义,以个头小、重量轻为最大特点。轻舟货运飞船副总设计师吴会英告诉记者,轻舟重量约5吨,目前的上行运力为1.8吨以上,下行为2吨。装载容积约9立方米,货物舱的体积为27立方米,可搭载航天员生活物资、科学实验设备、科学载荷等。
2025-04-30 05:10
4月29日4时10分,我国在文昌航天发射场使用长征五号乙运载火箭/远征二号上面级,成功将卫星互联网低轨03组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2025-04-30 05:10
近日,我国天都一号通导技术试验星成功完成白天强光干扰条件下的地月空间激光测距技术试验,在国际上首次打破地月空间卫星激光测距仅能在夜晚作业的时间限制,标志着我国在深空轨道精密测量领域取得技术新突破。
2025-04-30 05:10
搭载该模型的AI手机、智能屏幕、陪伴机器人“AI智伴小熊”等产品,为用户带来更加个性化、智能化的生活体验。
2025-04-30 09:04
(夏婷,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创新环境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2025-04-29 12:58
北京正推进“超高清入户行动”,推进有线电视超高清机顶盒全面置换,“计划于6月底完成标清机顶盒的置换目标”。
2025-04-29 09:10
脂肪组织中隐藏着一群脂肪细胞祖细胞,它们负责制造新的脂肪细胞。更令人惊讶的是,随着年龄的增长,APC还会进化成一种更为强大的“超级工匠”——年龄特异性定型前脂肪细胞(CP-A)。
2025-04-29 09:51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以下简称“质标所”)农业环境污染物研究室成功研发出全球首套面源污染智能监测系统。
2025-04-29 09:50
一位老人站在秧田里,大喊一声“拔秧哦”,弯腰拔起第一把秧苗。众人齐声应和,大声喊:“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秧田里,一排人将秧苗拔起,担到打过格子的稻田里,整整齐齐插好。
2025-04-29 06:30
2024年,全国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环境安全形势保持稳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度达91.24%,连续4年超过90%。
2025-04-29 09:07
把青春奋斗融入党和人民事业,青春才会绽放绚丽光彩。
2025-04-29 09:28
人形机器人是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的高级载体。
2025-04-29 09:14
基本建成国家语言文字大数据中心,初步建成国家关键语料库和国家战略语言资源信息库。
2025-04-29 09:13
“让学生在自然中领悟生命科学的魅力,在实践中锤炼强农兴农的本领。”
2025-04-28 16:42
雨水浸入土壤,导致土壤中的氧气骤减,蚯蚓爬出地面吸取新鲜空气;大雨过后枯枝落叶、微生物等有机物增加,也为蚯蚓提供了更多觅食机会  这几天,南方多地降雨。蚯蚓因无专门的呼吸器官,其呼吸依赖皮肤与土壤孔隙中的氧气进行交换,雨水浸入土壤后往往会占据大部分孔隙,导致土壤缝隙里的氧气骤减。
2025-04-28 10:08
2011年初,团队成员、硕士研究生周何乐子参与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项目研发。周何乐子和年轻的团队成员没有因此退缩,历经5年攻关,最终攻克了塑料及其复合材料数字化成形的一系列关键智能技术。
2025-04-28 10:02
早上7点,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黄松准时踏进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目前,黄汝怡在上海海洋大学攻读蛇类学博士学位,“现在连她导师的办公室都成了她的‘养殖场’”。
2025-04-28 10:01
4月的鼎湖山,清晨还带着寒意,黄忠良已经走进了林子。1956年6月30日,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前身)在广东肇庆建立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中国首个自然保护区,也是唯一隶属中国科学院的保护区。
2025-04-28 10:01
160年前,欧洲生物学家孟德尔通过杂交实验研究豌豆的花色、果荚颜色等七大性状的遗传变异,发现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规律和自由组合规律,奠定了现代遗传学的基础。
2025-04-28 09:30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