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某基地测控中队立足艰苦环境锤炼本领, 打好每一仗
首页> 军事频道> 中国军情 > 正文

某基地测控中队立足艰苦环境锤炼本领, 打好每一仗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5-04-25 10:17

某基地测控中队立足艰苦环境锤炼本领——

扎根戈壁滩 打好每一仗

  ■王富财 张 航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刘国辉

该中队分队长(右三)讲解设备操作流程。张森虎摄

  暮春时节,大漠戈壁,狂风呼啸。漫天沙尘中,某基地测控中队一项测控任务正在紧张进行。

  “发现目标,跟踪正常……”首次执行大项任务的操作手秦强紧盯目标图像,口令清晰、操作娴熟。

  任务圆满完成,该中队张中队长拍掉身上的灰尘,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官兵能在大漠戈壁牢牢扎根,靠的不仅仅是‘能吃苦’。”张中队长说。

  该中队组建之初,官兵来自不同地域、不同单位,大部分人是首次转岗。工作还没来得及理清头绪,多型新装备就陆续列装、大项任务接踵而至。

  如何带领官兵迈好第一步?党支部会议上,中队干部态度鲜明:支部一班人必须率先垂范,按照“初始即严、一严到底,初始即实、一实到底”的标准,挑起“首任首责”的担子。

  然而,班子带头并不意味着官兵会“自动看齐”。一天晚上,张中队长查铺查哨经过临时板房,无意中听到有官兵小声议论:“真没想到,这里环境这么艰苦”“我们老单位条件要好多了”……

  回到宿舍,张中队长辗转难眠:大项任务近在眼前,官兵绝不能分心走神,必须及时纠偏正向、统一思想,凝心聚力形成干事创业的合力。

  第二天,中队组织了一场强军故事分享会,张中队长走上讲台,动情讲述基地前辈饮风咽沙、艰苦创业的故事,激励大家“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扎根岗位再创佳绩”。聆听张中队长的授课,一些原本对艰苦环境有畏难情绪的官兵惭愧地低下了头。

  解开思想疙瘩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让官兵立足岗位练出真本事。他们结合任务特点,采取分层训练、实装演练、换岗轮训等多种方式,引导官兵锤炼本领、精武强能;针对任务中面临的难点堵点问题,紧贴实战需求,在陌生地域、难局险局中摔打磨砺官兵,练就过硬本领。

  为提升官兵遂行任务能力,张中队长带着大家一头扎进装备实训实练中。通过一次次全流程协同训练,中队离“识得准、跟得稳、测得准、看得清”的目标越来越近。

  雪后看千里冰封、万里雪飘,雨后观大漠沙海、辽阔草甸……渐渐地,官兵在艰苦的戈壁生活中练就了凝神静气的专注,干事创业劲头更足了。

  该中队干部告诉记者,无论是凝心聚力干事创业,还是苦练精训矢志打赢,都离不开支部一班人和班长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

  从某保障单位炊事员转岗过来的中士宋金宇,面对新装备一度束手无策,不知如何下手。了解情况后,某班朱班长主动靠上去,与他结成帮扶对子。白天,他们一起练操作、练技能;晚上,两人共同啃书本、学理论。一段时间后,凭借出色的表现,两人在中队组织的专业评比中同时上榜,在官兵中传为佳话。

  “搞测控,我虽是‘半路出家’,但只要勇于发扬‘钉钉子’精神,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难题。”某型装备操作手于继旺告诉记者,转岗之初,他曾因信心不足,很长一段时间裹足不前。中队干部鼓励他结合自己的特长大胆尝试、勇敢探索,扎扎实实打基础、长本领。一次大项任务中,他凭借优异表现,赢得上下好评。

  该中队干部介绍,单位组建第二年,大部分官兵就分散流动到多个不同地域。面对任务地域广、人员分布散的挑战,干部骨干以“跑好第一棒,打好每一仗”的冲锋姿态,带领官兵完成多项测控任务。那年底,中队因总体成绩突出、全面建设过硬,荣立集体三等功。

  “我们面对‘装备新、任务新、基础弱’的现实考验,始终以一丝不苟、一刻不停的拼搏精神,苦练操作技能、深研战术战法,一步一个脚印提升打赢能力。”张中队长告诉记者,这几年,中队官兵紧盯战场需求,探索总结出一些实用管用的装备操作方法,自主编写专业教材和装备维护保养手册,部分战法训法取得突破。

  “‘昨天的战争’背影不远,‘今天的战争’面貌一新,‘明天的战争’雏形已现。制胜未来战场,我们必须练精手中武器、练强作战本领。”谈及中队成立以来走过的历程,该中队一名分队长深有感触地说。

  奋进新征程,大漠戈壁留下了测控官兵的铿锵足迹。朝阳初升,该中队官兵又一次整装出征,士气高昂奔赴战位,投入下一场训练……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我国西北首家市内免税店在西安正式开业

  • 香港各方紧张救援大埔火灾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近日,在广西南宁举行的全国科普创作大会上,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发布了2025年度十大科普热词——全国科普月、科学家精神、大模型、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智能体、创新文化、工业遗产、场景创新、科幻产业。
2025-11-27 05:40
近期,在一些电商平台,有买家利用AI技术制作假图,伪造商品质量问题,向商家骗取“仅退款”,引发大家关注。利用AI造假骗取退款,既反映出这些人的诚信缺失,更触碰了法律红线。
2025-11-27 09:07
在城市公共服务领域,“祥云”载人飞艇可用于大型活动期间的空中安保巡逻、交通流量监测或承担城市形象的空中展示平台。
2025-11-27 09:06
稀土纳米晶是发光材料中的“绝缘宝石”,虽具有巨大的发光潜力,却因自身局限无法被电流直接“点亮”,成为其实现光电技术产业化应用的根本瓶颈。
2025-11-27 05:40
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获悉,因任务规划调整,2026年我国将组织实施天舟十号、神舟二十三号、神舟二十四号、梦舟一号4次飞行任务。
2025-11-27 05:40
广西梧州苍梧县沙头镇龙科村,稻田、房屋、道路、小河勾画出美丽丰收画卷。 春采茶、夏摘花、秋收果、冬育苗,如今在都镇湾镇,一朵朵洁白芬芳的栀子花,成了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幸福花”。
2025-11-27 07:38
近日,自然资源部发布了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目录(2025年版),共有376项技术入选,其中新增入选186项,与2022年版相比有了大幅更新。
2025-11-26 10:26
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近日举办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学术年会。
2025-11-26 10:24
不久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场景培育和开放推动新场景大规模应用的实施意见》,首次在国家层面对场景培育开放进行系统部署。看似细微的“场景”二字,实则内蕴驱动产业变革、催生颠覆性技术的巨大能量,是撬动全局创新的重要支点。
2025-11-26 10:22
光明日报北京11月25日电 记者温源从中交集团获悉,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新一代超大型耙吸挖泥船“通浚”轮25日在中国黄海海域成功完成全部海上试验项目,顺利返航停靠江苏启东振华船厂码头。“通浚”轮是我国首艘自主设计建造的35000立方米舱容等级超大型耙吸挖泥船,最大舱容达38168立方米,位列亚洲第一、世界第二。
2025-11-26 10:15
日前,记者来到广西南宁东部新城的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这里的机械臂精准协作,生产线正全速运转,每天超10万颗电池下线发往全球。依托面向东盟的比较优势,南宁将新能源电池产业列为核心牵引性产业,以全产业链思维开展精准招商。
2025-11-26 10:13
传统无机颜料虽然色彩稳定,却因重金属添加而存在健康风险隐患。“新型稀土环保颜料的呈色策略突破了传统颜料的局限,其出现及量产不仅解决了传统颜料有毒性、环境污染等问题,还在稳定性和生产成本上展现出显著优势。
2025-11-26 10:06
《办法》明确,卫星导航定位基准站的建设和运行维护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监管,以“合理布局、依法备案、资源共享、保障安全”为原则,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技术规范和标准。
2025-11-25 09:43
稳步提升乡村建设水平,包括优化乡村规划布局、推进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动公共服务普惠均等、探索创新乡村建设推进方式等。
2025-11-25 09:40
机器人完成一个后空翻动作,关节转动误差需控制在0.5度以内;医疗植入人体的陶瓷关节,表面粗糙度若超过0.1微米
2025-11-25 03:05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快人工智能等数智技术创新,突破基础理论和核心技术,强化算力、算法、数据等高效供给”。
2025-11-25 03:05
11月24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召开空间科学先导专项最新亮点成果发布会,集中发布了空间科学卫星任务在宇宙暂现天体、宇宙线传播、太阳爆发等领域取得的系列重大科学突破。
2025-11-25 03:05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各个领域都在发生深刻变革,教育系统也刮起了AI风。
2025-11-25 03:05
燕矶长江大桥是亚洲首个专业货运枢纽机场——鄂州花湖国际机场的重要配套工程,是鄂黄第二过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5-11-24 09:02
11月23日,由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第二十二届中国国际半导体博览会在北京开幕。
2025-11-24 03:15
加载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