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右上角微信好友

朋友圈

请使用浏览器分享功能进行分享

正在阅读: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团组织成长分享交流会
首页> 军事频道> 中国军情 > 正文

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团组织成长分享交流会

来源:中国军网-解放军报2025-04-21 13:43

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团组织成长分享交流会——

“说说我的心里话”

  ■周子强 解放军报特约记者 傅金泉

  “一个光点也许有些微弱,但无数个光点汇聚到一起,就能散发出耀眼的光芒。奋进在强军路上,我们每个人的贡献,就是那一个个看似微小的光点……”

  暮春时节,南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团以“说说我的心里话”为主题,组织一场成长分享交流会。现场聆听身边战友分享的强军故事,军士教员孙利民不禁心潮澎湃。

  该团领导介绍,为把分享交流会开出实效,他们鼓励长期扎根一线的官兵走到台前,围绕部队建设、成长经历、岗位体会等方面,以“兵讲兵、兵学兵”的方式,在面对面分享、心贴心交流中产生思想共鸣,激发官兵扎根岗位、建功军营的热情动力。

  分享交流会一开始,该团参谋袁靖凯率先登上讲台。身后的大屏幕上,一行大字引人注目:奋飞者先砺其羽翼,深耕者必沃其瘠土。袁靖凯说,这是他最喜欢的一句格言。

  担任参谋以来,每次执行重大演训任务,袁靖凯与战友们都要反复论证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然而,不久前的一次协同训练中,战机顺利完成目标指示引导后安全返航,却被导调组判定为“不合格”。面对袁靖凯的不解,导调组道出原因——任务官兵过于追求抵近侦察,却忽视了自身暴露的风险。

  “面对瞬息万变的战场,不学习不行,学习慢了也不行。只有一门心思研究军事、研究战争、研究打仗,才能打赢‘明天的战争’。”站在讲台上,袁靖凯以这一亲身经历为例,深刻剖析“研究打仗为什么、打赢战争靠什么”,在官兵中引发共鸣。

  “感同身受才能同频共振,这是身边人讲身边事的意义所在。”现场聆听官兵的分享交流,该团一位领导深有感触地说。

  得知机关组织分享交流会的消息,二级上士付翌铭第一个报了名。作为一名常年与维修工具打交道的机务兵,付翌铭的训练生活简单到有些枯燥。但在官兵眼中,恰恰是无数个像他一样默默坚守、辛勤耕耘的“无名英雄”,托举着战鹰振翅海天。

  “精湛的专业技能,往往来自千万次的‘重复’。这种‘重复’看似简单,却因坚持而不凡。”站在讲台上,付翌铭动情地说,“机务工作是守护战鹰健康的‘第一道防线’,机务兵则是坚守这道防线的‘第一责任人’。尽管不能操纵战机翱翔蓝天,但战机的每一个起落背后,都凝聚着我和战友们的心血和汗水,这就是机务兵的价值和荣光。”

  没有专业的道具,没有华丽的辞藻,朴实的语言道出了无数机务兵的共同心声。付翌铭的分享结束后,官兵报以热烈掌声。

  “真正打动人心的,不是技巧和形式,而是真心和真情。”该团领导介绍,此次分享交流会前,他们深入基层展开调研,针对“身在兵中不知兵、同吃同住不同心”等问题确定选题,将机关人员和营连主官一并纳入,还遴选机务兵、炊事员等岗位官兵代表参与分享交流,不断增强教育活动的群众性、贴近性、实效性。

  “台上战友的分享让我感同身受。”下连不久的某机组新员杨天佑说,聆听战友的心声,机组成员打消了改装转型的思想顾虑,对下一步的训练升级信心更足了。

  “三尺灶台连着战场,强军打赢没有‘配角’。我的岗位虽然平凡,却是服务战斗力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炊事员小朱接过话筒说。

  起初,小朱对“炊事员”这个岗位有些抵触情绪。身在军营,却天天与锅碗瓢盆打交道,一度让小朱找不到成就感。“我后来才知道,炊事员远不是做做饭、洗洗碗那么简单。”小朱说。

  该团领导介绍,随着使命任务不断拓展,部队担负的训练任务日益繁重,官兵体力消耗大,对膳食营养的需求也不断提高。为更好满足飞行任务动态保障需求,炊事班不仅需要外场、内场“两头跑”,还要科学调配饮食种类、合理制订健康食谱,让官兵吃出健康、吃出战斗力。

  回忆起那段经历,小朱动情地说,面对新的挑战,班长带领大家积极想办法,从配置专用设备、调整作业时间、优化菜品样式等方面狠下功夫,任务官兵满意度越来越高。

  “炊事员首先是战斗员”“战位虽不在训练场,但备战打仗没有局外人”……小朱分享的感悟体会,让其他炊事员深有感触。大家争相发言,结合自身经历畅谈心得体会,现场气氛热烈。

  “一场分享交流会,就是一堂生动的思想教育课。”该团领导说,基层官兵登台分享之所以能够教育人、启迪人、激励人,一个重要原因是他们讲的故事来源于官兵生活、发生在官兵身边,可知、可亲、可信、可学,有很强的说服力,能引发大家思想共鸣。故事的分享者平时跟官兵学习、生活、训练在一起,是大家学习的标杆、追随的榜样。发挥身边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能更好地激励官兵创先争优、建功军营。

  据了解,分享交流会开展以来,该团官兵关系越来越融洽,大家拧成一股绳,在训练中苦干实干、攻坚克难,在生活中齐心协力、互帮互助,部队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

[ 责编:丁玉冰 ]
阅读剩余全文(

相关阅读

您此时的心情

光明云投
新闻表情排行 /
  • 开心
     
    0
  • 难过
     
    0
  • 点赞
     
    0
  • 飘过
     
    0

视觉焦点

  • 第137届广交会第二期开幕

  • 无人驾驶插秧机助力春耕生产

独家策划

推荐阅读
从老人登山有了“赛博外挂”,到“养老机器人”成为热词,今年以来,机器人相关话题持续升温。
2025-04-24 09:40
航天诱变紫云英新品种,固氮效能更高了,综合生态效应也非常大
2025-04-24 09:34
这项研究不依赖直接改变作物的遗传背景,而是通过调控根际的微生物组来优化作物在田间的生长表现。
2025-04-24 09:26
以斑马鱼、涡虫和链霉菌作为研究对象开展生命科学实验
2025-04-24 09:24
涅槃重生的AI开口说话了——一面是口若悬河,一鸣惊人;另一面却是信口雌黄,“鬼话”连篇。
2025-04-24 09:22
春日的北京,一场充满未来感的马拉松赛事吸引了众人的目光——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在21.0975公里的赛道上展开角逐,20支机器人队伍参赛。 在制造业,目前人形机器人承担的是繁重、泛化性强、高度重复的工作,例如搬运颜色、重量、尺寸各不相同的箱子,分拣不同形状的零配件。
2025-04-24 09:19
数字技术带给阅读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时也提出了新课题。
2025-04-23 10:34
农民种粮能挣钱,粮食生产才有保障。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中,农业保险是重要方面。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健全多层次农业保险体系,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
2025-04-23 10:31
身高172厘米,通体银色,一台台人形机器人在产线上分拣物料、搬运料箱、安装零件……科幻电影里的场景照进现实。
2025-04-23 10:26
再接再厉、乘势而上,一步一个脚印朝着建设航天强国的目标迈进,中国的航天事业必将开拓更高境界,中国的科技创新将书写崭新篇章。
2025-04-23 09:24
天地图是自然资源部门向社会提供各类在线地理信息公共服务、推动地理信息数据开放共享的政府网站。
2025-04-23 09:22
4月22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统一调度下,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组织全区合练——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以及任务各测控点实施联调联控,全面模拟发射准备、发射以及飞行过程中的各种技术状态和工作过程。
2025-04-23 09:21
让人形机器人跑马拉松,与其说是人机竞技,不如说是机器的自我迭代。
2025-04-23 09:15
当今,百年变局中的全球价值链重构,既考验着中国的战略定力,也孕育着我国从“跟跑”到“领跑”的跃迁机遇。
2025-04-23 09:13
废旧电器回收不仅能化解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风险,还推进了数据安全治理与资源循环利用领域的双重突破,为可再生资源回收利用行业带来广阔的市场空间。
2025-04-22 10:05
建设农业强国,利器在科技。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重塑“三农”发展新优势,我们才能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道路上展翅翱翔。
2025-04-22 10:04
最新一期《自然》发表了两项独立临床试验研究,验证了干细胞疗法对帕金森病的安全性。为检验帕金森病细胞疗法的安全性和潜在副作用,日本京都大学等机构进行了一项Ⅰ/Ⅱ期临床试验。
2025-04-22 10:03
转型不是丢掉已有禀赋和基础,而要依托技术,在推进资源精深加工、资源产业向下游延伸上下功夫
2025-04-22 09:23
空间站徜徉在浪漫星辰中,书中文字仿佛随之流淌,飘入心间。在空间站里过大年,除了欢乐祥和,更多的是一份守望——守望万家灯火团圆,守望壮美山河辽阔,守望祖国繁荣昌盛、国泰民安。
2025-04-22 09:21
山水工程交出厚厚的生态账本:截至2024年底,52个山水工程累计完成治理面积超830万公顷,其中包括255万公顷森林草原、130万公顷水土流失地、10.7万公顷矿山修复地等,累计完成生态修复面积超1.2亿亩。
2025-04-22 09:19
加载更多